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6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沿指定直线方向逼近的航天器最优控制策略
1
作者 刘将辉 彭祺擘 武新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航天器空间在轨服务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空间在轨服务的基础是航天器交会技术,航天器交会的实质是追踪器对目标器的近距离逼近。追踪器在逼近目标器的过程中,应避免与目标器的太阳翼和天线等附件发生碰撞。为了保证逼近过程的安全性... 航天器空间在轨服务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空间在轨服务的基础是航天器交会技术,航天器交会的实质是追踪器对目标器的近距离逼近。追踪器在逼近目标器的过程中,应避免与目标器的太阳翼和天线等附件发生碰撞。为了保证逼近过程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沿指定直线方向逼近的航天器最优控制策略。建立了非线性TH(Tschauner-Hempel)方程描述的任意偏心率轨道的两航天器间相对运动模型。引入直线逼近运动坐标系,根据Hamiltonian方程和直线方向逼近运动特点推导了追踪器的最优控制加速度。追踪器既能按照任务需求沿指定方向直线逼近目标器,又保证了能量最优。为了消除影响直线逼近的干扰因素,采用比例微分控制律对所推导的非直线方向的控制加速度进行了修正。为了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分别设置了追踪器沿目标器速度方向直线逼近和沿目标器径向直线逼近这两组场景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控制策略能实现追踪器沿指定直线方向逼近目标器,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性,为提高航天器空间在轨服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交会 直线逼近 最优控制 空间在轨服务 比例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航天器姿态预设性能容错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金磊 杨绍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04-2412,共9页
针对惯量不确定性和执行机构故障的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预设性能容错控制方法。采用预设性能方法设计航天器的姿态控制器,以保证控制过程的暂态响应。为在线补偿惯量不确定,在预设性能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强化... 针对惯量不确定性和执行机构故障的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预设性能容错控制方法。采用预设性能方法设计航天器的姿态控制器,以保证控制过程的暂态响应。为在线补偿惯量不确定,在预设性能控制器的基础上引入强化学习算法,使用评判网络近似代价函数,用于评估系统性能,同时使用动作网络产生前馈补偿控制,用于处理惯量不确定;设计自适应补偿控制,补偿执行机构故障和外扰动对航天器姿态的影响。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整个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容错控制方法能够实现航天器执行机构故障情况下的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容错控制 预设性能 航天器 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入轨状态与偏差传播分析
3
作者 彭祺擘 刘将辉 +1 位作者 张海联 周建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7-2127,共11页
本文研究了航天器入轨状态和入轨偏差传播问题。推导了火箭熄火时的入轨速度平方比率及速度仰角与主要轨道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航天器的入轨状态。建立了航天器转移轨道的偏差传播矩阵,得到入轨偏差对转移轨道的影响。将本文的偏差... 本文研究了航天器入轨状态和入轨偏差传播问题。推导了火箭熄火时的入轨速度平方比率及速度仰角与主要轨道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航天器的入轨状态。建立了航天器转移轨道的偏差传播矩阵,得到入轨偏差对转移轨道的影响。将本文的偏差传播分析方法与传统轨道误差分析方法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分析了航天器入轨状态和入轨偏差对转移轨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参数 入轨状态 入轨偏差 偏差传播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动力系统分析软件发展途径思考
4
作者 尚现伟 秦政 +1 位作者 金平 蔡国飙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航天动力系统分析软件是推进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但目前国内相关软件与国外前沿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明确我国高水平自主可控的航天动力系统分析软件的发展方向。首先对大型通用分析软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剖析了其发展趋势;... 航天动力系统分析软件是推进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但目前国内相关软件与国外前沿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明确我国高水平自主可控的航天动力系统分析软件的发展方向。首先对大型通用分析软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剖析了其发展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了航空发动机领域中使用的典型分析软件发展规律与特征;通过借鉴上述软件的研发经验,结合目前航天动力系统分析软件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相关软件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途径。研究建议,分3个阶段逐步突破具有航天动力特色的通用仿真平台开发、软件模型与求解器研发、数据融合与管理这3大方向,最终形成多领域、多物理场、多维度、智能化并集成数据融合管理的航天动力系统智能化分析软件体系,为我国航天技术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动力系统 工业软件 模型与求解器 CAE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PV模型的挠性航天器保性能姿态控制方法
