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主潮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6,共13页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对女性自我生命、对男性世界、对宏大历史都进行了丰富而深入的探索。当代中国前三十年的女性文学,主要在革命意识形态框架内书写女性的主体意识;新时期之初的女性文学,则将政治反思与性别建构相交织;新时期后期的女性...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对女性自我生命、对男性世界、对宏大历史都进行了丰富而深入的探索。当代中国前三十年的女性文学,主要在革命意识形态框架内书写女性的主体意识;新时期之初的女性文学,则将政治反思与性别建构相交织;新时期后期的女性文学,深入书写女性的多重情欲,也多维度审视男性世界;新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则深切关怀乡土社会、现代都市以及历史深处的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因容纳了丰富的个人风格而呈现出多姿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主体意识 政治反思 男权批判 文学主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兼谈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教学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志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王力先生是将古代文化贯穿于古汉语教学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首创“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者结合的新模式,并特辟十四个文化常识专题。古代汉语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 王力先生是将古代文化贯穿于古汉语教学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首创“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者结合的新模式,并特辟十四个文化常识专题。古代汉语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对古代汉语言的研究涵盖了对传统文化本身及其认知工具的研究。汉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双向关系。本文通过古汉语教学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说明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代文献,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字句的表层意思的理解,而更应结合其深层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如此方能得其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教学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情幻像下的女性本质疏离——女权主义文学新论 被引量:3
3
作者 路文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长久以来,女人始终就是作为男人的消费品而存在的;彼此之间的商业关系决定了所谓的爱情其实往往就是男人炮制出来的一种神话,其中渗透着男权主义的自恋思想。只要女性继续迷恋于这种爱情,她们便注定不可能发现自己的真正本质。
关键词 女权主义 爱情 痛苦 幸福 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澳门女性文学 被引量:4
4
作者 阎纯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46-61,共16页
澳门是中国一个曾经特殊、现在依然有些特殊的地域;但是她的文学历史则由近于元典的中华文化作为"脐带"所连接。澳门女性文学的星火肇始于民初,历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缓慢发展,至80年代才借大陆文学之春风而欣欣向荣,其小说... 澳门是中国一个曾经特殊、现在依然有些特殊的地域;但是她的文学历史则由近于元典的中华文化作为"脐带"所连接。澳门女性文学的星火肇始于民初,历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缓慢发展,至80年代才借大陆文学之春风而欣欣向荣,其小说、散文、诗歌均有可以跻身中华文学历史之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女性文学 历史与现状 作家与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自我意识的伦理嬗变 被引量:3
5
作者 路文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48-57,共10页
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写作开始,尤其强调了现实的阶级性,作家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伦理上即是以斗争为动力学的憎恨和决裂形式。直到新时期文学开始,这种形式方才试图朝着关爱与和谐的方向转变,逐渐疏离了阶级斗争的模式。但由于对自我、... 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写作开始,尤其强调了现实的阶级性,作家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伦理上即是以斗争为动力学的憎恨和决裂形式。直到新时期文学开始,这种形式方才试图朝着关爱与和谐的方向转变,逐渐疏离了阶级斗争的模式。但由于对自我、关爱、道德等伦理实质的理解不足,中国当代文学显现出的自我意识在其历史进程中一直处于反复的状态,表现出任性和犹疑的情绪化色彩,致使其在对待现实的认知上,始终难以真正突破既往的局限,进而达至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自我意识 情绪化 伦理观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晋宫怨文学情感主题的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余霞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9-62,共4页
司马相如《长门赋》、班婕妤《怨歌行》《自悼赋》以及左贵嫔《离思赋》四篇汉晋宫怨诗赋,向人们昭示了古代宫廷女性,尤其是宫妃几难避免的生命悲剧。四篇诗赋在古代宫怨文学的建构中提供了经典的范式,形成望幸、忧宠、自悼、思亲四个... 司马相如《长门赋》、班婕妤《怨歌行》《自悼赋》以及左贵嫔《离思赋》四篇汉晋宫怨诗赋,向人们昭示了古代宫廷女性,尤其是宫妃几难避免的生命悲剧。四篇诗赋在古代宫怨文学的建构中提供了经典的范式,形成望幸、忧宠、自悼、思亲四个情感主题,在中国宫怨文学情感与主题史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奠基作用和导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门赋 怨歌行 自悼赋 离思赋 魏晋 宫怨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中国文学史”中的《红楼梦》——以盐谷温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段江丽 《曹雪芹研究》 2014年第1期154-165,共12页
