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形貌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松梅 王博 +2 位作者 刘建华 于美 安军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54-2760,共7页
采用原位化学还原方法制备出了两种不同形貌的镍纳米粒子-石墨烯(Ni-GNs)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形貌对复合材料电磁吸收性能的影响.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反应物的加入顺序,制备出球形和刺球形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 采用原位化学还原方法制备出了两种不同形貌的镍纳米粒子-石墨烯(Ni-GNs)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形貌对复合材料电磁吸收性能的影响.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反应物的加入顺序,制备出球形和刺球形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刺球形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相比于球形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吸收性能,其原因是由于复合材料中刺球形镍纳米粒子独特的各向同性天线形貌引起的尖端放电效应.因此利用简单的原位化学还原制备不同形貌镍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可以作为其他复合材料制备的总体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微波吸收 原位化学还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与组织性能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彦波 马凤梅 +1 位作者 肖文龙 马朝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11,共14页
Ti-Al金属间化合物相与韧性Ti交替的叠层结构材料既可以保留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拥有高的室温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Ti增韧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两种制备方法,即箔箔冶金法和气相沉积法的物理冶金... Ti-Al金属间化合物相与韧性Ti交替的叠层结构材料既可以保留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拥有高的室温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Ti增韧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两种制备方法,即箔箔冶金法和气相沉积法的物理冶金学过程和致密化工艺,介绍各种技术条件下叠层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阐述。最后,对该种复合材料的未来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通过工艺调整来制备出具有更加合适的叠层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材料,依旧是近几年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 叠层结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结构几何要素与制造缺陷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富原 王雪明 +3 位作者 李敏 戴棣 王菲 张佐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84-88,92,共6页
基于大量复合材料构件无损检测数据的统计结果,总结并表征了几种与制造缺陷密切关联的复合材料结构几何要素,结合统计结果和制造缺陷的形貌分析,揭示了几何要素与制造缺陷的关联规律,初步分析了缺陷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构件... 基于大量复合材料构件无损检测数据的统计结果,总结并表征了几种与制造缺陷密切关联的复合材料结构几何要素,结合统计结果和制造缺陷的形貌分析,揭示了几何要素与制造缺陷的关联规律,初步分析了缺陷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构件厚度过薄(<1mm)或过厚(>5mm)、变厚梯度突变以及曲率半径过小(<2mm)将增大缺陷产生的比例;厚度变化、变厚梯度和曲率半径变化均会产生分层和孔隙,变厚梯度区最易产生富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构件 曲率半径 变厚梯度 缺陷 分层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复合材料热压罐工艺成型过程压力监测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艳霞 顾轶卓 +1 位作者 李敏 张佐光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9期82-86,共5页
热压罐工艺是航空航天领域生产高性能复合材料构件最重要的方法,如工艺控制不利可能导致制件存在纤维架桥、屈曲、孔隙、分层、变形等缺陷,从而影响复合材料表面质量、力学性能以及可靠性。热压罐工艺过程压力监测技术,可为模具设计、... 热压罐工艺是航空航天领域生产高性能复合材料构件最重要的方法,如工艺控制不利可能导致制件存在纤维架桥、屈曲、孔隙、分层、变形等缺陷,从而影响复合材料表面质量、力学性能以及可靠性。热压罐工艺过程压力监测技术,可为模具设计、工艺优化、缺陷形成机制分析提供有利的试验手段,提升复合材料成型制造技术水平。文中系统总结了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工艺过程纤维、树脂、预浸料叠层承压测试方法及其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复合材料 热压罐工艺 压力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固化仿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艳霞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5期76-81,86,共7页
