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强化学习的超高层建筑非法入侵情景推演方法
1
作者 胡今鸣 胡啸峰 +2 位作者 石磊 石拓 滕腾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8,共11页
为计算超高层建筑潜在非法入侵者的“最优”入侵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情景推演方法。该方法将建筑公共走廊抽象为拓扑结构,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入侵者通过每个拓扑节点的概率,结合强化学习算法获得外部人员的最优入侵路径,... 为计算超高层建筑潜在非法入侵者的“最优”入侵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情景推演方法。该方法将建筑公共走廊抽象为拓扑结构,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入侵者通过每个拓扑节点的概率,结合强化学习算法获得外部人员的最优入侵路径,为超高层建筑非法入侵的高效防范提供精准依据。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北京市CBD地区某超高层建筑为例,将入侵终点设置为顶层,设计了3种不同的入侵情景。情景推演结果表明:在初始状态下(未进行任何优化措施),SARSA模型的训练性能最佳。优化安防系统后发现,在建筑内的层间节点增加安防系统投入最有效。该优化情景下,安防系统投入与风险值的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随着安防系统投入的增加,入侵风险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入侵 情景推演 超高层建筑 强化学习 贝叶斯网络 安防系统 SARSA模型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公安:基本逻辑、治理方式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16,共7页
数字公安建设遵循整体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数字公安建设进程中,组织“边界”的壁垒、甚至“矛盾”也开始显现,主要表现在扁平化的要求与科层制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数据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组织“壁垒”,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 数字公安建设遵循整体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数字公安建设进程中,组织“边界”的壁垒、甚至“矛盾”也开始显现,主要表现在扁平化的要求与科层制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数据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组织“壁垒”,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壁垒”,线上流程与线下办理之间的“矛盾”。在治理方式上,数字治理成为数字公安的主要治理方式,组织变革成为公安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进路,它主要包括:组织结构集中化、扁平化改革,组织职能的数字化改革,业务流程重塑,培养领导干部整体思维与跨界领导力,加强数字公安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数字公安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公安 整体治理 数字治理 组织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布式推理的火情探测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拓 胡啸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7-846,共10页
为克服用于火情探测的传统中心化系统网络负载高、灵活性差、推理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网络环境下基于分布式推理的火情探测系统。该系统依托局部模糊逻辑和知识驱动聚类技术,能够融合当前环境信息、被预测的环境信息(短期知... 为克服用于火情探测的传统中心化系统网络负载高、灵活性差、推理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网络环境下基于分布式推理的火情探测系统。该系统依托局部模糊逻辑和知识驱动聚类技术,能够融合当前环境信息、被预测的环境信息(短期知识)和偏差环境信息(长期知识),进而生成针对火情的更加复杂和精细的推理结果。该系统采用Ⅱ型模糊逻辑模型,避免了Ⅰ型模糊逻辑模型在建模非确定性局部知识和动态环境时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此外,该系统采用知识驱动节点自动聚类策略,并引入选择概率机制,有效降低了网络负载并提升了对非确定性的建模能力。对真实数据集进行试验,与多款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火情探测系统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系统能够生成针对火情的更加复杂和精细的知识推理结果,而且显著减少了无线传感网环境承载的消息数量,提高了知识推理的即时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分布式推理 Ⅱ型模糊逻辑 知识驱动聚类 火情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视角下的文本解读——以《故乡》为例
4
作者 赵哲 葛东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59,共4页
跨学科视角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跨学科视角在文本分析中的应用,从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学等角度对鲁迅的《故乡》展开多维度文本分析。从城乡二元结构塑造性格底色、社会阶层差异造就身份认同、半殖民... 跨学科视角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跨学科视角在文本分析中的应用,从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学等角度对鲁迅的《故乡》展开多维度文本分析。