5
作者 蔡赫 师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21-3929,共9页
针对带转动挠性帆板航天器的动力学参数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线性变参数理论(LPV)的鲁棒保性能姿态控制器设计方法。以太阳帆板转角作为变参数,建立挠性航天器姿态动力学LPV模型。考虑输入受限及输入信号变化率受限的约束,... 针对带转动挠性帆板航天器的动力学参数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线性变参数理论(LPV)的鲁棒保性能姿态控制器设计方法。以太阳帆板转角作为变参数,建立挠性航天器姿态动力学LPV模型。考虑输入受限及输入信号变化率受限的约束,并将二次型控制指标上限最优化,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求解得到随变参数调度的LPV状态反馈控制器,所求得的控制器能够在系统参数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下保持鲁棒稳定性,并具备抗干扰能力。用数值方法进行仿真验证,并与定常鲁棒保性能控制器相比较,验证了所提出的LPV鲁棒保性能控制器的适应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性航天器 姿态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线性变参数理论 鲁棒控制 状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员舱外操作载荷分析的逆运动学建模方法
6
作者 朱位 刁常堃 +4 位作者 王昊 孟令子 苏南 武晨滔 邓忠民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5-1215,共11页
针对航天员舱外活动中操作动作对扶手和脚限制器约束点造成的载荷进行精细化分析。对失重环境下航天员的运动特点进行了总结,采用逆运动学算法对航天员上肢操作动作进行建模;引入运动耗能、关节角与施力能力的关系、航天服活动反力矩等... 针对航天员舱外活动中操作动作对扶手和脚限制器约束点造成的载荷进行精细化分析。对失重环境下航天员的运动特点进行了总结,采用逆运动学算法对航天员上肢操作动作进行建模;引入运动耗能、关节角与施力能力的关系、航天服活动反力矩等条件作为冗余系统约束;并考虑身高、体重、工作位点距离等精细化因素对操作载荷的影响。对沿扶手行走和搬运大质量物体典型算例的分析表明,此方法利用最小耗能准则进行出舱活动复杂运动的逆运动学求解具有可行性,基于本方法分析模型精细化参数影响,分析了操作力和力矩载荷与航天员体重、身高和工作位点距离的关系,并可据此开展更加精确的出舱活动操作载荷预测,为有关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员 舱外活动 逆运动学 动作建模 载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星机动接近威胁下航天器反包围规避方法
7
作者 肖前 李林澄 张景瑞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8-1587,共10页
针对多个来袭航天器连续机动接近的威胁,提出一种基于轨道根数可达集的航天器反包围威胁规避方法。首先,给出航天器小推力机动轨道根数可达集的求解方法。其次,在轨道根数相平面中计算来袭航天器威胁在轨航天器的最小机动飞行时间,进而... 针对多个来袭航天器连续机动接近的威胁,提出一种基于轨道根数可达集的航天器反包围威胁规避方法。首先,给出航天器小推力机动轨道根数可达集的求解方法。其次,在轨道根数相平面中计算来袭航天器威胁在轨航天器的最小机动飞行时间,进而得到威胁“势场”与威胁区。然后,根据来袭航天器威胁在轨航天器的方位特征定义了包围威胁场景。最后,建立反包围约束条件及规避机动效能评价指标,给出了在轨航天器反包围威胁规避最优机动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定义的包围威胁场景是合理的,提出的方法能够使在轨航天器对多个来袭航天器所带来的包围威胁实现机动规避,并节省燃料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威胁规避 反包围 可达集 小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近地空间航天器相对论自主天文导航新方法
8
作者 詹先军 王新龙 孙秀聪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相对论导航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高精度自主天文导航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星光引力偏折和恒星光行差这两类相对论效应与航天器位置、速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航天器的位置、速度信息。可见,关系模型的精确性直接影响相对论导航的精度... 相对论导航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高精度自主天文导航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星光引力偏折和恒星光行差这两类相对论效应与航天器位置、速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获得航天器的位置、速度信息。可见,关系模型的精确性直接影响相对论导航的精度。然而,目前在建立星光引力偏折与航天器位置的关系模型时,仅考虑离航天器最近天体引力的影响,而星光引力偏折不仅与航天器到天体的距离有关,还与天体引力系数、恒星-天体间的夹角等因素有关。为此,以近地空间航天器为对象,综合考虑多个天体引起的星光引力偏折,建立了星光引力偏折与航天器位置的关系模型,以及恒星光行差与航天器速度的关系模型,并利用光学干涉仪测得高精度恒星角距信息,结合轨道动力学模型和最优估计算法,得到航天器高精度位置和速度信息。最后,仿真验证表明,对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恒星角距测量精度为1 mas时,所提方法的位置和速度误差小于100 m和0.0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导航 相对论效应 星光引力偏折 恒星光行差 自主导航 光学干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拦截弹主动段自适应能量分配弹道规划方法
9
