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的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纳静 郑丽沙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551,共7页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不仅为细胞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同时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和凋亡等。细胞命运受来自微环境的力学信号调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力学因素对细胞的能量代谢具有调控作用。线粒体作为一个力学感受器和枢...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不仅为细胞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同时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和凋亡等。细胞命运受来自微环境的力学信号调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力学因素对细胞的能量代谢具有调控作用。线粒体作为一个力学感受器和枢纽,连接力学和代谢来调控细胞的命运。深入理解力学微环境和线粒体代谢的关系,为促进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本文主要介绍线粒体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力学微环境 力学转导 组织再生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设计性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被引量:8
2
作者 郑权 赵峰 +1 位作者 荣龙 李德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123,127,共4页
为了让学生融会贯通掌握生物基础课程的实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了设计性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以"L-天冬酰胺酶在大肠杆菌中克隆与表达"作为实验课程题目,每个学生首先查阅文献,理解相关的实验原理并独立设... 为了让学生融会贯通掌握生物基础课程的实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了设计性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以"L-天冬酰胺酶在大肠杆菌中克隆与表达"作为实验课程题目,每个学生首先查阅文献,理解相关的实验原理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随后每个学生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开展课程中每步实验,交流实验结果并提出试验改进方法;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主动性,探索精神与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实践表明:以科研课题的方式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可有效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这对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该类实验课程提供了有益的教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科技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最佳枕型的生物力学与工效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山 姚成鸿 +3 位作者 曹学鹏 孙奕珂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2-162,共1页
目的头颈部骨肌系统疲劳及引发的颈椎病已经成为社会性健康难题。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体型受试者仰卧及侧卧的最佳枕型,并以此为依据研发一款自适应调节枕型的智能枕。方法采集23名受试者在6种枕型下的颈椎形态、表面肌电图和主观舒适度... 目的头颈部骨肌系统疲劳及引发的颈椎病已经成为社会性健康难题。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体型受试者仰卧及侧卧的最佳枕型,并以此为依据研发一款自适应调节枕型的智能枕。方法采集23名受试者在6种枕型下的颈椎形态、表面肌电图和主观舒适度等。以卧姿下颈椎形态(运动捕捉、柔性尺测量)、肌肉骨骼内力(头颈部有限元骨肌系统仿真)和表面肌电活动为依据评估枕型优劣。分析受试者身高、肩宽等体型参数与仰卧、侧卧最佳枕型的相关性与回归模型。智能枕通过压力分布监测睡姿,通过气囊充放气实现枕型动态调控。结果受试者侧卧最佳枕高与Hφ(半肩宽与头枕高度之差)显著相关(R^(2)=0.78,P<0.001),此时椎间盘应力分布均匀,且最大应力较小,肌肉应力总和较小。仰卧最佳枕高与身高显著相关(R^(2)=0.68,P<0.001),此时上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中位数频率斜率高于其他枕高,肌肉疲劳程度最低。结论机本研究揭示了枕型与卧姿颈椎曲线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个性化体型参数预测仰卧、侧卧最佳枕型的数学模型。基于上述结论研发了可调整枕型的自适应智能枕,广泛适用于各体型及睡姿习惯人群,确保使用者卧姿下头颈部骨肌系统疲劳的高效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肌肉骨骼 受试者 肌肉疲劳 生物力学 运动捕捉 动态调控 肩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高压引发静脉塌陷与搏动性耳鸣的生物力学研究
4
作者 田山 黄超 +1 位作者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3-383,共1页
目的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是一种与心率同步的客观性耳鸣,长期罹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高颅内压是搏动性耳鸣的病因之一,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最近的临床影像发现,颅内压的升降与静脉窦的狭窄或扩张密切相关,而对二者的定量化分析... 目的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是一种与心率同步的客观性耳鸣,长期罹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高颅内压是搏动性耳鸣的病因之一,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最近的临床影像发现,颅内压的升降与静脉窦的狭窄或扩张密切相关,而对二者的定量化分析目前仍然欠缺。本研究旨在探究颅内压-静脉窦形态-搏动性静脉声的定量化关系,以期为搏动性耳鸣的临床诊疗提供相应的生物力学支撑。方法体外物理模型与数值仿真方法相结合。体外物理实验设置3种横静脉窦形态工况(引流等势、引流劣势、发育不全),利用近生理血液循环模拟-颅内压加载-搏动性静脉声采集实验系统,分析不同工况下在高颅内压(150 mm H_(2)O)加载下搏动性静脉声的RMS声压和频率特征。同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高颅内压状态下静脉窦形态及内部血流场变化。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模拟颅内压的增高,引流劣势和发育不全相较于引流等势更易被诱发产生搏动性耳鸣,且搏动性噪声的强度随着模拟颅内压的增高亦呈上升趋势。数值仿真表明,随着颅内压增高,双侧横窦的流量分配差距逐渐扩大,表现出明显的极端化。结论本研究定量化揭示了横窦引流差异及颅内压高低与搏动性静脉声之间的关系,即引流劣势、横窦发育不全可能是引发搏动性耳鸣的危险因素,而在高颅内压状态下,这两种情况下的双侧横窦引流会进一步极端化,进而被诱发产生搏动性耳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 颅内压增高 横窦 发育不全 颅高压 静脉窦 血液循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力学的创伤性脑损伤载荷监测
