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何静 余梦珑 沈阳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聚焦2023年新媒体发展态势,本文从冲突博弈的新时代、智能汇聚的新科技、主流媒体的数智转型、网络媒体的稳健成长、多源整合的新未来五个维度绘制了新媒体发展版图。研究发现,在全球化信息挑战与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我国互联网和新媒体... 聚焦2023年新媒体发展态势,本文从冲突博弈的新时代、智能汇聚的新科技、主流媒体的数智转型、网络媒体的稳健成长、多源整合的新未来五个维度绘制了新媒体发展版图。研究发现,在全球化信息挑战与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我国互联网和新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与深刻变革的关键节点。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及技术变革推动了舆论战略资源化的新趋势;AIGC、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加速和深化了主流媒体现有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中国新媒体海外应用TikTok、ReelShort、Temu等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输出与对外贸易的重要途径;人工智能自动内容生产、高级人机交互体验及综合安全防护策略对于未来媒体形态和功能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发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 元宇宙 数智赋能 媒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美新冷战、西方缺失与世界秩序重构 被引量:7
2
作者 田飞龙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90,共12页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和特朗普主义经受民主规范检验和民意问责,其败选具有象征性意义,但并不表明特朗普代表的选民与政治精神退出美国历史舞台。美国霸权作为西方历史霸权的巅峰形态,在逻辑上无法接受中国的决定性崛起和权力分享...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和特朗普主义经受民主规范检验和民意问责,其败选具有象征性意义,但并不表明特朗普代表的选民与政治精神退出美国历史舞台。美国霸权作为西方历史霸权的巅峰形态,在逻辑上无法接受中国的决定性崛起和权力分享,也无法在“民主规训”中国失败之后继续接纳中国作为战略合作对象与国际体系内成员。中美关系和解与所谓“蜜月”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但也随着中国自身经济成长和政治体系的自我成熟而陷入崩解。新的中美关系以竞争和冲突为主调,贸易战是起点,更为全面的新冷战是趋势,而特朗普主义加速了这一关系质变的进程,拜登时代或许可以适当回调关系而产生一个短暂的中美缓和期,但长期的斗争性和风险性不可逆转。与中美关系变迁并行的是西方缺失,这体现了欧式焦虑,联欧制美可以作为维持和巩固世界多边主义秩序的长期策略。中美关系是定义21世纪全球秩序的宏观权力关系,需要我们具备超强的文明自信、制度创新力及斗争艺术,在更加坚定的中国道路和更加开放的改革进程上与世界共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打通内外发展的双循环,激发和塑造未来世界秩序的中国元素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秩序 全球化 中美关系 新冷战 特朗普主义 拜登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的宪制秩序变迁:从革命法制到全面依法治国 被引量:5
3
作者 田飞龙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33,共12页
宪制秩序变迁是中国现代化与国家建构进程的主导性线索。新中国宪制秩序肇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毛泽东宪制思想和共同纲领制宪实践为宪制起点,历经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而抵达作为真正“改革宪法”的八二宪... 宪制秩序变迁是中国现代化与国家建构进程的主导性线索。新中国宪制秩序肇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毛泽东宪制思想和共同纲领制宪实践为宪制起点,历经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而抵达作为真正“改革宪法”的八二宪法。新中国宪制秩序以人民主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为不变的根本法,以不同宪法文本及其具体宪法律秩序为内容构成,对70年来人民主权与党的领导的法治互动及其制度网络的成熟起到了根本法的保障作用。“改革宪法”具有典型的政治平衡性和法治协调性,对习近平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及对外战略起到持续支撑作用。围绕“改革宪法”存在不同的理想图景和政治取向,我们需要始终注意维护这一宪法的原则、限度及其平衡性,避免极端化的冲击和改造。新时代宪制秩序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旗帜,以2018修宪新秩序为规范框架,试图建构一种完备自主且对外开放的中国宪法新秩序,其发展前景依托于“一带一路”具体实践及其政治哲学的理念准备和规范导引,而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宪制方向不断寻求共识和进展,从而将中国宪法再次带入世界文明制度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革命法制 全面依法治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政改时期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田飞龙 《党政研究》 2016年第2期105-113,共9页
目前,香港已进入"后政改时期",政改失败需要检讨原因,也需要提出后政改时期的治港新思路。应当看到,"一国两制"方针、中央坚持以基本法为基础的依法治港方略、香港主流民意支持基本法秩序内的普选改革及聚焦发展经... 目前,香港已进入"后政改时期",政改失败需要检讨原因,也需要提出后政改时期的治港新思路。应当看到,"一国两制"方针、中央坚持以基本法为基础的依法治港方略、香港主流民意支持基本法秩序内的普选改革及聚焦发展经济民生的正当意志等都是香港后政改时期重建自我和重建与中央互信互动关系的可靠资本。有效改进香港管治需正确认识基本法的国家建构智慧,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香港的行政主导制,从理论和实践上高度重视和优化中央的适度管治责任与特首责任的协同原理与制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政改时期 香港 “一国两制” 基本法 行政主导制 边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