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X及其变种在高光谱图像中的异常检测 被引量:21
1
作者 史振威 吴俊 +1 位作者 杨硕 姜志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6-802,共7页
为了提高核RX算法在高光谱图像异常检测中的稳定性,将核矩阵正则化,并提出正则化的核RX算法(rkRX)。将规范化后的正则化RX算法和正则化的核RX算法融合改进,称为融合RX算法(mRX),该算法同时考虑了原始线性空间和高维特征空间的异常检测结... 为了提高核RX算法在高光谱图像异常检测中的稳定性,将核矩阵正则化,并提出正则化的核RX算法(rkRX)。将规范化后的正则化RX算法和正则化的核RX算法融合改进,称为融合RX算法(mRX),该算法同时考虑了原始线性空间和高维特征空间的异常检测结果,使异常检测效果更加稳定。在仿真图像和真实高光谱图像的实验中,上述2种算法与原始的RX、正则化RX(rRX)和核RX(kRX)3种算法进行了比较,使用了双窗口技术和核主成分分析(KPCA)进行特征提取和基于高阶统计量的特征选择作为预处理来降低数据维数,并在未降维数据上比较上述5种算法。最后,使用ROC曲线评价检测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2种算法提高了检测效果并具有一定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高光谱图像 核方法 高阶统计量 维数约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性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方案 被引量:6
2
作者 周付根 史洁玉 +1 位作者 王兆仲 刘志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23-1028,共6页
根据干涉型高光谱成像仪成像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干涉型光谱仪所获得高光谱图像的基于光谱特性的图像压缩方案。由于光谱信息最终从“点”干涉图像中恢复,因此方案中首先通过高精度匹配技术将原始“像面”干涉图像序列“重组”成“点”... 根据干涉型高光谱成像仪成像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干涉型光谱仪所获得高光谱图像的基于光谱特性的图像压缩方案。由于光谱信息最终从“点”干涉图像中恢复,因此方案中首先通过高精度匹配技术将原始“像面”干涉图像序列“重组”成“点”干涉图像,然后针对“点”干涉图像序列进行压缩。在重组过程中采取基于光流的亚像素级匹配和基于梯度的三角插值算法,实现了高精度的图像匹配重组;在压缩环节利用“点”干涉图像与光谱信息之间的傅立叶变换关系,提出一种能够很好保持频谱特性的基于一维DCT的压缩算法。实验证明,压缩算法总体性能远高于针对“像面”干涉图序列的压缩算法,很好地控制了光谱信息的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图像匹配 图像压缩 DCT 下涉成像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遥感图像建筑物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萍 姜志国 刘滨涛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3年第5期70-77,共8页
遥感图像中的建筑物检测对于土地规划和地图绘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高分辨率全色遥感图像植被覆盖中隐蔽建筑物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屋顶结构信息和纹理信息的快速房屋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屋顶边缘的几何关系寻找具有矩形屋顶... 遥感图像中的建筑物检测对于土地规划和地图绘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高分辨率全色遥感图像植被覆盖中隐蔽建筑物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屋顶结构信息和纹理信息的快速房屋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屋顶边缘的几何关系寻找具有矩形屋顶的建筑物;然后使用形态学方法提取屋顶较亮的建筑物;最后利用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描述屋顶的纹理特征,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排除误检区域。通过在全色遥感图像集上的试验证明,所提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植被覆盖区域中的建筑物目标具有较高检测率和较低误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检测 滤波 线段检测 局部二值模式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图像Pareto优化稀疏解混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夏 张宁 +2 位作者 史振威 谢少彪 齐乃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6-260,共5页
高光谱解混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稀疏高光谱解混指的是利用已知光谱库进行解混,旨在从先验光谱库中找到一些可以表征图像的数个纯光谱向量作为高光谱图像的端元,并利用这些端元求解相应的端元丰度,这是一个NP难的组合优化问题。目前多通... 高光谱解混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稀疏高光谱解混指的是利用已知光谱库进行解混,旨在从先验光谱库中找到一些可以表征图像的数个纯光谱向量作为高光谱图像的端元,并利用这些端元求解相应的端元丰度,这是一个NP难的组合优化问题。目前多通过将L0范数凸松弛为L1范数进行稀疏解混,但该方法得到的仅仅是近似解。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areto优化的稀疏解混算法(Pareto SU),将稀疏解混问题转化为一个两目标优化问题,其中一个优化目标是建模误差,另一个目标是端元稀疏度。Pareto SU直接解决稀疏解混中的组合优化问题,不需要对L0范数进行近似。最后利用仿真数据验证了该解混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稀疏解混 PARETO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图像云检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子力 杨家俊 +1 位作者 王文静 史振威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共17页
