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舰船柴油多喷嘴燃烧室排放优化实验研究
1
作者 周士超 林宇震 +2 位作者 许全宏 王柏森 程旭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1-190,共10页
根据舰船燃气轮机燃烧室的典型工况参数设计了一种蒸发管式多喷嘴燃油分级低排放燃烧室,并对部分喷嘴工作的小工况(35%最大功率工况)开展了供油主燃级喷嘴数量、值班级燃油比例、油气比、掺混孔排布对排放及燃烧效率的优化实验研究。试... 根据舰船燃气轮机燃烧室的典型工况参数设计了一种蒸发管式多喷嘴燃油分级低排放燃烧室,并对部分喷嘴工作的小工况(35%最大功率工况)开展了供油主燃级喷嘴数量、值班级燃油比例、油气比、掺混孔排布对排放及燃烧效率的优化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油气比不变时,采用三个主燃级喷嘴供油,燃烧效率最高,CO排放浓度最低。但是随着油气比继续增大,不同分级方式的CO排放浓度均稳定在170×10^(-6)@15%O_(2)附近,说明通过调节燃油分级和增大油气比的方式优化CO排放浓度和燃烧效率的潜力有限。此外,采用三个主燃级喷嘴供油且油气比不变的条件下,值班级燃油比例低于0.08时,掺混孔方案进一步有效降低燃烧室的CO排放浓度,提高燃烧效率,并减少NOx排放浓度。采用3M分级方式结合9L150掺混孔方案,通过增大油气比可以使燃烧室在小工况下的CO排放浓度降低至79×10^(-6)@15%O_(2),燃烧效率达到99.918%,NOx排放浓度达到190×10^(-6)@15%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多喷嘴燃烧室 燃油分级 污染物排放 蒸发管 燃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桨发动机动力涡轮设计研究
2
作者 陈一鸣 杨晓梅 +1 位作者 梁赟 刘火星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3期55-60,共6页
针对采用常规涡轮设计方法设计多恒定转速涡轮时,存在的难以兼顾不同状态点性能以及设计周期较长等问题,运用动力涡轮多设计点耦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为了验证该方法是否有效,建立了涡轮模型并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在设计初始时确定了各... 针对采用常规涡轮设计方法设计多恒定转速涡轮时,存在的难以兼顾不同状态点性能以及设计周期较长等问题,运用动力涡轮多设计点耦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为了验证该方法是否有效,建立了涡轮模型并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在设计初始时确定了各设计点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初步计算不同状态点下的速度三角形;在叶片造型时可以根据不同状态下的速度三角形进行优化选取进口几何构造角,使涡轮在不同状态下来流条件较好;多设计点耦合设计得到的涡轮在保证各状态下出口绝对气流角偏离轴向不大的同时各状态之间的效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涡轮 多设计点耦合设计 3维数值模拟 涡桨发动机 速度三角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限制域对脱体火焰宏观形状和燃烧振荡影响实验研究
3
作者 宋恒 韩啸 +1 位作者 张弛 林宇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6,共10页
燃烧振荡是贫油预混火焰中广泛存在的非定常过程,是燃烧室设计中必须避免的。其中,脱体火焰对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有优势,但其燃烧振荡往往更加严重。本文在中心分级燃烧器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斜坡限制域对脱体火焰燃烧振荡的被动控制效... 燃烧振荡是贫油预混火焰中广泛存在的非定常过程,是燃烧室设计中必须避免的。其中,脱体火焰对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有优势,但其燃烧振荡往往更加严重。本文在中心分级燃烧器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斜坡限制域对脱体火焰燃烧振荡的被动控制效果。本文通过单反相机和高速摄像获取了火焰平均结构和瞬态图像,并通过相平均图像和本征正交分解研究了火焰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当台阶高度为0 mm时,不同斜坡张角的斜坡限制域均能对燃烧振荡起到非常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在30°斜坡张角的斜坡限制域中,随着台阶高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变差,但振幅相较突扩限制域发生了明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脱体火焰 燃烧振荡 被动控制 斜坡限制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氢预混阵列微管燃烧器振荡被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炳涛 昌运鑫 +7 位作者 谢法 杨梓涛 韩啸 高安雯 杨一然 张泽群 刘婉燚 林宇震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147,共11页
