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低山丘陵区郊野公园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伟民 喻定芳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6期23-25,68,共4页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国内许多大城市正面临着城市扩张带来的各种"大城市病",人居环境质量急剧下降。随着城市居民生态意识的觉醒和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人们更愿意选择亲近自然、远离城市喧嚣的场所作为休闲游...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国内许多大城市正面临着城市扩张带来的各种"大城市病",人居环境质量急剧下降。随着城市居民生态意识的觉醒和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人们更愿意选择亲近自然、远离城市喧嚣的场所作为休闲游憩目的地,而大量建设的郊野公园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载体,也是一项改善人居环境的生态工程。以青龙湖森林公园一期工程为例,根据低山丘陵区郊野公园所处自然地形条件、建设内容和施工组织,分析其水土流失特点和成因,从公园规划、低影响开发(LID)和生态治理理念出发,提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原则及方案,以降低公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提升郊野公园生态效益,解决城市发展和环境建设的矛盾,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野公园 水土保持设计 低山丘陵区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污水截污工程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立建 梅姣姣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2期100-101,128,共3页
北京市房山区X村目前仅有雨污合流管线,污水通过管线直接排入马泉水河,严重影响了马泉水河水质。采用新建截污管线、截流井、一体化提升泵站等措施,以解决污水随意排放入河的问题,工程实施完毕后,目前运行情况良好,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水... 北京市房山区X村目前仅有雨污合流管线,污水通过管线直接排入马泉水河,严重影响了马泉水河水质。采用新建截污管线、截流井、一体化提升泵站等措施,以解决污水随意排放入河的问题,工程实施完毕后,目前运行情况良好,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入河的问题。为保证首都水质安全出一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污水合流 污水截流 一体化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道路水土保持雨洪利用工程设计——以房山区阜盛东街新建道路为例
3
作者 刘婕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11期30-32,共3页
近几年大中城市被内涝灾害困扰,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与水土保持雨洪利用的理念相似,雨洪利用措施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又可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以房山区阜盛东街新建... 近几年大中城市被内涝灾害困扰,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与水土保持雨洪利用的理念相似,雨洪利用措施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又可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以房山区阜盛东街新建道路为例,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探讨了雨洪利用措施设计,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后期城市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水土保持 城市道路 雨洪利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石质山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抗冲性的影响--以房山区蒲洼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徐佳佳 于占成 +2 位作者 史陇俊 张小侠 张建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为评价北京山区多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效果,也为以后小流域治理和植被重建提供理论支撑,以房山区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地,采用典型样地调查、野外抗冲性实验和室内样品处理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 为评价北京山区多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效果,也为以后小流域治理和植被重建提供理论支撑,以房山区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地,采用典型样地调查、野外抗冲性实验和室内样品处理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和抗冲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加深,各类措施下土壤密度均呈现增大趋势,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呈现减小趋势,而非毛管孔隙度没有明显规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密度、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有改善(侧柏林除外),改善程度由好到差依次为:辽东栎次生林>油松落叶松混交林>石坎梯田>油松林>落叶松林>灌丛;各类措施下土壤颗粒均以细、中粉粒为最多,分形维数显示各类水保措施土壤通透性均较为良好;相比荒地,各类措施下土壤冲刷量显著减小,径流时间延长,冲刷量依次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0.82 kg/cm^3)<侧柏林(1.14 kg/cm^3)<落叶松林(1.30 kg/cm^3)<辽东栎次生林(3.91 kg/cm^3)<油松林(5.96 kg/cm^3)<荆条灌丛(10.88 kg/cm^3),延缓径流冲刷时间由大到小依次为:辽东栎次生林(55.65 s/m)>油松落叶松混交林(46.82 s/m)>落叶松(28.19 s/m)>荆条灌丛(22.39 s/m)>侧柏林(17.48 s/m)>油松林(16.94 s/m)。土壤抗冲性与细、中粉粒体积分数(正相关)、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最为密切,由此推出大根径的根系穿插形成的非毛管孔隙对土壤抗冲性是负效应。综上,油松落叶松林混交林提升土壤蓄水持水性能、土壤抗冲性均显示出很大的优势;石坎梯田效果也较好,是小流域治理应首先考虑的2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土壤物理性质 抗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房山区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实施的经验和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6期294-296,共3页
