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学界关于ChatGPT语言能力的争论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时仲 田英慧 司富珍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6,共12页
随着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应用方面取得极大成功,语言官能是否为人类独有的问题引起热议,国际学界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一方认为,大语言模型语言理解和产出方面达到了媲美人类的水准,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提出了挑战,甚至足以... 随着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应用方面取得极大成功,语言官能是否为人类独有的问题引起热议,国际学界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一方认为,大语言模型语言理解和产出方面达到了媲美人类的水准,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提出了挑战,甚至足以取代生成语法的语言学理论地位。另一方则认为,人类语言习得“刺激贫乏”但生成能力惊人,而大语言模型“学习”语言依靠输入海量数据,因此,它无法对人类语言的本质问题给出合理性解释,在语言的核心属性方面与人类语言官能存在本质区别。不少实证测试也对夸大大语言模型在语言学理论中的地位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本文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首先应思考如下问题:(1)区分科学理论建构与工程应用;(2)对“可能的语言”与“不可能的语言”的区分做出原则性的预测与解释;(3)探讨自然语言习得“刺激贫乏”与大语言模型依靠“豪华型”海量数据之对立背后的深层原因;(4)对句法在人类语言和大语言模型中的地位进行更多维度和更系统的对比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大语言模型 刺激贫乏 可能的语言 不可能的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顿·乔姆斯基·语言学发展”多人谈 被引量:5
2
作者 冯志伟 陈国华 +9 位作者 李宇明 陈保亚 袁毓林 孙茂松 徐杰 司富珍 詹卫东 完权 王伟 刘畅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7,共13页
2024年4月8日,有“人工智能教父”之称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Hinton)在都柏林大学接受尤利西斯奖章的获奖感言里,对乔姆斯基提出了毫不客气的批评:“语言学家被一个名叫乔姆斯基的人误导了好几代……他有一个偏执古怪的理论,... 2024年4月8日,有“人工智能教父”之称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Hinton)在都柏林大学接受尤利西斯奖章的获奖感言里,对乔姆斯基提出了毫不客气的批评:“语言学家被一个名叫乔姆斯基的人误导了好几代……他有一个偏执古怪的理论,即语言不是学会的。他成功地说服很多人相信这一点。但这一看就知道纯粹是胡言乱语。语言显然是学会的。大型神经网络学习语言,不需要任何先天结构,只是从随机权重和大量数据开始。乔姆斯基却仍然在说,但这并非真正的语言,这不算数,这是不对的。许多统计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也说,永远不可能在这样一个大网络里学习语言。乔姆斯基从来没有提出任何一种有关语义的理论。他的理论全是关于句法的。”这篇发言引起了中国语言学界的关注,陈国华教授把它译为中文,以《杰弗里·辛顿接受尤利西斯奖章时发表的获奖感言》为题,发表在《当代语言学》2024年第4期上。10月8日,霍普菲尔德(John J.Hopfield)和辛顿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关于大语言模型和语言学发展、辛顿和乔姆斯基的话题再度爆火。一位人工智能大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批评了一位美国的著名语言学家,却引发了中国语言学者的热烈讨论,反思中国语言学的问题。这形成了一个奇妙的蝴蝶效应。我刊随即与《当代语言学》编辑部筹划,联合举办“大语言模型与语言学发展座谈会”。10月17日,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召开,线上线下学者各陈己见。我刊特就此设多人谈栏目与学界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物理学奖 语言学发展 人工智能 尤利西斯 当代语言学 语言模型 中国语言学 蝴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姆斯基语言学术思想在中国--简约性“神奇原则”的科学魅力 被引量:3
3
作者 司富珍 李富强 康兴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84,共8页
