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22年北京市儿科出院患者流动就医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聂瀚林 石学峰 +2 位作者 董兆敏 臧白 路凤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2,共8页
目的: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儿科出院患者流动就医情况,为合理规划儿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儿科出院患者的数量、来源和流向等情况进行描述比较和可视化分析。测算跨区就诊率和负荷占比来反... 目的: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儿科出院患者流动就医情况,为合理规划儿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儿科出院患者的数量、来源和流向等情况进行描述比较和可视化分析。测算跨区就诊率和负荷占比来反映流出地的病人流出率和流入地的医疗服务供给压力。结果:北京市二级及上医疗机构的儿科出院患者中外省患者占比为53.34%;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是最主要来源省份,五省(自治区)累计占比为68.02%。外省儿科患者主要流向西城区、三甲医院、儿童医院,与北京市本市患者主要流向一致。16个行政区之间存在儿科患者交互流动现象。2020—2022年,房山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和延庆区的儿科患者年平均跨区就诊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在考虑外省患者后,各行政区的负荷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西城区呈现高倍增长。结论:北京市的外省儿科患者和本市跨区就诊患者的流动性均比较大,且在就诊选择上均具有很高的目标性和集中性。建议制定有针对性的医疗功能疏解工作方案,按人群、按需求合理分流儿科病人,引导儿科病人合理流动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就医 儿科 出院患者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水环境中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邓云诚 赵春梅 +2 位作者 范文宏 汤叶涛 仇荣亮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6-246,共21页
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已广泛应用于高科技和清洁生产等领域,并可能通过生产和使用等环节进入水生生态系统。水环境中的REEs可以是自由离子态,或与配体形成络合物,也可以作为胶体留在水相中。REEs可以被水生生物吸收,或吸... 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s)已广泛应用于高科技和清洁生产等领域,并可能通过生产和使用等环节进入水生生态系统。水环境中的REEs可以是自由离子态,或与配体形成络合物,也可以作为胶体留在水相中。REEs可以被水生生物吸收,或吸附在其表面,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对水生生物或人体造成潜在风险。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部分水环境中REEs的环境浓度、赋存形态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总结了目前水环境中REEs在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累积和食物链传递规律,阐述了REEs在分子、细胞、器官和个体水平下所产生的毒性和致毒机理,及影响其毒性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并对今后REEs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水生生物 生物毒性 形态 生物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电推进微小推力测量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汤海滨 张仲恺 张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9-227,共19页
针对应用于空间电推进领域的微小推力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回溯了微小推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测量方法的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扭摆式、悬摆与倒摆式、天平式和投靶式测量装置以及电磁式微小推力测量装置;针对测力系统的标定技术进... 针对应用于空间电推进领域的微小推力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回溯了微小推力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测量方法的技术路线,详细介绍了扭摆式、悬摆与倒摆式、天平式和投靶式测量装置以及电磁式微小推力测量装置;针对测力系统的标定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有力源微小推力标定方法和无力源标定方法;根据微小推力测量装置自身特性,介绍了其性能评估方法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噪声响应情况。最终分析了微小推力测量技术的特点,给出了对该技术持续研究与开展应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微小推力测量 微小推力标定 测力台架 磁悬浮推力测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传染病疫情的环境与气候特征初探及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颖 梁丁元 +3 位作者 李垚 张浩文 范文宏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55-1561,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流行对人类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考验着世界各国公共卫生系统应对大型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对历史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的环境与气候特征进行总结,对于新冠肺炎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流行对人类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考验着世界各国公共卫生系统应对大型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对历史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的环境与气候特征进行总结,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研究及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果表明:①历史上人际传播的冠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传染病多暴发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及冬春季节,而黄病毒科传染病多暴发在热带地区及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②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催生影响传染病的暴发及传播.