5
作者 刘雨喆 展翔浩 +2 位作者 王立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7-127,共1页
目的对创伤性脑损伤伤者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其症状。但是创伤性脑损伤的症状具有滞后性,造成延误诊断。方法创伤性脑损伤初期症状难以被检测,但是可以通过测量导致损伤的力学载荷对损伤进行估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刚性测... 目的对创伤性脑损伤伤者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其症状。但是创伤性脑损伤的症状具有滞后性,造成延误诊断。方法创伤性脑损伤初期症状难以被检测,但是可以通过测量导致损伤的力学载荷对损伤进行估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刚性测量界面的高精度头部加速度测量方法,其将传感器装配于上颌牙齿,通与头骨刚性连接,消除了皮肤对测量的干扰。其次,还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大脑模型。与需要数小时来计算大脑应变的有限元大脑模型不同,深度学习大脑模型可以实时对大脑应变进行计算,从而可以用于脑损伤的监测。结果基于刚性测量界面的头部加速度测量方案实现了目前对头部碰撞加速度最高精度的测量(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97,理论上限为1);深度学习大脑模型计算精度达到0.02,与有限元模型一致。基于大脑应变估计创伤性脑损伤的风险,并通过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橄榄球队中,并且成功对1名球员在头部撞击后进行预警,而该球员1天后被诊断为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结论基于生物力学手段监测头部撞击载荷,可以实现对创伤性脑损伤伤者的实时监测诊断,从而使伤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但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仍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症状 创伤性脑损伤 加速度测量 深度学习 延误诊断 生物力学 刚性连接 力学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生物力学 被引量:7
6
作者 樊瑜波 柳松杨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35-238,共4页
飞行员在飞行中会面临各种复杂载荷,这些复杂载荷会给飞行员肌骨、血液循环等系统产生复杂生理影响,从而导致飞行员损伤。生物力学主要研究生物医学中的力学问题及力的生物学效应。航空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在航空动力环境中生理变化规律... 飞行员在飞行中会面临各种复杂载荷,这些复杂载荷会给飞行员肌骨、血液循环等系统产生复杂生理影响,从而导致飞行员损伤。生物力学主要研究生物医学中的力学问题及力的生物学效应。航空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在航空动力环境中生理变化规律及其防护措施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冲击载荷对人体的损伤及其防护;持续性载荷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及其防护或对抗;振动与噪声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及其防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航空生物力学 载荷 抗荷 正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全牙列-直丝弓矫治器的生物力学建模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展 牟雁东 +2 位作者 钱英莉 蒋文涛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6-561,共6页
目的建立下颌全牙列-直丝弓矫治器的生物力学模型,分析其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载荷作用下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方法根据志愿者颌面部CT扫描图像建立下颌骨(皮质骨和松质骨)和全牙列(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周膜)的模型,并以... 目的建立下颌全牙列-直丝弓矫治器的生物力学模型,分析其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载荷作用下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应力和位移分布。方法根据志愿者颌面部CT扫描图像建立下颌骨(皮质骨和松质骨)和全牙列(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周膜)的模型,并以Roth托槽的实际数据建立一套托槽模型,与牙齿间的空隙用粘结剂来填充;弓丝和每个托槽都考虑接触,并使用弹簧元连接托槽和弓丝,模拟扎丝的作用,施加滑动法关闭间隙的载荷。结果切牙出现牙冠向舌侧、牙根向唇侧的转矩移动,其牙周组织和牙根的应力较高,特别是中切牙,其牙周膜的最大应力为3.97 kPa;第1磨牙远中根也出现应力集中,牙周膜的最大应力达到5.75 kPa。结论为了避免切牙的牙根吸收,可考虑增加前牙托槽的转矩;第1磨牙远中根也容易发生牙根吸收,建议适当降低正畸力值或采用微植体作为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 直丝弓矫治器 有限元分析 CT扫描 应力分布 牙根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毕丽霞 孙嘉怿 +2 位作者 王燕一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修复体材料对上颌骨单侧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重建单侧缺损上颌骨模型,采用镜像技术生成修复体模型,经模型处理最终建立单侧缺损修复的上颌骨有限元模型及健康上...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修复体材料对上颌骨单侧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重建单侧缺损上颌骨模型,采用镜像技术生成修复体模型,经模型处理最终建立单侧缺损修复的上颌骨有限元模型及健康上颌骨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口腔咬合状态下上颌骨受力状态。结果不同修复材料修复上颌骨的最大应力都集中在与颧骨连接的上颌骨边缘,即颧小肌与提口角肌附着位置。利用三磷酸钙(TCP)复合材料修复后,修复侧的上颌骨边缘应力最小为8.471 MPa;利用羟基磷灰石(HA)修复后,修复侧的上颌骨边缘应力最大,达到17.55 MPa。