热压罐成型工艺是航空航天领域用复合材料构件的重要制备方法之一,工艺过程涉及热和压力在多相材料体系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影响复合材料成型质量。在物理化学作用机理研究基础上,建立数值模拟方法可有效指导工艺、工装的设计与优化,为... 热压罐成型工艺是航空航天领域用复合材料构件的重要制备方法之一,工艺过程涉及热和压力在多相材料体系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影响复合材料成型质量。在物理化学作用机理研究基础上,建立数值模拟方法可有效指导工艺、工装的设计与优化,为先进复合材料研制模式从传统的积木式验证向数字化制造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综述近年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工艺数值模拟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热压罐成型工艺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及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复合材料 热压罐工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结构与短纤维对硅橡胶耐烧蚀绝热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栾贻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5-148,共4页
采用甲基硅橡胶、乙烯基硅橡胶、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作为耐烧蚀绝热材料的基体,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属于综合性能较好的成碳型绝热材料基体。以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体,制备短切玻璃纤维、短切碳... 采用甲基硅橡胶、乙烯基硅橡胶、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作为耐烧蚀绝热材料的基体,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属于综合性能较好的成碳型绝热材料基体。以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体,制备短切玻璃纤维、短切碳纤维和聚芳砜纶浆粕增强耐烧蚀绝热复合材料材料,对其物理性能、导热性能及耐烧蚀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纤维的增强效果差别较大,相同用量条件下,PSA浆粕增强制得的复合材料线烧蚀率较低(0.086mm.s-1);从综合性能及碳层结构方面考虑,玻璃纤维与PSA浆粕可以作为苯基硅橡胶耐烧蚀绝热材料的成碳增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绝热材料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铜合金无压浸渗石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雅丁 张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2,47,共5页
采用无压浸渗方法成功制备了钛铜合金浸渗石墨基金属复合材料。浸渗温度控制在合金成分的熔点附近(1273-1373K),浸渗时间在5~20s,然后保温10min以充分浸渗。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元素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的研究表明,... 采用无压浸渗方法成功制备了钛铜合金浸渗石墨基金属复合材料。浸渗温度控制在合金成分的熔点附近(1273-1373K),浸渗时间在5~20s,然后保温10min以充分浸渗。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元素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的研究表明,复合材料中由C,TiC,Cu和TiCu组成,浸渗组织呈均匀网状分布于石墨基体,浸渗相和石墨基体的界面处主要为TiC。对浸渗前后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和摩擦因数进行的比较研究表明采用该工艺进行的钛铜合金浸渗可填充石墨预制体82%的原有孔隙,浸渗效果良好;复合材料中界面处浸渗相显微硬度达到660(HV),具有较高硬度,使获得的石墨/合金复合材料摩擦因数降低1/3,改善了材料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铜合金 浸渗 石墨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纤维复合材料共固化液体成型工艺及层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炯 李敏 +2 位作者 顾轶卓 王绍凯 张佐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8,共6页
采用共固化液体成型工艺制备了炭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板,分析了层板的密实和两种树脂的相互扩散情况,采用Ⅰ型层间断裂韧性(能量释放率GⅠC)和短梁抗剪强度研究了共固化液体成型层板的层间性能,并与预浸料成型层板和液体成型层板... 采用共固化液体成型工艺制备了炭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板,分析了层板的密实和两种树脂的相互扩散情况,采用Ⅰ型层间断裂韧性(能量释放率GⅠC)和短梁抗剪强度研究了共固化液体成型层板的层间性能,并与预浸料成型层板和液体成型层板进行了比较。进一步研究了共固化层板中预浸料/液体成型层界面处的纤维取向对GⅠC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共固化液体成型层板,层内密实程度高、层间富树脂区不明显,预浸料/液体成型层的层间处两种树脂有一定程度的相互扩散;受界面处树脂相互扩散的影响,共固化层板的层间断裂韧性处于预浸料层板、液体成型层板的平均水平,而层板的短梁抗剪强度由性能较低的一方决定;预浸料/液体成型层界面处的纤维取向对GⅠC有明显影响,其中[45/90]的情况有着较高的抵抗开裂和裂纹扩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复合材料 共固化液体成型工艺 预浸料 Ⅰ型层间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结构Ti-B_4C/Al2024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惠 肖文龙 +1 位作者 张艺镡 马朝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2-159,共8页
