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心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扬 刘珂旬 孙也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为深入研究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心理机制,文章基于认同理论构建了领悟社会支持、媒体传播通过自尊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媒体传播对大学生主流意... 为深入研究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心理机制,文章基于认同理论构建了领悟社会支持、媒体传播通过自尊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媒体传播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有显著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和媒体传播通过自尊、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基于此,可通过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掌握媒体传播主导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式增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领悟社会支持 媒体传播 自我效能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可调喷管机构设计与仿真研究
2
作者 苏鹏 史志 +2 位作者 闵敏 王勇 杜桂贤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具有高红外隐身性能的武器系统在现代空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隐身原理是通过改变喷管出口面积形状,减少飞机产生的红外特征信号,降低被侦测的概率。为实现喷管出口的面积调节与闭合,基于折纸原理设计一种新型可调喷管。首先,采用折纸... 具有高红外隐身性能的武器系统在现代空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隐身原理是通过改变喷管出口面积形状,减少飞机产生的红外特征信号,降低被侦测的概率。为实现喷管出口的面积调节与闭合,基于折纸原理设计一种新型可调喷管。首先,采用折纸原理简化喷管闭合规律,建立多机构单元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建模,获得喷管的运动学特性;其次,通过数值仿真和虚拟样机仿真对比可调喷管机构出口面积变化规律,验证机构运动学模型建立的合理性;最后,对喷管进行气动特性仿真研究,分析不同出口面积状态下喷管的综合气动性能。结果表明,该设计可快速实现喷管出口的面积调节与闭合,运动机构的控制规律误差不大于1%,调节过程稳定并拥有良好的运动特性;喷管喉道面积为0.6、0.3 m^(2)时推力系数分别为0.993和0.977,具有较优的综合气动性能。基于折纸原理的设计方法可为可调喷管的设计提供新思路,为后续的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纸原理 可调喷管 运动学分析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如三号”高效超长航时无人滞空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邱玉婷 王耀坤 +2 位作者 张益铨 李淼 刘绚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5-192,共8页
超长航时无人滞空平台具有成本低、连续侦察能力强等特点,是未来新型飞行器的发展方向。该“冯如三号”高效超长航时无人滞空平台设计方案由该校本科生提出,采用了超高效气动布局、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高效高可靠双环动力系统驱动及... 超长航时无人滞空平台具有成本低、连续侦察能力强等特点,是未来新型飞行器的发展方向。该“冯如三号”高效超长航时无人滞空平台设计方案由该校本科生提出,采用了超高效气动布局、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高效高可靠双环动力系统驱动及持久滞空飞行控制系统,通过车载起飞方式,在执行超长航时任务能力方面取得了全方位创新性突破。“冯如三号”高效超长航时无人机刷新了国际航联认证的“25~100 kg级油动无人机续航时间”世界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航时 无人机 世界纪录 本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型PbSe热电材料研究进展:从中温区发电到近室温制冷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世博 邱玉婷 +1 位作者 秦炳超 赵立东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电能和热能高效且清洁的相互转化,在余热回收和电子制冷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碲化铅(PbTe)材料已经应用于深空探测领域的温差发电电源,硒化铅(PbSe)材料作为PbTe的同族类似物,有望作为其更为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 热电材料能够实现电能和热能高效且清洁的相互转化,在余热回收和电子制冷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碲化铅(PbTe)材料已经应用于深空探测领域的温差发电电源,硒化铅(PbSe)材料作为PbTe的同族类似物,有望作为其更为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替代品,在中温区温差发电中展现出重要应用前景。近年来,对无Te热电冷却材料和器件需求不断增长,PbSe的研究方向逐渐从中温区发电转向近室温制冷。本文回顾了p型PbSe材料研究进程中所采用的典型优化策略,概述了基于该材料的热电发电和制冷器件的关键研究进展,展示了这一材料重要的发展前景。最后,对未来如何实现p型PbSe材料近室温热电性能的充分开发以及高性能热电制冷器件的制造进行了总结展望,包括整合各种优化策略,优化器件组装技术,确定合适的接触材料,以及开发基于PbSe的无Te热电器件,以推进其在深空探测、激光制冷等关键领域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p型PbSe 热电器件 载流子迁移率 热电优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何静 赵睿 张恒硕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0,共10页
随着网络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检索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图谱的产生和发展为其提供支持。因此知识图谱研究逐渐受到学者关注,与各领域融合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加。为洞察知识图谱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文中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 随着网络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检索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图谱的产生和发展为其提供支持。因此知识图谱研究逐渐受到学者关注,与各领域融合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加。为洞察知识图谱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文中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知识图谱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按年发文量、机构共现、作者共现、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突显词对2013-2022年的文献进行梳理。文中选取中文研究中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文献计量、可视化,外文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任务分析、数据采掘、多智能体系统为研究热点进行关键词综述。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知识图谱相关研究尽管呈现全面深入发展趋势,但中文研究中存在联系性不强、稳定性较弱、研究范围较窄的情况,可在后续研究中进行相应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E-FLNN与零极点配置法的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动态性能补偿
6