结论不同修复材料对修复后上颌骨健侧受力影响不显著,对修复侧受力影响较大。弹性模量的大小可作为临床上用于缺损上颌骨修复的材料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上颌骨 有限元分析 修复材料 弹性模量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位技术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嘉怿 都承斐 +3 位作者 徐鹏 宫赫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7-333,共7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卡环、附着体以及颧种植体3种不同固位技术对上颌骨单侧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重建单侧缺损上颌骨模型,采用镜像技术生成修复体模型,并建立使用不同固位技术修复的上...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卡环、附着体以及颧种植体3种不同固位技术对上颌骨单侧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重建单侧缺损上颌骨模型,采用镜像技术生成修复体模型,并建立使用不同固位技术修复的上颌骨有限元模型,模拟口腔咬合状态下上颌骨受力状态。结果采用颧种植体固位修复的上颌骨健侧及修复侧上腭应力最大,分别为7.399、4.864 MPa;而且采用颧种植固位使得健侧及修复侧上颌骨应力最小,分别为10.46和10.86 MPa;颧种植体自身应力也最小,为15.25 MPa。结论不同固位技术修复对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效果影响较大。卡环固位及附着体固位由于带有支架可用于分担作用上腭的力,颧种植体固位可通过传递力至颧骨,故可分担作用于上颌骨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有限元分析 固位 应力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载性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丽珍 樊瑜波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68,共45页
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injury and protection biomechanics)是研究生物组织或器官损伤机理及其防护方法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属于现代生物力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目标是降低载荷环境下组织或器官的损伤程度,主要内容包括载荷造成生物组织和... 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injury and protection biomechanics)是研究生物组织或器官损伤机理及其防护方法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属于现代生物力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目标是降低载荷环境下组织或器官的损伤程度,主要内容包括载荷造成生物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机制、损伤耐受极限以及损伤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动态响应、如何改善组织和器官所处的力学环境降低其损伤程度、有效的防护装备优化设计思路.高过载性载荷由于其作用短时性和爆发性具有较高致命性,因此,人在过载环境下的抗损伤能力已越来越成为航空器研制、汽车性能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提升与充分发挥的瓶颈;尤其是更快、更灵活新型飞机的出现,超音速弹射救生、大过载高增长率的机动飞行防护等问题向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新发展机遇.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航空航天、交通事故、体育运动乃至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跌倒等过程中人体冲击过载性损伤越来越呈现发生率高、防护效率低等问题,一方面由于人体耐限实验会造成损伤而难以获得真实数据,另一方面生物组织具有复杂非线性及黏弹性、可再生和重建特性,涉及到如何精准描述生物组织或器官的本构关系、组织解剖学特征与其力学特性之间相关性,建立不同尺度的组织或器官损伤机理与耐受极限、防护方法及防护装备设计准则.为此,本文将主要总结过载性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人体在复杂过载环境下的损伤类型、损伤机制(包括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响应)、损伤耐限及防护方法进行回顾,包括近年来该领域国内外的主要进展,并提出该领域发展趋势.过载性损伤与防护生物力学研究对于保障和提高复杂过载环境下人体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解决航空航天、交通、体育运动中广泛涉及的骨肌多轴向损伤评价方法与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指导防护装备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该方面研究在工程仿生材料和防护装备方面具有潜在实用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防护 耐限 生物力学响应 力学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在角膜中植入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汲婧 刘子源 +2 位作者 张晶 李学民 王薇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对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囊袋植入兔角膜后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学转归及组织结构改变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以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角膜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对ADM进行了系统的组织微观结构观察和植入性实验研究,组织结构... 对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囊袋植入兔角膜后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学转归及组织结构改变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以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角膜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对ADM进行了系统的组织微观结构观察和植入性实验研究,组织结构观察包括HE染色、胶原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在植入实验中,将ADM按不同预处理方法分为无干预组、脱水组和复水组,将3组ADM囊袋植入兔角膜,观察其术后不同时期在体和离体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学特性.结果发现:ADM由横纵交替、排列疏松的Ⅰ和Ⅲ型胶原纤维束构成,未见细胞结构;囊袋植入角膜后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部分植片透明;组织学观察显示3组ADM植入角膜后均有细胞长入,并进行了胶原纤维重塑.研究工作表明,经适当预处理且结构致密的脱细胞真皮基质植入后可以长期稳定存留于角膜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组织工程角膜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生物力学 脱细胞真皮基质 生物相容性 角膜基质支架 角膜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骨系统生物力学建模2021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宫赫 张萌 邹姗姗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6,共9页
