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伦贝尔草原生长季叶绿素荧光的特征及其对气象条件变化的响应
1
作者 张静 吴东丽 +6 位作者 刘达新 刘聪 朱永超 张全军 杨大生 张世豪 金磊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3-652,共10页
在2022年生长季内,基于轨道植被观测仪(型号NZD-G1)对呼伦贝尔草原开展了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IF)的原位观测。相较于归一化植被指数,SIF的低频变化分量同样可以表征植物在生长季内的长势变化,... 在2022年生长季内,基于轨道植被观测仪(型号NZD-G1)对呼伦贝尔草原开展了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IF)的原位观测。相较于归一化植被指数,SIF的低频变化分量同样可以表征植物在生长季内的长势变化,而高频变化可以更清楚地监测植物内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且其高频变化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土壤水含量和SIF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降水持续偏多导致土壤偏涝时,牧草的生理代谢减弱,光合作用减缓(SIF值偏低);当前期降水适量导致土壤湿润,且太阳辐射较强时,SIF值可以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植物光合作用旺盛,长势良好。而在生长季后期,偏凉的秋雨会显著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且后期难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降雨 土壤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