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脾动脉阻断技术在射频消融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
17
1
作者
刘全达
周宁新
+4 位作者
宋扬
许小亚
段伟宏
孙梯业
晋志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脾动脉阻断技术联合脾脏射频消融(RFA)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阻断或未阻断脾动脉主干的接受脾脏RFA治疗的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合并重症脾亢患者,分析随访6个月的临床疗效;并评估脾...
目的探讨脾动脉阻断技术联合脾脏射频消融(RFA)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阻断或未阻断脾动脉主干的接受脾脏RFA治疗的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合并重症脾亢患者,分析随访6个月的临床疗效;并评估脾动脉阻断对肝硬化合并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阻断或未阻断脾动脉主干的接受脾脏RFA治疗的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各15例,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阻断脾动脉后实施脾脏RFA组消融(56±35)%脾脏体积,较未阻断脾动脉组消融体积(38±21)%显著增加(P<0.01);且阻断脾动脉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Child-Pugh评分和分级改善明显优于未阻断脾动脉组。合并巨脾的脾动脉阻断组15例患者经影像学诊断都符合脾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经脾动脉栓塞(13例)和脾动脉结扎(2例)后肝动脉内径显著增粗,肝动脉供血明显改善。结论脾动脉阻断联合脾脏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亢,可以显著提高脾亢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纠正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和有效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高血压
门静脉
导管消融术
脾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32
2
作者
刘全达
周宁新
+2 位作者
宋扬
蔡守旺
张文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2084-2086,共3页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我院诊治的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和诊疗方法。结果符合美国Mayo Clinic医院诊断标准的AIP患者共2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或进行性黄疸16...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我院诊治的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和诊疗方法。结果符合美国Mayo Clinic医院诊断标准的AIP患者共2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或进行性黄疸16例(70%),轻度腹痛或上腹不适9例(39%),体重减轻10例(43%),3例无症状。影像学特点包括:胰腺肿大,尤以胰头明显(16例),主胰管狭窄(9/15)及胰腺段胆总管狭窄合并近端胆管扩张。病理可见胰腺组织内广泛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和实质纤维化。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临床误诊为胰胆恶性肿瘤22例,入院误诊率为96%。21例实施手术,2例口服泼尼松治疗。平均随访45个月未发生胰腺癌。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因临床特点和胰腺癌极其相似而常采取手术治疗;鉴别诊断时若未能意识到AIP的可能性,常导致AIP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肿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线粒体tRNAIle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朱海燕
王士雯
+4 位作者
陈瑞
王琳
徐斌
李泱
朱庆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990例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70例血压正常的对照人群线粒体基因tRNAIle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9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共...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990例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70例血压正常的对照人群线粒体基因tRNAIle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9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共有7例患者中的6个突变(A4263G,T4277C,A4295G,T4314C,T4316ins,A4317G)位于tRNAIle的基因上,3个特异性位点4277、4295及4316在进化过程中都呈高度保守趋势。A4263G,T4314C及T4277C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tRNAIle上的碱基突变影响了tRNAIle的结构稳定,改变了tRNA-氨基酰化水平,进而阻碍了蛋白质的合成。对照组270例受检者中未发现tRNAIle基因突变。结论线粒体tRNAIle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能作为临床上诊断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线粒体
tRNAIl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脾动脉阻断技术在射频消融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
17
1
作者
刘全达
周宁新
宋扬
许小亚
段伟宏
孙梯业
晋志涛
机构
解放军
第二炮兵总
医院
肝胆胃肠病研究所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
解放军
第二炮兵总
医院
介入科
出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1275)
北京市首都临床特色医学发展项目(2010)
文摘
目的探讨脾动脉阻断技术联合脾脏射频消融(RFA)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阻断或未阻断脾动脉主干的接受脾脏RFA治疗的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合并重症脾亢患者,分析随访6个月的临床疗效;并评估脾动脉阻断对肝硬化合并脾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结果阻断或未阻断脾动脉主干的接受脾脏RFA治疗的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各15例,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阻断脾动脉后实施脾脏RFA组消融(56±35)%脾脏体积,较未阻断脾动脉组消融体积(38±21)%显著增加(P<0.01);且阻断脾动脉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Child-Pugh评分和分级改善明显优于未阻断脾动脉组。合并巨脾的脾动脉阻断组15例患者经影像学诊断都符合脾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经脾动脉栓塞(13例)和脾动脉结扎(2例)后肝动脉内径显著增粗,肝动脉供血明显改善。结论脾动脉阻断联合脾脏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亢,可以显著提高脾亢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纠正脾动脉盗血综合征和有效改善肝功能。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高血压
门静脉
导管消融术
脾动脉
Keywords
hypersplenism
hyertension
portal
catheter ablation
splenic artery
分类号
R657.34 [医药卫生—外科学]
R551.1 [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
32
2
作者
刘全达
周宁新
宋扬
蔡守旺
张文智
机构
北京
市
解放军总医院
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北京
市
解放军总医院
急诊科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2084-2086,共3页
文摘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我院诊治的AI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和诊疗方法。结果符合美国Mayo Clinic医院诊断标准的AIP患者共2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或进行性黄疸16例(70%),轻度腹痛或上腹不适9例(39%),体重减轻10例(43%),3例无症状。影像学特点包括:胰腺肿大,尤以胰头明显(16例),主胰管狭窄(9/15)及胰腺段胆总管狭窄合并近端胆管扩张。病理可见胰腺组织内广泛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和实质纤维化。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临床误诊为胰胆恶性肿瘤22例,入院误诊率为96%。21例实施手术,2例口服泼尼松治疗。平均随访45个月未发生胰腺癌。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因临床特点和胰腺癌极其相似而常采取手术治疗;鉴别诊断时若未能意识到AIP的可能性,常导致AIP的误诊。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肿瘤
诊断
鉴别
Keywords
Pancreatitis
Pancreatic neoplasms
Diagnosis,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R576.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线粒体tRNAIle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朱海燕
王士雯
陈瑞
王琳
徐斌
李泱
朱庆磊
机构
北京
市
解放军总医院
急诊科
北京
市
解放军总医院
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335-1338,共4页
基金
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01MA104)
文摘
目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990例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70例血压正常的对照人群线粒体基因tRNAIle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9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共有7例患者中的6个突变(A4263G,T4277C,A4295G,T4314C,T4316ins,A4317G)位于tRNAIle的基因上,3个特异性位点4277、4295及4316在进化过程中都呈高度保守趋势。A4263G,T4314C及T4277C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tRNAIle上的碱基突变影响了tRNAIle的结构稳定,改变了tRNA-氨基酰化水平,进而阻碍了蛋白质的合成。对照组270例受检者中未发现tRNAIle基因突变。结论线粒体tRNAIle基因突变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能作为临床上诊断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新靶点。
关键词
高血压
线粒体
tRNAIle基因
Keywords
Hypertension
Mitochondria
tRNAIle
分类号
R54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脾动脉阻断技术在射频消融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中的应用
刘全达
周宁新
宋扬
许小亚
段伟宏
孙梯业
晋志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23例临床分析
刘全达
周宁新
宋扬
蔡守旺
张文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线粒体tRNAIle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朱海燕
王士雯
陈瑞
王琳
徐斌
李泱
朱庆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