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的光导引技术研究
1
作者 卢帅华 钟志 +2 位作者 杜春燕 单明广 于蕾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水下航行器中相关导引回收技术不断发展,为满足水下高精度的导引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回收可见光导引装置。通过建立“两灯两探”的光导引模型,采集大量实验数据,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搭建精准模型,... 水下航行器中相关导引回收技术不断发展,为满足水下高精度的导引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回收可见光导引装置。通过建立“两灯两探”的光导引模型,采集大量实验数据,并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搭建精准模型,用于计算水平面上的相对间距、偏移量和偏转角。在发射端,采用水平放置的两颗LED光源,接收端利用四象限光电二极管(QP)收集灯源信息,对灯源信息进行电路处理并采集形成有效数据。随后将数据输入预先训练完成的模型,以实时获取位置和姿态数据。经过实验测试,水平距离测量误差在2%以内,左右偏移误差在2 cm以内,角度测量误差控制在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光导引 四象限光电探测 FPGA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控制模块的高可信计算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斌 吴钦章 +2 位作者 王春鸿 孙永泉 杜中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7-440,共4页
当前的可信计算机主要关注于TPM安全芯片的集成与应用,在可信根保护、文件加密存储和系统安全防护方面存在不足。在参考可信计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内嵌的安全控制模块为物理信任根的高可信计算机解决方案。论述了整体的组成结... 当前的可信计算机主要关注于TPM安全芯片的集成与应用,在可信根保护、文件加密存储和系统安全防护方面存在不足。在参考可信计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内嵌的安全控制模块为物理信任根的高可信计算机解决方案。论述了整体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高可信计算机中安全控制模块和可信BI-OS的实现机制。相关实验结果验证了高可信计算机平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可信计算 安全控制模块 可信BI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睿卓 曲紫畅 +4 位作者 陈国英 王坤龙 徐哲炜 柯文俊 汪鹏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23,共22页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针对大语言模型的评估工作变得至关重要。除了大语言模型在下游任务上的表现情况需要评估外,其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更需要评估,例如大语言模型可能违背人类的价值观并且被恶意输入诱导引发安全问题等。本文通...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针对大语言模型的评估工作变得至关重要。除了大语言模型在下游任务上的表现情况需要评估外,其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更需要评估,例如大语言模型可能违背人类的价值观并且被恶意输入诱导引发安全问题等。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软件、深度学习模型与大模型的共性与差异,借鉴传统软件测评和深度学习模型评估的指标体系,从大语言模型功能评估、性能评估、对齐评估和安全性评估几个维度对现有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大模型的评测基准进行介绍。最后依据现有研究与潜在的机遇和挑战,对大语言模型评估技术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功能评估 性能评估 对齐评估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3
4
作者 汪美琴 夏旸 +2 位作者 贾琼 陈志浩 刘明哲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8-674,共7页
模糊测试作为一种高效的漏洞挖掘技术,近年来发展快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为了深入研究模糊测试技术,介绍了模糊测试的定义,分析了优点和缺点;从种子选择的能量调度、测试用例变异算法、模糊测试执行性能、混合模糊测试... 模糊测试作为一种高效的漏洞挖掘技术,近年来发展快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为了深入研究模糊测试技术,介绍了模糊测试的定义,分析了优点和缺点;从种子选择的能量调度、测试用例变异算法、模糊测试执行性能、混合模糊测试等方面,总结了模糊测试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各项研究的改进点和不足,进一步提出了模糊测试未来改进的建议;描述了模糊测试在操作系统内核、协议、固件、深度学习等领域的漏洞挖掘研究成果;对模糊测试未来的挑战和研究热点提出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测试 漏洞挖掘 网络安全 逆向分析 漏洞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铝基石墨烯复合散热器的热传导分析与研究
5
作者 李航 师兰芳 蔡明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3,共7页
针对弹上电子设备高性能、微型化发展引发的电源组合高热流密度散热难题,该研究通过优化铝基散热器热传导性能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在某弹载电源组合热设计中,研制出铝基石墨烯复合散热器,该器件通过异质材料复合界面优化实现了热源高效... 针对弹上电子设备高性能、微型化发展引发的电源组合高热流密度散热难题,该研究通过优化铝基散热器热传导性能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在某弹载电源组合热设计中,研制出铝基石墨烯复合散热器,该器件通过异质材料复合界面优化实现了热源高效传导与温升抑制。基于热仿真平台,系统对比了铝合金散热器配合石墨烯导热垫、铝合金散热器结合灌胶封装,以及铝基石墨烯复合散热器配合灌胶封装三种散热方案的热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灌胶封装的铝基石墨烯复合散热器展现出更优的热传导性能,其元器件工作温度较传统石墨烯导热垫散热方案降低7.3%。该改进有效满足了弹载极端工况下的散热需求,保障了热敏感器件降额设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复合散热器 热传导优化 热仿真 降额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FDM 3D打印工艺参数研究
6
作者 王宏坤 丁慧芳 +2 位作者 成丽娟 李成良子 吴梓琦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8-105,共8页
