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形势下短期来华“深接触”汉语项目的模式化构建--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暑期AP项目为例 |
李先银
魏耕耘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16 |
8
|
|
2
|
对外汉语教学虚拟化转型的任务和要求——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中级汉语综合课”为例 |
管延增
|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
2022 |
0 |
|
3
|
北京文化与汉语国际推广 |
李春雨
陈婕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4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双字组声调发展研究 |
陈默
王建勤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0 |
6
|
|
5
|
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的实验研究 |
陈默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1 |
13
|
|
6
|
美国大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分析——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为例 |
张莉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5 |
13
|
|
7
|
《老乞大》和《朴通事》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
程相文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1 |
30
|
|
8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的关系 |
李绍林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9
|
影响瑞士德语母语者汉语声调产出的个体因素和社会语言因素 |
陈默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7 |
5
|
|
10
|
知觉训练在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作用——兼论对外汉语的语音习得和教学研究 |
张林军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0 |
12
|
|
11
|
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视野下汉语口语成绩测试的改进研究 |
郭修敏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7 |
5
|
|
12
|
国外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错误纠正研究——兼论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错误纠正 |
张林军
周士平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8 |
2
|
|
13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语习得途径与词汇教学 |
王天虹
张金竹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4
|
朗读教学反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级水平俄语母语者朗读韵律的影响 |
陈默
肖兴民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8 |
2
|
|
15
|
北京国际学校少儿汉语分级读物考察 |
王鸿滨
樊月美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6 |
2
|
|
16
|
跨文化语境中古汉语传播的语言学意义 |
李文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1
|
|
17
|
植根于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汉语语法观——陆王训诂学理论对汉语语法学的关注 |
王鸿滨
李亚明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8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语音意识与词语短时记忆相关性实验研究 |
田靓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1 |
0 |
|
19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韵律边界声学特征的研究 |
刘凤鸣
陈默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6 |
4
|
|
20
|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 |
毕月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