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国利民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能力的思考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大响 王湘穗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6期68-73,共6页
目前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筹划建设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应尽快制订"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加强航空装备、航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国家航空抗灾救援管理机构,加快低空空域开放,发... 目前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筹划建设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应尽快制订"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加强航空装备、航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国家航空抗灾救援管理机构,加快低空空域开放,发展专业航空应急救援队伍,提高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航空装备 空域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中的战略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木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15期6-41,共36页
毛泽东评价杜甫的诗是"政治诗",其实,从"政治诗"这一视角解读毛泽东的诗词最恰当不过。毛泽东诗词与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密切相关,诗词中的一些概念、范畴与其战略思想——比如"环球同此凉热"与不称... 毛泽东评价杜甫的诗是"政治诗",其实,从"政治诗"这一视角解读毛泽东的诗词最恰当不过。毛泽东诗词与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密切相关,诗词中的一些概念、范畴与其战略思想——比如"环球同此凉热"与不称霸的思想——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政治诗"而不是仅从文学的视角发掘毛泽东诗词,才能更深入理解诗词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解读,可发现其中贯穿着毛泽东的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审美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对中国地缘政治的思考及其运用、中国崛起的战略与策略,以及关于中国统一、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外交原则、继续革命等思想的脉络。可以说,革命和斗争是贯穿毛泽东诗词中的主题,唯物主义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念是毛泽东诗词的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战略思想 地缘政治 审美观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中医药的复兴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湘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8,共3页
中医药的复兴,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中医药是我国达成小康社会目标不可缺少的保障,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独特战略产业的重要生长点。中医药是全国人民的中医药,是全人类的中医药。复兴中医药,任重... 中医药的复兴,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问题。中医药是我国达成小康社会目标不可缺少的保障,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独特战略产业的重要生长点。中医药是全国人民的中医药,是全人类的中医药。复兴中医药,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中医药复兴 软实力 战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动中的世界政治与日本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木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0,共16页
本文认为:苏联解体后雅尔塔体系在欧洲结束,但在远东没有结束;西方针对苏联的冷战结束了,但冷战在世界范围内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有所强化。战后日本问题,本质上说就是雅尔塔体系问题。苏联解体后日本的实际表现告诉我们:日本再次导演"... 本文认为:苏联解体后雅尔塔体系在欧洲结束,但在远东没有结束;西方针对苏联的冷战结束了,但冷战在世界范围内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有所强化。战后日本问题,本质上说就是雅尔塔体系问题。苏联解体后日本的实际表现告诉我们:日本再次导演"大东亚"的剧幕已经开始并一定要被日本右翼推到高潮。新世纪的日本在这方面将有大动作。而中美在稳定太平洋方面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尔塔体系 日本问题 太平洋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初的航天科技与新军事变革 被引量:1
5
作者 武桂馥 杨承军 王湘穗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6年第3期5-15,共11页
关键词 新军事变革 航天科技 21世纪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际问题 清华大学 专题研讨会 国际战略 第二炮兵 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克兰事件的世界意义及其对中国的警示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文木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4期3-26,155,共24页
