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nergyPlus和Jeplus+EA联合模拟的建筑围护结构及光储系统协同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邵兆楠 高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0,共9页
建筑本体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协同作用对于降低建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某办公建筑为例,基于NSGA-Ⅱ的优化算法,以运行阶段碳排放和生命周期成本为目标函数,以热舒适为约束条件,利用EnergyPlus和Jeplus+EA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开展建... 建筑本体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协同作用对于降低建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某办公建筑为例,基于NSGA-Ⅱ的优化算法,以运行阶段碳排放和生命周期成本为目标函数,以热舒适为约束条件,利用EnergyPlus和Jeplus+EA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开展建筑围护结构和光储系统的协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配置光储系统可较大程度降低建筑电网购电量及运行阶段碳排放,虽然生命周期成本会略有增加,但其减碳效果,大于单纯依靠围护结构性能提升的传统做法;尽可能利用建筑空间配置光伏对减少碳排放及生命周期成本都是有利的;通过软件联合模拟可实现建筑围护结构和光储系统的协同优化,且较于各自独立优化,能取得更好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plus+EA 围护结构 光储系统 联合模拟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道路粗糙度对径流颗粒物冲刷输出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杜晓丽 崔瀚武 +1 位作者 郑泽东 田殿茜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39,148,共8页
采用粗糙度量化沥青道路的表面特征,通过模型模拟、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道路表面粗糙度对降雨径流颗粒物冲刷输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粗糙度、降雨强度是影响道路表面径流颗粒物冲刷输出过程的关键因素,道路粗糙度越低、降雨... 采用粗糙度量化沥青道路的表面特征,通过模型模拟、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道路表面粗糙度对降雨径流颗粒物冲刷输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道路粗糙度、降雨强度是影响道路表面径流颗粒物冲刷输出过程的关键因素,道路粗糙度越低、降雨强度越大,道路表面径流颗粒物冲刷效应越强烈、场次降雨径流颗粒物累积冲刷量越大、径流颗粒物冲刷输出总体水平越高;道路粗糙度与降雨强度、径流历时共同影响径流颗粒物粒径分布,道路粗糙度为影响径流颗粒物粒径分布的主导因素,道路粗糙度越低、径流历时越长、降雨强度越大,径流中粒径不小于150μm的颗粒物体积占比越高,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物体积占比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粗糙度 降雨强度 径流颗粒物 冲刷规律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土砂配比影响下生土材料导热性能研究
3
作者 齐文龙 穆钧 于沈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9期23-29,共7页
生土材料的导热系数是评价其热工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测量和构建理论模型验证的方法,测得不同密度和不同土砂配比的干燥生土试块导热系数并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密度与不同土砂配比生土材料的导热系数呈正相关;... 生土材料的导热系数是评价其热工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测量和构建理论模型验证的方法,测得不同密度和不同土砂配比的干燥生土试块导热系数并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密度与不同土砂配比生土材料的导热系数呈正相关;土砂含量对生土试块的导热系数有一定影响,合理的土砂配比可以有效地降低生土试块的导热系数,当土含量为46%、砂含量为38%时的生土材料具有理想的热工性能;并基于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理论建立了土砂含量—导热系数预测模型,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误差平均在9%左右,数据吻合良好。相关结论揭示了密度和土砂含量与生土材料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为生土材料热工性能的量化计算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材料 导热系数 密度 土砂配比 导热系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影响下不同级配生土材料吸湿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冯梅瑾 穆钧 于沈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9期30-37,共8页