为了提高熔融沉积成型工艺打印件的尺寸精度、力学性能并减少打印时间成本,利用Creo Parametric 2.0软件设计了尺寸精度及力学试样的三维模型,并进行切片及打印。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打印温度、打印速度、打印层厚对PLA及PETG-ESD... 为了提高熔融沉积成型工艺打印件的尺寸精度、力学性能并减少打印时间成本,利用Creo Parametric 2.0软件设计了尺寸精度及力学试样的三维模型,并进行切片及打印。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打印温度、打印速度、打印层厚对PLA及PETG-ESD鼓形试件打印尺寸精度的影响,得出打印速度为80 mm/s、打印温度为210℃、打印厚度为0.25 mm此组合尺寸误差是最小的结论。在上述组合下对力学试件进行拉伸及压缩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蜂窝状填充方式在三者中拉伸强度及断裂力均为最高;当填充率增加时,试件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都有显著的提高;当模型壁厚增加时,试件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所提高。在压缩试验中,PETG-ESD材料比PLA强度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熔融沉积成型技术 正交试验 尺寸精度 力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激光位移传感器精度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蕾 王会峰 王金娜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为了提高激光三角测距位移传感器的精度,从分析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诸多因素出发,提出应用非球面设计校正系统像差的方法;应用基于高斯曲线拟合处理激光光点图像的方法;设计了激光点能量的自适应调节方法等一系列提高测量精度的有效方法... 为了提高激光三角测距位移传感器的精度,从分析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诸多因素出发,提出应用非球面设计校正系统像差的方法;应用基于高斯曲线拟合处理激光光点图像的方法;设计了激光点能量的自适应调节方法等一系列提高测量精度的有效方法。重点分析非球面透镜系统的成像的特点,给出了用于解决该系统中由于大视场和大景深所带来的较大像差的光学系统非球面校正设计理念,并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对系统进行了设计验证,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方法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在系统测量动态范围110~120 mm段可以达到μm级的精度,同时也为同类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像差 高斯曲线 自适应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移动虚拟化应用的安全传输协议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大卫 杨兆元 王斌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49-3654,3699,共7页
通过分析远程桌面协议(RDP)的安全性,提出使用安全套接层扩展RDP通信协议栈的改进方案。为解决通信协议客户端的身份认证强度较低,难以抵御中间人攻击等安全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算法的安全传输协议,实现基于通信协议的双向身份认... 通过分析远程桌面协议(RDP)的安全性,提出使用安全套接层扩展RDP通信协议栈的改进方案。为解决通信协议客户端的身份认证强度较低,难以抵御中间人攻击等安全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算法的安全传输协议,实现基于通信协议的双向身份认证机制。结合移动终端对改进协议进行实验分析和安全性比对,验证了其可行性和通信双方的身份有效性,构建了移动虚拟化数据安全传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虚拟化 远程桌面协议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 安全套接层 身份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体智能的网络安全协同防御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曾颖明 王斌 郭敏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2-56,共5页
文章设计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网络安全协同防御框架,由数据接入与共享、主动预防、联合感知、协同响应等模块组成,同时研究了具有动态调整协同策略的集成学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攻击事件检测模型中,提高检测准确率。文章还设计了基于蜂群... 文章设计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网络安全协同防御框架,由数据接入与共享、主动预防、联合感知、协同响应等模块组成,同时研究了具有动态调整协同策略的集成学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攻击事件检测模型中,提高检测准确率。文章还设计了基于蜂群算法的多安全组件协同响应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智能 集成学习 协同防御 蜂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微柱簇阵列微通道流动沸腾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曲玖哲 杨鹏 +4 位作者 杨绪飞 张伟 宇波 孙东亮 王晓东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40-2851,共12页
为实现硅基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强化,分别设计并加工了具有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以丙酮为工质开展热通量200~650 kW·m^(-2)的流动沸腾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微... 为实现硅基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强化,分别设计并加工了具有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以丙酮为工质开展热通量200~650 kW·m^(-2)的流动沸腾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微通道具有更强的两相换热性能;在质量流速43 kg·m^(-2)·s^(-1)的条件下,稀疏微柱簇微通道与致密微柱簇微通道的平均传热系数分别可达到18.6和17.8 kW·m^(-2)·K^(-1),稀疏微柱簇微通道PEC最大可达到1.49。微柱簇阵列随热通量的增加呈现出三种不同流型,可视化研究表明,稀疏微柱簇内产生的汽相更倾向发生微柱簇绕流,而致密微柱簇内产生的汽相更倾向包裹住微柱簇,这使得前者表现出更强的两相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微柱簇阵列 相变 气液两相流 强化换热 气泡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存储设备建模技术研究
11
作者 陈志雄 张淑萍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0-204,共5页