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的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的"新凡尔赛体制"东扩的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的。克里米亚的结局对俄罗斯的意义在于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的基... 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的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的"新凡尔赛体制"东扩的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的。克里米亚的结局对俄罗斯的意义在于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对欧洲来说,意味着欧洲东扩已抵极限。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罗斯只是在波罗的海东岸地区与欧洲进行过边界拉锯,而在乌克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和冷战时期的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失过手。从对付拿破仑到希特勒的"胜利"经验中,西方人明白,在陆军可以发挥作用的近地,俄国人往往可以完胜。黑海离俄罗斯太近且陆地相连,陆军可以直接进驻;而西方海权国家在此则鞭长莫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了它,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如果清楚俄罗斯在乌克兰归属的历史,也就知道2014年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的历史才真正开始。乌克兰事件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有警示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克兰危机:俄罗斯 北约 凡尔赛体制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长策:目标2049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文木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19期2-3,6-95,共92页
印度洋是古今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必然要关注但进入后其结局都不好的区域。一般说来,控制印度洋的制海权必须有覆盖南北纬30度区域的作战能力——而只有世界性的大国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不然,其前途要么崛起,要么灭亡。但古今霸权国家来到印... 印度洋是古今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必然要关注但进入后其结局都不好的区域。一般说来,控制印度洋的制海权必须有覆盖南北纬30度区域的作战能力——而只有世界性的大国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不然,其前途要么崛起,要么灭亡。但古今霸权国家来到印度洋便进入衰落期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印度洋地区争强好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独吞世界从而独控印度洋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对中国而言更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分享才是守福之道。国家发展道路并非只有要么衰落要么崛起即行扩张的黑白两道,在这中间一定会有守中持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世界只能在分享繁荣中和谐前进:欧洲当为欧洲人民的欧洲,美洲当为美洲人民的美洲,亚洲自然也是亚洲人民的。中国未来应当在"一截遗欧,一截赠美"的愿景中为自己也为亚洲争取到"一截还东国"的前途。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节制性地运用国力既是保持国力持续增长的秘密,也是中国几千年屹立不倒的智慧所在。中国坚守地区性守成的政策既可帮助印度洋国家减轻"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的紧迫感,也会让中国避免在印度洋地区不恰当地透支国力并由此保证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在21世纪下半叶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上丝绸之路 亚太地区 世界性 政策体系 海洋战略 治理能力 海洋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海一体”的角度整体把握中国海洋安全环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文木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57,63,共4页
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步伐加快及陆上资源开发总体趋于紧张,海洋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大国关注的焦点。进入2010年后,从"天安舰"事件起,围绕黄岩岛、钓鱼岛领土归属的危机事态相继爆发。2015年9月19日,日本参议院全体... 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步伐加快及陆上资源开发总体趋于紧张,海洋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大国关注的焦点。进入2010年后,从"天安舰"事件起,围绕黄岩岛、钓鱼岛领土归属的危机事态相继爆发。2015年9月19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以解禁集体自卫权为核心内容的安全保障相关法案,表明围绕中国东部西北太平洋海域所呈现的持续紧张态势已隐然有连锁发力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安全 西北太平洋 主要大国 天安舰 黄岩岛 海上丝绸之路 资源开发 台湾问题 核心利益 大陆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金德悖论”与英美霸权的衰落--基于中国视角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文木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5,共15页