作者 郝喆 于春战 +1 位作者 张佳林 孙治博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类人机器人领域的动态全息检测,从而保障机器人运动柔顺性与稳定性。现有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存在响应速度慢、响应范围窄等动态特性差的问题,限制了传感器对测量载体实时动态位姿信息的敏锐、宽范围响应。针...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可广泛应用于类人机器人领域的动态全息检测,从而保障机器人运动柔顺性与稳定性。现有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存在响应速度慢、响应范围窄等动态特性差的问题,限制了传感器对测量载体实时动态位姿信息的敏锐、宽范围响应。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六维加速度传感器时频域动态性能补偿研究。利用差分方程建立传感器的动态模型,提出一种基于NDE-FLNN的高精度动态模型参数辨识算法,并进一步推导动态补偿模型补偿传感器的响应速度,提升传感器的时域动态性能。之后,基于零极点配置法设计传感器各通道动态补偿器,消除原极点并引入新极点,拓展传感器响应范围,改善传感器频域动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DE-FLNN算法,改进后的NDE-FLNN算法能够更高精度地辨识传感器动态模型参数,传感器补偿后各分量的调节时间减少至原先一半左右,均在150 ms以内,工作带宽由22 Hz拓展至84 Hz,传感器时频域动态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 差分方程 NDE-FLNN 零极点配置法 动态性能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无人机系统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7
作者 邱玉婷 王耀坤 +1 位作者 张益铨 张耀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46,共5页
设计了面向工科试验班一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程——未来无人机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以自主研发的固定翼无人机为实践教学载体,采用案例讲解、翻转课堂、研讨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开展多学科理论教学、设计挑战性机型、动手制作固定翼无人机开... 设计了面向工科试验班一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程——未来无人机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以自主研发的固定翼无人机为实践教学载体,采用案例讲解、翻转课堂、研讨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开展多学科理论教学、设计挑战性机型、动手制作固定翼无人机开展基地飞行实验。实践表明,该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无人机项目研发的获得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拔尖人才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一般坐标系的电力电子变换器阻抗(导纳)稳定性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楚 张晓林 +2 位作者 杨岳峰 丁晓峰 王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76-2286,共11页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谐波稳定性通常采用频域阻抗或导纳建模方法进行分析。目前已有学者建立了电压源变换器在几种坐标系中的阻抗模型,但各模型是相对独立的。另有学者注意到了dq坐标系和PN以及αβ复坐标系中阻抗模型存在的部分等价关系,...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谐波稳定性通常采用频域阻抗或导纳建模方法进行分析。目前已有学者建立了电压源变换器在几种坐标系中的阻抗模型,但各模型是相对独立的。另有学者注意到了dq坐标系和PN以及αβ复坐标系中阻抗模型存在的部分等价关系,但其研究中坐标变换是基于常数矩阵或者部分推导不够完备,无法适用于更一般的坐标系。系统地推导了dq坐标系和“12”空间向量坐标系中变换器的导纳模型,并定量揭示了锁相环在低频段引入负电阻性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针对常用的时域坐标变换,包括Park、Clark、Lyon和顾氏变换等,得到了其频域关系并阐明了dq、fb、“12”等坐标系中阻抗模型的转换关系和等价性。由此建立了适用于一般静止和旋转坐标变换的阻抗模型,完善了现有的电力电子阻抗稳定性建模理论体系,并导出了αβ实坐标系中镜像频率耦合的4维导纳矩阵。通过频率扫描法和理论推导的对照分析验证了该一般阻抗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流器 阻抗稳定性模型 锁相环 坐标变换 一般等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验式科研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2
9
作者 邱玉婷 史成坤 +1 位作者 齐海涛 赵立东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科学与工程训练"是一门面向低年级本科生的体验式科研训练课程。本课程通过引入科研资源营造学术氛围,并以材料类综合性实验作为实验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针对项目要求进行信息检索、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实验数据分析... "科学与工程训练"是一门面向低年级本科生的体验式科研训练课程。本课程通过引入科研资源营造学术氛围,并以材料类综合性实验作为实验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针对项目要求进行信息检索、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实验数据分析和成果分享。实践结果表明,体验式科研训练在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级本科生 体验式科研训练 科学精神 科研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管网系统故障检测与节能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诗建 郝木凯 王一轩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91,共7页
气动系统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易维护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制造生产。但气动系统的生产能耗较高,由于管网布局不合适、用气调度方法不合理、节能技术空白和工业生产节能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企业管网本身的运行成本普遍偏高、气动... 气动系统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易维护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制造生产。但气动系统的生产能耗较高,由于管网布局不合适、用气调度方法不合理、节能技术空白和工业生产节能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企业管网本身的运行成本普遍偏高、气动系统内部能量损失不明、管网调度手段缺乏、管网泄漏大等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在管网优化运行、管网建模与管网故障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我国在气动管网系统智能检测与调控方面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气动管网系统检测与节能调度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管网 管网建模 故障检测 节能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热电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的科研创新训练实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玉婷 庞慧梅 +2 位作者 赵立东 张潇 鲁翰宸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7-161,共5页