为了研究多重结构对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将气雾化态Al2024合金粉末与球磨不同时间的Ti-10%(质量分数,下同)B_4C复合粉末混合,采用热压烧结和热挤压的方法制备多重结构Ti-B_4C/Al2024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 为了研究多重结构对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将气雾化态Al2024合金粉末与球磨不同时间的Ti-10%(质量分数,下同)B_4C复合粉末混合,采用热压烧结和热挤压的方法制备多重结构Ti-B_4C/Al2024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拉伸试验机对不同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观察和测试,并对多重结构复合材料的强韧化行为进行讨论。结果表明:Ti-B_4C/Al2024复合材料多重结构包括基体Al2024、核壳结构Ti/Al_(18)Ti_2Mg_3组织和B_4C颗粒。向Al2024中加入5%预先球磨6h后的Ti-B_4C粉末时,其屈服强度从107MPa提高到122MPa,并且表现出与热挤压Al2024合金几乎相同的伸长率。当球磨时间延长至12h时,试样5TB-12h的伸长率可达到16.4%。然而,复合材料的伸长率随着Ti-B_4C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铝合金 多重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癸硼烷氰酸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晨 邱银 +1 位作者 王世超 陈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36,共5页
合成了1,2-二(4-异氰酸酯基苯基)碳癸硼烷(BCE),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表征其结构。研究了BCE氰酸酯树脂的固化特征温度、流变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并考察了其石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BCE氰... 合成了1,2-二(4-异氰酸酯基苯基)碳癸硼烷(BCE),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表征其结构。研究了BCE氰酸酯树脂的固化特征温度、流变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并考察了其石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BCE氰酸酯树脂适合于模压和热压罐等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固化后的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低于500℃,在氮气和空气中5%失重温度分别为491.9℃和465.9℃,800℃残留率分别为91.9%和90.3%。在7~19 GHz频率下,石英纤维增强BCE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较低且稳定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正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癸硼烷 氰酸酯树脂 耐热 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地热水中304不锈钢管和镀锌钢管的腐蚀与结垢 被引量:18
11
作者 朱立群 吴坤湖 +1 位作者 李卫平 刘慧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6,共8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304不锈钢管和镀锌钢管在模拟地热水(我国中部平原地热水的环境条件)中的腐蚀与结垢行为.结果表明,不锈钢管的结垢产物为"针"状物,其组成主...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304不锈钢管和镀锌钢管在模拟地热水(我国中部平原地热水的环境条件)中的腐蚀与结垢行为.结果表明,不锈钢管的结垢产物为"针"状物,其组成主要为CaCO3和MgCO3;镀锌钢管的腐蚀与结垢产物为"球"状物和"针"状物,其组成主要为Zn(OH)2、ZnO和CaCO3;腐蚀产物与结垢产物在晶核的形成生长过程中往往存在相互作用,同时它们在基材表面的分布对镀锌钢管的进一步腐蚀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304不锈钢管 镀锌钢管 结垢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雾环境中高强铝合金点腐蚀行为与暴露面积的关系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火平 刘慧丛 +3 位作者 朱立群 刘建中 叶序彬 胡本润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4,共6页
针对中性盐雾环境中2A12和7B04铝合金在不同暴露面积(模拟铝合金表面涂层或者膜层破坏暴露的部分)的点腐蚀特征开展研究,测量观察不同情况下铝合金的点腐蚀坑开口面积、腐蚀深度和点腐蚀坑数量等腐蚀参数。研究表明,在中性盐雾环境中,... 针对中性盐雾环境中2A12和7B04铝合金在不同暴露面积(模拟铝合金表面涂层或者膜层破坏暴露的部分)的点腐蚀特征开展研究,测量观察不同情况下铝合金的点腐蚀坑开口面积、腐蚀深度和点腐蚀坑数量等腐蚀参数。研究表明,在中性盐雾环境中,当暴露面积小于25mm2时,2A12和7B04铝合金的点腐蚀坑最大开口面积随暴露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当暴露面积小于4mm2时,2A12铝合金的最大腐蚀深度随着暴露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7B04铝合金的最大腐蚀深度在暴露面积小于100mm2时随着暴露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对腐蚀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可知2A12铝合金的腐蚀产物主要由O,Al,Mg,Cu组成,而7B04铝合金的腐蚀产物主要由O,Al,Mg,Zn组成,腐蚀产物组成不同造成其结构不同,结构的差别使铝合金的点腐蚀行为受到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暴露面积 形貌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原位自组装超疏水膜层的制备及耐蚀性能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松梅 周思卓 刘建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81-2589,共9页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铝合金表面原位构造粗糙结构,经表面自组装硅氧烷后得到超疏水自清洁表面,与水滴的接触角最大可达157.5°±2.0°,接触角滞后小于3°.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铝合金表面原位构造粗糙结构,经表面自组装硅氧烷后得到超疏水自清洁表面,与水滴的接触角最大可达157.5°±2.0°,接触角滞后小于3°.