光学遥感图像中云层会对地面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遮挡,造成了地表观测信息的模糊和缺失,极大地影响遥感图像的成像质量。因此,对遥感图像中云层覆盖的检测和评估是进一步分析和利用遥感图像信息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对比总结,... 光学遥感图像中云层会对地面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遮挡,造成了地表观测信息的模糊和缺失,极大地影响遥感图像的成像质量。因此,对遥感图像中云层覆盖的检测和评估是进一步分析和利用遥感图像信息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对比总结,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基于遥感图像的云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和代表性工作。将基于遥感图像的云检测方法分为三类:基于光谱阈值的方法、基于经典机器学习的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总结了当前国内外云检测公开数据集,并对比了部分代表性工作的云检测精度。此外,简要梳理了与云检测相关的云雾(霾)检测、云雪检测、云阴影检测以及云去除等方法。对当前云检测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云检测 光谱阈值 统计学习 深度学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图像解混的海洋绿藻检测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潘斌 张宁 +1 位作者 史振威 谢少彪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43-34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高光谱图像绿藻面积估计算法。利用端元提取算法,自动获取图像中绿藻端元的光谱曲线,根据得到的端元及原始图像,通过全约束最小二乘算法,求得绿藻端元的丰度图,丰度图作为绿藻面积的估计结果。算法能够有...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高光谱图像绿藻面积估计算法。利用端元提取算法,自动获取图像中绿藻端元的光谱曲线,根据得到的端元及原始图像,通过全约束最小二乘算法,求得绿藻端元的丰度图,丰度图作为绿藻面积的估计结果。算法能够有效克服由于高光谱图像分辨率不足造成的绿藻面积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实现亚像素水平的绿藻面积估计。利用2013年6月29日获取的GOCI传感器获取的8波段光谱图像展开实验,计算得到当日绿藻覆盖面积为321 km2,与HJ-1B卫星的实测结果高度接近,相比于NDVI等传统算法具有明显优势。方法为绿藻灾害预警和监测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途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光谱解混 绿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肤镜图像智能分析的早期蕈样肉芽肿诊断模型构建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兆睿 张漪澜 +1 位作者 谢凤英 刘洁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89-697,共9页
目的比较基于皮肤镜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二分类模型在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与炎症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早期M... 目的比较基于皮肤镜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二分类模型在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与炎症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早期MF患者和临床表现与之相似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并按4∶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患者的皮肤镜图像对6种经典网络结构利用迁移学习进行训练,以构建CNN二分类模型。同时,在测试集中随机挑选每例患者1幅图像,并结合皮损的临床图像,由13名皮肤科医师对疾病归类进行判读。比较CNN二分类模型与皮肤科医师对测试集病例早期MF与炎症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性能,结果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等表示,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48例早期MF患者(皮肤镜图像402幅)和96例炎症性皮肤病患者(皮肤镜图像557幅),其中训练集117例(皮肤镜图像772幅),测试集27例(皮肤镜图像187幅)。测试集中,皮肤科医师鉴别诊断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19%(95%CI:59.68%~80.70%)和94.74%(95%CI:91.77%~97.71%),Kappa值为0.677(95%CI:0.566~0.789)。按图像分类时,CNN二分类模型对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鉴别诊断的AUC为0.87(95%CI:0.84~0.