乔姆斯基语言学术思想通过文献翻译、学术研究、会议组织和平台建设等多种渠道的传播,对中国语言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从乔姆斯基学术思想的核心要义即简约性“神奇原则”来看,可以围绕语言的普遍性与差异性、语言系统的简约性以及理... 乔姆斯基语言学术思想通过文献翻译、学术研究、会议组织和平台建设等多种渠道的传播,对中国语言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从乔姆斯基学术思想的核心要义即简约性“神奇原则”来看,可以围绕语言的普遍性与差异性、语言系统的简约性以及理论建构与理论评价的标准与方法等3个核心论题加以梳理,其影响涉及的领域包括现代汉语、汉语方言、上古汉语、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儿童语言习得及老年语言认知等。乔姆斯基对中国的语言学学科建设理念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语言学具有科学属性,可以是自然科学;(2)语言学是可以为其他众多学科提供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甚至研究范式的领先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姆斯基语言学术思想 “神奇原则” 理论建构与理论评价 语言学学科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城市空间语言——语言景观透视 被引量:7
4
作者 卢德平 陈纪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6,共9页
城市空间语言是以空间为语境、以语言景观为载体、以人作为交流主体的语言形态,区别于作为自然语言的口语和书面语,是透视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棱镜。语言景观不仅表征了空间的功能,还表征了城市空间中共存的“现代”和“后现... 城市空间语言是以空间为语境、以语言景观为载体、以人作为交流主体的语言形态,区别于作为自然语言的口语和书面语,是透视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棱镜。语言景观不仅表征了空间的功能,还表征了城市空间中共存的“现代”和“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现代”语言景观通过分类范畴安排空间,“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主要依托于空间的实体性功能服务。“后现代”语言景观通过修辞和多模态符号手段建构空间,其中内蕴的生活方式强调主体的观念和兴趣。两种类型的语言景观并置于城市,表明“现代”和“后现代”生活方式尚未形成明确界限。其中,选择“后现代”生活方式的社会群体总是能够在“现代”语境和“后现代”语境之间反复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城市空间 语言景观 空间语言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懂我们自己:论语言与思想 被引量:8
5
作者 司富珍 +1 位作者 时仲 赵欣宇(译)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72,共17页
德尔斐神谕谕示我们要“认识自己”,这首先要重视我们作为同一物种的共同属性。语言与思想是将人类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的两个重要属性,而语言与思想具有等同关系:语言是生成思想的系统,思想则是由语言所生成的,它们为人类所共有,并且在... 德尔斐神谕谕示我们要“认识自己”,这首先要重视我们作为同一物种的共同属性。语言与思想是将人类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的两个重要属性,而语言与思想具有等同关系:语言是生成思想的系统,思想则是由语言所生成的,它们为人类所共有,并且在重要的方面为人类所独有。回顾思想史和科学史上关于语言和思想的生成性、普遍性及创造性本质的认识,可以洞察科学家始终坚守着揭示复杂表象的简约性“神奇原则”。在此背景下,为了解决“人类语言的成就如何成为可能”这一“伽利略谜题”,可以引入关于语言研究的“强式最简主义”思路和关于词语指涉事物的“言语行为”观。当然,语言与思想并非人类的唯一特征。认识自己,关乎我们当前面临并且亟待化解的生存危机,关乎人类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思想 强式最简主义 言语行为 “神奇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语言的边界--乔姆斯基答问录 被引量:1
6
作者 封叶 田英慧(译) +1 位作者 闫玉萌 董泽扬(译)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76,共4页
