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主潮 |
李玲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兼谈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教学法 |
董志翘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4 |
1
|
|
3
|
爱情幻像下的女性本质疏离——女权主义文学新论 |
路文彬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4
|
试论澳门女性文学 |
阎纯德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4
|
|
5
|
中国当代文学自我意识的伦理嬗变 |
路文彬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21 |
3
|
|
6
|
论汉晋宫怨文学情感主题的建构 |
余霞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11 |
2
|
|
7
|
日本“中国文学史”中的《红楼梦》——以盐谷温为中心 |
段江丽
|
《曹雪芹研究》
|
2014 |
3
|
|
8
|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与教学中的伦理维度缺失 |
路文彬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6 |
1
|
|
9
|
论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 |
席云舒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0
|
远:中国文艺的逍遥时空 |
王子珺
|
《中国文艺评论》
|
2025 |
0 |
|
11
|
清代前中期儒者修身工夫的嬗变——以修身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
郑明智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2
|
香港女性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
阎纯德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0 |
|
13
|
洞见与不见:夏志清“扬钗抑黛”观的成因及启示 |
包思雨
|
《曹雪芹研究》
|
2025 |
0 |
|
14
|
论美德话语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遏抑 |
路文彬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5
|
评《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20世纪中国文学伦理问题研究》 |
吴玉玉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8 |
0 |
|
16
|
论“十七年”文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
路文彬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7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探析 |
戴云娟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6 |
0 |
|
18
|
忠仆:文学或现实中的权力与主体 |
路文彬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1 |
0 |
|
19
|
“问题”小说的延续与转化——论解放区文学的问题主义表现 |
方晓枫
|
《钦州学院学报》
|
2009 |
0 |
|
20
|
神话与星空:“绝地天通”的天文学阐释 |
刘宗迪
|
《中原文化研究》
|
2020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