使用氢燃料是燃气轮机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关键技术路线,微混合燃烧技术被认为是防止氢燃气轮机回火和降低NOx排放量最现实可行的方法。纯氢预混管阵列模型燃烧器AC01可实现低排放稳定的燃烧,但在部分工况存在较为严重的燃烧振荡,本... 使用氢燃料是燃气轮机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关键技术路线,微混合燃烧技术被认为是防止氢燃气轮机回火和降低NOx排放量最现实可行的方法。纯氢预混管阵列模型燃烧器AC01可实现低排放稳定的燃烧,但在部分工况存在较为严重的燃烧振荡,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实验研究。通过调节微管长度、调整长微管数目比例、调整长微管阵列方式等被动控制方法研究纯氢预混管阵列模型燃烧器振荡特性,结果发现采用多孔金属筒作为火焰筒时,基准方案在当量比(φ) 0.55后开始振荡,将25%或50%数量(4根或8根)的微管增长6 mm时,能够实现0.3%压降(微管入口相对于出口大气压的压降,定义为微管入口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大气压力×100%)下φ=0.3~0.8完全抑制振荡,不同排列方式之间振荡特性差别不大。使用无孔金属筒为火焰筒时,燃烧振荡更为剧烈,振幅可达200 Pa以上,频率在1 000 Hz左右。研究表明:微管伸长12 mm,振荡基本被抑制,微管伸长量需要针对振荡频率进行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阵列微管 纯氢预混 微预混燃烧 振荡特性 被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斜坡限制域对掺氢旋流火焰燃烧振荡的被动控制
5
作者 刘玉治 王建臣 +3 位作者 宋恒 昌运鑫 许全宏 韩啸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36,共12页
氢气作为燃料具有巨大的降低碳排放潜力,相对甲烷而言,其燃烧振荡现象更为严重。为深入探究掺氢旋流火焰的动态演变过程,本研究利用单反相机和高速摄像机分别获取了火焰的平均图像和瞬态图像,采用本征正交分解、瑞利指数分布以及均方根... 氢气作为燃料具有巨大的降低碳排放潜力,相对甲烷而言,其燃烧振荡现象更为严重。为深入探究掺氢旋流火焰的动态演变过程,本研究利用单反相机和高速摄像机分别获取了火焰的平均图像和瞬态图像,采用本征正交分解、瑞利指数分布以及均方根分布等方法进行火焰动态特性分析。实验采用分层旋流燃烧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改变氢气体积比例和主燃级空气流量。实验结果显示,火焰轴向脉动是掺氢甲烷火焰燃烧振荡的主要原因,与常规的突扩限制域相比,斜坡限制域对燃烧振荡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压力脉动最大降幅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旋流燃烧器 掺氢燃烧 燃烧振荡 突扩限制域 斜坡限制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燃级参数对中心分级燃烧室 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
6
作者 王季成 林宇震 +3 位作者 韩猛 王瑜琢 韩啸 王建臣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中心分级燃烧室,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了主燃级旋流数、出口轴向速度、套筒张角等主燃级结构参数和压力、温度、油气比、分级比等气动参数对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燃级旋流数0.7头部方案的NO_(x)排放最少;随着主燃级出... 针对中心分级燃烧室,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了主燃级旋流数、出口轴向速度、套筒张角等主燃级结构参数和压力、温度、油气比、分级比等气动参数对NO_(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燃级旋流数0.7头部方案的NO_(x)排放最少;随着主燃级出口轴向速度的增大,NO_(x)的排放减少;在20°~30°范围内,随着主燃级套筒张角变大,NO_(x)的排放增多.主、预燃级同时工作时,主燃级旋流数0.9头部方案的主燃级NO_(x)的排放最少,主燃级出口轴向速度70 m/s头部方案的NO_(x)排放最少;在20°~30°范围内,随着主燃级套筒张角变大,NO_(x)的排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室 主燃级参数 高温高压实验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分级环形燃烧室液雾点熄火边界试验
7
作者 王智辉 张弛 +3 位作者 甘志超 高安雯 韩啸 陶雯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1-2098,共8页
针对中心分级环形燃烧室液雾点熄火问题,对环形模型燃烧室进行了试验研究。在由16个中心分级燃烧室头部组成的环形模型燃烧室中,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航空煤油RP-3的液雾点熄火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该环形燃烧室的点火和熄火边... 针对中心分级环形燃烧室液雾点熄火问题,对环形模型燃烧室进行了试验研究。在由16个中心分级燃烧室头部组成的环形模型燃烧室中,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航空煤油RP-3的液雾点熄火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该环形燃烧室的点火和熄火边界,获得了贫油点火和熄火边界曲线。