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加应变对航空有机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骆晨 蔡健平 +5 位作者 陈亚争 刘明 赵亮亮 孙志华 汤智慧 陆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11,共7页
设计了一种板条形涂层试样预应变施加方法,并通过原始标定和显微观察的方法定量确定有机涂层应变量,以此模拟航空涂层防护体系在服役过程中遭受的应变。将施加了不同应变的板条形有机涂层试样进行户外暴晒,样品所处条件与实际服役中自... 设计了一种板条形涂层试样预应变施加方法,并通过原始标定和显微观察的方法定量确定有机涂层应变量,以此模拟航空涂层防护体系在服役过程中遭受的应变。将施加了不同应变的板条形有机涂层试样进行户外暴晒,样品所处条件与实际服役中自然环境因素-力学因素耦合作用的情况更为接近,从而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防护性能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无外加应变状态的锌黄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的阻抗模值随着在万宁自然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户外暴晒36个月的过程中,涂层的阻抗模值从1.8×109Ω下降到4.7×105Ω;经过户外暴晒后,外加压应变状态和外加拉应变状态涂层试样的阻抗模值都发生下降,但外加拉应变状态涂层模值降低的幅度更大,表明外加拉应变对有机涂层防护性能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变 有机涂层 防护性能 户外暴晒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解电容器高压电子箔点蚀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志申 何业东 +3 位作者 孙志华 刘明 张晓云 陆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9,共5页
采用极化曲线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铝电解电容器高压电子箔在高温强酸性溶液中的点蚀机理。结果表明:在开路状态下铝光箔在硫酸盐酸发孔溶液中可以产生点蚀,测到自腐蚀电位就是点蚀电位;形成隧道孔后,阳极极化曲线出现点蚀电位... 采用极化曲线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铝电解电容器高压电子箔在高温强酸性溶液中的点蚀机理。结果表明:在开路状态下铝光箔在硫酸盐酸发孔溶液中可以产生点蚀,测到自腐蚀电位就是点蚀电位;形成隧道孔后,阳极极化曲线出现点蚀电位,且点蚀过电位与隧道孔长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根据点蚀的微电池模型及其在阳极极化下微电池的腐蚀极化图,提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阳极极化时带孔铝箔的表面由阴极向阳极转变,其转变的临界点即所测到的点蚀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电容器 阳极箔 点蚀 腐蚀极化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带热障涂层DD6单晶高温合金互扩散行为及持久断裂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董建民 李嘉荣 +3 位作者 牟仁德 赵金乾 史振学 刘世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5,61,共6页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在DD6单晶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热障涂层,带涂层试样首先在1100℃空气气氛中分别进行了50h和100h热处理,然后在980℃/250MPa条件下进行持久实验,研究了持久断裂后合金与黏结层界面的互扩散行为、组织形貌以...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在DD6单晶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热障涂层,带涂层试样首先在1100℃空气气氛中分别进行了50h和100h热处理,然后在980℃/250MPa条件下进行持久实验,研究了持久断裂后合金与黏结层界面的互扩散行为、组织形貌以及断裂特征。结果表明:经过1100℃热处理,合金与黏结层之间的元素发生了互扩散,合金基体中Cr含量增加,而Re,Nb,Mo,Ta等元素向黏结层扩散;随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析出的不稳定相数量增多,持久断裂试样γ′相粗化程度增加;1100℃热处理带热障涂层持久断口为韧窝断口,与合金标准试样断口特征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高温热处理 DD6 互扩散行为 持久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466合金热障涂层CoCrAlY黏结层1050℃氧化行为 被引量:9
4
作者 任维鹏 李青 +4 位作者 肖程波 宋尽霞 何利民 黄光宏 曹春晓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8,83,共6页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法在一种新型定向合金DZ466试样上沉积CoCrAlY黏结层和Y2O3部分稳定的ZrO2(YSZ)陶瓷层,对试样进行1050℃循环氧化实验并研究其氧化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以及电子探针对涂层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法在一种新型定向合金DZ466试样上沉积CoCrAlY黏结层和Y2O3部分稳定的ZrO2(YSZ)陶瓷层,对试样进行1050℃循环氧化实验并研究其氧化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以及电子探针对涂层进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在1050℃氧化1500h(热循环31次)后,热障涂层未出现脱落现象。沉积态CoCrAlY黏结层主要由β-CoAl相和γ-Co固溶体相组成;1050℃氧化后,在黏结层与陶瓷层界面生成热生长氧化物(TGO)层,黏结层逐渐发生退化,β-CoAl相逐渐转化为γ-CoNi固溶体;氧化1200h后,TGO/黏结层界面出现由活性元素效应导致的氧化物栓;TGO层皱曲行为导致TGO/陶瓷层界面出现微裂纹,并且该微裂纹沿界面横向扩展。TGO的厚度增长模式符合分段抛物线规律,初期氧化速率常数约为6.1×10-14cm2/s,氧化400h后,氧化速率常数减小,为3.5×10-14c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Z466合金 CoCrAlY 黏结层 热生长氧化物 氧化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钢多弹丸喷丸强化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卢国鑫 王强 陆峰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0,43,共4页
过去,结合喷丸气压和弹丸动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喷丸强化效果的报道不多。采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软件对300M钢喷丸强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喷丸气压和动能相等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弹丸直径确定不同工艺参数对金属靶材进行喷丸处理,对... 过去,结合喷丸气压和弹丸动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喷丸强化效果的报道不多。采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软件对300M钢喷丸强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喷丸气压和动能相等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弹丸直径确定不同工艺参数对金属靶材进行喷丸处理,对比分析了金属靶材表面残余应力场变化曲线、表面法向位移变化曲线以及表面等效塑性应变。结果表明:不同的喷丸工艺下均可使金属靶材表面获得一定深度的残余压应力场,靶材表面的能残余压应力场强度随弹丸直径增加而增加;对靶材金属施加相同弹丸动能输入时,不同喷丸工艺喷丸效果差距不明显,这为相同喷丸强化要求条件下选取不同喷丸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残余应力场 表面法向位移 等效塑性应变 喷丸气压 弹丸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