外存储设备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性能的瓶颈,用于提升外存储设备速度的技术层出不穷,而建模是研究这些技术效能的主要手段。分析了外存储设备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设计了一种固态盘存储系统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提升固态盘性能的几... 外存储设备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性能的瓶颈,用于提升外存储设备速度的技术层出不穷,而建模是研究这些技术效能的主要手段。分析了外存储设备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设计了一种固态盘存储系统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提升固态盘性能的几项主要技术。结果表明:利用建模技术能分析出各种技术的效能,为外存储设备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存储设备 固态盘 固态存储系统 性能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层级网络结构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磊 陈武平 +1 位作者 曾志强 曾颖明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116,共5页
区块链对等网络在复杂网络应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对等扁平的区块链网络结构与层级体系不相适应。对此,文章提出区块链层级网络结构、层级共识方式和层级账本结构,并给出层级区块链网络应用。通过分析表明,文章所提方案共识方式从全网节点... 区块链对等网络在复杂网络应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对等扁平的区块链网络结构与层级体系不相适应。对此,文章提出区块链层级网络结构、层级共识方式和层级账本结构,并给出层级区块链网络应用。通过分析表明,文章所提方案共识方式从全网节点对等共识转变为兄弟节点层级共识,提高了共识效率;数据流向通过分层关联账本实现了横向同步和纵向汇聚,信息保护实现了按层分级、受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层级网络结构 层级共识 分层关联账本 数据汇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空间安全威胁感知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石波 于然 朱健 《信息安全研究》 2022年第8期845-853,共9页
针对安全威胁情报存在来源复杂、不易理解、难以共享等问题,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实现威胁情报特征深度学习,将原始威胁情报特征从高维空间逐层向低维空间映射,构建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知识图谱.进而利用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知识图谱,结合当前... 针对安全威胁情报存在来源复杂、不易理解、难以共享等问题,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实现威胁情报特征深度学习,将原始威胁情报特征从高维空间逐层向低维空间映射,构建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知识图谱.进而利用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知识图谱,结合当前上下文情境,基于事件流处理进行安全威胁路径演化和追踪溯源,精准感知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实验验证了构建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知识图谱的可行性,并通过与传统威胁检测方法对比,验证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威胁感知方法更适用于对高强度安全威胁的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威胁情报 受限玻尔兹曼机 安全威胁感知 威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抗训练和VAE样本修复的对抗攻击防御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敏 曾颖明 +1 位作者 于然 吴朝雄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70,共5页
人工智能系统面临着来自物理世界的对抗性欺骗攻击的威胁,人工智能算法对这种攻击十分敏感。以目标识别为例,攻击者在样本数据上添加十分微小的扰动,即可达到降低目标识别准确率甚至有目标地诱导识别结果的目的。如何有效抵御对抗样本... 人工智能系统面临着来自物理世界的对抗性欺骗攻击的威胁,人工智能算法对这种攻击十分敏感。以目标识别为例,攻击者在样本数据上添加十分微小的扰动,即可达到降低目标识别准确率甚至有目标地诱导识别结果的目的。如何有效抵御对抗样本威胁成为业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重点研究了基于随机对抗训练的智能计算模型安全加固技术和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异常样本修复技术,针对对抗样本攻击进行事前主动加固和事后及时修复,结合“主动+被动”的理念实现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增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可靠地落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安全增强 对抗训练 样本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军事领域的动态本体构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墈婧 胡建军 +2 位作者 吴迪 礼冬雪 叶亚峰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1,共10页
随着军事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基于专家知识建立的静态本体存在对专家主观知识依赖性强、可移植性差、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已无法动态地适应数据的变化以及大规模知识图谱的自动更新。针对军事领域应用场景,提出一种面向军事领域的动... 随着军事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基于专家知识建立的静态本体存在对专家主观知识依赖性强、可移植性差、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已无法动态地适应数据的变化以及大规模知识图谱的自动更新。针对军事领域应用场景,提出一种面向军事领域的动态本体构建技术,通过初始本体设计、数据映射、形式背景合并、本体更新4个环节完成本体概念的更新。该技术可以随着信息的变化自动更新本体模型,方便多源异构数据的更新集成和知识图谱的构建。最后,以俄乌冲突知识图谱为案例进行分析验证。该动态本体构建技术能够有效发现新的事件类型及相关要素,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更新、融合及基于知识图谱的军事活动规律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领域 动态本体 知识图谱 形式概念分析 俄乌冲突 演化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补丁比对和静态污点分析的漏洞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达小文 毛俐旻 +1 位作者 吴明杰 郭敏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2017年第9期5-9,共5页