在燃烧室压降0.5%~3%范围内,随着压降增大,点火边界油气比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熄火边界油气比随压降增大逐渐降低后基本保持恒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燃烧室头部安装导流环能够有效降低环形燃烧室贫油点火边界。使用单反相机记录了环形燃烧室点火和熄火过程,不同压降下的火焰周向传播相似,火焰传播存在周向不对称性,头部熄火顺序则与燃油均匀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燃烧室 中心分级 液雾火焰 点火 熄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声速压气机实验系统Helmholtz频率的影响因素及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贺雷 潘天宇 李秋实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针对压气机实验系统Helmholtz共振频率的研究对于建设压气机试验系统及研究压气机流动不稳定现象均有重要意义。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跨声速压气机试验系统为背景,通过拆除该压气机试验系统的稳压箱、格栅等部件以及更改该试验系统的几何... 针对压气机实验系统Helmholtz共振频率的研究对于建设压气机试验系统及研究压气机流动不稳定现象均有重要意义。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跨声速压气机试验系统为背景,通过拆除该压气机试验系统的稳压箱、格栅等部件以及更改该试验系统的几何尺寸,分析该型压气机试验系统Helmholtz共振频率的影响因素;同时引入了Duct-Compressor-Plenum模型理论,对该压气机试验系统进行相应的模化,并对其系统Helmholtz共振频率进行相应估算。结果表明:在该类型的跨声速压气机试验系统中,压气机前端的稳压箱及稳压箱之前部分主要作用是为整个试验系统提供均匀的进气环境,而对系统Helmholtz共振频率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在跨声速压气机试验系统Duct-Compressor-Plenum模型模化过程中,不应将稳压箱及其之前部件进行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试验系统 Duct-Compressor-Plenum模型 Helmholtz共振频率 局部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氢阵列微管预混火焰结构及湍流燃烧速度测量
9
作者 刘泓芳 蔡骁 +5 位作者 王金华 代鸿超 韩啸 刘晓佩 汤成龙 黄佐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7,共9页
为给出稀燃环境45~87 m/s流速下的纯氢微混火焰的湍流燃烧特性,采用阵列微管喷嘴模型燃烧室进行研究。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与羟基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诊断火焰,研究了纯氢湍流火焰前锋面结构及火焰热态流场,得到火焰前锋面尺度信息及... 为给出稀燃环境45~87 m/s流速下的纯氢微混火焰的湍流燃烧特性,采用阵列微管喷嘴模型燃烧室进行研究。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与羟基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诊断火焰,研究了纯氢湍流火焰前锋面结构及火焰热态流场,得到火焰前锋面尺度信息及微混燃烧室湍流参数,包括火焰体积、火焰面密度、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和湍流燃烧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微混燃烧室出口的湍流强度随着来流速度线性增加,火焰前锋面凸向未燃气与凹向未燃气的概率基本相同,并且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加,火焰的小尺度结构和褶皱程度有所增加。这些变化导致火焰面密度的增加,从而增加了湍流火焰面积和湍流燃烧速度。此外,氢气微混火焰归一化湍流燃烧速度达到7~11,约是火焰面积比3.5~5.5的两倍,这主要是因为稀燃氢气火焰的路易斯数较低,导致火焰局部燃烧速率超过了层流燃烧速度。因此,稀燃纯氢微混湍流火焰的燃烧速度的增加主要由火焰面积的扩大和局部燃烧速率的增强共同影响。该研究为优化阵列微管喷嘴模型燃烧室及微混燃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混燃烧 纯氢火焰 火焰结构 湍流燃烧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RP-3在竖直细圆管内混合对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贾洲侠 徐国强 +2 位作者 闻洁 龙晓东 王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7,共6页