从城乡二元结构塑造性格底色、社会阶层差异造就身份认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导致人物悲剧等角度,分析了《故乡》中“我”与“闰土”的人物特色,并深入探讨了社会阶层固化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文本解读 跨学科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土安全审查制度的框架及其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齐 李丽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研究目的]解构美国国土安全审查制度的框架,为完善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解构美国国土安全审查制度的发展及其框架,旨在分析美国国土安全审查制度的审查目标、制度保障、审查主体、审查流程和审查方法,并重点... [研究目的]解构美国国土安全审查制度的框架,为完善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解构美国国土安全审查制度的发展及其框架,旨在分析美国国土安全审查制度的审查目标、制度保障、审查主体、审查流程和审查方法,并重点剖析国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结论]研究表明,美国形成了由国土安全部主导、联邦政府、非联邦政府和部门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以识别并排序国土安全风险、明确国土安全任务并制定国土安全战略为目标,以国土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为主要审查方法,具有明确制度保障和审查流程的国土安全审查模式。我国应从顶层设计国家安全审查目标和任务、审查主体、审查方法和制度保障,从多个维度构建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土安全 国土安全审查 QHSR 风险评估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对抗训练与BERT-CNN-BiLSTM多通道神经网络的恶意URL检测研究
6
作者 刘卓娴 王靖亚 石拓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2-1932,共11页
恶意URL是一种用于定位网络资源的标识符,常被用于实施欺骗、勒索和窃取信息等恶意行为,是近年来多种网络攻击的重要媒介,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损失。针对恶意URL攻击日益猖獗的现状,以及恶意URL本身特征复杂、混淆性强且欺骗性高的问题,... 恶意URL是一种用于定位网络资源的标识符,常被用于实施欺骗、勒索和窃取信息等恶意行为,是近年来多种网络攻击的重要媒介,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损失。针对恶意URL攻击日益猖獗的现状,以及恶意URL本身特征复杂、混淆性强且欺骗性高的问题,同时考虑现有研究中特征提取不充分以及对模型鲁棒性和泛化能力关注不够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一种融合对抗训练与BERT-CNN-BiLSTM多通道神经网络的恶意URL检测模型。该模型将URL视为文本序列,利用BERT模型进行预处理,分别通过CNN层和Bi LSTM层提取局部语义特征和捕捉上下文语序特征,并通过FGM对抗训练方法对Embedding层施加扰动,从而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URL二分类任务中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7.2%。消融实验和对比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在多个评价指标上的显著优势。此外,该模型在针对恶意URL更加精细化分类的任务中同样表现优异,在URL五分类任务中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8.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训练 BERT 多通道神经网络 恶意URL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教学能力的内涵、要素及提升策略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文静 李蕤 王蕊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77-80,共4页
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背景下,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线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多种信息技术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在线课堂组织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学业评价能力。教师应在前期摸索... 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背景下,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线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多种信息技术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在线课堂组织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学业评价能力。教师应在前期摸索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完善在线教学方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心理特点、构建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管理部门要为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完善的教学保障,将在线教学成果转化为日常教学智能化的技术支持,共同借助新兴技术推进"互联网+"教育生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学 教学能力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视角特征动态融合的盗窃犯罪预测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石拓 张齐 石磊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4-1112,共9页
针对盗窃犯罪时空预测特征融合不精、时序动态适应性不足问题,提出自注意力和多尺度多视角特征动态融合的预测模型。首先,以盗窃发案的位置信息为基础,将数据投射到地图栅格内,通过构建一种可将不同时序长度案件数据匹配为自适应长度数... 针对盗窃犯罪时空预测特征融合不精、时序动态适应性不足问题,提出自注意力和多尺度多视角特征动态融合的预测模型。首先,以盗窃发案的位置信息为基础,将数据投射到地图栅格内,通过构建一种可将不同时序长度案件数据匹配为自适应长度数据的方法,并组合向量映射后的天气、作案时间、地理位置等属性,构造多维度特征融合的输入向量;其次,采用自注意力机制生成多视角特征动态融合的向量;最后,通过采用多尺度窗口CNN对多视角特征动态融合向量进行编码后送入分类器,预测出每个地图栅格内的发案态势。在某市盗窃数据集上验证,本文方法在3种地理栅格尺度下,预测准确率最高可达到0.899,显著优于其他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预测 自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动态自适应 分类器 时序预测 分布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安治理的实践逻辑及风险因应 被引量:2
9