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仪(ED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试对阳极氧化电流密度、硅氧烷溶液中水的含量和自组装时间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得到制备超疏水自清洁表面的最优工艺参数.FE-SEM及AFM的测试结果表明,由自组装硅氧烷膜层的无序性形成的纳米结构和阳极氧化构造的微米级粗糙结构与硅氧烷膜层的低表面能的协同作用构成了稳定的超疏水表面.电化学测试(动电位极化)的结果表明,原位自组装超疏水膜层极大地提高了铝合金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原位 自组装 硅氧烷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钢在假单胞菌和铁细菌混合作用下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21
14
作者 段冶 李松梅 +1 位作者 杜娟 刘建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03-3211,共9页
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Q235钢在假单胞菌和铁细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单种菌相比,两种菌混合作用下Q235钢腐蚀受到了抑制.混菌体系中金属电极自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交流阻抗... 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Q235钢在假单胞菌和铁细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单种菌相比,两种菌混合作用下Q235钢腐蚀受到了抑制.混菌体系中金属电极自腐蚀电位升高,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交流阻抗值随时间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体系中Q235钢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的腐蚀产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腐蚀 假单胞菌 铁细菌 电化学阻抗谱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钢在链霉菌和诺卡氏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松梅 张媛媛 +2 位作者 白如冰 刘建华 于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1-927,共7页
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A3钢在链霉菌(Stremptomyces)和诺卡氏菌(Nocardia sp)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单种菌相比,混合菌作用下试样表面的腐蚀倾向增大,阻抗值降低,腐蚀电流密度增加.浸... 采用腐蚀失重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A3钢在链霉菌(Stremptomyces)和诺卡氏菌(Nocardia sp)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单种菌相比,混合菌作用下试样表面的腐蚀倾向增大,阻抗值降低,腐蚀电流密度增加.浸泡21天后,混合菌溶液中A3钢的腐蚀失重速率大于两种微生物单独存在时的腐蚀失重速率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溶液中A3钢表面发生了严重的局部腐蚀,在链霉菌和诺卡氏菌的共同作用下,A3钢的腐蚀程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诺卡氏菌 混合菌 微生物腐蚀 电化学阻抗谱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钢在氧化硫硫杆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松梅 杜娟 +1 位作者 刘建华 于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91-2198,共8页
采用表面分析技术、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A3钢在氧化硫硫杆菌(T.t)作用下的腐蚀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与无菌体系相比,氧化硫硫杆菌会在A3钢表面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和腐蚀产物膜.去除膜层后,无菌体系中的试样出现点蚀... 采用表面分析技术、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A3钢在氧化硫硫杆菌(T.t)作用下的腐蚀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与无菌体系相比,氧化硫硫杆菌会在A3钢表面形成致密的生物膜和腐蚀产物膜.去除膜层后,无菌体系中的试样出现点蚀,氧化硫硫杆菌体系中试样呈现为均匀腐蚀.浸泡三周后,氧化硫硫杆菌体系中A3钢的腐蚀失重远小于无菌体系.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测试结果显示,在浸泡10d后,氧化硫硫杆菌中的电极表面只存在两个时间常数,这表明氧化硫硫杆菌会在试样表面形成致密且附着力非常强的产物膜层,有效地阻碍了腐蚀介质对基体的侵蚀.极化曲线结果表明,浸泡20d后,氧化硫硫杆菌的存在使得金属具有较小的自腐蚀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腐蚀 氧化硫硫杆菌 表面分析技术 失重法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贮存环境下电子器件表面镀层的腐蚀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慧丛 邢阳 +1 位作者 李卫平 朱立群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63,共6页