研究了超临界压力下碳氢燃料航空煤油RP-3在竖直细圆管内混合对流,分析了浮升力及热物性对碳氢燃料在垂直管中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中控制热流密度从200~500 k W/m2变化,进口压力变化范围为3~5 MPa,进口雷诺数从5000~10500范围内变... 研究了超临界压力下碳氢燃料航空煤油RP-3在竖直细圆管内混合对流,分析了浮升力及热物性对碳氢燃料在垂直管中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中控制热流密度从200~500 k W/m2变化,进口压力变化范围为3~5 MPa,进口雷诺数从5000~10500范围内变化。研究表明:在向上流动情况中进口段存在较为明显的入口效应,换热出现恶化现象,而在向下流动中未出现;对于向上和向下流动,由于热物性的综合影响,换热系数沿流动方向增大;在较低进口雷诺数(Re=5 700)时,对于向下流动,随着浮升力影响的增大,浮升力改变了流体径向速度分布,出现了换热强化;在较高进口雷诺数(Re=10 500)时,浮升力对换热的影响依然显著;判别式Bo*数小于5.6×10-7未能预测浮升力对碳氢燃料换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对流 热物性 超临界 RP-3 浮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轴断裂条件下空气系统强瞬变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传凯 李圆圆 +2 位作者 李艳茹 姜宏超 丁水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3,共7页
建立了针对空气系统强瞬变过程的控制方程及模块化仿真模型,该模型包括构成瞬态空气系统网络的4类基本元件:容腔元件、节点元件、管道元件和节流元件。上述基本元件及其组合单元的仿真结果与公开的文献数据能够较好的吻合,证明该模型能... 建立了针对空气系统强瞬变过程的控制方程及模块化仿真模型,该模型包括构成瞬态空气系统网络的4类基本元件:容腔元件、节点元件、管道元件和节流元件。上述基本元件及其组合单元的仿真结果与公开的文献数据能够较好的吻合,证明该模型能够模拟容积效应、惯性力作用占主导的强瞬变空气系统演化。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HPT)轴断裂失效条件下的空气系统强瞬变过程。结果表明,涡轮轴的断裂失效能够引起空气系统内部复杂响应过程,并能导致涡轮盘所受的轴向力反向。该瞬态空气系统模型成功模拟了气流参数毫秒时间量级的动态响应,为深入研究航空发动机内部复杂空气系统的瞬变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内流空气系统 瞬态 模块化建模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爆震环境下涡轮性能及气热负荷的时序演变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昊 穆雨墨 +1 位作者 王宇凡 廖湘力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71,共10页
针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涡轮部件对剧烈时变来流条件和爆震波的非定常响应问题,对脉冲爆震发动机典型工况下某单级涡轮开展了3维非定常数值仿真,详细讨论了脉冲爆震环境对涡轮流通能力、作功能力、流动损失、温度分布及受力等关键气热特征... 针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涡轮部件对剧烈时变来流条件和爆震波的非定常响应问题,对脉冲爆震发动机典型工况下某单级涡轮开展了3维非定常数值仿真,详细讨论了脉冲爆震环境对涡轮流通能力、作功能力、流动损失、温度分布及受力等关键气热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爆震波在导叶上游的传播和反射会显著影响涡轮的瞬态流通特征,导致涡轮进口流动在正向和逆向间反复变化;爆震波压缩作功使进口温度大幅升高,而导叶反射波则会使流体温度进一步升高,甚至超过来流温度的峰值;转静子叶片轴向间隙内呈现复杂的爆震波干涉与反射结构,在此影响下所研究的涡轮转子来流攻角变化范围超过100°,从而引起涡轮流通能力、流动结构及损失的剧烈时序变化;在爆震波的冲击下,涡轮导叶排瞬态轴向力超过涡轮稳态设计点的120倍,周向负荷超过稳态设计点的40倍,涡轮动叶轴向力和周向负荷则可达到稳态设计点的6~7倍,给涡轮结构强度造成极大的影响;爆震波和反射波对工质的压缩作功可使导叶表面流体的最高瞬态温度达到导叶表面流体周期平均温度的3.5倍以上,动叶的也可达到2.8倍以上,使叶片冷却的难度增大,且可能引发严重的烧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 涡轮 爆震波演化 气动性能 流动损失 流动结构 气动负荷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级旋流偏置对双旋流杯下游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成川 许全宏 于博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4-1249,共6页
双旋流杯具有良好的综合燃烧性能,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其在装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细微的安装误差,为了研究这些细微误差是否会对燃烧性能产生影响,需要更细致地研究双旋流杯局部结构和气动特征对下游流场的影... 双旋流杯具有良好的综合燃烧性能,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其在装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细微的安装误差,为了研究这些细微误差是否会对燃烧性能产生影响,需要更细致地研究双旋流杯局部结构和气动特征对下游流场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测试了双旋流杯下游冷态流场,探究一级旋流偏置对反向双旋流杯下游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一级旋流偏置距离的增加,在无量纲偏置量下游流场无变化,而当继续增加一级旋流的偏置距离时,下游流场会出现明显的偏移,这对旋流器的安装调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旋流杯 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 旋流偏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迹/势流干扰对跨声速风扇静叶附面层流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伟 刘振德 李绍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4-778,共5页