【问答一: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vs.诺姆·乔姆斯基】问:读您的著作,比如您与豪瑟(Hauser)和费奇(Fitch)2002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语言能力:它是什么,谁拥有它,它是如何进化的?》一文,以及《我们是何种生物》的系列讲座,... 【问答一: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vs.诺姆·乔姆斯基】问:读您的著作,比如您与豪瑟(Hauser)和费奇(Fitch)2002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语言能力:它是什么,谁拥有它,它是如何进化的?》一文,以及《我们是何种生物》的系列讲座,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的语言能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人类大脑中先天存在的“普遍语法”在起作用。我想请教您:(1)聋人因听力受损而不能习得自然语言,聋人手语是否也受“普遍语法”的制约?(2)人到老年,外显的语言交际能力退化,那么老年人的内在语言能力是否会发生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语言大学 聋人手语 人类大脑 《科学》杂志 李宇明 遗传因素 乔姆斯基 普遍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振荡:窥探句法解析的时间进程
7
作者 戚睿盈 封叶 司富珍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304,共14页
在语言表型与神经机制之间寻找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映射问题(the mapping problem),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句法解析的神经机制尤具挑战性,这涉及到如何在神经活动中识别出对应于句法结构构建的过程,是人类语言能力之谜破题的关键。... 在语言表型与神经机制之间寻找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映射问题(the mapping problem),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句法解析的神经机制尤具挑战性,这涉及到如何在神经活动中识别出对应于句法结构构建的过程,是人类语言能力之谜破题的关键。近期神经振荡活动的相关研究不仅为句法解析过程中句法加工的心理现实性提供了有力证据,也展示了利用神经振荡来阐释句法解析过程的神经编码活动的可行性。而理论语言学最简方案有关句法计算的理论模型可以与神经科学中有关神经振荡的实验研究相互印证,通过此类研究可以窥探句法构建的时间进程。未来研究可集中于四方面:神经振荡与句法加工的更细粒度对齐;神经振荡的发生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神经振荡的变化模式;语言障碍神经生理基础及其康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振荡 语言理解 句法解析 最简方案 增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字句中功能范畴的句法语义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熊仲儒 郭霞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1,共9页
“把”字句的主要谓词受致使范畴与达成范畴的扩展,这为“把”字句提供了“致使—达成”这样的语义骨架。处置属于有意愿的致使,既跟致使范畴有关,又跟致事的意愿性有关。致使范畴除了选择有意愿的致事外,还会选择无意愿的致事,包括无... “把”字句的主要谓词受致使范畴与达成范畴的扩展,这为“把”字句提供了“致使—达成”这样的语义骨架。处置属于有意愿的致使,既跟致使范畴有关,又跟致事的意愿性有关。致使范畴除了选择有意愿的致事外,还会选择无意愿的致事,包括无意愿的施事、受事、活动及其非核心的参与者。包含无意愿致事的“把”字句都没有处置义。达成范畴也可以选择各种事件参与者充当役事与结果,结果论元表达状态、位置、属性与数量等方面的变化。主要谓词表达致使或达成的方式,这在“把”字句句法中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致使 意愿性 语义骨架 论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法复杂词的结构层级 被引量:2
9
作者 司富珍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文章首次提出“句法复杂词”的概念,并将复杂词定义为:设W是词,E是构成W的词内构成要素的集合,W是句法复杂词当且仅当|E|≥2。文章提出,所谓句法复杂词的内部构成要素既包括有语音形式的要素,也包括没有语音形式的词内空语类。以此为基... 文章首次提出“句法复杂词”的概念,并将复杂词定义为:设W是词,E是构成W的词内构成要素的集合,W是句法复杂词当且仅当|E|≥2。文章提出,所谓句法复杂词的内部构成要素既包括有语音形式的要素,也包括没有语音形式的词内空语类。以此为基础,文章从理论基础和事实验证两个角度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句法复杂词,从形态、音系与句法接口层面对它们的内部结构层级进行了讨论,讨论到的类型有加缀式、元音变化式、辅音变化式、变调法、重音法、重叠法、零形态法等。文章认为复杂词内部的结构投射原理与短语和句子的投射原理相似,本质上由句法结构原则所控制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复杂词 词内空语类 功能投射层 复杂词结构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尔士实用主义准则的意义问题
10
作者 卢德平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4期38-47,196,共11页