肌骨系统生物力学模型具有精确的人体解剖结构和良好的生物逼真度,能够较为精准有效地描述肌骨生物力学状态、预测肌骨内部力学响应,故被广泛应用于人体肌骨系统生物力学研究、骨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植入体优化设计及术前规划。2021年国... 肌骨系统生物力学模型具有精确的人体解剖结构和良好的生物逼真度,能够较为精准有效地描述肌骨生物力学状态、预测肌骨内部力学响应,故被广泛应用于人体肌骨系统生物力学研究、骨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植入体优化设计及术前规划。2021年国内外关于肌骨系统生物力学建模方法的最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个体化有限元建模、统计模型建模和肌骨系统建模3个方面。基于此,本文结合最新相关文献,总结上述建模方法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应用,并探讨肌骨建模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系统 个体化有限元建模 统计模型 肌骨系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模型的重建和生物力学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萍 刘肖 +3 位作者 苏浩然 张星 樊瑜波 邓小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85,共6页
血管生成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机理仍不清楚。血管细胞在体内同时受到多种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刺激,处于复杂的微环境中,因此,在体外构建血管模型并重现其在体微环境,对探究血管生成机制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微加... 血管生成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机理仍不清楚。血管细胞在体内同时受到多种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刺激,处于复杂的微环境中,因此,在体外构建血管模型并重现其在体微环境,对探究血管生成机制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微加工和微流控技术的进步,各种体外微血管模型应运而生,对剪切力、渗流、血管生成因子浓度梯度等变量进行准确控制,极大地推动了血管生成的研究。本文综述各类微血管模型的构建方式、发展演化及其生物力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血管模型 力学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与康复生物力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丽珍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9-9,共1页
航空航天、交通、体育运动乃至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体组织/器官损伤频繁、损伤率较高,但其损伤、修复/康复的评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植介入医疗器械或防护、康复装备设计均缺乏理论依据,其根本原因是复杂力学载荷下组织/器官损伤与修复之间... 航空航天、交通、体育运动乃至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体组织/器官损伤频繁、损伤率较高,但其损伤、修复/康复的评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植介入医疗器械或防护、康复装备设计均缺乏理论依据,其根本原因是复杂力学载荷下组织/器官损伤与修复之间关系缺乏定量化描述和参数化准则,进而影响植介入医疗器械与防护、康复装备的有效性评测及创新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损伤 生物力学 损伤与修复 航空航天 损伤率 力学载荷 体育运动 日常生产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生物力学专栏述评
15
作者 邓小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7-419,共3页
本期《医用生物力学》心血管生物力学专栏共发表了8篇与心血管介入治疗相关的论文,涉及内容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对心肌缺血的影响、颈动脉分叉处不同机械取栓术的数值模拟比对、腹主动脉瘤形态(瘤颈角度)对支架位移力的影响、主动脉... 本期《医用生物力学》心血管生物力学专栏共发表了8篇与心血管介入治疗相关的论文,涉及内容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对心肌缺血的影响、颈动脉分叉处不同机械取栓术的数值模拟比对、腹主动脉瘤形态(瘤颈角度)对支架位移力的影响、主动脉夹层裂面发展预测、血管支架锥度/结构对径向支撑力的影响、肺动脉环缩术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冠脉支架介入治疗钙化斑块预处理的数值仿真、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心血管介入治疗 颈动脉分叉 生物力学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腹主动脉瘤 钙化斑块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截肢残端肌肉萎缩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但建波 蒋文涛 +1 位作者 刘展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80-584,共5页
