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1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铸造高温合金及工艺发展40年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荣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3-10,18,共9页
简要介绍了航空材料研究院40年来在铸造高温合金及工艺包括熔炼、铸造、定向凝固及细晶铸造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 高温合金 熔模铸造 定向凝固 单晶 铸造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纤维复合吸波材料设计及电磁性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国松 陈伊 +5 位作者 胡悦 张钦钊 黄佳 周伟 罗衡 李杨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共13页
随着信息安全、目标隐身与电磁防护等需求的升级,亟需研发高效吸波材料。本文简述吸波材料工作原理,并梳理涂覆型与结构型吸波材料研究进展,最终聚焦纤维混杂吸波复合材料的发展:纤维排列、组分调控及界面设计可协同提升电磁性能与力学... 随着信息安全、目标隐身与电磁防护等需求的升级,亟需研发高效吸波材料。本文简述吸波材料工作原理,并梳理涂覆型与结构型吸波材料研究进展,最终聚焦纤维混杂吸波复合材料的发展:纤维排列、组分调控及界面设计可协同提升电磁性能与力学性能。通过多元纤维协同设计与多尺度结构优化,纤维混杂吸波复合材料能够实现阻抗匹配与损耗机制的耦合优化,兼具宽频吸收与力学承载特性,推动吸波材料向结构与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最后,总结通过多元纤维混杂体系拓展吸波频带的技术突破并对未来围绕纤维混杂机制深化、多尺度结构设计、环境适应性提升、多功能集成、纤维取向与入射角协同调控、高温陶瓷基吸波材料等方向开发兼具宽频吸收、轻质高强特性的新一代军民两用吸波材料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覆型与结构型吸波材料 纤维混杂复合材料 电磁损耗 结构与功能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f)/TC17复合材料的疲劳断裂机理研究
3
作者 张弛 周文龙 +3 位作者 王敏 付雪松 黄浩 陈国清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共8页
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同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涡轮发动机叶环等结构件。由于其断裂失效形式比较复杂,为了探究其疲劳失效机制,本文利用疲劳试验机对SiC_(f)/TC17复合材料开展了室温疲... 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同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涡轮发动机叶环等结构件。由于其断裂失效形式比较复杂,为了探究其疲劳失效机制,本文利用疲劳试验机对SiC_(f)/TC17复合材料开展了室温疲劳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SiC_(f)/TC17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研究了连续SiC_(f)纤维增强TC17合金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分析了SiC_(f)/TC17复合材料在交变载荷下的疲劳断裂机理。结果表明:SiC_(f)r/TC17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波动较大。在室温交变载荷条件下,SiC_(f)_(f)/TC17复合材料疲劳裂纹萌生于TC17合金包套的次表层处,且为多个疲劳源;随着疲劳裂纹向前扩展,在疲劳裂纹扩展区呈现疲劳条带及二次裂纹,在扩展过程中,当裂纹前端遇到SiC_(f)纤维时,在SiC_(f)/基体界面发生偏转和界面脱粘,裂纹绕过纤维继续在基体中扩展,产生纤维桥接效应,纤维分担了基体中的载荷,有利于复合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在疲劳后期的瞬断区,TC17合金基体发生塑性变形,SiC_(f)纤维发生断裂,脱粘的纤维呈拔出形态,复合材料完全断裂失效。研究结果可为SiC_(f)/TC17复合材料设计与工艺优化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纤维 钛基复合材料 疲劳断裂机理 裂纹扩展 纤维桥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材料电阻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璐 张代军 +2 位作者 李军 栗付平 陈祥宝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共13页
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韧性、可焊接、可回收性和短成型周期,在航空航天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高熔点树脂的加工难度限制了复杂构件的制造。电阻焊接技术通过焦耳热效应实现界面熔融连接,避免了机械连接和胶接的缺点,成... 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韧性、可焊接、可回收性和短成型周期,在航空航天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高熔点树脂的加工难度限制了复杂构件的制造。电阻焊接技术通过焦耳热效应实现界面熔融连接,避免了机械连接和胶接的缺点,成为热塑性复合材料连接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电阻焊接的基本原理、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策略,加热元件的改进方法,以及大尺寸焊接技术(顺序电阻焊接和连续电阻焊接)的应用进展。研究表明,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改进加热元件,可显著提高焊接接头强度。为了实现电阻焊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对工艺稳定性、焊接接头可靠性、大尺寸焊接等问题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电阻焊接 工艺优化 电阻加热元件 大尺寸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高温钛铝合金起燃温度的计算模型研究
5
作者 邱越海 弭光宝 +2 位作者 李培杰 孙若晨 董富礼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3,共8页
