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偏角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宇震 宋波 +1 位作者 李彬 刘高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46,共4页
用传热传质类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偏角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多斜孔壁由多斜孔实验板模拟。多斜孔实验板中,孔排列方式均为叉排,小孔与板表面夹角均为30°,偏角从0°变化至50°,孔排距比与孔间距比基本... 用传热传质类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偏角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多斜孔壁由多斜孔实验板模拟。多斜孔实验板中,孔排列方式均为叉排,小孔与板表面夹角均为30°,偏角从0°变化至50°,孔排距比与孔间距比基本相等。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孔偏角对多斜孔壁气膜冷却绝热温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动机 多孔壁 薄膜冷却 绝热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涡燃烧室凹腔双涡结构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樊未军 易琪 +1 位作者 严明 杨茂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6-70,共5页
从1995年Hsu等提出驻涡燃烧室至今,在不到10年时间,驻涡燃烧室经过了4代的发展,也越来越接近实际应用。该文设计实验用轴对称三维驻涡燃烧室,利用testo360对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场及污染物排放进行测量,实验结果显示:驻涡燃烧室凹腔后体吹... 从1995年Hsu等提出驻涡燃烧室至今,在不到10年时间,驻涡燃烧室经过了4代的发展,也越来越接近实际应用。该文设计实验用轴对称三维驻涡燃烧室,利用testo360对燃烧室的出口温度场及污染物排放进行测量,实验结果显示:驻涡燃烧室凹腔后体吹气能够大幅度降低NOx排放;然后通过PIV(粒子成像测速仪)技术对驻涡燃烧室冷态流场进行测量,探讨驻涡燃烧室降低污染排放的机理,试验结果显示当驻涡燃烧室在低污染工况下凹腔内确会出现双涡结构,进一步证明双涡结构对降低燃烧室污染排放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驻涡燃烧室 凹腔 NOX排放 粒子成像测速仪 双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冷却方式流量系数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许全宏 林宇震 刘高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52,共4页
为了获得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冷却方式的流量系数 ,分别对两种孔排列方式的冲击和多斜孔实验板组合成的四组双层壁模型在相似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压力参数从 0变化到 80时 ,流量系数的变化情况。另外讨论并分析了主流流量、孔排列... 为了获得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冷却方式的流量系数 ,分别对两种孔排列方式的冲击和多斜孔实验板组合成的四组双层壁模型在相似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压力参数从 0变化到 80时 ,流量系数的变化情况。另外讨论并分析了主流流量、孔排列方式、双层壁缝高的变化对流量系数的影响程度。为燃烧室设计和壁温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多斜孔壁 冷却方式 流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燃烧室冷态喷雾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邢小军 徐行 +2 位作者 郭志辉 李继保 徐华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1-65,共5页
使用相位多普勒分析仪PDA (PhaseDopplorAnalyzer)对模型燃烧室内的喷雾场进行了实验研究 ,测量了喷雾场不同工况下的喷雾特性 ,分析了喷雾压力和旋流器对喷雾场的影响 .证明喷嘴压力提高可以增大喷雾场中粒子速度、通量及降低平均直径 ... 使用相位多普勒分析仪PDA (PhaseDopplorAnalyzer)对模型燃烧室内的喷雾场进行了实验研究 ,测量了喷雾场不同工况下的喷雾特性 ,分析了喷雾压力和旋流器对喷雾场的影响 .证明喷嘴压力提高可以增大喷雾场中粒子速度、通量及降低平均直径 ;空气流则可以改变喷雾分布型 ,形成回流区并扩大喷雾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喷雾场 燃油雾化 喷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冷却方式冲击换热系数 被引量:16
5
作者 许全宏 林宇震 刘高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63-66,共4页
在相似理论指导下 ,采用恒热流方法实验研究了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复合冷却方式多斜孔壁冷侧局部冲击换热系数 .研究结果表明 :换热系数随着冲击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 ,基本呈线性关系 ;多斜孔壁上的倾斜小孔抽吸气流对斜孔周围换热增强有... 在相似理论指导下 ,采用恒热流方法实验研究了冲击加多斜孔双层壁复合冷却方式多斜孔壁冷侧局部冲击换热系数 .研究结果表明 :换热系数随着冲击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 ,基本呈线性关系 ;多斜孔壁上的倾斜小孔抽吸气流对斜孔周围换热增强有明显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火焰筒 气膜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室壁冲击/气膜复合冷却壁温分布研究 (一)实验部分 被引量:10
6
作者 金捷 马继华 金如山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17,5,共5页
在模拟实际燃烧室室壁加热情况下,对三组不同几何参数的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进行了热态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冷却气流量下沿轴向的壁温分布,并与纯气膜和夹层气膜冷却的相应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冲击/气膜冷却效果优于纯气膜... 在模拟实际燃烧室室壁加热情况下,对三组不同几何参数的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进行了热态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冷却气流量下沿轴向的壁温分布,并与纯气膜和夹层气膜冷却的相应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冲击/气膜冷却效果优于纯气膜和夹层气膜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燃烧室 壁温 空气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室壁冲击/气膜复合冷却壁温分布研究(二)理论部分 被引量:7
7
作者 金捷 马继华 金如山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4-40,共7页