下肢截肢后残端的肌肉萎缩现象一直是困扰截肢患者临床康复和运动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了解其发生发展机理将对截肢手术、训练恢复方式和假肢设计的改进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目前假肢康复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文围绕肌肉萎... 下肢截肢后残端的肌肉萎缩现象一直是困扰截肢患者临床康复和运动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了解其发生发展机理将对截肢手术、训练恢复方式和假肢设计的改进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目前假肢康复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文围绕肌肉萎缩研究手段和模型、残端力学特征、微观病理特征、以及预防策略等方面,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残端特殊的生理和力学环境对于肌细胞生长以及肌肉蛋白合成分解代谢动态平衡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完善,导致残端肌肉萎缩的根本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截肢 肌肉萎缩 康复 力学特征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高度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媛君 莫中军 +3 位作者 都承斐 赵衍斌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0-226,共7页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椎间融合器高度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为融合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颈椎C2~7节段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在C5~6节段分别植入高度为5、6、7、8 mm的融合器,施加1.5 N·m力矩使颈椎产生前屈、后伸、侧弯...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椎间融合器高度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为融合器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正常颈椎C2~7节段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在C5~6节段分别植入高度为5、6、7、8 mm的融合器,施加1.5 N·m力矩使颈椎产生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并探究融合器高度变化对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小关节应力、椎间压强等的影响。结果融合器高度每增加1 mm,手术节段的角度值平均增加0.68°。植入融合器后C5~6 ROM范围小于0.44°。融合器高度差异对C4~5的ROM影响大于C6~7,对非融合节段ROM的影响小于7.3%。融合器高度差异对非手术节段ROM、小关节应力、相邻节段椎间压强的影响较小。关节囊韧带、融合器和钉板系统应力均随融合器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加,6、7、8 mm融合器模型的关节囊韧带、融合器和钉板系统应力均远高于5 mm融合器模型。结论对于需要植入融合器的患者,建议植入物高度比原椎间隙高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椎间高度 颈椎曲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蹲的国内外最新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乐 宫赫 +1 位作者 刘海波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6-571,共6页
高屈曲膝关节活动在亚洲国家的日常生活及某些职业中极为常见。归纳深蹲的总种类及其动作特点,综述近年来有关深蹲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并对离体实验、在体测试和计算机模拟等不同研究方法进行分类阐述。开展膝关节深蹲动作的生物力学研... 高屈曲膝关节活动在亚洲国家的日常生活及某些职业中极为常见。归纳深蹲的总种类及其动作特点,综述近年来有关深蹲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并对离体实验、在体测试和计算机模拟等不同研究方法进行分类阐述。开展膝关节深蹲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有益于建立合理的康复训练和运动风险预防方案,为膝关节假体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蹲 膝关节 高屈曲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骨组织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毛岩 杨肖 孙联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1-817,共7页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是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之间发生的非酶促反应产物。AGEs在骨组织中积聚会通过与骨组织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改变骨组织细胞活性及功能,引起骨重建过程异常。AGEs积聚...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是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之间发生的非酶促反应产物。AGEs在骨组织中积聚会通过与骨组织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改变骨组织细胞活性及功能,引起骨重建过程异常。AGEs积聚还会改变骨胶原原有结构及矿物质沉积,影响骨组织的微观力学性能,造成骨强度及韧性的降低,增加骨折风险,导致骨疾病的发生,危害人体健康。概述AGEs的产生原因及检测方法,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综述AGEs在生物体骨组织内积聚对骨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对骨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骨组织 胶原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岁儿童扁平足的生物力学特点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俊超 王亚伟 +1 位作者 樊瑜波 蒲景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探讨6—7岁儿童扁平足的发生概率,并进一步调查扁平足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利用MIMICS软件测量210足在负重位时足弓高度和足跟外翻度数,并通过Footscan数据测量比较正常足和扁平足的足底压力区域和接触面积的不同,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6—7岁儿童扁平足的发生概率,并进一步调查扁平足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利用MIMICS软件测量210足在负重位时足弓高度和足跟外翻度数,并通过Footscan数据测量比较正常足和扁平足的足底压力区域和接触面积的不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年龄段内扁平足的生物力学特征即为足弓高度低于22.93mm,足弓塌陷发生率为31.43%;足跟外翻角度大于7.66°,发生概率为87.62%。两者同时发生的概率约为27.61%。与正常足足底压力和接触面积相比,扁平足足底压力主要集中在前足的第二跖区、第三跖区和足跟内侧区域,中足接触面积增加41.9%。结论:6—7岁儿童中扁平足约占三分之一,本研究为儿童足部健康调查及鞋类设计提供了一些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足弓高度 足跟外翻 足底压力 接触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