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宋理学“发明”话语流变及其典型形态考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培友 《北方论丛》 2022年第1期73-87,共15页
"发明"备受汉唐儒者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阐释方法,因之而成为儒学阐释传统重要的方法论来源。"发明"受到了宋代理学家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发明"之于理学,虽然表征为不同的话语表达方... "发明"备受汉唐儒者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阐释方法,因之而成为儒学阐释传统重要的方法论来源。"发明"受到了宋代理学家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发明"之于理学,虽然表征为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和阐释路径、方法,但就其目的性而言则具有共同性。两宋理学之"发明"因其涉及实践主体对于物理、义理、性理等问题的认知、体验和践履,因而具备了体验性、审美性、实践性等品格,也就顺乎自然地成为理学家诗人书写或者创作理学诗的重要表达方式。受到理学家"发明"诸方法影响而创作的某些理学诗类型,自然就具有了与文人诗截然不同的诗歌风貌。对两宋理学"发明"话语涵蕴与理学诗表达方式之关系进行考察,可为我们深入探讨中西方共同存在的"哲学"与"诗"的会通问题等,提供新的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亦可为探讨新时期儒学创新性转化提供方法论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理学 理学诗 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雅疏证》构建的情绪系统概念隐喻意识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建军 帅磊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7-30,51,共5页
在中西方语言研究对比的基础上,提炼出王念孙《广雅疏证》涉及"愤怒义"的相关词条,深入探究王念孙疏解过程中自觉使用的科学的语言研究方法。王氏所构建的以"愤怒是气"为典型模型的情绪系统概念隐喻意识源于古、通... 在中西方语言研究对比的基础上,提炼出王念孙《广雅疏证》涉及"愤怒义"的相关词条,深入探究王念孙疏解过程中自觉使用的科学的语言研究方法。王氏所构建的以"愤怒是气"为典型模型的情绪系统概念隐喻意识源于古、通于今、胜于西,是远远超越于西方认知语言学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愤怒 隐喻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中文教学资源发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贺莉娜 任承炫(韩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2年第1期82-92,共11页
通过对韩国国内中文教学资源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韩国中文教学资源的特点有:初级教学资源多,中高级少;考试类教学资源热度高,种类丰富;少儿类教学资源发展迅速,独具特色;专门用途中文教学资源是韩国不同领域对中文人才需求的晴... 通过对韩国国内中文教学资源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韩国中文教学资源的特点有:初级教学资源多,中高级少;考试类教学资源热度高,种类丰富;少儿类教学资源发展迅速,独具特色;专门用途中文教学资源是韩国不同领域对中文人才需求的晴雨表;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基础好。为了适应中文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优化韩国中文教学资源未来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中韩合作,加快研发团队建设,打造品牌;(2)政府顺势而为,加强少儿中文教学的顶层设计,为少儿类教学资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3)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汲取最新理念,共建教学资源多元格局;(4)紧跟时代,着眼于中文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数字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中文 教学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说“河海不择细流”之“择”
4
作者 陈秀然 《语文学刊》 2019年第4期45-49,共5页
“河海不择细流”中的“择”当释为舍弃义。清代学者及裘锡圭先生均认为“择”的舍弃义假借自“释”。通过分析“择”的词义特征和它在古注中的语音情况,考察“择”用作“舍弃”义的文献用例,以及与“择”的词义发展相平行的例证,可以... “河海不择细流”中的“择”当释为舍弃义。清代学者及裘锡圭先生均认为“择”的舍弃义假借自“释”。通过分析“择”的词义特征和它在古注中的语音情况,考察“择”用作“舍弃”义的文献用例,以及与“择”的词义发展相平行的例证,可以肯定“舍弃”义由“选择”义引申而来,二者之间有意义上的关联,不必假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义 舍弃义 引申 假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孚”
5
作者 陈秀然 《现代语文》 2019年第7期4-7,共4页
关于"孚"字的本义,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它的本义为"卵孚",另一种认为它的本义为"俘虏"。综合各家学说,参照具有"孵卵"义的"伏""抱"二字的引申途径,"孚&qu... 关于"孚"字的本义,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它的本义为"卵孚",另一种认为它的本义为"俘虏"。综合各家学说,参照具有"孵卵"义的"伏""抱"二字的引申途径,"孚"的本义应为"俘虏","卵孚"是它的引申义,而"信"义则是它的假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孚 俘虏 引申 假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