作者 陈万春 郑佳 +3 位作者 郑学合 于琦 曾鹏 王超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1,共9页
针对大机动目标难以拦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能量分配的拦截弹主动段弹道规划方法。基于广义标控脱靶量制导律,通过对各级关机点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不同能量的射表。在射前使用能量保留射表进行规划,预留部分能量以应对目标未来... 针对大机动目标难以拦截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能量分配的拦截弹主动段弹道规划方法。基于广义标控脱靶量制导律,通过对各级关机点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不同能量的射表。在射前使用能量保留射表进行规划,预留部分能量以应对目标未来的未知机动。当发现目标机动之后,根据拦截弹主动段剩余飞行时间,自适应选择能量更优的射表进行重规划,逐步释放射前规划所预留的能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拦截大机动目标的场景中显著提升了拦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分配 自适应 弹道规划 大机动目标拦截 主动段 广义标控脱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染色体编码遗传算法的多星成像与数传耦合规划方法
10
作者 刘佳 秦嘉豪 +2 位作者 李瀛搏 姚远 徐明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630,共15页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集群的大范围成像与数据下传耦合规划,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体编码与多层编码的多染色体遗传算法,实现了在复杂约束条件下对多个目标的同时优化。算法建立了成像与数传任务的约束满足模型,优化了卫星的拼幅成像与数据传... 针对对地观测卫星集群的大范围成像与数据下传耦合规划,提出了一种融合结构体编码与多层编码的多染色体遗传算法,实现了在复杂约束条件下对多个目标的同时优化。算法建立了成像与数传任务的约束满足模型,优化了卫星的拼幅成像与数据传输方案,考虑了卫星姿态机动能力与多个区域的全覆盖需求。此外,采用多层编码方式,有效解决了成像与数传任务解空间映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机制显著提高了任务规划的效率。试验验证表明,在3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星座中,该算法实现了对超过5个大范围区域的全覆盖,卫星的能源和数据存储未超出约束上限;同时,单次规划的运行时间小于15 min,验证了其实用性和高效性。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任务的耦合规划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星测运控 多星任务规划 多染色体编码遗传算法 成像与数传任务耦合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突防/精确打击在线制导方法
11
作者 陈万春 王楠翔 龚晓鹏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I0002,共11页
为了应对空空导弹机动突防精确打击在线制导问题,推导了非零阶制导系统脱靶量的解析解,将所得结果推广至比例导引之外的先进制导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机动形式下的突防逃逸效果,从理论上解释了阶跃机动和蛇形机动脱靶量的典型特征... 为了应对空空导弹机动突防精确打击在线制导问题,推导了非零阶制导系统脱靶量的解析解,将所得结果推广至比例导引之外的先进制导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机动形式下的突防逃逸效果,从理论上解释了阶跃机动和蛇形机动脱靶量的典型特征,对最优机动策略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通过合理调整该策略的机动时刻和方向,提升了规避拦截的效果。同时考虑突防打击一体化智能制导律,提出了一种涵盖自适应步长疏化采样、融合模型的先验知识和失效场景中补差训练的ASTRAL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ASTRAL算法训练的进攻弹智能体能够有效规避防御弹并在突防过程中保持对目标的攻击能力,最终生成的制导律拥有良好的工程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防 脱靶量 解析解 最优机动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发动机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12
作者 徐旭 刘佳迅 +1 位作者 张芥菠 栾晓宁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33,共19页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空天发动机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迈进。首先,从空天发动机的智能化内生需求入手,详细探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在智能化方面的技术探索。随后,分析了新形势下的智能化发动机的外延发展...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空天发动机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迈进。首先,从空天发动机的智能化内生需求入手,详细探讨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在智能化方面的技术探索。随后,分析了新形势下的智能化发动机的外延发展,重点阐述了组合循环发动机和跨介质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先进性。最后,从3个方面探讨了发动机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的相互关系(人工智能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分类、人工智能与发动机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并展望了未来空天发动机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空天发动机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合复合材料铺层顺序和结构形状综合优化