③人类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迫使病毒宿主栖息地迁移和不同病毒宿主聚集,增加病毒变异概率和传染病暴发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认为适宜的气候因素可能利于疫情的暴发与流行,而热带国家疫情的暴发则说明需要重新审视气候、环境条件及生态因素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未来传染病疫情的预测及阻断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传染病 气候特征 环境因素 全球变化 极端天气 宿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物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赤 汪毓明 +12 位作者 田晖 李晖 倪彬彬 符慧山 雷久侯 薛向辉 崔峻 尧中华 罗冰显 张效信 张爱兵 张佼佼 李文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2,共34页
空间物理学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其将太阳和太阳风控制的日球层空间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太阳/太阳风与行星/彗星的上层大气、电离层、磁层乃至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空间物理学从... 空间物理学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其将太阳和太阳风控制的日球层空间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太阳/太阳风与行星/彗星的上层大气、电离层、磁层乃至星际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空间物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实验科学,空间物理探测是空间物理学发展的基础。进入新世纪,随着空间基础设施和人类高技术活动的日益频繁,空间物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调科学与应用的密切结合。近年来,空间物理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对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宜居地球-地球系统科学”的顶层战略设计,梳理总结近年来空间物理各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凝练中国空间物理学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推进空间物理各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物理 发展动态 战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分辨率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成清 张枚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123,共9页
在以往工作定量地分析磁场观测局限性(视场大小、灵敏度、噪声)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基础上,探讨了磁图空间分辨率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发现:在理想无噪声情况下,改变磁图的空间分辨率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很小;而当实际存在噪声... 在以往工作定量地分析磁场观测局限性(视场大小、灵敏度、噪声)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基础上,探讨了磁图空间分辨率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发现:在理想无噪声情况下,改变磁图的空间分辨率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很小;而当实际存在噪声时,与一般直觉相反,适当地降低空间分辨率以压制白噪声,反倒可以通过降低噪声对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影响而有效地提高磁场无力性判断的准确度.这一发现为如何有效使用观测磁图来正确判断太阳磁场无力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光球 太阳:磁场 太阳:基本参数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疫情对北京市公立医院住院服务量的影响及其恢复情况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路凤 郭默宁 +3 位作者 董兆敏 高摘星 王天奇 琚文胜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8-53,共6页
目的:了解COVID-19疫情对北京市公立医院住院服务的影响,为卫生健康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2020年上半年北京市公立医院出院量的变化情况,并利用ARIMA乘积季节模型假设未发生COVID-19情况下对2020—2021年的出院量... 目的:了解COVID-19疫情对北京市公立医院住院服务的影响,为卫生健康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2020年上半年北京市公立医院出院量的变化情况,并利用ARIMA乘积季节模型假设未发生COVID-19情况下对2020—2021年的出院量进行预测,通过比较其与实际状态下出院量的差异,评估COVID-19疫情对住院服务的潜在影响。结果:2020年1—6月出院总量较2019年同期减少69.1万人次(48.0%);外地患者出院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8.2万人次(65.5%),其中循环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患者出院人次数下降最多。ARIMA模型结果显示,2020年1—6月实际出院总量与外地患者出院量较预测值分别减少77.3万人次(50.8%)与33.2万人次(69.1%),住院服务的恢复压力不断增加。结论:疫情后期北京市住院医疗服务秩序的恢复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建议卫生健康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做好常态化防控的同时,重点做好外地患者与重点专科医院的住院需求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出院量 ARIMA乘积季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2年北京地区住院患者流动就诊情况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路凤 聂瀚林 +4 位作者 董兆敏 臧白 王天奇 高摘星 郭默宁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4-70,共7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住院患者流动就诊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住院患者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比较2013—2019年与2020—2022年外地患者占比和跨区就诊率的差异。