采用饱和盐溶液法,研究了9种级配生土材料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的吸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在10~30℃之间时,生土材料的平衡含湿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20~25℃区间内平衡含湿量达到最大。低温环境下,级配... 采用饱和盐溶液法,研究了9种级配生土材料在不同温湿度环境下的吸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在10~30℃之间时,生土材料的平衡含湿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20~25℃区间内平衡含湿量达到最大。低温环境下,级配对生土材料吸湿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吸湿速率相对较慢。当土、沙、石比例为28∶67∶6时,生土材料吸湿性能相对较差(最大平衡含湿量约为2.66%);而当土、沙、石比例为45∶13∶42时,生土材料吸湿性能相对较好(最大平衡含湿量约为3.95%)。由此可见,小粒径成分含量高的生土材料展现出更好的吸湿性能。此外,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对不同吸湿性能预测模型进行分析,最终修正了温度因子对预估数值的影响,且修正系数与温度之间符合二次函数关系α=-0.0656t2+0.4185t+0.3033,相关性系数高达0.9354。上述结论为生土材料平衡环境温湿度性能的量化计算提供了科学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材料 粒径构成 平衡含湿量 吸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堵塞周期内透水砖路面的下渗-产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晓丽 杨明哲 +1 位作者 尹子杰 崔瀚武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1,98,共8页
采用下渗曲线扣损法对不同堵塞程度透水砖路面的场次降雨产流进行模拟,研究适用于全堵塞周期内透水砖的下渗-产流模型。结果表明:4种下渗-产流模型对不同堵塞程度透水砖产流数据拟合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Horton模型、Kostiakov模型、Green... 采用下渗曲线扣损法对不同堵塞程度透水砖路面的场次降雨产流进行模拟,研究适用于全堵塞周期内透水砖的下渗-产流模型。结果表明:4种下渗-产流模型对不同堵塞程度透水砖产流数据拟合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Horton模型、Kostiakov模型、Green-Ampt模型、Philip模型,Horton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全堵塞周期内透水砖路面的场次降雨产流过程;透水砖堵塞程度和降雨重现期均会影响4种模型对下渗产流过程的模拟效果,Horton模型和Kostiakov模型的模拟效果随透水砖堵塞程度增加而提高,Green-Ampt模型和Philip模型的模拟效果则随堵塞程度增加而降低;4种模型对全堵塞周期内透水砖产流过程的模拟效果均随降雨重现期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基于模拟效果,引入堵塞程度和降雨强度修正Horton模型,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堵塞程度透水砖路面的下渗产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砖 全堵塞周期 堵塞程度 降雨强度 下渗-产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房间热耦合的风机盘管通断控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明杰 高岩 燕达 《暖通空调》 2022年第10期144-149,134,共7页
为了在建筑热模拟软件DeST中实现通断控制的空调末端与建筑房间的热耦合模拟计算,基于DeST软件内核中的基础室温,建立了小时间步长条件下通断调节空调末端供冷热量与室内温度的热耦合仿真模型。将该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为了在建筑热模拟软件DeST中实现通断控制的空调末端与建筑房间的热耦合模拟计算,基于DeST软件内核中的基础室温,建立了小时间步长条件下通断调节空调末端供冷热量与室内温度的热耦合仿真模型。将该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受控风机盘管末端供冷下房间的温度变化规律。使用该模型对一个建筑进行了模拟仿真,与非房间耦合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空调末端受控情况下的通断情况及房间温度的实时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盘管 房间 热耦合 空调末端 通断控制 室内温度 建筑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建筑能源资源及负荷预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冯逸夫 徐以洋 +1 位作者 薛乔匀 张吉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51-59,共9页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建筑以区域形式建设并配备有集中供能系统。但区域性集中能源系统具有相对复杂、投资大、大体量能源管理需求的特点。由于区域建筑的多建筑数量、多建筑类型、多不确定性的特征,负荷预测难度较大,...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建筑以区域形式建设并配备有集中供能系统。但区域性集中能源系统具有相对复杂、投资大、大体量能源管理需求的特点。由于区域建筑的多建筑数量、多建筑类型、多不确定性的特征,负荷预测难度较大,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区域能源资源、区域建筑电力系统以及冷热负荷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对比分析各类型预测方法,探讨其适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建筑 能源资源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 冷热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