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2%(95%CI:70.19%~79.85%)和82.02%(95%CI:79.30%~84.87%),Kappa值为0.563(95%CI:0.507~0.620);按病例分类时,CNN二分类模型对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鉴别诊断的AUC为0.97(95%CI:0.95~0.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95%CI:78.55%~96.45%)和93.85%(95%CI:88.93%~98.77%),Kappa值为0.920(95%CI:0.884~0.954)。ROC曲线显示,按病例分类时网络结构为EfficientNet-B0的CNN二分类模型诊断早期MF的AUC为0.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100%,且13名皮肤科医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值对应点位于曲线右下方。结论基于皮肤镜图像智能分析的CNN二分类模型可实现对早期MF与炎症性皮肤病的精确分类,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优于皮肤科医师的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蕈样肉芽肿 炎症性皮肤病 皮肤镜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方向直方图和子流形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孟钢 姜志国 赵丹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64-1668,共5页
针对光照、姿态变化等情况下的目标稳定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方向直方图和子流形的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对目标区域进行划分,将各子区域的梯度方向直方图组合作为目标初始特征描述;然后通过局部保留投影将初始特征投影到子流形得... 针对光照、姿态变化等情况下的目标稳定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方向直方图和子流形的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对目标区域进行划分,将各子区域的梯度方向直方图组合作为目标初始特征描述;然后通过局部保留投影将初始特征投影到子流形得到低维特征描述。在特征提取过程中使用了积分直方图以提高运算速度。在跟踪阶段,首先使用离线训练方式得到了目标类的子流形空间特征,然后使用子流形空间中特征与训练样本均值的距离作为相似性度量,采用粒子滤波框架进行跟踪。针对目标亮度、尺度、姿态变化以及存在遮挡等复杂条件下的视频跟踪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子流形 局部保留映射 梯度方向直方图 粒子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多核DSP系统的并行粒子滤波目标跟踪(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田立 周付根 孟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54-2361,共8页
目标跟踪中的伺服系统需要极低的跟踪延时,由于粒子滤波跟踪算法固有的庞大计算量使得目标跟踪的精度大受影响。提出了一种粒子滤波跟踪算法在多核DSP系统中的快速实现方法。首先,利用DSP片上的包加速器来降低以太网相机的采集延时以及... 目标跟踪中的伺服系统需要极低的跟踪延时,由于粒子滤波跟踪算法固有的庞大计算量使得目标跟踪的精度大受影响。提出了一种粒子滤波跟踪算法在多核DSP系统中的快速实现方法。首先,利用DSP片上的包加速器来降低以太网相机的采集延时以及CPU占用率,CPU占用率从31%降低到10%;其次,通过手动操作高速缓存的刷新和实效,解决了多核同时共享图像数据带来的存储器一致性问题,多个核能通过高速缓存快速获取图像数据;最后,通过在多核核心上设置代理任务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多核并行计算的机制。粒子滤波算法中计算复杂度高的运算阶段被分配到多个核心上同时运算,实现了算法的低延时。实验结果显示8核加速比达到7倍以上,优于开放多处理标准OpenMP的并行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滤波 目标跟踪 多核DSP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显微镜的三维成像技术
10
作者 姜志国 薛斌党 周孝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4期223-,共1页
传统研究显微样本三维结构的方法是通过在显微镜下获取其二维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的,难以准确理解样本的三维结构.因此,研究显微三维成像理论、三维定量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重要的学术意义,该领域的研究也是显微信息学科的研... 传统研究显微样本三维结构的方法是通过在显微镜下获取其二维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的,难以准确理解样本的三维结构.因此,研究显微三维成像理论、三维定量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重要的学术意义,该领域的研究也是显微信息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不同显微样本的三维成像与处理问题,论文以多种光学数码显微镜作为硬件平台,系统、全面地开展了基于光学显微镜的显微三维成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研究.重点研究了聚焦深度显微三维成像、显微双目立体成像、序列显微光学切片三维成像、连续物理切片显微三维成像测量等关键技术和系统实现.聚焦深度显微三维成像方法为解决显微成像景深有限的问题,研究了各种序列显微图像空域聚焦融合算法,对优选出的改进Laplacian算子图像融合方法,提出了基于深度图去噪处理等的优化改进方案,实现了序列显微图像的有效合成,扩展了显微照相的景深.