结果:2013—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住院患者流动就诊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住院患者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比较2013—2019年与2020—2022年外地患者占比和跨区就诊率的差异。结果:2013—2022年北京地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共2 872.5万人次,其中跨省来京和本地跨区就诊患者分别占24.0%与36.1%;外地患者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地区,市内跨区患者由郊区向中心城区流入现象较明显。流入患者最多的区为西城区,三级甲等医院是流入患者最主要的选择。与2013—2019年相比,2020—2022年跨省来京住院患者占比显著下降,而市内跨区就诊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北京市住院患者流动性较大且具有高度集中性,建议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就诊 住院患者 数据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推进粒子网格法模拟中计算加速方法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汤海滨 潘若剑 +2 位作者 毛仁凡 崔云蔚 任军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共25页
粒子网格法(PIC)模拟电推进装置等离子体时具有很强的第一性,但是模拟过程中计算负载很大,故PIC模拟的计算加速方法不可或缺。本文从电推进装置基本性质、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特性和PIC算法特点作为切入点,明确了PIC方法在电推进装置模拟... 粒子网格法(PIC)模拟电推进装置等离子体时具有很强的第一性,但是模拟过程中计算负载很大,故PIC模拟的计算加速方法不可或缺。本文从电推进装置基本性质、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特性和PIC算法特点作为切入点,明确了PIC方法在电推进装置模拟过程中计算负载高的原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建模、时空尺度、算法与并行三个层面介绍了对应计算加速方法的原理和效果;对各类计算加速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PIC模拟 计算加速方法 并行计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污染对茶叶品质及环境风险评估的影响
10
作者 刘斌 霍培军 +1 位作者 杜江 刘宏菊 《福建茶叶》 2018年第7期323-323,共1页
在茶叶种植的要素中,土质环境是尤为关键的。土质环境包括地质化学构造、土壤含水量、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土壤的疏松程度。这些元素决定了茶叶的品质。以印度、斯里兰卡、中国茶园为例,茶树的土质环境不同导致种植的茶叶种类与口感都有... 在茶叶种植的要素中,土质环境是尤为关键的。土质环境包括地质化学构造、土壤含水量、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土壤的疏松程度。这些元素决定了茶叶的品质。以印度、斯里兰卡、中国茶园为例,茶树的土质环境不同导致种植的茶叶种类与口感都有很大差别。探究石化污染对茶叶品质及环境风险评估的影响,对于长久发展茶叶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污染 茶叶品质 环境风险评估 土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主要水化学因素对典型重金属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昕 噶玛扎西 +4 位作者 石文卿 程英豪 许子寒 郭伟 王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71-4083,共13页
为阐明不同水化学条件对水体中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影响,本研究探究了pH值、硬度、温度和有机碳(OC)四个主要水化学因素对4种典型重金属引起不同类别水生生物急、慢性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水化学因素对不同金属的水生生物毒性影响存在... 为阐明不同水化学条件对水体中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影响,本研究探究了pH值、硬度、温度和有机碳(OC)四个主要水化学因素对4种典型重金属引起不同类别水生生物急、慢性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水化学因素对不同金属的水生生物毒性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硬度和OC的升高会使得鱼类的水生生物毒性降低;温度的升高则会增加鱼类、昆虫的水生生物毒性.对不同类别的生物,单一水化学因素的毒性影响不同.考虑综合水化学因素的影响时,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受到的影响效果显著不同;综合因素中OC可能是影响毒性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水生生物 水化学因素 毒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R方法的Kp指数预报模型
12
作者 焦琦融 张典钧 刘文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2-1020,共9页
地磁Kp指数是空间天气预警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太阳风–磁层耦合的关键参数.采用梯度提升回归(GBR)算法和随机森林(RF)两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以太阳风、行星际磁场参数、历史Kp值和太阳黑子数据为输入的3 h地磁Kp指数预报模型.预报结... 地磁Kp指数是空间天气预警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太阳风–磁层耦合的关键参数.采用梯度提升回归(GBR)算法和随机森林(RF)两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以太阳风、行星际磁场参数、历史Kp值和太阳黑子数据为输入的3 h地磁Kp指数预报模型.预报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提前1 h预报地磁Kp指数,预测结果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其中GBR方法在均方根误差上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均方根误差为0.56. Kp指数预报模型在太阳活动周不同相位的预测结果存在差异,在活动周下降阶段模型预测结果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更高.比较了不同地磁扰动下模型的预测情况,相比中等磁暴和超强磁暴,模型对强磁暴(6≤Kp<7)的预报准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P指数 机器学习 空间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GNSS分析澳大利亚极端降雨水汽变化
13
作者 刘怡兵 周凌昊 范磊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19,共9页