介绍了北京市房山区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10 a来在提高移民收入、改善移民生活环境和促进库区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有必要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针对房山区后期扶... 介绍了北京市房山区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10 a来在提高移民收入、改善移民生活环境和促进库区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有必要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针对房山区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在项目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行后期扶持政策要以精准扶持为主题,以转变扶持方式、增强后期扶持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通过合理推进移民区基础设施完善、居住水平提升、产业发展以及移民就业增收,促进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扶持 政策实施 实施经验 水库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小流域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浅谈——以房山区大峪沟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罗腾 李刚 +5 位作者 王志祥 张建明 张君玉 喻定芳 隋旭红 马骏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9年第1期46-48,F0003,共4页
解决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问题是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调查房山区大峪沟小流域的居住现状和污水问题,经方案比选后采用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工艺,并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方式... 解决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问题是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调查房山区大峪沟小流域的居住现状和污水问题,经方案比选后采用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工艺,并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方式。结合现状条件设计不同流程的处理工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域内的生活污水问题,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 山区小流域 人工湿地 单户处理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土保持的公园景观绿化措施设计——以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大石河段)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婕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9期40-42,共3页
以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特点,制定了景观绿化措施设计的总体构思,以琉璃河生态为依托,通过分析琉璃河公园的现状景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点,对其进行区域功能划分,即分成科普保育区、滨水休闲... 以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特点,制定了景观绿化措施设计的总体构思,以琉璃河生态为依托,通过分析琉璃河公园的现状景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点,对其进行区域功能划分,即分成科普保育区、滨水休闲区、水上活动区、田园风光区,再贯穿生态治理、人水和谐的理念,对各区域合理布设植物绿化措施,最终打造集燕都文化、漕运文化、农业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工程建设完成后对当地的水土保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措施设计 水土保持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变更中雨洪利用措施设计
8
作者 袁喆 李文娟 梅艳艳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6年第4期47-50,共4页
以北京市房山区某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变更内容及设计标准,结合北京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特点,探讨了设计变更阶段项目水土保持设计重点——雨洪利用控制措施技术设计,阐述其雨洪利用措施效果。建议类似建设项目进行设... 以北京市房山区某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变更内容及设计标准,结合北京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特点,探讨了设计变更阶段项目水土保持设计重点——雨洪利用控制措施技术设计,阐述其雨洪利用措施效果。建议类似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变更时应注重结合建设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雨洪利用措施设计,因地制宜地选择措施,以保证措施的顺利实施,达到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设计变更 雨水控制利用 设计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与有机肥处理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斌 宿顺顺 +3 位作者 冯浩 吴淑芳 胡亚瑾 王建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2,共9页
