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形和H.264的视频编码系统 被引量:8
1
作者 祝世平 张玲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4-781,共8页
基于具有快速编解码速度的分形编码技术,提出了新的H.264中P帧预测方法,用于减少视频压缩编码时间并降低码流输出。首先,分析了H.264的帧内预测算法、帧间预测算法和P帧预测算法的优缺点,介绍了本文提出的基于分形编码的新型视频压缩编... 基于具有快速编解码速度的分形编码技术,提出了新的H.264中P帧预测方法,用于减少视频压缩编码时间并降低码流输出。首先,分析了H.264的帧内预测算法、帧间预测算法和P帧预测算法的优缺点,介绍了本文提出的基于分形编码的新型视频压缩编码方法,讨论了该方法的优缺点。然后,结合H.264和分形的优点,用分形预测的方式对H.264中的P帧进行预测。最后,给出了在H.264中用分形预测改进P帧编码所产生的分形系数的编码和残差的编码。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国际视频压缩标准H.264的标准测试模型JM15.1相比,在忽略峰值信噪比的情况下(平均降低0.09dB),改进的P帧预测方法的码流和压缩时间分别降低为JM15.1的65%和19%,并且能够适应各种运动类型的视频序列。研究显示,改进的P帧预测方法显著提高了H.264的总体编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压缩 视频编码 H 264 分形编码 帧间预测 P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分形立体视频编码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祝世平 侯仰拴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05-2512,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视频编码的快速立体视频编码算法。首先,对传统分形视频编码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基于DCT变换的方式对I帧图像进行编码,同时采用树状划分方法对非I帧图像进行块匹配。在立体视频编码中以左通道为基本层,右通道为增强层...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视频编码的快速立体视频编码算法。首先,对传统分形视频编码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基于DCT变换的方式对I帧图像进行编码,同时采用树状划分方法对非I帧图像进行块匹配。在立体视频编码中以左通道为基本层,右通道为增强层;左通道采用单独的运动补偿预测方式(MCP)进行编码,右通道采用MCP加视差补偿预测方式(DCP)进行编码。在进行DCP编码方式时,充分利用立体平行摄像结构中的偏振性和方向性简化DCP搜索方式,由此提出了一种快速搜索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峰值信噪比(PSNR)和压缩比(CR)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本文所提出的快速编码算法能够将运算复杂度降低为全搜索算法的0.028~0.029倍,增强了立体视频编码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编码 立体视频 视差匹配 极线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搜索的高效双目分形视频编码 被引量:8
3
作者 祝世平 陈菊嫱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5-684,共10页
设计了基于预搜索的高效双目分形视频编码,并成功应用于立体视频编码之中。对基本分形双目视频编码进行了改进。利用了树状划分准则,起始帧采用块离散余弦变换(DCT)编码,简化了块搜索范围并提前减少了重复运算。在双目立体视频编码中,... 设计了基于预搜索的高效双目分形视频编码,并成功应用于立体视频编码之中。对基本分形双目视频编码进行了改进。利用了树状划分准则,起始帧采用块离散余弦变换(DCT)编码,简化了块搜索范围并提前减少了重复运算。在双目立体视频编码中,以左通道为基本层,采用单独的运动补偿预测(MCP)方式进行编码,充分利用了预搜索限制条件、改进的非对称十字形多层次六边形格点搜索算法、去方块环路滤波和分数像素块匹配算法;以右通道为增强层,采用MCP加视差补偿预测(DCP)方式进行编码,选择误差最小的匹配块作为预测结果。在进行DCP编码时,充分利用视差分布约束条件,提出了快速的视差估计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编码方法在保证一定的峰值信噪比(PSNR)前提下,平均压缩时间是基本分形双目视频编码的18%~23%,压缩比提高了15.13~47.49,显著地改善了基本分形视频压缩算法的性能,使分形视频压缩的应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分形视频编码 预搜索 运动估计 视差估计 环路滤波 分数像素块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式固态物含水率传感器的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樊尚春 梁虹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022-1023,共2页