利用澳洲153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站提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全球定位系统(GPS)、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的多系统观测数据与武汉大学发布的超快速轨道和钟差产品/最终产品,计算2017年澳洲一次极端降雨过程中测站上空的... 利用澳洲153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站提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全球定位系统(GPS)、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的多系统观测数据与武汉大学发布的超快速轨道和钟差产品/最终产品,计算2017年澳洲一次极端降雨过程中测站上空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TD)和大气可降水含量(PWV)。结果表明:多系统GNSS联合解算的ZTD与国际GNSS服务(IGS)最终产品互差的平均偏差为-0.01 mm,较单一GPS系统解算偏差更小;准实时ZTD计算与事后计算精度相当。利用气象再分析资料ERA5提供的温压数据进行PWV反演和精度验证的结果表明:多系统GNSS反演PWV与ERA5互差RMS为2.71 mm,符合气象学研究要求。最后,结合ERA5陆面产品的逐时降水量数据分析PWV与本次降雨的关联。在时序上,PWV达到极大值后2~3 h内降水量达到最大值。在空间上,PWV高值地区与强降雨地区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天顶对流层延迟(ZTD) 大气可降水含量(PWV) 极端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典型重金属在八大流域的生态风险及水质标准评价 被引量:40
14
作者 何佳 时迪 +4 位作者 王贝贝 冯承莲 苏海磊 王颖 秦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70-2982,共13页
收集了10种典型重金属在我国八大流域水体中的暴露浓度和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分别应用概率密度重叠面积法和联合概率分布法对重金属在各流域水体中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并与现行水质标准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u和Zn... 收集了10种典型重金属在我国八大流域水体中的暴露浓度和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分别应用概率密度重叠面积法和联合概率分布法对重金属在各流域水体中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并与现行水质标准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u和Zn在各流域水体中生态风险均较高,现行水质标准对水生生物Cu、Zn的暴露不能实施有效的保护;Hg和Ni现行标准对水生生物存在过保护的现象;Se、As和Sb在各流域水体中生态风险均较低,现行标准对水生生物保护程度适中.建议对现行水质标准适度修改,同时增强高风险重金属监测水平,以合理有效的保护我国水生态系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估 水质标准 概率密度重叠面积法 联合概率分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孙慧 林强 +2 位作者 李佳佳 秦国彤 魏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9-562,568,共5页
对膜的分类和主要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并对膜分离技术在果汁饮料加工、油脂加工、发酵产品加工、乳以及豆制品加工、功能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科学有效应用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推动食品领域的... 对膜的分类和主要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并对膜分离技术在果汁饮料加工、油脂加工、发酵产品加工、乳以及豆制品加工、功能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科学有效应用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推动食品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制备 食品工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方体和八面体微/纳米氧化亚铜对大型水蚤(Daphnia magna)的氧化胁迫和生理损伤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文宏 刘通 +2 位作者 史志伟 王惠惠 汪笑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8,共9页
为了实现特定的功能和应用,越来越多不同结构特性的纳米材料逐渐被人们精确合成。一些研究指出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够显著影响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但是对于不同特性的纳米氧化亚铜的毒性研究依然比较缺乏。本研究制备了... 为了实现特定的功能和应用,越来越多不同结构特性的纳米材料逐渐被人们精确合成。一些研究指出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够显著影响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但是对于不同特性的纳米氧化亚铜的毒性研究依然比较缺乏。本研究制备了2种不同形貌和结构的微/纳米氧化亚铜(micro/nano-Cu_2O)晶体,通过对大型水蚤(Daphnia magna)进行72 h的急性暴露实验,测定了大型水蚤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K+-ATPase)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特性的微/纳米氧化亚铜暴露体系中,大型水蚤体内Cu的积累量差别不大,但是不同结构的micro/nano-Cu_2O对大型水蚤抗氧化酶活性和钠/钾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影响存在差别。与立方体相比,八面体micro/nano-Cu_2O能够暴露更多的{111}面,并且其原子排列使其具有较高的表面能量,因此更容易在大型水蚤肠道内诱导产生活性氧(ROS)及溶出更多Cu2+,对大型水蚤产生更强的氧化胁迫和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氧化亚铜 大型水蚤 晶体结构 氧化应激 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城市街尘重金属富集与时空变化特征:以宿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曼利 桂和荣 +4 位作者 陈松 闵宁 王曜 彭位华 李致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2-631,共10页