在考虑轴向导热的基础上,结合壁温分布实验数据,用纯气膜及冲击换热的研究成果,发展了计算纯气膜、夹层气膜及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火焰筒一维壁温分布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二者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在冲击/气膜复合冷却计算... 在考虑轴向导热的基础上,结合壁温分布实验数据,用纯气膜及冲击换热的研究成果,发展了计算纯气膜、夹层气膜及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火焰筒一维壁温分布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二者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在冲击/气膜复合冷却计算中,应充分考虑Cm的值随Gc增大而增大的情况;且冲击/气膜冷却计算中的Cm取值高于纯气膜及夹层气膜冷却计算的Cm取值。本程序可用于纯气膜、夹层气膜及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火焰筒一维壁温分布的初步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燃烧室 壁温 空气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气泡雾化喷嘴水平喷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志辉 徐行 +1 位作者 梁雪苹 顾善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8-81,90,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锥面注气方式的气泡雾化喷嘴,用水和压缩空气在常温常压下试验了水平喷射时结构和工作参数对雾化及流场特性的影响,用2D-PDA测量了液雾的平均直径尺寸分布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注气孔的尺寸及数目均对雾化特性产生一... 研究了一种新型锥面注气方式的气泡雾化喷嘴,用水和压缩空气在常温常压下试验了水平喷射时结构和工作参数对雾化及流场特性的影响,用2D-PDA测量了液雾的平均直径尺寸分布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注气孔的尺寸及数目均对雾化特性产生一定影响;气泡发生器的锥角存在一最佳值,对于本文研究的结构,60°锥角可达到良好的雾化;混合段长度也存在一最佳值范围,提高液体的喷射压力和气液比,能够改善雾化,增大液雾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锥面多孔注气能有效地抑制水平喷射情况下由浮力产生的气泡聚合,能够使气泡均匀分布,实现稳定、连续的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雾化 喷嘴 液体喷射 喷射特性 燃料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富油燃气超声速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春 司徒明 +1 位作者 马继华 杨茂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0-63,共4页
发展了二维超燃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程序 ,用来进行高温富油燃气超燃流场的数值计算。数值解法采用了 Mac Cormack预估 -校正两步显式格式求解矢通分裂形式的 N- S方程组 ,湍流模型采用了壁面率修正的 Baldwin- Lomax代数方程模型和用于... 发展了二维超燃流场的数值模拟计算程序 ,用来进行高温富油燃气超燃流场的数值计算。数值解法采用了 Mac Cormack预估 -校正两步显式格式求解矢通分裂形式的 N- S方程组 ,湍流模型采用了壁面率修正的 Baldwin- Lomax代数方程模型和用于剪切混合层的普朗特混合长度模型。在超燃计算中 ,应用 C2 H4- O2 两步反应的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 ,模拟高温富油燃气超燃试验的试验状态。计算结果表明 ,在高温富油燃气超燃流场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 烃类燃料燃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多圈环形V型稳定器的加力燃烧室两态燃油浓度分布计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行 杨茂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5-59,共5页
在流场计算和油珠碰壁处理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轨道扩散模型,编制了适用于具有多圈环形V型稳定器和多种喷油布置的加力燃烧室两态燃油浓度计算的通用程序。用于实际加力燃烧室的浓度场计算,可以给出加力燃烧室任意截面上液态、气态... 在流场计算和油珠碰壁处理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轨道扩散模型,编制了适用于具有多圈环形V型稳定器和多种喷油布置的加力燃烧室两态燃油浓度计算的通用程序。用于实际加力燃烧室的浓度场计算,可以给出加力燃烧室任意截面上液态、气态和总态燃油浓度分布,各区域内燃油浓度的平均值和周向平均燃油浓度沿径向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力燃烧室 火焰稳定器 燃油雾化 航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头部进气规律对煤粉燃烧效率的影响
11
作者 王立新 张岩 金如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7-22,共6页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火焰筒式煤粉燃烧室头部进气规律对燃烧效率的影响。通过对6种结构的头部配气方案的分析比较,得出了煤粉燃烧室合理的头部配气方案,为今后煤粉燃烧室的设计和工作状态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 燃烧室 燃烧效率 煤粉 燃气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型DCR进气分流流场数值分析
12
作者 马继华 吴斌 胡晓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4-19,共6页
采用矢通量分裂法对非对称型二维DCR进气分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求解NS方程组,获得了全场清晰的物理图象,文中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亚音速燃烧 超音速燃烧 冲压喷气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钟型喷管高度补偿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宏瑞 张扬军 +1 位作者 郑孟伟 马继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5-508,共4页
针对双钟型喷管流场中存在的激波、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大尺度分离流动等复杂的物理现象,应用RNGk ε湍流模型封闭二维粘性可压缩N S方程组,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及隐式Gauss Seidel迭代方法进行耦合求解,对双钟型喷管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针对双钟型喷管流场中存在的激波、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大尺度分离流动等复杂的物理现象,应用RNGk ε湍流模型封闭二维粘性可压缩N S方程组,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及隐式Gauss Seidel迭代方法进行耦合求解,对双钟型喷管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双钟型喷管在低空出现壁面可控流动分离,避免了过膨胀现象,性能优于大面积比钟型喷管;在高空下为完全附着流动,性能优于小面积比钟型喷管,实现了高度补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钟型喷管 数值分析 高度特性 流动分布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