起燃温度是衡量高温钛铝合金(TiAl合金)阻燃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然而目前准确计算TiAl合金的起燃温度仍然是一个挑战。本工作基于Frank-Kamenetskii和库仑摩擦模型,建立TiAl合金的临界起燃温度计算模型,并分析流速、摩擦接触压力和氧分... 起燃温度是衡量高温钛铝合金(TiAl合金)阻燃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然而目前准确计算TiAl合金的起燃温度仍然是一个挑战。本工作基于Frank-Kamenetskii和库仑摩擦模型,建立TiAl合金的临界起燃温度计算模型,并分析流速、摩擦接触压力和氧分压对TiAl合金临界起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速从140 m/s增大到340 m/s时,临界起燃温度从1699.0 K逐渐增大到1751.6 K。当摩擦接触压力从1.0 MPa增大到3.9 MPa时,临界起燃温度保持在1710.2 K,但合金发生燃烧所需的临界环境温度从1363.0 K线性降低到537.5 K。当氧分压从21.3 kPa增大到96.3 kPa时,临界起燃温度从1719.7 K降低到1665.8 K。在气流温度298 K、气流进气量为4.1 g/s的条件下,利用有限体积方法计算得到燃烧舱内试片近表面的最高流速为155.1 m/s,对应的发生起燃所需的临界氧分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分别为93.8 kPa和88.2 kPa,相对误差为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起燃温度 摩擦法 数值计算 钛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典型金属材料增材制造组织、缺陷、表面、构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学军 陈冰清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增材制造是一种集激光、数字化、材料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制造技术,具有降维制造、复杂成型、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是材料加工领域中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已在航空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国内外学者在航空金属材料增... 增材制造是一种集激光、数字化、材料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型制造技术,具有降维制造、复杂成型、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是材料加工领域中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已在航空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国内外学者在航空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国航发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在金属增材制造结构四要素——组织、缺陷、表面、构型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一些数据,发现了一些现象和规律,包括组织接续生长特征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典型材料增材制造常见缺陷(气孔、裂纹、未熔合)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力学性能特别是疲劳性能的影响机制;零件表面粗糙度与成形角度的关系及对疲劳性能的影响;金属增材制造构型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属增材制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重点提出了建议,并对未来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组织 缺陷 表面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压痕法测量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残余应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罗军 李楠 +1 位作者 王曦 刘昌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6-228,共13页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对合金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残余拉应力会严重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从而缩短发动机的服役寿命。因此,残余应力的测量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系统归...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对合金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残余拉应力会严重影响合金的力学性能,从而缩短发动机的服役寿命。因此,残余应力的测量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系统归纳了纳米压痕技术的测量原理,包括接触深度、接触刚度、接触面积、硬度以及弹性模量的计算,介绍了纳米压痕测量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如Suresh、Lee、Xu、Wang、Kim以及Peng等模型)的分析过程,对比了计算模型之间的优缺点,详细综述了纳米压痕理论在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残余应力测量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存在的不足,同时展望了纳米压痕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计算模型 残余应力 航空发动机 关键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应用
8
作者 赵淼 张代军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8-203,共6页