英国独控印度洋的时期也是其扩张达到高峰继而转向衰落的时期,尽管衰落的速度——因为有印度殖民地资源的支撑——要比今天的美国慢得多。进入新世纪的美国在中亚失败后转入衰落的现象再次说明:建立在"心脏地带"之上的麦金德... 英国独控印度洋的时期也是其扩张达到高峰继而转向衰落的时期,尽管衰落的速度——因为有印度殖民地资源的支撑——要比今天的美国慢得多。进入新世纪的美国在中亚失败后转入衰落的现象再次说明:建立在"心脏地带"之上的麦金德地缘政治理论是有缺陷的,具体表现是它存在着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不可行性的悖论。这种悖论称之为"麦金德悖论"。产生这种"悖论"的原因是沿着这条路线扩张的国家没有足够的国力达到目的。英国之后,麦金德理论的这种悖论——可能是历史没有提供足够多的教训——不仅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相反,它在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后发强国中还得到激赏并被大规模地推向实践,其结果也无一例外地深陷其中并由此转向衰落。"麦金德悖论"反映了霸权国家自身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有相当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金德 地缘政治 悖论 霸权衰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木 《地理教学》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近代欧洲霸权体系的形成,以及这一霸权在20世纪中被美国所取代,其历史进程构成了典型的黑格尔“否定之否定”三段式。英国曾长期有着干涉欧洲大陆事务的传统,作为后来者的美国,即使在奉行“孤立主义原则”时期,也一刻没有忘记介入... 近代欧洲霸权体系的形成,以及这一霸权在20世纪中被美国所取代,其历史进程构成了典型的黑格尔“否定之否定”三段式。英国曾长期有着干涉欧洲大陆事务的传统,作为后来者的美国,即使在奉行“孤立主义原则”时期,也一刻没有忘记介入欧洲事务,在与欧洲各国力量消长中逐渐扩大自己的外交空间,并借机击倒欧洲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研究大西洋两岸的地缘政治力量的消长历程,有助于我们合理认识和把握大国兴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历史演变 欧洲大陆 欧美 否定之否定 历史进程 三段式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祭明亡甲申年——重温毛泽东的“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木 《学术前沿》 2013年第23期62-73,95,共13页
明末甲申年,作为失败者的崇祯和作为胜利者的李自成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二者零和式的内耗成就了满人入主中原的勃勃雄心。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及全面抗战的达成,1945年,中国抗战取得了胜利。这两段具有惊人相似之处的历史,却有着迥异的... 明末甲申年,作为失败者的崇祯和作为胜利者的李自成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二者零和式的内耗成就了满人入主中原的勃勃雄心。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及全面抗战的达成,1945年,中国抗战取得了胜利。这两段具有惊人相似之处的历史,却有着迥异的结局。在满汉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明末农民军没有和崇祯达成民族统一战线,这是导致李自成和崇祯悲剧的关键原因。重温并比较这两段历史,其中关于民族统一战线、地缘政治和"关外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将给未来中国以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成 明末甲申年 毛泽东 民族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人物安危与国家安全——从苏东国家的历史教训谈起
12
作者 张文木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11期43-49,共7页
冷战期间,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控制苏东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健康来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冷战结束后,此种行为也被施加给整个南方特别是走独立自主道路的拉美国家领导人身上。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它与西方的矛盾从生存权... 冷战期间,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控制苏东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健康来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冷战结束后,此种行为也被施加给整个南方特别是走独立自主道路的拉美国家领导人身上。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它与西方的矛盾从生存权领域进入发展权领域。中国与美国之间和平发展的时间和机遇空间日益缩小,可持续优势日益向中国倾斜。在中西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且有利于中国的历史条件下,重拾打击苏联的模式,是西方英美敌对势力必然要发起的、也是中国政治保卫工作不可回避的重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西方 苏东国家 苏联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空防体系:持久留空与即时打击
13
作者 王湘穗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5期127-137,159-160,共11页
来自空中的威胁,正在成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选择具有持久留空和即时反应能力的浮空器作为主战平台,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空防体系,可极大提高国防投入的费效比,是应对"空海一体战"、"超快打击"、&qu... 来自空中的威胁,正在成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选择具有持久留空和即时反应能力的浮空器作为主战平台,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空防体系,可极大提高国防投入的费效比,是应对"空海一体战"、"超快打击"、"离岸封锁"等军事威胁的战略性思路。"持久留空"是指飞行器能够以天、月、年为时间单位在空中飞行或驻留,它将提供远超过目前飞机以小时为尺度的留空时间。能够持久留空的飞行器不注重飞得更高、更快的性能指标,却要求飞行器在空中尽可能长久地停留。"即时反应"是指依托驻留在空中的飞行器对陆海空天目标进行不间断地感知、侦查,在确认遭遇攻击时可对敌方空中目标和发射基地实施即发即中的打击。建构"持久留空-即时反应"的新型空防体系,可以摆脱"三代机"、"四代机"、"五代机"的线性发展思路,避免模仿"介入"、"反介入"、"反反介入"的美式军事思想,寻找到具有军事变革意义的中国空防新路径。这对保持国家间的和平,遏制拥有军事技术优势的国家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冲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防体系 持久留空 即时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