为揭示尾迹/势流干扰下压气机静叶附面层的非定常流动机理,采用数值方法对单级高负荷跨声速风扇中径处的非定常流场进行模拟,针对尾迹/势流干扰下的静叶附面层非定常流动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尾迹/势流与叶片附面层干扰模型,通过叶片壁面... 为揭示尾迹/势流干扰下压气机静叶附面层的非定常流动机理,采用数值方法对单级高负荷跨声速风扇中径处的非定常流场进行模拟,针对尾迹/势流干扰下的静叶附面层非定常流动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尾迹/势流与叶片附面层干扰模型,通过叶片壁面摩擦力、近壁面附面层湍动能和壁面静压脉动,详细分析了尾迹和势流干扰下尾迹对高负荷静叶附面层流动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非定常条件下,尾迹干扰能够"刺穿"静叶附面层,使得静叶附面层发生跨越转捩现象。尾迹和受其诱导的势流碰撞静叶前缘产生的压力扰动波在压力面附面层内以声速传播,影响压力面整个弦长的静压和摩擦力分布,而在吸力面上,扰动波的传播仅局限在前缘区域部分弦长上,吸力面和压力面传播现象不同与逆压梯度和曲面凸、凹形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干扰 附面层转捩 尾迹 压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旋转数下直肋U型方通道的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晓星 田淑青 +1 位作者 邓宏武 李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8-435,共8页
通过提高U型通道气体压力到500k Pa以上,将实验雷诺数Re和旋转数Ro范围分别扩展到10000~70000和0~2.0,从而匹配真实发动机转子叶片的工作条件。在此基础上实验研究了高旋转数下带直肋的、方形截面的U型通道的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提高U型通道气体压力到500k Pa以上,将实验雷诺数Re和旋转数Ro范围分别扩展到10000~70000和0~2.0,从而匹配真实发动机转子叶片的工作条件。在此基础上实验研究了高旋转数下带直肋的、方形截面的U型通道的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通道前缘面的努塞尔数比随旋转数的增大先下降后增强,该临界旋转数为定值Roc=0.26;随着旋转数的增大,第二通道前缘面的努塞尔数比一直高于后缘面,与光滑通道中的换热规律不同;随着旋转数的增大,第二通道内外侧面努塞尔数比的差异逐渐减小,在临近出口处几乎没有差异,与光滑通道相比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数 高旋转数 直肋 U型通道 换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技术在柴油机缸盖水套流场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振扬 马宏伟 +1 位作者 薛赪 黄云龙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0-465,共6页
研究柴油机缸盖水套内流场的结构,进一步认识冷却液的流动机理,急需流场试验数据的验证.针对缸盖内部几何尺寸狭小、空间结构复杂以及光路安排困难等问题,发展了一种用于测量柴油机缸盖水套内流场的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技术(PIV).在不影... 研究柴油机缸盖水套内流场的结构,进一步认识冷却液的流动机理,急需流场试验数据的验证.针对缸盖内部几何尺寸狭小、空间结构复杂以及光路安排困难等问题,发展了一种用于测量柴油机缸盖水套内流场的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技术(PIV).在不影响试验件内部流场的基础上,对缸盖试验件进行了改造,使其符合PIV系统光路要求;选取了合适的示踪粒子,并研制了粒子投放装置;对测量视场进行了标定;最终,获得了狭窄区域流场不同截面上的速度场、涡量场和湍流度等流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缸盖水套 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技术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式槽处理机匣的扩稳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书超 袁巍 韩乐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1,共8页
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桥式槽处理机匣的失速机制和扩稳机理进行研究。通过与实壁机匣和全通槽处理机匣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叶尖泄漏和叶片吸力面的分离均会引起叶尖通道堵塞,进而诱发失速。在实壁机匣情况下叶尖泄漏流堵塞叶尖通道是诱... 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桥式槽处理机匣的失速机制和扩稳机理进行研究。通过与实壁机匣和全通槽处理机匣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叶尖泄漏和叶片吸力面的分离均会引起叶尖通道堵塞,进而诱发失速。在实壁机匣情况下叶尖泄漏流堵塞叶尖通道是诱发失速的主要原因;全通槽和桥式槽处理机匣均能减弱叶尖泄漏流强度,但是全通槽处理机匣加剧了吸力面的分离,这造成了较大的效率损失;而桥式槽处理机匣能够通过改变抽吸区和喷气区的面积大小控制泄漏流和分离流引发的流道堵塞,从而在裕度提升和效率损失之间取得平衡。研究表明:喷气区面积越大,叶尖攻角越大,吸力面分离越强,压气机效率越低;抽吸区面积越大,泄漏流越弱,压气机的失速裕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扩稳 失速机制 桥式处理机匣 喷气区 抽吸区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斜孔平板总冷却效率及其梯度分布试验研究
