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含有量化名词词组的及物性结构的语义分析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实现问题 |
吴平
|
《语言科学》
|
2004 |
1
|
|
2
|
从空语类看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语法特点 |
高明乐
郭献庭
|
《外语研究》
|
2003 |
30
|
|
3
|
罪行·救赎·男子气概——莫里森新作《家》中的叙事判断与伦理归旨 |
彭杰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4
|
同声传译认知加工分析 工作记忆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的关系——一项基于中国英语口译人员的实证研究报告 |
张威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5
|
汉语主宾不对称现象考察 |
司富珍
|
《语言科学》
|
2004 |
5
|
|
6
|
高校外语教学中合作型翻译活动的实践研究 |
杨峻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7
|
《满洲历史地理》的学术特征及观点倾向 |
张文静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8
|
汉语双宾语句语义分析 |
孙英杰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9
|
《最蓝的眼睛》中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憎恨 |
胡俊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6 |
13
|
|
10
|
论类型逻辑语法对蒙太古语法的继承与发展 |
王欣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1
|
影响句子可接受性的若干因素 |
司富珍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2
|
阿拉伯语方位词教学的文化导入 |
罗林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3
|
翻译史研究方法的深化与创新——兼评王晓元博士《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 |
修文乔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1 |
4
|
|
14
|
朝鲜语“pota”语法化的共时分析 |
刘英明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5
|
语用学:人类调适性交际学——J.Mey语用行为理论述评 |
王欣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6
|
评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对“尧舜禹”传说的价值判定 |
张文静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7
|
论西班牙文学中的阿拉伯渊源 |
周钦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8
|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的异化 |
张宝钧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23
|
|
19
|
重新理解翻译等值 |
张宝钧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24
|
|
20
|
马拉默德与美国神话 |
傅勇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