13
作者 陈珅艳 刘欣荣 杨子涵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15,共7页
提出了一种层合复合材料铺层顺序与结构形状参数综合优化的方法。首先,采用形状基向量定义形状变量,建立了包含层合板铺层顺序变量和形状变量的综合优化模型,形成包含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的优化问题。其次,改进了二级多点近似遗传算法,... 提出了一种层合复合材料铺层顺序与结构形状参数综合优化的方法。首先,采用形状基向量定义形状变量,建立了包含层合板铺层顺序变量和形状变量的综合优化模型,形成包含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的优化问题。其次,改进了二级多点近似遗传算法,在一级近似问题中加入了形状变量及其灵敏度,将形状变量融入外层的遗传算法中,通过改进混合编码、初始种群、个体适应度以及各类算子,实现了形状变量与铺层顺序变量的同时寻优,并开发了相应的优化系统。将优化系统应用于二维平板模型和三维圆筒模型优化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综合优化的减重效果均优于单一的铺层顺序优化结果。该系统进一步应用于简化卫星结构,表明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铺层优化 形状优化 二级多点近似算法 遗传算法(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自适应的机械臂力/位混合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殷文喆 练达芃 +1 位作者 李凯悦 赵国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6,共6页
空间操作任务对空间机械臂的柔顺控制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采用单一控制方法易造成较大的末端接触力超调或动态偏差。结合自适应阻抗与自适应导纳控制方法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分段自适应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所提方法按空间实现力、位分控... 空间操作任务对空间机械臂的柔顺控制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采用单一控制方法易造成较大的末端接触力超调或动态偏差。结合自适应阻抗与自适应导纳控制方法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分段自适应的力/位混合控制方法。所提方法按空间实现力、位分控,并基于子空间期望末端加速度叠加的方式,求取关节控制力矩。力空间控制中,采用自适应导纳控制实现初始位置到目标位置的快速过渡,在接近目标位置时,采用自适应阻抗控制实现末端的高精度稳定控制;由于位置空间控制中期望力和接触力均为0,直接采用PD控制即可获得与自适应控制方法相同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自适应阻抗或自适应导纳单一控制,采用所提方法时接触力超调量和动态偏差更小,全程控制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柔顺控制 力控制 分阶段 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驱动航天器姿态稳定的分层滑模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冬霞 贾英宏 +2 位作者 金磊 周付根 徐世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4,共8页
利用分层滑模控制方法,为带两个控制执行机构的欠驱动刚体航天器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三轴稳定控制器。首先,给出了基于两个推力器的欠驱动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分析了其模型特点。其次,将子系统的变量进行组合定义成第... 利用分层滑模控制方法,为带两个控制执行机构的欠驱动刚体航天器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三轴稳定控制器。首先,给出了基于两个推力器的欠驱动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分析了其模型特点。其次,将子系统的变量进行组合定义成第一层滑模面,利用Filippov等效定理求出等效控制律。然后依次构造出第二层滑模面及第三层滑模面,根据滑模控制原理求出切换控制律,进而得到总的控制量。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Barbalat引理及推论证明了各层滑模面的全局渐近稳定性。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驱动航天器 推力器 分层滑模控制 全局渐近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航天器天基测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天社 董小社 +2 位作者 席政 李济生 黄永宣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5-249,共5页
我国的航天器测控主要依赖地基测控系统实施,随着民用和军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太空运行的低轨航天器数量越来越多.仅依赖地基测控系统满足这些航天器的测控需求越来越困难,费用也越来越高.探索新的、有效且经济的测控模式势在必行.天... 我国的航天器测控主要依赖地基测控系统实施,随着民用和军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太空运行的低轨航天器数量越来越多.仅依赖地基测控系统满足这些航天器的测控需求越来越困难,费用也越来越高.探索新的、有效且经济的测控模式势在必行.天基测控技术是航天器测控发展的方向,研究和应用天基测控技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解决困扰我国航天领域多年的测控资源紧张问题.在分析美国NASA数据与中继卫星系统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低轨航天器天地基测控模式,讨论了该模式的运行原理,设计了该模式的仿真系统,分析了应用该模式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基于设计的仿真系统对提出的测控模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提出的天地基测控模式可行,可以满足低轨航天器的测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 航天器 天基 测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比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超声速射流噪声试验研究