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套基于聚焦深度的显微三维成像测量显示系统.三维成像实验:以昆虫眼睛图像序列验证三维成像方法.昆虫眼睛图像序列原始图用MOTICDMBl显微镜,4倍物镜,冷光源外照射反射光成像,包括33幅不同聚焦层面的原始图像.三维成像效果达到一定实用要求.双目立体体视显微镜三维成像为改进传统光学体视显微镜实现立体显微三维成像,根据计算机立体视觉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数码体视显微镜的显微立体表面成像、测量系统方案.针对该系统特点,提出使用线性标定模型来标定立体视觉系统.为解决光学显微立体图像的匹配问题,从所研究的两种匹配算法中,优选出新序数测度匹配法.基于上述方案和算法,实现了一套基于光学数码体视显微镜的显微立体表面成像、测量软件系统.三维成像实验:以某航空材料断口表面显微三维立体成像为例验证该三维成像方法,材料断口表面显微图像采用本研究设计的双目立体摄像MOTIC K500MBGG体视显微镜,16倍物镜,冷光源外照射反射光成像,包括2幅左、右光路采集的原始图像.三维成像效果达到一定实用要求.序列光学切片显微三维成像为解决显微荧光三维成像去模糊的问题,研究实现了最近邻、线性去卷积和最大期望光学切片去模糊复原方法,分析总结了上述三种算法的性能和优缺点,给出了各算法适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套序列显微光学切片三维成像系统.三维成像实验:为说明光学切片三维去模糊效果,以Confocal获取的显微荧光细胞三维图像为例,本序列图像由MOTIC集团提供,共16层图像,各层图像上有一些模糊效果,经EM去模糊算法50次迭代,一定程度上去除了模糊效果,然后用体可视化方法显示.显微物理切片三维成像研究了生物组织序列切片图像的三维重建和测量方法,根据连续组织切片的特点,提出用上、下层切片图像间存在的对应结构特征部分作为控制点,采用2次多项式进行几何校正、配准.对当今国内、外体视学界广泛认同的三维粒子测量计数方法一双层切片法(Disector)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上,设计实现自动双层切片体视测量和三维成像方法.三维成像实验:以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切片图像序列为例验证该三维成像方法.本序列图像选自与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一同合作的"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三维重建"实验,总共有16幅经空间配准后的不阿层面的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厚切片序列图像.三维成像效果满足医学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三维成像 深度聚焦 立体视觉 光学切片 虚拟病理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IFT特征的空基动态视频稳定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锦梅 周付根 金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52-2557,共6页
当采用空基平台对道路进行交通检测时,平台沿道路飞行,空基平台姿态不易控制且控制精度较低,此外,由于风速影响和平台自身振动等因素,检测获取的视频图像存在不必要的随机摇摆和抖动,为了去除抖动,改善观测效果,需进行动态观测模式下的... 当采用空基平台对道路进行交通检测时,平台沿道路飞行,空基平台姿态不易控制且控制精度较低,此外,由于风速影响和平台自身振动等因素,检测获取的视频图像存在不必要的随机摇摆和抖动,为了去除抖动,改善观测效果,需进行动态观测模式下的视频稳定处理以实现稳定观测。采用改进的SIFT算法进行特征提取,提高了SIFT特征提取的效率,并根据动态视频相邻帧匹配的实际应用,采用邻域搜索方法进行特征匹配,提高了匹配的精度。得到精确匹配的特征点对进行运动参数估计,并采用Kalman滤波对运动参数平滑后进行视频图像的校正补偿,得到稳定的视频输出。该算法精度较高,稳定效果较好,能有效地实现空基平台动态视频稳定处理,便于交通监控,为后续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稳定 SIFT特征 运动估计 KALMAN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皮肤影像分类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航宁 谢凤英 +4 位作者 姜志国 刘洁 晋红中 孟如松 崔勇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分类、检测等任务中相对传统模式识别方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2017年1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皮肤镜和临床皮损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分类、检测等任务中相对传统模式识别方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2017年1月,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皮肤镜和临床皮损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代表了皮肤图像自动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从数据库建立、研究方法设计以及试验结果分析等角度对这一研究工作进行解读,并分析国内皮肤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多源皮肤影像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辅助诊断的发展空间,以期推进我国皮肤疾病的医疗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影像 计算机辅助诊断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皮损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