基于同轴圆柱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建立了用于固态物含水率测量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影响电容式含水率传感器测量的有关因素;分析了含水率检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含水率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交叉六边形块运动的估计搜索 被引量:6
5
作者 祝世平 申晓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69-3076,共8页
在快速块匹配运动估计中,搜索模式对搜索速度和搜索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现实视频序列中运动向量的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十字交叉六边形搜索算法(NHEXS)。首先用小十字模式进行预搜索,找到最小块匹配失真点(MBD);以MBD为中心构造... 在快速块匹配运动估计中,搜索模式对搜索速度和搜索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基于现实视频序列中运动向量的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十字交叉六边形搜索算法(NHEXS)。首先用小十字模式进行预搜索,找到最小块匹配失真点(MBD);以MBD为中心构造大十字搜索模式,找到MBD;然后以大十字模式的MBD为中心,开始六边形搜索。首先以搜索大六边形方式搜索,如果MBD在中心,则以小六边形方式搜索,找到的MBD点即为最终的块匹配失真点;否则继续大六边形搜索。十字交叉六边形搜索算法还采用了中途停止技术,对静止和半静止块的搜索速度有显著的提高。改进的部分块失真准则在不影响失真度的情况下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十字交叉六边形搜索算法比六边形搜索算法和新型十字菱形搜索算法在信噪比降低很少甚至不降低的情况下,分别节省32%和16%的搜索点,与其它流行的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相比,本文算法有更快的搜索速度和更小的失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估计 块匹配 十字交叉六边形搜索 部分块失真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恒河猴下肢残留跨步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璨 魏瑞晗 +4 位作者 赵文 季润 饶家声 杨朝阳 李晓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8-653,共6页
目的观察评估脊髓损伤后恒河猴的下肢残留跨步能力。方法成年雌性恒河猴4只,胸椎T7-9右半侧切除脊髓组织1 cm。分别在脊髓损伤前、脊髓损伤后6周和12周,采用VICON系统进行双下肢步态测试,获取动物在跑步机上连续跨步中的双下肢步态周期... 目的观察评估脊髓损伤后恒河猴的下肢残留跨步能力。方法成年雌性恒河猴4只,胸椎T7-9右半侧切除脊髓组织1 cm。分别在脊髓损伤前、脊髓损伤后6周和12周,采用VICON系统进行双下肢步态测试,获取动物在跑步机上连续跨步中的双下肢步态周期时长,步长、步高、膝/踝关节角度幅值以及联动参数比值,并量化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恒河猴双下肢的协调性破坏,右下肢明显拖拽;左下肢步态周期时长显著增加(P<0.001),膝/踝关节角度屈曲/伸展的幅值均显著增大(P<0.001)。联动参数比值在脊髓损伤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下肢步态周期时长与步长(r=0.838,P=0.001)、步高(r=0.726,P=0.007)和踝关节角度变化幅值(r=0.766,P=0.004)均相关,踝关节角度变化幅值与步长呈正相关(r=0.627,P=0.029)。结论脊髓损伤后恒河猴健侧肢体步态模式发生改变。健侧下肢代偿性调整运动策略,以适应患侧下肢功能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脊髓半侧损伤 步态分析 残留跨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氏质量流量计的非线性影响机理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樊尚春 张轩 +2 位作者 张庆荣 邢维巍 郑德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9期569-571,共3页
基于工作原理,分析了谐振式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的非线性干扰形成的机制以及对传感器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非线性影响的措施;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技术措施具有较好实用效果,对提高该传感器的性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科氏质量流量计 非线性振动 抑制 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膜式密度传感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欲晓 郑德智 樊尚春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9,35,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谐振理论的新型振膜式液体密度传感器,实现了液体密度的实时在线测量。