介绍了高韧性环氧树脂、耐高温高韧性双马树脂、耐高温聚酰亚胺树脂和聚芳醚酮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国内外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包容机匣、外涵机匣等典型部件的应用情况,剖析了目前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大涵道比和高推重... 介绍了高韧性环氧树脂、耐高温高韧性双马树脂、耐高温聚酰亚胺树脂和聚芳醚酮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国内外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包容机匣、外涵机匣等典型部件的应用情况,剖析了目前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大涵道比和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对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需求,指出目前航空发动机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重点包括耐高温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超高温化、高韧化和低成本化,风扇叶片设计与制造的高效化与多样化,以及航空发动机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与多功能一体化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 航空发动机 高温性能 应用现状 发展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航空装备表面的腐蚀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9
作者 贾静焕 孙志华 +1 位作者 骆晨 詹中伟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82,共6页
针对适用于航空装备表面腐蚀检测技术现状进行了总结。首先对超声、涡流、射线、红外热成像等常规无损检测技术在腐蚀检测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进行了介绍。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腐蚀检测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 针对适用于航空装备表面腐蚀检测技术现状进行了总结。首先对超声、涡流、射线、红外热成像等常规无损检测技术在腐蚀检测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进行了介绍。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腐蚀检测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无损检测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航空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钛火包容性评价及机理研究
10
作者 弭光宝 孙若晨 +1 位作者 邱越海 董富礼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钛火燃烧产生的大量熔滴及其产物会造成钛合金机匣烧穿,并致使其非包容失效,危害巨大。基于钛合金熔滴烧蚀机理和激光点火技术探索压气机钛火包容性定量评价方法,建立以TC4钛合金机匣水平扩展、垂直滴落两种构型抗熔滴...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钛火燃烧产生的大量熔滴及其产物会造成钛合金机匣烧穿,并致使其非包容失效,危害巨大。基于钛合金熔滴烧蚀机理和激光点火技术探索压气机钛火包容性定量评价方法,建立以TC4钛合金机匣水平扩展、垂直滴落两种构型抗熔滴烧穿能力为特征参数的测试与评价方法,实现了模拟气流环境下钛火扩散传播行为以及失效临界条件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垂直滴落构型下,钛合金熔滴烧穿机匣的机理在于滴落接触界面处形成的局部高度热量集中;受传热机制影响,钛合金机匣基底原子动能急速升高,形成贯穿性液相区,最终造成烧穿,即钛火非包容失效;而在水平扩展构型下,熔滴在水平移动时会受到一定的反向气流作用等机制影响,削弱扩展效应。当熔滴在重力或离心力等作用下长期黏附于机匣模拟件表面时,释放的热量足以烧穿钛合金机匣,其临界厚度在1.5~2 m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机匣 钛火包容性 熔滴烧穿 分子动力学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公司预浸料-熔渗工艺SiCf/SiC复合材料应用研究历程及启示
11
作者 王雅娜 李天山 +1 位作者 王海润 焦健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共17页
美国通用电气航空公司(简称GE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预浸料-熔渗工艺SiCf/SiC复合材料的研发,组织数百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历时30年、累计投入近15亿美金,最终实现了该材料在发动机领域的成功应用与商业化。本文详细阐述了GE公司预浸料... 美国通用电气航空公司(简称GE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预浸料-熔渗工艺SiCf/SiC复合材料的研发,组织数百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历时30年、累计投入近15亿美金,最终实现了该材料在发动机领域的成功应用与商业化。本文详细阐述了GE公司预浸料-熔渗工艺SiCf/SiC复合材料螺旋式的发展历程,聚焦其在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多个典型热端构件研发的案例分析,揭示了GE公司以“需求牵引-技术验证-工程迭代”为核心的研发范式,并深度解构了GE公司的7FA发动机涡轮外环组件跨越10年的渐进式设计迭代路径,层层解构其服役失效逆向反馈与正向设计牵引的协同优化逻辑。针对国外发展现状,本文进一步解读了GE公司通过垂直整合制造链,引入数字孪生工艺优化,建立机器学习检测体系,构建“材料-工艺-检测”三位一体的技术壁垒。GE公司发展经验表明,技术突破需兼顾长期基础研究与敏捷工程迭代,国内应通过技术体系革新,以典型构件为牵引,建立“设计-制造-考核”闭环的研发流程,建立多学科平等协同机制。强化基础能力,依托高校和国家级研发中心开展机理研究,实施热-力-化学多场耦合约束下的多维度协同优化,尽快推进产业生态构建,整合零散资源,搭建“产学研”快速验证平台。提早布局数字化赋能,实施全链条数据采集与AI嵌入。最后通过深度凝练外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涵盖“基础研究-中试验证-标准建设-产业协同”的自主化发展路线图,旨在为国内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攻关提供方法论层面的战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预浸料-熔渗 发动机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红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郭锦程 任素娥 陈彦飞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位的红外辐射容易被红外探测器所探测,不利于飞行器在复杂的监测环境下服役。如何降低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位的红外辐射特征,提高航空发动机的高温红外隐身性能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本文介绍了在高温环境中具有应用前景... 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位的红外辐射容易被红外探测器所探测,不利于飞行器在复杂的监测环境下服役。