皮尔士实用主义准则的意义,具有从观念到信念,从信念到习惯,从习惯到行动,从行动到对象效果的过程性和区分性特征。意义的实质在于区分中的创新。“任何观念其全部意义存在于可构想的实际效果之中”所反映的实用主义意义特征,说明了关... 皮尔士实用主义准则的意义,具有从观念到信念,从信念到习惯,从习惯到行动,从行动到对象效果的过程性和区分性特征。意义的实质在于区分中的创新。“任何观念其全部意义存在于可构想的实际效果之中”所反映的实用主义意义特征,说明了关于对象的认知从抽象的知识转向了具体的实践。这种转向是让知识适用于具体语境下的对象,在知识和语境的“无间道”界面生成了新的意义。新的意义是对“直接解释项”既有知识的补充和增容,同时在转化为“最终解释项”时,转变为新的知识。这是皮尔士实用主义意义观的精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准则 意义 过程性 区分性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意识与现代性转化:中华文化符号传播的时空价值与规约 被引量:50
11
作者 陈伟 卢德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20,共9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具体标示,讲好中华文化符号的"中国故事"正是展示中国魅力、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的重要路径。文化符号的意义结构与特征决定了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在当下时代承载的...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具体标示,讲好中华文化符号的"中国故事"正是展示中国魅力、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的重要路径。文化符号的意义结构与特征决定了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在当下时代承载的时空价值与规约:空间维度呈现历史价值,即建构基于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共同体意识——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间维度呈现实践规约,即实行基于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现代性转化。由此,中华文化符号传播在方法论上既要利用中华文化符号构建大众化、静水深流的文学艺术叙事,也要树立全媒体意识,建设文化符号的现代立体传播矩阵,从而通过动态层累推动中华文化概念串联成中华文化精神的神话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符号传播 文化认同 共同体意识 现代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 + 数量结构”中“有”的句法制图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富强 司富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1-97,共17页
“有+数量结构”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有”可以表达数量或程度,在句子中可以被省略且不影响句子的合法性。吕叔湘(1999)、刘月华等(2001)、温锁林(2012)从语言事实和语用的角度对“有+数量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论证,为从新的视角... “有+数量结构”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有”可以表达数量或程度,在句子中可以被省略且不影响句子的合法性。吕叔湘(1999)、刘月华等(2001)、温锁林(2012)从语言事实和语用的角度对“有+数量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论证,为从新的视角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从句法制图理论“一个特征,一个中心语”的角度出发,以“他吃了有三大碗”和“他走了有三天了”中的“有+数量结构”的句法生成过程为例,试图确定“有”和“数量结构”的语类范畴,并对其句法特征进行句法制图。研究发现:“有+数量结构”中的“有”属于功能性成分,作为焦点标记基础生成于短语内部的焦点投射中心语位置;“数量结构”作为程度短语,生成于短语内部焦点投射的补语位置,受到焦点标记“有”的允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数量结构” 句法制图 程度短语投射 短语内部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的词类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仲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5,共13页