为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街尘中重金属富集与时空变化特征,以宿州市为例,选取23个采样点进行了1 a连续采样。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采集的276个街尘样品进行了Cr、Cu、Zn和Pb等含量检测,并分别用富集因子法和Origin等高线图对重金属富... 为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街尘中重金属富集与时空变化特征,以宿州市为例,选取23个采样点进行了1 a连续采样。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采集的276个街尘样品进行了Cr、Cu、Zn和Pb等含量检测,并分别用富集因子法和Origin等高线图对重金属富集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Cu、Zn和Pb含量均值分别为112.9、27.5、225.3和45.2 mg·kg^(-1),分别是安徽省土壤背景值的1.7、1.3、3.6和1.7倍,与研究区其他环境介质(土壤和沉积物)的对比分析表明,街尘Cr和Zn含量相对较高。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Zn为中度富集,Cr、Cu和Pb均为轻度富集。4种重金属季节变化总体不明显,其中Cr含量夏季高于春季;Cu含量表现为春季高于夏、秋季,冬季高于秋季;Zn含量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而Pb含量无显著季节差异。空间分布结果分析表明,Cr高值区主要位于新工业区附近及采煤矿区方向,而Cu、Zn和Pb高值区多分布在人为活动较频繁的交通运输区和中心城区。结合数理分析发现,Cr可能主要来自工业活动,而Cu、Zn和Pb可能主要与交通活动有关。冬季燃煤以及区域风向、风速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尘 重金属 时空变化 煤炭资源型城市 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爆发抵近探测——“触碰计划”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隽 黄善杰 +23 位作者 李燕 种晓宇 张珅毅 李明涛 张艺腾 周斌 欧阳高翔 项磊 董亮 季海生 田晖 宋红强 刘煜 金振宇 冯晶 张洪波 张贤国 张伟杰 黄旻 吕群波 邓雷 符慧山 程鑫 汪敏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210,共28页
本文旨在介绍一项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深空探测任务构想.该任务将对驱动恒星大尺度爆发过程的中心结构(即磁重联电流片)进行抵近(原位)探测,主要目的是详细研究发生在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上的大尺度磁重联过程的精细物理... 本文旨在介绍一项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深空探测任务构想.该任务将对驱动恒星大尺度爆发过程的中心结构(即磁重联电流片)进行抵近(原位)探测,主要目的是详细研究发生在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上的大尺度磁重联过程的精细物理特征,揭示太阳系中最为剧烈的能量释放过程(即太阳爆发或太阳风暴)的奥秘.该任务的科学目标:磁重联过程是发生在宇宙磁化等离子体中的能量转换和释放的核心过程,其一直是太阳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科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及研究方向.通过抵近观测可以将同样设备的分辨能力提高5~20倍,将提供在地球附近无法获得的太阳超清晰图像以及相应的物理信息,让人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上来研究、认识和了解太阳,从而解决太阳爆发核心驱动过程的精细物理性质与日冕加热等长期困扰太阳物理研究领域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爆发 磁重联 实地探测 大推力火箭 防热隔热 深空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在近磁尾观测到地向流的偏转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玉端 杨建 庞学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9-1198,共10页
使用TC-1卫星在2004年到2007年磁尾探测数据,将以往高速流的研究拓宽到较低的速度,统计分析其从-13.4RE到-5RE地心距离内的空间演化.研究发现:(1)在向着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地向流发生率在日地连线附近减小,但在晨昏两翼的发生率增加,且... 使用TC-1卫星在2004年到2007年磁尾探测数据,将以往高速流的研究拓宽到较低的速度,统计分析其从-13.4RE到-5RE地心距离内的空间演化.研究发现:(1)在向着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地向流发生率在日地连线附近减小,但在晨昏两翼的发生率增加,且在黄昏侧的发生率最高;这表明地向流在运动到近地时向着晨昏两翼偏转.(2)越靠近地球,流速V和Vx越小,Vy和Vz的变化幅度较小并且具有明显的晨昏不对称性;所以地向流在近地运动过程中,不仅在晨昏方向上偏转,而且在南北方向上偏转.(3)地向流期间,等离子体密度整体偏小;但是随地心距离的减小,密度整体上逐步增加.(4)平行和垂直于磁场的流速具有明显的晨昏不对称性.在黎明侧的平行流速比黄昏侧大,在黄昏侧的垂直流速比黎明侧大.鉴于较大的垂直流速易触发与电流中断关系密切的不稳定性,我们推测电流中断更容易出现在黄昏侧.(5)除个别位置处的热压和磁压相当外,磁压在总压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日地连线附近的总压较大,晨昏两翼处的总压相对较小;从而在晨昏向上产生较大的压力梯度,导致地向流在晨昏两翼偏转和发生率增大.在晨昏两翼,距离地球较近的位置处观测到了较小的压力;而在日地连线附近,距离地球较远的位置才可以观测到较小的压力;压力分布的这个统计特征说明过去事例研究中电流中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可能是由近地磁尾的压力分布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向流 偏转 不稳定性 电流中断 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过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艺伯 朱荣 +3 位作者 岳昌盛 孙轶斐 杨景玲 张亚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52-2959,共8页
烧结过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凸显,已然成为钢铁环保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从二英类基本性质入手,简述了烧结工艺过程基本特征,并介绍了烧结过程二英类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和分布,指出烧结过程二英类污染物的治理关键环节在于烟气。其... 烧结过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凸显,已然成为钢铁环保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从二英类基本性质入手,简述了烧结工艺过程基本特征,并介绍了烧结过程二英类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和分布,指出烧结过程二英类污染物的治理关键环节在于烟气。其后,重点论述了烧结过程二英类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指出二英类主要生成空间位于烧结床内部,从温度、碳源、氯源、氧、催化剂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为烧结过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二英类污染物源头减排技术进行梳理,提出对于烧结过程复杂工况下抑制剂的控污机理和烧结矿性能影响等相关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并提出烧结过程二英类生成抑制技术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二英类 生成机理 影响因素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