探究不同灌溉量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组合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以关中地区冬小麦‘小偃22’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等氮原则对有机肥与无机肥进行不同比例配施(F1,100%无机肥;F2,... 探究不同灌溉量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组合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冬小麦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参考。以关中地区冬小麦‘小偃22’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等氮原则对有机肥与无机肥进行不同比例配施(F1,100%无机肥;F2,24%有机肥+76%无机肥;F3,48%有机肥+52%无机肥),结合2个水平的灌溉(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共设计6个灌溉施肥组合处理(W1F1、W1F2、W1F3、W2F1、W2F2和W2F3)。通过测定冬小麦的生长指标(植株株高和叶面积指数)、0~20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以20 cm为深度间隔)和小麦的产量及构成要素(干物质量、穗长、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分析灌水量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1)充分灌溉(W1)条件下,F2、F3处理株高较F1处理分别提高3.4%~21.2%和0.8%~15.9%,叶面积指数提高5.7%~18.5%和16.8%~47.4%,干物质量提高12.1%~26.1%和21.1%~36.0%,穗长提高12.5%和14.5%,有效穗数提高6.6%和9.3%,千粒质量提高18.3%和24.4%,籽粒产量提高14.8%和28.6%,WUE提高14.6%和27.5%;亏缺灌溉(W2)条件下,与F1处理相比,F2、F3处理株高分别提高8.5%~16.2%和0.5%~10.6%,叶面积指数提高4.9%~20.7%和17.0%~50.0%,干物质量提高7.7%~25.7%和15.0%~34.6%,穗长提高12.3%和18.5%,有效穗数提高7.4%和18.0%,千粒质量提高15.3%和25.1%,籽粒产量提高13.1%和31.8%,WUE提高21.4%和35.2%。在相同灌溉水平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以提高土壤体积含水率。(2)W2F2处理对冬小麦株高增长最有效,灌浆期达最大值,较W1F1处理增长10.4%;W2F3处理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穗长、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影响最大,成熟期较W1F1处理分别提高23.6%、39.0%、20.3%、18.4%和33.1%。(3)W2F3处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WUE的影响最为显著,W1F1、W1F2、W1F3、W2F1和W2F2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35.5%、18.0%、5.3%、31.8%和16.6%;W1F1、W1F2、W1F3、W2F1和W2F2处理WUE分别提高了52.6%、33.2%、19.7%、35.2%和21.4%。亏缺灌溉与48%有机肥+52%无机肥组合处理的冬小麦籽粒产量和WUE最高,该灌溉施肥管理方案为关中平原及环境相似地区冬小麦的科学施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亏缺灌溉 有机无机肥配施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过渡带短周期旱涝急转及潜在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雷晓平 宋小燕 +2 位作者 果华雯 马瑞 宋松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43,共13页
本文根据中国南北过渡带32个气象站1960-2018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short-cycle drought and flood sudden alteration index,SDFAI),采用M-K趋势分析法、R/S分析法、M-K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研究了该区域5~9月内短周... 本文根据中国南北过渡带32个气象站1960-2018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short-cycle drought and flood sudden alteration index,SDFAI),采用M-K趋势分析法、R/S分析法、M-K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研究了该区域5~9月内短周期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了典型旱转涝与涝转旱时期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采用交叉小波变换对SDFAI潜在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5~6月、6~7月、7~8月、8~9月内旱涝急转均以涝转旱为主,且5~6月和6~7月为旱转涝和涝转旱多发时期;另外各时段年代际旱转涝与涝转旱事件趋势在1990 s出现明显转折,整体呈现“V型”和“倒V型”变化特征。(2)旱涝急转事件在岷江一带、陕南周边地区较为多发;各时段内区域Hurst指数均值分别为0.62、0.62、0.61、0.68,表明过渡带内SDFAI的变化趋势仍会持续至未来一段时期。(3)在典型旱涝急转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南亚高压涝期“西伸东进,相向而行”,旱期“东退西进,相背而离”,水汽输送条件整体呈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4)在北极涛动指数(AO)、NINO 3.4区域海温指数(NINO 3.4)、太阳黑子指数(TSNI)、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指数(PDO)4项指数中,TSNI对SDFAI变化的影响最强,主要表现为TSNI超前1/4周期;NINO 3.4和PDO次之,对SDFAI以正向驱动为主;AO对SDFAI变化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周期旱涝急转 时空演变特征 中国南北过渡带 大气环流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配施及亏缺灌溉对关中地区冬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效率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欧阳啸丰 宿顺顺 +3 位作者 冯浩 吴淑芳 胡亚瑾 陈霁菲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与亏缺灌溉耦合作用下,冬小麦氮素累积、转运利用效率以及土壤硝态氮分布等状况,探求提高关中地区冬小麦产量的适宜有机无机配施比以及相应的亏缺灌溉量,为该地区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提供科学有效的水肥管理。结... 研究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与亏缺灌溉耦合作用下,冬小麦氮素累积、转运利用效率以及土壤硝态氮分布等状况,探求提高关中地区冬小麦产量的适宜有机无机配施比以及相应的亏缺灌溉量,为该地区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提供科学有效的水肥管理。结合2个水平的灌溉(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采用等氮的原则,对有机肥与无机肥按照不同比例混施(F1∶100%化肥、F2∶24%有机肥和76%化肥混施、F3∶48%有机肥和52%化肥混施),研究亏缺灌溉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氮素转运及利用效率影响和土壤硝态氮分布情况。有机无机配施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显著增加作物籽粒产量以及显著提高开花期后氮素累积、分配和转运。在充分灌溉W1条件下,F2和F3处理的籽粒产量较F1处理提高12.0%~28.6%;亏缺灌溉W2条件下,有机肥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提高16.6%~31.8%。在相同灌溉条件下,成熟期F2和F3处理相对F1处理,冬小麦氮素累积量、向籽粒转运量和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12.8%~40.4%、11.9%~36.5%、13.0%~31.6%;相同有机无机配施比例下(F2和F3),冬小麦亏缺灌溉W2处理下各种氮素吸收利用指标高于充分灌溉W1处理10.0%~28.5%。