作者 石拓 张俊辉 +1 位作者 李丹阳 宋智洋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2,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治安治理领域应用日趋深入,其嵌入治安治理的实践逻辑已不再是单向度的技术创新,而是包括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模式、倒逼治安治理配套制度体系升级、驱动治理手段技术化转型的多向度赋权。与此同时智能技术加速... 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治安治理领域应用日趋深入,其嵌入治安治理的实践逻辑已不再是单向度的技术创新,而是包括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模式、倒逼治安治理配套制度体系升级、驱动治理手段技术化转型的多向度赋权。与此同时智能技术加速升级所引发的治理主体结构性失调、治理制度失效,以及技术异化,也产生了社会公平被破坏、治理体系混乱、过度技术依赖等风险。为寻得风险因应之道,本文建立以公安机关为代表的政府部门、人工智能企业、公众主体三方利益相关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模型演化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公安机关为代表的政府部门需要主动作为,全面统筹人工智能嵌入下多元主体间的结构关系,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跟进完善配套制度、加快构建“社会善治”的人工智能技术治理体系,以全方位促进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安治理良性发展的因应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治安治理 风险分析 协同共治 社会善治 三方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交易图注意力神经网络的以太坊恶意账户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拓 梁飞 +1 位作者 尚钢川 田洋俊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9-75,共7页
随着区块链的迅速发展,利用以太坊从事传销、诈骗、洗钱等犯罪行为逐年增加,因此对于以太坊账户的检测成为了破解新型犯罪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提出将交易时间信息融入到以太坊地址账户特征的模型,从而检测以太坊账户是否为恶意账户。... 随着区块链的迅速发展,利用以太坊从事传销、诈骗、洗钱等犯罪行为逐年增加,因此对于以太坊账户的检测成为了破解新型犯罪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提出将交易时间信息融入到以太坊地址账户特征的模型,从而检测以太坊账户是否为恶意账户。模型对传统的注意力网络进行改进,通过融合时序交易时间图注意力的神经网络实现了地址账户特征的最终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和图神经网络分类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注意力机制 时间核函数 以太坊地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犯罪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分析与短期预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业成 陈鹏 +1 位作者 江欢 石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93-4701,共9页
现有犯罪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侧重于捕捉序列自相关性来构建预测模型,但缺少对犯罪时间序列所反映的社会治安系统非线性和复杂性特征的考虑。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分析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LSTM预测方法(C... 现有犯罪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侧重于捕捉序列自相关性来构建预测模型,但缺少对犯罪时间序列所反映的社会治安系统非线性和复杂性特征的考虑。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分析的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LSTM预测方法(Chaos-LSTM)。首先将犯罪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得到其重构参数以及高维特征,然后计算犯罪时间序列的Lyapunov指数判断其混沌特性,最后对符合混沌特征的犯罪时间序列利用重构参数进行序列重建,输入LSTM模型进行时序预测。以北方某特大城市2007—2014年的抢劫、入室盗窃、抢夺、诈骗类犯罪的日序列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4类案件的时序数据均表现出明显的混沌特征。Chaos-LSTM模型在预测精度上较LSTM模型有明显提升,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提升度最高可达19.7%,百分比均方根误差(percentage root mean square error,PRMSE)提升度最高为4.19%,其中对稀疏性数据序列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显示出该方法对稀疏犯罪时间序列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分析 LSTM 时间序列 犯罪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与个体成年早期生活机会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丹阳 李蕤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21,共9页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生命历程理论为视角,分析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对个体成年早期生活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童年期遭受忽视、父母精神异常等家庭不良经历对个体成年早期的生活机会具有显著影响,而遭受忽视强度以及父母精...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生命历程理论为视角,分析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对个体成年早期生活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童年期遭受忽视、父母精神异常等家庭不良经历对个体成年早期的生活机会具有显著影响,而遭受忽视强度以及父母精神异常的持续时间亦对成年早期的生活机会产生显著影响。相对于未发生忽视、父母精神异常等家庭不良经历的个体,经受家庭不良经历的个体,其生命事件发生时机出现延迟,且社会经济地位相对弱势,对成年早期的生活机会具有不利影响。上述发现揭示了童年期家庭不良经历对个体成年早期生活机会的微观作用机制,即童年期负向经历的存在和持续,通过作用与改变成年早期生命事件的发生时机、模式和机会结构,实现生命历程的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家庭不良经历 成年早期 生活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