虚词"和"常被处理为连词或介词。处理为连词的"和"也适用于插入法和题化法,表现为介词;处理为介词的"和"也适用于替代法和互换法,表现为连词。本文认为"和"是连词,前项可以是有语音形式的成分... 虚词"和"常被处理为连词或介词。处理为连词的"和"也适用于插入法和题化法,表现为介词;处理为介词的"和"也适用于替代法和互换法,表现为连词。本文认为"和"是连词,前项可以是有语音形式的成分,也可以是无语音形式的pro,pro的解读遵守广义的控制规则。这不仅可以解释汉语并列短语的句法行为,包括分布特性,也可以解释相关成分的复数性要求。汉语之所以允许并列前项为pro,是因为汉语是pro-脱落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 连词 介词 pro-脱落语言 复数性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起来AP”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仲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5,共13页
“V-起来AP”是以“起来”为标记的述补结构,它和以“得”为标记的述补结构具有平行性。AP作为V的补足语,不能省略;“V(-起来)”作为述语,也不能省略。在AP指向名词性成分时,“V-起来”似乎能省略,其实剩下的“NP+AP”部分是形容词A独... “V-起来AP”是以“起来”为标记的述补结构,它和以“得”为标记的述补结构具有平行性。AP作为V的补足语,不能省略;“V(-起来)”作为述语,也不能省略。在AP指向名词性成分时,“V-起来”似乎能省略,其实剩下的“NP+AP”部分是形容词A独立投射的形容词谓语句。“起来”可能是扩展动词的状态范畴的语音实现,该范畴为动词选择各种论元,包括受事论元、施事论元和旁格论元。结构分析应该根据句法理论,然后再测试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句 结构关系 类比分析 理论分析 功能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给字句的句法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仲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9-631,共13页
复杂给字句属于连谓结构,可分析作述补结构,即以第一个谓词为核心,第二个谓词的投射作它的补足语。第一个谓词受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的扩展。致使范畴可语音实现为“把”,可得到把字句。达成范畴选择第一个谓词的受事或工具等参与者充当... 复杂给字句属于连谓结构,可分析作述补结构,即以第一个谓词为核心,第二个谓词的投射作它的补足语。第一个谓词受达成范畴与致使范畴的扩展。致使范畴可语音实现为“把”,可得到把字句。达成范畴选择第一个谓词的受事或工具等参与者充当役事,选择目的参与者充当结果,役事作第二个谓词的零形式论元的控制语。复杂给字句呈现论元共享现象与动作一目的义。“给”是目的范畴,可隐现,可跟主动词融合。前者表明“给”是内嵌句中高于TP的功能范畴,后者表明整个内嵌句必须充当第一个谓词的补足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给字句 连谓结构 述补结构 控制结构 功能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方言[舌冠音+u]序列增减音规则的对立与统一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卫恒 李罗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113,共7页
[舌冠音+u]是两个发音位置相距较远的成分组成的语音序列。语言社团基于连音便利需要,会对此序列做出各种音变调整。汉语方言中与该序列有关的[]增音、[u]减音现象,体现了汉语的调整策略。借助SPE语音规则描写形式以及特征几何(feature ... [舌冠音+u]是两个发音位置相距较远的成分组成的语音序列。语言社团基于连音便利需要,会对此序列做出各种音变调整。汉语方言中与该序列有关的[]增音、[u]减音现象,体现了汉语的调整策略。借助SPE语音规则描写形式以及特征几何(feature geometry)的语音特征分析模式,可知:增、减音不仅具有对立性更具有统一性,本质上是同一条规则、同一动因的不同表现。相较于汉语,该序列在英语、荷兰语等印欧语中的表现,体现了增减音规则的跨语言共性,也反映了不同语言在音节结构等方面的类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音 特征和谐 介音失落 特征几何 后高元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以”的句法分析
17
作者 熊仲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5-238,共14页
词法问题可以从句法的角度进行研究。“给以”就是以“给”为词汇核心生成的句法合成词,它的论元结构和“给”相同,都是由施事、受事和与事组成,但在句法配位上不同,如与事不能位于“给以”之后,但可以位于“给”之后。这种差异跟格有... 词法问题可以从句法的角度进行研究。“给以”就是以“给”为词汇核心生成的句法合成词,它的论元结构和“给”相同,都是由施事、受事和与事组成,但在句法配位上不同,如与事不能位于“给以”之后,但可以位于“给”之后。这种差异跟格有关。在“给”和“以”融合之后,与事需要借助“对”才能得到格,而“对”字短语又必须处于词汇核心之前。“给以”还有对应的隔开式“给…以…”,这是“给”没有与“以”融合的情形,是“给”和它的与事整体移到“以”之前造成的,类似于“易之以羊”的生成。“以”使用于正式语体,毗邻的受事也表现出正式语体的色彩,如常用名动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以” 句法合成词 语体 名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