谐振膜式密度传感器由谐振膜、激励单元、拾振单元和闭环控制电路与检测电路组成。传感器利用谐振膜与不同密度液体接触,液体密度与谐振膜等效质量具... 设计了一种基于谐振理论的新型振膜式液体密度传感器,实现了液体密度的实时在线测量。谐振膜式密度传感器由谐振膜、激励单元、拾振单元和闭环控制电路与检测电路组成。传感器利用谐振膜与不同密度液体接触,液体密度与谐振膜等效质量具有相关性,而谐振膜等效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谐振膜的谐振频率,依靠检测谐振膜谐振频率来实时液体的密度测量。这种谐振膜式密度传感器制作工艺简单、信号稳定、测量精度较高。实验结果表明:谐振膜式密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灵敏度和测量精度,满足实时在线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 传感器 密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励谐振式硅微结构压力传感器 被引量:8
9
作者 樊尚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5期426-429,共4页
针对一种以矩形硅膜片为一次敏感元件、硅梁谐振子为二次敏感元件采用电阻热激励、压敏电阻拾振的谐振式压力微传感器 ,简述了其工作机理 ;从谐振式硅微传感器整体优化设计、闭环系统优化设计、微弱信号检测、敏感元件工艺实践。
关键词 热激励 谐振式硅微结构 压力传感器 谐振式传感器 优化设计 闭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氏质量流量计的若干干扰因素及其抑止 被引量:6
10
作者 樊尚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4期269-271,共3页
分析了对谐振式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较大的四种干扰因素 :内部耦合振动、非线性振动、流体脉动和安装应力的影响途径 ;给出了改善或抑止这些干扰因素影响的思路与措施。初步试验研究表明 :得到的研究结果与提出的... 分析了对谐振式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较大的四种干扰因素 :内部耦合振动、非线性振动、流体脉动和安装应力的影响途径 ;给出了改善或抑止这些干扰因素影响的思路与措施。初步试验研究表明 :得到的研究结果与提出的技术措施具有较好实用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氏质量流量计 干扰 抑止 耦合振动 非线性振动 流体脉动 应力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视频编码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的优化
11
作者 祝世平 李丽芸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86-1695,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相关性和最优模式概率统计的帧内预测优化算法,用于降低视频编码的复杂度。首先,介绍了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帧内预测算法中的Angular预测模式、Planar预测模式、LM预测模式,以及帧内率失真代价最优化(RDO)计算...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相关性和最优模式概率统计的帧内预测优化算法,用于降低视频编码的复杂度。首先,介绍了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帧内预测算法中的Angular预测模式、Planar预测模式、LM预测模式,以及帧内率失真代价最优化(RDO)计算方法。采用绝对误差和(SAD)作为代价函数处理残差,初步筛选得到最佳候选预测模式,然后利用简化率失真代价模型与最有可能预测模式(MPM)判断得到RDO候选预测模式,利用RDO得到最佳预测模式。最后在HEVC测试模型HM4.0的平台上对改进算法进行验证,并采用不同分辨率的视频序列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峰值信噪比(PSNR)影响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平均降低0.06dB),提出的帧内预测优化算法比HM4.0中方法的压缩时间平均减少了30.18%,码率平均增加了1.97%。与文献[20]提出的帧内预测编码方法相比,其复杂度平均减少了11.45%,码率平均减少了0.46%,PSNR平均增加了0.01dB,压缩性能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压缩 帧内预测 视频编码标准 预测模式 率失真代价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型圆膜片的复合差动谐振式敏感元件
12
作者 樊尚春 乔少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5期313-315,共3页
对以E型圆膜片为一次敏感元件、一对对称的硅梁谐振子为二次敏感元件的复合差动敏感元件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敏感压力、差压、集中力与加速度时,梁谐振子固有频率随被测量变化的解析计算模型。
关键词 E型圆膜片 硅微传感器 谐振式传感器 差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