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不同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在相同灌溉条件下,在0~100 cm土层F3处理硝态氮含量分别较F1和F2处理增加了66.4%~76.4%和1.2%~13.9%;相同有机无机配施比例下(F2和F3),在0~100 cm土层W1处理F1、F2、F3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低于W2处理15.1%、9.9%、19.9%。48%化肥和52%有机肥配施、亏缺灌溉(50%)处理是该试验条件下冬小麦高产高效的最佳水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有机无机肥配施 亏缺灌溉 氮素转运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不同撂荒年限草地与沙棘地的入渗能力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屈媛媛 李梦瑶 +3 位作者 徐学选 徐远慧 程帅 王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0,共7页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为该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该区3种不同年限撂荒草地(13,25,30 a)与13 a沙棘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法并结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各样地土壤导水率...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为该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该区3种不同年限撂荒草地(13,25,30 a)与13 a沙棘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盘入渗仪法并结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各样地土壤导水率,土壤大孔隙度及大孔隙连通性的差异。[结果]①土壤入渗能力与撂荒年限正相关,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而变强,土壤稳定入渗速率表现为30 a撂荒草地>25 a撂荒草地>13 a撂荒草地>13 a沙棘地,分别为1.38,1.29,1.24,1.11 mm/min。相同年限的撂荒草地入渗速率较沙棘地更大。②大孔隙度及大孔隙连通性均依次为:30 a撂荒草地>25 a撂荒草地>13 a撂荒草地>13 a沙棘,占土壤体积0.0004%~0.0034%的土壤大孔隙对土壤饱和入渗速率的贡献高达44.35%~86.92%。③>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影响土壤入渗速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撂荒可以改善草地的入渗能力,并且随年限的延长而增强,相同年限下撂荒草地的入渗性能大于种植沙棘地,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大孔隙数目及连通性、>0.25 mm水稳团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率 大孔隙度 大孔隙连通性 撂荒草地 沙棘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北山削山造地的土壤质量变化评价
13
作者 任秀子 王龙 +1 位作者 徐学选 张连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67,82,共8页
[目的]评价兰州市北山削山造地引起的土壤质量变化,旨在为该区削山造地工程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选择兰州市城关区北山原有耕地、林地、草地、削山产生的新造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采集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根系... [目的]评价兰州市北山削山造地引起的土壤质量变化,旨在为该区削山造地工程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选择兰州市城关区北山原有耕地、林地、草地、削山产生的新造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采集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根系生物量样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筛选出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通过土壤质量指数对兰州市北山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基于包括12项理化指标的土壤质量全数据集(total data set,TDS)的主成分分析,构建了由容重、速效磷、速效钾、全氮、pH值组成的最小数据集。②兰州市北山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耕地>林地>新造地>草地,削山造地显著影响了土壤的水分保持、有机质积累、全氮、速效钾含量等。③最小数据集和全数据集之间相关性系数为0.66,最小数据集能够较好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p<0.01)。[结论]兰州市北山的耕地和林地具有更好的土壤质量,新造地土壤的持水与积累养分能力低于原有耕地和林地,是未来植被恢复和重建的重点区域。削山造地时应尽量安排在草地上进行,注意对原有耕地和林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最小数据集 主成分分析 削山造地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条件下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
14
作者 隋旭红 夏振飞 +4 位作者 李枫 喻定芳 罗腾 张君玉 马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180-183,186,共5页
对已建和在建项目在"7·20"暴雨中的积水和排水情况、雨洪利用措施发挥的作用、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发挥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雨洪利用措施和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均发挥了保持水土的效益。布设雨洪利用措施的建设项目,... 对已建和在建项目在"7·20"暴雨中的积水和排水情况、雨洪利用措施发挥的作用、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发挥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雨洪利用措施和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均发挥了保持水土的效益。布设雨洪利用措施的建设项目,项目区基本无积水,仅部分项目积水在下凹式绿地区域,积水深度2~3 cm;布设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的项目无积水或积水较浅。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呼吁设计、施工、管理等各单位共同努力,将水土保持临时措施落实到位,使雨洪利用措施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调查 水土保持临时措施 雨洪利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