18
作者 彭云晖 张弛 +1 位作者 许全宏 林宇震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1,共6页
为了发展燃烧室先进冷却技术,在吹风比0.35~3.28下试验研究了多斜孔平板的总冷却效率及其梯度。研究所用的多斜孔平板具有与典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相似的交叉排列多斜孔布局,但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以展示和分析多斜孔平板的传热过程... 为了发展燃烧室先进冷却技术,在吹风比0.35~3.28下试验研究了多斜孔平板的总冷却效率及其梯度。研究所用的多斜孔平板具有与典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相似的交叉排列多斜孔布局,但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以展示和分析多斜孔平板的传热过程。采用红外成像技术测量了多斜孔平板的表面2维温度场,从而获得壁面总冷却效率及其梯度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吹风比从0.35增大到3.28,多斜孔平板在充分发展区域的展向平均冷却效率从0.61先增大到0.70后减小到0.67,原因是总冷却效率实质上得益于多斜孔内部的对流换热和冷却气膜的覆壁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斜孔冷却 总冷却效率 红外成像 燃烧室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机对离心血泵血液相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19
作者 谢楠 唐雨萌 +1 位作者 张岩 柳阳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80-1688,共9页
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系统评估某离心血泵原型与改型在4个撤机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和血液相容性。对速度、湍动能、叶表压力的分布规律及不同撤机阶段的血液损伤进行研究,并对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降低心脏... 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系统评估某离心血泵原型与改型在4个撤机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特性和血液相容性。对速度、湍动能、叶表压力的分布规律及不同撤机阶段的血液损伤进行研究,并对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降低心脏泵流量和供压的第1阶段(撤机阶段Ⅰ),原型和改型均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满足抗溶血和抗血栓的性能要求,间隙泄漏涡是造成溶血主要的流动特征;随着撤机的进行,间隙泄漏涡强度明显减弱,溶血值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脉动幅度也大大降低,改型的溶血值比原型减少30%以上;各监测点压力频谱呈现典型的离散特征,相较于原型,改型的转静干涉作用更加强烈,对血泵的电磁控制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血泵 撤机 血液相容性 溶血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率连续造型方法对激波噪声的影响机理
20
作者 赵天铭 侯杰萱 柳阳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2-931,共10页
激波噪声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噪声的主要来源。为降低风扇/压气机叶片叶尖产生的激波噪声,对轴向亚音、相对超音的基元级叶型前缘脱体激波系进行研究。基于几何Hermit差值法(GHI)思想,提出一种3段式贝塞尔(Bezier)曲线构造曲率连续前... 激波噪声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噪声的主要来源。为降低风扇/压气机叶片叶尖产生的激波噪声,对轴向亚音、相对超音的基元级叶型前缘脱体激波系进行研究。基于几何Hermit差值法(GHI)思想,提出一种3段式贝塞尔(Bezier)曲线构造曲率连续前缘叶型的方法,在完成改型设计时拥有更高的自由度。通过改变前缘上3段Bezier曲线间过渡点位置,探究局部曲率优化、整体曲率优化及带厚度补偿的改型方式对前缘处外伸激波强度和激波噪声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曲率连续前缘设计能减小叶型前缘处过膨胀区大小,减小由此产生的逆压梯度;局部曲率优化和整体曲率优化的方式能够分别在距前缘1倍弦长处降低噪声1.6 dB和4.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叶栅 前缘曲率连续 贝塞尔曲线 脱体激波 激波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