自1882年以降,日本学者撰写了30来部《中国文学史》,其中绝大多数都有对《红楼梦》的介绍和评论,这些资料对于研究日本红学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至今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为该课题之下的个案研究系列之二: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 自1882年以降,日本学者撰写了30来部《中国文学史》,其中绝大多数都有对《红楼梦》的介绍和评论,这些资料对于研究日本红学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至今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为该课题之下的个案研究系列之二:盐谷温《支那文学概论讲话》中的红学研究。盐谷温以独到的视角对《红楼梦》进行考察和评价,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红学史乃至国际红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盐谷温红学研究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红楼梦》置于中国文学史以及文化传统视野之下进行考察;第二,将《红楼梦》置于西方近代性学术观念之下考察。从前者出发,盐谷温认为,《红楼梦》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其丰富、复杂的审美内涵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产物;从后者出发,盐谷温的红学观具有三个特点:文学的而非索隐的《红楼梦》,世界的而非只是中国的《红楼梦》,读者参与的而非只是作者的《红楼梦》。盐谷温的红学研究,视野宏阔而又具有近代性学术观念的理论穿透力,因此具有强大的说服力、生命力、影响力,至今仍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日本红学 中国文学史 盐谷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与教学中的伦理维度缺失 被引量:1
8
作者 路文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25-30,共6页
传统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与教学无一例外地忽略了该门课程的伦理学意义,这使得那些在美学层面已然失却当下意义的文本因此遭遇了重新讲授的尴尬。而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从伦理学这一维度入手,就不难发现,这些正在休眠的大量文本里其实... 传统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与教学无一例外地忽略了该门课程的伦理学意义,这使得那些在美学层面已然失却当下意义的文本因此遭遇了重新讲授的尴尬。而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从伦理学这一维度入手,就不难发现,这些正在休眠的大量文本里其实处处潜藏着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写作 教学 伦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适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
9
作者 席云舒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67,103,共16页
一、学界有关现代文学起点问题的探讨把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看作“五四”新文学的发端,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曾经引起争议的是,“五四”新文学是否等于现代文学,或者说“五四”新文学运动能否被看作中国现代文学的... 一、学界有关现代文学起点问题的探讨把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看作“五四”新文学的发端,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曾经引起争议的是,“五四”新文学是否等于现代文学,或者说“五四”新文学运动能否被看作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胡适 “五四”新文学 《文学改良刍议》 《新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中国文艺的逍遥时空
10
作者 王子珺 《中国文艺评论》 2025年第3期90-100,I0003,共12页
“远”本指空间与时间,在中国文艺与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时代的庄子将“远”作为精神自由的概念,通过精神的张力融合了时空距离,创造了人格自由的形象,其影响延伸到刘勰的“神思说”。六朝与唐宋诗学对于“远”的概念结合文艺构... “远”本指空间与时间,在中国文艺与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时代的庄子将“远”作为精神自由的概念,通过精神的张力融合了时空距离,创造了人格自由的形象,其影响延伸到刘勰的“神思说”。六朝与唐宋诗学对于“远”的概念结合文艺构思进行了创拓,进一步将“远”的概念与“意中之远”相结合。宋代的画论则对远近距离进行了重新论述,创造了“三远法”,并对这一概念的精神张力进行了卓有建树的论述,使其升华到范畴的境地,影响到此后的文艺领域。“远”这一范畴所蕴含的审美自由精神,营构出中国文艺的逍遥时空,彰显出中国文艺不同于西方文艺的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近 逍遥 神思 心灵 三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儒者修身工夫的嬗变——以修身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郑明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5-93,124,共10页
修身日记是儒者践履“一日三省吾身”之重要手段,其内容转变反映了儒者修身工夫与学术旨趣的变化。清代初年,夏峰学派修身日记从关注内心感悟走向记录日常生活,反映了儒者修身工夫逐渐由玄虚走向务实,其学术旨趣呈现从独尊阳明学到兼综... 修身日记是儒者践履“一日三省吾身”之重要手段,其内容转变反映了儒者修身工夫与学术旨趣的变化。清代初年,夏峰学派修身日记从关注内心感悟走向记录日常生活,反映了儒者修身工夫逐渐由玄虚走向务实,其学术旨趣呈现从独尊阳明学到兼综阳明学、朱子学,或复归朱子学的特点。清代中期,随着日课制度的进一步普及,书院儒者多有书写修身日记的习惯。而乾嘉朴学因智识主义的倾向与考据的需要,多选择学术札记作为修身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修身日记并不受乾嘉学者欢迎。以清代前中期儒者的修身日记为中心的历时性讨论,可以清晰揭示出他们的修身工夫与学术旨趣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身日记 修身工夫 夏峰北学 乾嘉学派 学术札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女性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12
作者 阎纯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97-105,共9页
20世纪香港女性文学可分为四五六十年代的拓荒与奠基时期,七八九十年代的成熟与繁荣时期。前期有萧红、张爱玲以及本土作家黄庆云、夏易等,后期有严沁、陈娟、梁凤仪等,形成了言情小说、社会小说和现代派小说等类型。
关键词 20世纪 香港 女性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见与不见:夏志清“扬钗抑黛”观的成因及启示
13
作者 包思雨 《曹雪芹研究》 2025年第1期149-164,共16页
美国华裔汉学家夏志清在美国红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其红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爱与怜悯》以及夏氏兄弟书信集等著述中。钗黛优劣是红学史上重要议题之一,夏志清在这一议题上持“扬钗抑黛”观。本文着眼于... 美国华裔汉学家夏志清在美国红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其红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爱与怜悯》以及夏氏兄弟书信集等著述中。钗黛优劣是红学史上重要议题之一,夏志清在这一议题上持“扬钗抑黛”观。本文着眼于夏志清“扬钗抑黛”观的具体内涵,分析其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取向与评价标准,并进一步探讨其对于当代红学研究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红楼梦 薛宝钗 林黛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德话语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遏抑
14
作者 路文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4,共6页
现代性启蒙招致了视觉理性对于听觉情感的压抑,表现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即是对于诸多美德的误读和遏制。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刻省思,有助于对中国当代伦理价值观的积极性重构。
