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忧思与期望--北京语言大学“鲁迅座谈会”侧记 |
朱静
方丽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2
|
宇文所安:汉学语境下的跨文化中国文学阐释 |
李庆本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3
|
国学研究的跨文化理念与方法 |
李庆本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4
|
巴金与世界语文学 |
贾蕾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5
|
梅·萨藤的文学创作对原始神话的女性诠释与重构 |
张华
付娜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6
|
面对左翼:梁实秋文学批评的演变 |
高旭东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7
|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基督教因子 |
贾蕾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8
|
试论王韬中西交错的教育思想 |
田庆轩
郑毅
高巨华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9
|
《伤逝》:传统乐章的现代变奏与升华——兼与宗先鸿先生商榷 |
贾蕾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0
|
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 |
李庆本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1
|
中国文体意识的中和特征 |
高旭东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2
|
现代小说中的时空关系 |
赵冬梅
|
《河北学刊》
|
2003 |
4
|
|
13
|
从《河湾》中的意象看奈保尔笔下的现实与虚幻 |
王刚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6 |
5
|
|
14
|
东西冲突中的现代小城文化 |
赵冬梅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5
|
论鲁迅与屈原的深层精神联系 |
高旭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6
|
鲁迅小说不如张爱玲小说吗? |
高旭东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7
|
伯明翰文化学派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 |
张华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8
|
走异路:为家乡所放逐(第二讲) |
高旭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9
|
论梁实秋人性论的性质及其演变 |
高旭东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20
|
生命之树常青 |
蒋永国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