针对电子设备中器件在贮存环境下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引发的腐蚀问题,对引脚镀覆Ni/Pd/Au镀层的电子器件进行湿热试验,考察了贮存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器件表面状态包括黏附盐分、表面划伤、黏附灰尘等因素对器件引脚表面镀层腐... 针对电子设备中器件在贮存环境下由于温度、湿度的变化引发的腐蚀问题,对引脚镀覆Ni/Pd/Au镀层的电子器件进行湿热试验,考察了贮存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器件表面状态包括黏附盐分、表面划伤、黏附灰尘等因素对器件引脚表面镀层腐蚀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了带Ni/Pd/Au镀层的电子器件在湿热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器件引脚表面存在三个腐蚀敏感区,分别是切边造成的基体暴露处、弯曲成形时形成的镀层裂纹处以及镀层表面的针孔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腐蚀有较大影响,当环境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超过80%后器件引脚镀层腐蚀加速;盐分和灰尘能够明显促进器件引脚镀层的腐蚀,有盐分和灰尘附着的表面,环境相对湿度在30%就能发生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镀层 电子器件 湿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铈封闭对2A12铝合金己二酸-硫酸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美 马荣豹 +3 位作者 刘建华 李松梅 王一博 刘英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9,共6页
研究了硝酸铈溶液封闭对2A12铝合金己二酸-硫酸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通过盐雾腐蚀实验、电化学动电位极化扫描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进行研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试样封闭前后的表面微观形貌,并... 研究了硝酸铈溶液封闭对2A12铝合金己二酸-硫酸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通过盐雾腐蚀实验、电化学动电位极化扫描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进行研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试样封闭前后的表面微观形貌,并与稀铬酸封闭、沸水封闭传统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硝酸铈溶液封闭的2A12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腐蚀电流减小,阻抗值增大,耐腐蚀性增强。阳极氧化膜表面呈致密的花瓣状,多孔层内及氧化膜表面附着一层致密铈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其耐蚀性优于沸水封闭,与稀铬酸封闭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己二酸-硫酸 阳极氧化膜 封闭 硝酸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钢在芽孢杆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娟 李松梅 +1 位作者 刘建华 于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7-1534,共8页
采用表面分析技术、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A3钢在芽孢杆菌(Bacillus)作用下的腐蚀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浸泡7d时,芽孢杆菌会在A3钢表面形成致密的生物膜,有效阻隔了溶液对基体的腐蚀,抑制了腐蚀过程.电化学交... 采用表面分析技术、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A3钢在芽孢杆菌(Bacillus)作用下的腐蚀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浸泡7d时,芽孢杆菌会在A3钢表面形成致密的生物膜,有效阻隔了溶液对基体的腐蚀,抑制了腐蚀过程.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含菌体系中的试样表面经历了2个时间常数→3个时间常数→2个时间常数的变化过程.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的细菌活性对生物膜的保护作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微生物活性下降,生物膜的保护能力也会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芽孢杆菌 微生物腐蚀 表面分析技术 失重法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CrMnSiNi2A钢在模拟油箱积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颐 刘慧丛 +3 位作者 朱立群 李卫平 刘建中 叶序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3,共6页
通过分析探讨腐蚀面积、腐蚀失重速率、模拟油箱积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和pH值、材料表面腐蚀电位等变化,研究了30CrMnSiNi2A高强钢在模拟油箱积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发现:30CrMnSiNi2A高强钢在模拟油箱积水中的腐蚀可分为三个阶段:快... 通过分析探讨腐蚀面积、腐蚀失重速率、模拟油箱积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和pH值、材料表面腐蚀电位等变化,研究了30CrMnSiNi2A高强钢在模拟油箱积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发现:30CrMnSiNi2A高强钢在模拟油箱积水中的腐蚀可分为三个阶段:快速腐蚀阶段(0~24h),腐蚀面积小,腐蚀速率快;中速腐蚀阶段(24~168h),腐蚀面积大,腐蚀速率相对减慢;慢速腐蚀阶段(168~480h),发生全面腐蚀,腐蚀产物的大面积覆盖使得腐蚀速率缓慢。随着腐蚀的进行,模拟油箱积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从开始的逐渐减少到保持稳定;pH值从开始的迅速增大到小幅度波动变化;腐蚀电位在整个腐蚀过程中呈指数函数递减变化。另外,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和Tafel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30CrMnSiNi2A钢在三个特征pH值处的腐蚀速率快慢为V4.2>V4.8>V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MNSINI2A钢 模拟油箱积水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