17
作者 程奥 杨丹奇 +3 位作者 孔凡超 张家仙 金平 蔡国飙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为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时产生的噪声分布特性,以某液体火箭发动机为原型设计了缩比发动机及配套试验系统,研究发动机室压、喷管扩张比、安装高度及倾斜度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产生的超声速射流噪声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室... 为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时产生的噪声分布特性,以某液体火箭发动机为原型设计了缩比发动机及配套试验系统,研究发动机室压、喷管扩张比、安装高度及倾斜度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产生的超声速射流噪声特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室压越大,噪声声压级越大,但对噪声指向性与噪声峰值频率影响不大;喷管扩张比对噪声声压级和指向性影响不大,但增大扩张比促使噪声峰值频率减小;安装高度与倾斜角对噪声声压级大小影响不大,但降低安装高度、倾斜喷管会导致噪声指向性偏转,以及噪声峰值频率的移动。试验获得了缩比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超声速射流噪声变化规律,结合缩比准则可以获得真实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时产生的噪声频谱特性。研究可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车或发射阶段噪声控制技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超声速射流噪声 发动机室压 喷管扩张比 安装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弹性附件的航天器的动力学与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贾英宏 徐世杰 荆武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一类挠性航天器的动力学特性、姿态的稳定控制以及弹性附件振动的有效抑制问题 ,首先用拟坐标下的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中心刚体上铰接有给定数目弹性附件的航天器的准确动力学方程 ,然后在基于非线性和低阶模态的动力学模型基础... 为了研究一类挠性航天器的动力学特性、姿态的稳定控制以及弹性附件振动的有效抑制问题 ,首先用拟坐标下的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中心刚体上铰接有给定数目弹性附件的航天器的准确动力学方程 ,然后在基于非线性和低阶模态的动力学模型基础上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系统的反馈控制律 ,使星体姿态和弹性附件的振动同时得到了有效控制 .研究结果表明 ,这样一类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为系数时变的非线性微分方程 ,弹性附件的低阶模态对主体的姿态运动起主要影响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动力学 弹性附件 拟坐标 变结构控制 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航天器天文自主定轨方法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博 房建成 +1 位作者 伍小洁 赵建辉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3期33-36,78,共5页
提出用星敏感器和地平仪测量星光角距作为主要观测量 ,用地平仪直接测量得到地心方向矢量 ,用间接测得的地心距离作为补充观测量 ,并用推广卡尔曼滤波方法来实时确定航天器的轨道。文中对系统的构成、模型的建立、以及卡尔曼滤波的方法... 提出用星敏感器和地平仪测量星光角距作为主要观测量 ,用地平仪直接测量得到地心方向矢量 ,用间接测得的地心距离作为补充观测量 ,并用推广卡尔曼滤波方法来实时确定航天器的轨道。文中对系统的构成、模型的建立、以及卡尔曼滤波的方法都作了认真的仿真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天文导航 自主定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运载器磁悬浮助推发射关键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宇 杨文将 +1 位作者 段毅 陈晓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80-1185,共6页
以航天运输为背景,研究了磁悬浮助推发射的磁悬浮、直线电机、空气动力影响和运载器分离发射等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磁悬浮系统比较,确定高温超导体EDS(E lectro-dynam ic Suspension)系统是适合的磁悬浮技术方案,在单元静、动态实验测试... 以航天运输为背景,研究了磁悬浮助推发射的磁悬浮、直线电机、空气动力影响和运载器分离发射等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磁悬浮系统比较,确定高温超导体EDS(E lectro-dynam ic Suspension)系统是适合的磁悬浮技术方案,在单元静、动态实验测试基础上,研究其基本静态悬浮导向性能和刚度、阻尼特性,并建立缩比研究试验平台以评估磁悬浮系统的综合性能.通过分析2种直线电机类型及优缺点,确定双边感应直线电机是适合磁悬浮发射系统的一种直线电机加速方式,并确定脉冲磁流体发电的能量供给方案.通过磁悬浮发射空气动力影响分析,优化设计磁悬浮发射装置气动外形和气动布局,得出其基本气动特性,并提出利于实现系统俯仰力矩平衡的气动翼控制方案.研究了运载器同时滑离导轨式定向器分离发射方案,并通过动静法计算分析得出运载器从定向器滑轨上成功分离所需具备的基本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飞行 航天地面支持 磁悬浮装置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