该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充分激活科研项目、科研团队与科研平台的育人潜力,以制备高性能热电材料为题对学生开展科研创新训练。训练实践表明,通过对热电材料组分设计、合成与制备、结构表征、理论计算与性能测试等多... 该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充分激活科研项目、科研团队与科研平台的育人潜力,以制备高性能热电材料为题对学生开展科研创新训练。训练实践表明,通过对热电材料组分设计、合成与制备、结构表征、理论计算与性能测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点亮了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拓展了基本科学探索能力,培养了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科研创新训练 热电材料 高质量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GB-ELM的并联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非线性解耦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喆 于春战 +3 位作者 张佳林 席攀峰 窦琢仑 孙治博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114,共9页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高精度测量可有效提高底盘防倾翻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但并联式弹性元件的维间耦合会给传感器带来非线性误差,采用极限学习机算法进行标定解耦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但传统极限学习机非线性解耦算法精度较低...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高精度测量可有效提高底盘防倾翻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但并联式弹性元件的维间耦合会给传感器带来非线性误差,采用极限学习机算法进行标定解耦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但传统极限学习机非线性解耦算法精度较低,使用麻雀搜索算法可以获得极限学习机的最佳初始权值、阈值。同时,将最大类间方差法融入到麻雀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中,可以探索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固有耦合关系,把传统极限学习机黑箱模型转换为灰箱模型,从而提出一种麻雀搜索优化灰箱极限学习机(sparrow search algorithm-gray box-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SSA-GB-ELM)的解耦算法。通过实验验证,使用该算法的并联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非线性解耦精度显著提高,Ⅰ类误差最大为0.023%,Ⅱ类误差最大为0.046%,解耦时间为1.095 s,可以高效解决六维加速度传感器非线性耦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解耦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 极限学习机 麻雀搜索算法 最大类间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类模式下学生是如何选择专业的?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杜洋 童玲欣 +1 位作者 曹庆华 王晓飞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9,共11页
专业选择是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的调查,揭示在大类模式下学生选择专业的实际过程和行为目标,从学生入学前、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三个阶段分析了专业意向、专业认知、政策认知... 专业选择是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的调查,揭示在大类模式下学生选择专业的实际过程和行为目标,从学生入学前、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三个阶段分析了专业意向、专业认知、政策认知、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显示,大类培养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大学专业的内涵、明确个人专业意向,有利于提高专业满意度和专业思想稳固度。高校实施大类模式下的专业选择时,应抓住政策制定、专业认知教育、学生满意度提升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类模式 大类招生 专业选择 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探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雷华 任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6-150,共5页
“一站式”学生社区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对新时代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思政课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协同理论出发,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协同问题并提出治理策略。目前,“一站式”学生社区... “一站式”学生社区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对新时代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思政课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协同理论出发,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协同问题并提出治理策略。目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存在协同育人共识不强、育人资源共享不够、育人机制共治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党委领导实施育人协同、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组织协同、进行多方整合实现资源协同、借助科技赋能打造信息协同的协同治理策略。这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探索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站式”学生社区 协同治理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精准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9
15
作者 付硕 许一虎 孙治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4,共8页
空气悬架系统具有寿命长、自振频率低、刚度与高度可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野外作业车辆。但现有空气悬架系统存在控制模式单一、参数解耦困难、非线性与时滞性严重等问题,直接限制了车辆行驶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过性的提升。通过对世界范... 空气悬架系统具有寿命长、自振频率低、刚度与高度可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野外作业车辆。但现有空气悬架系统存在控制模式单一、参数解耦困难、非线性与时滞性严重等问题,直接限制了车辆行驶安全性、舒适性和通过性的提升。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当前在悬架系统参数模型构建、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以及空气悬架控制技术等不同角度着手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提到目前我国在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精准控制技术方面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空气悬架高精度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系统 空气悬架 车辆安全 补偿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内检测器三维运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解彦曦 赵威凯 王一轩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65,共5页
管道检测清管器广泛应用于油气管道内部检测。管道清管器的速度通常与管道中介质的速度相同。但近年来,由于长距离运输的需要,管道中介质的速度不断增加,管道内环境更加复杂,管道检测器在管道内的运动情况更加多变。因此,通过分析管道... 管道检测清管器广泛应用于油气管道内部检测。管道清管器的速度通常与管道中介质的速度相同。但近年来,由于长距离运输的需要,管道中介质的速度不断增加,管道内环境更加复杂,管道检测器在管道内的运动情况更加多变。因此,通过分析管道检测器在油气管道内的运动原理,建立了检测器在复杂管道下的运动模型;同时,基于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双皮碗-三支撑轮式的管道检测器样机;结合仿真和实验,对管道检测器的运动情况展开模拟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检测器运动模型的准确性,为之后管道检测器的运动、姿态控制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检测器 运动模型 管道介质 管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