目前对于开源软件的漏洞定位分析较为缺乏,且缺少一种自动化的快速定位方法。针对这些不足,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补丁比对和静态污点分析的漏洞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大量开源软件的缓冲区溢出错误的实例,提取6种缓冲区错误的漏洞定位模... 目前对于开源软件的漏洞定位分析较为缺乏,且缺少一种自动化的快速定位方法。针对这些不足,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补丁比对和静态污点分析的漏洞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大量开源软件的缓冲区溢出错误的实例,提取6种缓冲区错误的漏洞定位模型;通过将补丁比对和污点传播结合,生成污点传播路径图;将补丁源码的污点传播路径图与定位模型匹配以定位某小块代码,采用污点查找精确定位漏洞所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洞定位 补丁比对 污点分析 缓冲区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的工控蜜罐研究进展与挑战
17
作者 颜欣晔 李昕 +1 位作者 张博 付安民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5-334,共10页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攻击层出不穷,造成工业基础设施瘫痪、生产中断、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等严重后果.工控蜜罐是一种欺骗工具,可以作为诱饵吸引攻击者并伪装成真实系统提供访问权限,以诱骗攻击者进行下一步攻击...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攻击层出不穷,造成工业基础设施瘫痪、生产中断、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等严重后果.工控蜜罐是一种欺骗工具,可以作为诱饵吸引攻击者并伪装成真实系统提供访问权限,以诱骗攻击者进行下一步攻击,保护真正的工业控制系统.针对工控蜜罐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工控蜜罐的定义及其特征,并重点从基于协议模拟的工控蜜罐、基于结构仿真的工控蜜罐、基于模拟工具的工控蜜罐、基于漏洞模拟的工控蜜罐以及基于混合模拟的工控蜜罐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基于仿真的工控蜜罐研究进展情况.最后,讨论和分析了当前工控蜜罐仿真模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控安全 蜜罐 工控协议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工控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驱动的容器安全策略自动生成技术
18
作者 张新义 武泽慧 +1 位作者 贾琼 陈志浩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959,共9页
容器是一种轻量级的虚拟机化技术,减少容器中可用的系统调用数可以有效的减少来自Linux内核的安全威胁,但是这种方式在保证容器安全性的同时,容器功能的可用性会受到很大的损伤.鉴于容器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无法均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AutoS... 容器是一种轻量级的虚拟机化技术,减少容器中可用的系统调用数可以有效的减少来自Linux内核的安全威胁,但是这种方式在保证容器安全性的同时,容器功能的可用性会受到很大的损伤.鉴于容器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无法均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AutoSec,AutoSec使用动态训练与静态分析结合的方式提取容器的系统调用集合,依据容器运行的不同阶段进而生成不同的Seccomp BPF配置文件,从而按照容器运行时的程序需求,灵活配置容器中可用的系统调用集合.最后选取了Docker hub中最为流行的4款容器验证AutoSec在减少容器攻击面的有效性,证明AutoSec在可接受的性能损耗并不损害容器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暴露在容器中70%以上的系统调用,有效的保障容器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安全 系统调用 Seccomp BPF 攻击面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回路平板式环路热管热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亦鸣 杨鹏 +3 位作者 纪献兵 任纪星 张磊 苗政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1028,共11页
为解决高热通量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制备了一款尺寸为200 mm×150 mm×30 mm的新型多回路平板式环路热管,该热管采用多气液管路与微针肋阵列蒸发板耦合的设计,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提高热量传输效率。研究了热通量、充液比和工质... 为解决高热通量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制备了一款尺寸为200 mm×150 mm×30 mm的新型多回路平板式环路热管,该热管采用多气液管路与微针肋阵列蒸发板耦合的设计,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提高热量传输效率。研究了热通量、充液比和工质物性对环路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测试了不同功率下环路热管的启动特性,并对单热源和多热源环境下的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新型环路热管启动迅速,300 W功率下启动时间仅为52 s,稳态后热源表面温度波动小于0.3℃。在3个热源同时加热,总输入功率为388.8 W(主热源热通量可达133 W/cm^(2))时,加热面的温度低于85℃,蒸发器内没有出现干烧现象,有效满足了大功率高热通量散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针肋 相变 传热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浅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胡海明 董绍经 +1 位作者 姜有田 王磊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63-1567,共5页
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概念和技术特点进行了介绍。对4G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详细分析了OFDM技术、MIMO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切换技术、智能天线和基于Ipv6的核心网技术,并结合一些调研数... 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概念和技术特点进行了介绍。对4G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详细分析了OFDM技术、MIMO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切换技术、智能天线和基于Ipv6的核心网技术,并结合一些调研数据,对4G的最新进展以及4G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演进计划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 移动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