关键词 美德 中国当代文学 视觉 听觉 现代性遏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20世纪中国文学伦理问题研究》
15
作者 吴玉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128-128,F0003,共2页
伦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指标早已被纳入到人类体察自我的维度之中。经由社会学和“人”之内蕴的中转,它与文学问电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联系。伦理的历史性和集体规定性使它的特征和意义有同定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对于伦理的切入点又... 伦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指标早已被纳入到人类体察自我的维度之中。经由社会学和“人”之内蕴的中转,它与文学问电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联系。伦理的历史性和集体规定性使它的特征和意义有同定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对于伦理的切入点又是多样的,我们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立足于自我的伦理标准,对伦理问题的体悟实质上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问题 中国文学 视觉时代 人类社会发展 听觉 伦理标准 价值标准 人生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十七年”文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16
作者 路文彬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23,共6页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革命获取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它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有效性,奠定了其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权威地位。基于此,身为无产阶级一员的作家们在返观这段英雄时代的历史时,只能把辩证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革命获取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它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有效性,奠定了其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权威地位。基于此,身为无产阶级一员的作家们在返观这段英雄时代的历史时,只能把辩证唯物史观作为透视历史景观的唯一合法窗口。无产阶级以胜利者的姿态坚信,辩证唯物史观是有史以来最为科学、最为合理的历史观,只有藉此历史观考察出来的历史才可能称得上是真实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探析
17
作者 戴云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环境不同,教学模式也存在相应的差异,而在教学模式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比如对学习者的需要、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原则等等。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受其教学总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怎样从整体上更科学地认识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环境不同,教学模式也存在相应的差异,而在教学模式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比如对学习者的需要、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原则等等。这些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受其教学总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怎样从整体上更科学地认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第二语言 教学模式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忠仆:文学或现实中的权力与主体
18
作者 路文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43-52,共10页
没有权力就没有主体,没有服从同样也不可能产生主体;但在对于主体的认同方面,我们的历史习惯往往是反抗而非服从。我们知道反抗表征的是权力,却忽视了服从表征的也是权力。就文学中的某些忠仆形象加以甄别和考察,结合新中国初期公仆与... 没有权力就没有主体,没有服从同样也不可能产生主体;但在对于主体的认同方面,我们的历史习惯往往是反抗而非服从。我们知道反抗表征的是权力,却忽视了服从表征的也是权力。就文学中的某些忠仆形象加以甄别和考察,结合新中国初期公仆与公民的社会现实状况,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主体同服从间的本质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主体 服从 忠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小说的延续与转化——论解放区文学的问题主义表现
19
作者 方晓枫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5-49,共5页
"解放区"文学中的"问题"小说以赵树理与丁玲的作品为代表。此时的"问题"小说与"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一样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它们往往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而忽视创作的艺术... "解放区"文学中的"问题"小说以赵树理与丁玲的作品为代表。此时的"问题"小说与"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一样具有鲜明的社会功利性。它们往往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而忽视创作的艺术性追求,从而影响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不同的是,"五四"问题小说多偏重于主观出发的自发功利意识;而"解放区"文学中的"问题"小说则从不同方面论证了一种体制文学的诞生,显示出一种带有客观强制性的功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小说 解放区文学 赵树理 丁玲 功利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与星空:“绝地天通”的天文学阐释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宗迪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4期64-71,共8页
重、黎绝地天通的神话载于《尚书》《国语》,实沈、阏伯不相见的神话载于《左传》,天虞和噎的神话载于《山海经》。乍看之下,这三个神话互不相干,比较三者的结构,分析其天文学背景,却可以发现这三个神话实为同一种天文现象的反映,即天... 重、黎绝地天通的神话载于《尚书》《国语》,实沈、阏伯不相见的神话载于《左传》,天虞和噎的神话载于《山海经》。乍看之下,这三个神话互不相干,比较三者的结构,分析其天文学背景,却可以发现这三个神话实为同一种天文现象的反映,即天蝎座和猎户座分别在春夏和秋冬升起的天象景观。这三个神话的天文学渊源表明,神话与星象,在当今知识范畴中虽分属于人文和天文,但在古人的思想世界中,却是息息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神话 绝地天通 创世 历法 星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