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生育背景下北京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马小红 李家琳 王晨方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5,共7页
北京市步入超低生育水平社会至今已近30年。虽然生育政策几经调整,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但依然处于超低生育水平,育龄群体生育意愿低迷,存在陷入“低生育率陷阱”的风险,亟需营造生育友好型的社会氛围。当前,北京的生育支持... 北京市步入超低生育水平社会至今已近30年。虽然生育政策几经调整,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但依然处于超低生育水平,育龄群体生育意愿低迷,存在陷入“低生育率陷阱”的风险,亟需营造生育友好型的社会氛围。当前,北京的生育支持受制于政策、经济与公共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应从时间,结构和角度三个维度,通过减税降费形式构建生育友好型组织,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设立15天以上的男性灵活育儿假期,平衡不同等级妇幼医疗资源配置,制定健全的托育服务体系政策,促进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进行多维度、多角度、长时期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育水平 生育意愿 生育友好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人口学的本土特色——基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尹德挺 营立成 +1 位作者 郑澜 董亭月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05,共9页
如何认识学科的本土特质,并把握其发展过程中的本土逻辑,是建设中国特色人口学的基础性问题。着眼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个维度,基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重要文献的综合考察,将中国人口学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本土特色及其内... 如何认识学科的本土特质,并把握其发展过程中的本土逻辑,是建设中国特色人口学的基础性问题。着眼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个维度,基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重要文献的综合考察,将中国人口学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本土特色及其内在逻辑进行提炼总结,可以发现:中国人口学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特色人口理论为核心,以人口方法和人口应用为“两翼”的学科体系;开创了基于本土“文化—制度”情景、推进人口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学术体系;构建了强调“家国一体”、突出情感共鸣的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口学 本土特色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学学科发展轨迹与动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尹德挺 董亭月 +1 位作者 郑澜 营立成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学学科发展轨迹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研究热词由"计划生育""农村人口""劳动力"逐步向"流动人口""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等多维纵深转移,学科发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学学科发展轨迹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研究热词由"计划生育""农村人口""劳动力"逐步向"流动人口""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等多维纵深转移,学科发育由注重学科理论基础建设到学科政策功能彰显、学科独创性强化、学科细化与分化速度加快以及学科交叉与综合日益复杂的转变,显示出中国人口学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二,我国人口理论与方法研究热度不高,生育研究是"绝对焦点",迁移研究"后来居上",人口结构、亚人口、人口与经济、婚姻与家庭等人口学其他分支陆续发展;第三,现实需求、理论反思、学科交融、数据积累和政策导向形成了中国人口学学科的发展动力。鉴于国内人口学理论与方法创新力度不够、对繁杂人口现象规律性解释的深度不足、与国际人口学研究对话不充分等客观事实,我国人口学未来应进一步立足理论原创与方法创新,着力夯实人口学基础,坚守问题意识与学术自觉,坚持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持续增强学科话语解释力和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口学 阶段性特征 结构性特质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