如何降低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位的红外辐射特征,提高航空发动机的高温红外隐身性能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本文介绍了在高温环境中具有应用前景的金属类红外隐身材料、无机非金属类红外隐身材料和结构类红外隐身材料的红外隐身机理和研究状况,并指出了高温红外隐身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温红外隐身材料的失效机理、与控温方式相结合以满足更高温度的隐身需求和有必要发展综合隐身性能来满足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下的隐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隐身 高温 低红外发射率 红外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航天轻质高温结构材料的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熊华平 毛建英 +3 位作者 陈冰清 王群 吴世彪 李晓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共12页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这两大类轻质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外焊接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可焊性研究进展、不同焊接方法和不同材料组合焊接...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这两大类轻质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外焊接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材料的可焊性研究进展、不同焊接方法和不同材料组合焊接接头对应的性能以及焊接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指出耐高温焊接材料的研制、两大类轻质高温结构材料与异种材料组合的连接技术以及实际焊接接头的考核应用研究应该是今后本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陶瓷基复合材料 焊接 强度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64
14
作者 益小苏 张明 +1 位作者 安学锋 刘立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76,共5页
综述了国外先进航空复合材料在民用机和军用机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了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简述了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以上方向上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树脂基复合材料 高韧性 低成本技术 整体制造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硅橡胶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5
15
作者 黄艳华 石扬 +3 位作者 薛磊 耿新玲 苏正涛 王景鹤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91,共13页
综述了航空硅橡胶的耐高温性能、耐低温性能、导电性能及阻尼性能等的研究现状,发现改善生胶结构(主链、端基、侧基以及分子量)、加入特种耐热添加剂(白炭黑、金属氧化物及其他添加剂)是提高航空硅橡胶耐高温性能的主要途径;调节改性链... 综述了航空硅橡胶的耐高温性能、耐低温性能、导电性能及阻尼性能等的研究现状,发现改善生胶结构(主链、端基、侧基以及分子量)、加入特种耐热添加剂(白炭黑、金属氧化物及其他添加剂)是提高航空硅橡胶耐高温性能的主要途径;调节改性链节类型、含量,破坏硅橡胶分子链的结构规整性是调节航空硅橡胶耐低温性能的主要途径;优选、并用掺杂导电粒子、改进其分散性是提高航空硅橡胶导电性能的主要途径;设计制备大空间位阻的活性聚硅氧烷阻尼剂是提高航空硅橡胶阻尼性能的主要途径。简要介绍了航空硅橡胶在高低温密封、导电和阻尼减振等方面的应用状况,提出高功能化的硅橡胶,如长期高耐热硅橡胶、耐超低温硅橡胶、高电磁屏蔽硅橡胶、高耐疲劳阻尼减振硅橡胶、准恒模量减振硅橡胶、发动机减振氟硅橡胶等特种材料是今后航空硅橡胶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耐高温 耐低温 导电性 阻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李爱兰 曾燮榕 +2 位作者 曹腊梅 汤鑫 盖其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28,共3页
概述了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的研究现状,指出在进一步挖掘传统高温合金潜力的基础上,应加快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新型高温材料的研究。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高温材料 高温合金 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高禹 李洋洋 +4 位作者 王柏臣 于祺 王绍权 董尚利 包建文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21期16-21,共6页
随着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用量的增加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航空发动机部件对材料本身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不同种类树脂基体方面综述了近些年航空发动机各部件上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耐高温性能的研究进展情况,提出... 随着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用量的增加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航空发动机部件对材料本身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不同种类树脂基体方面综述了近些年航空发动机各部件上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耐高温性能的研究进展情况,提出了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基复合材料 航空发动机部件 耐高温性能 减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级复合材料层板的定域相变控制与增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明 安学锋 +1 位作者 刘立朋 益小苏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3-18,共6页
航空飞行器要求损伤容限设计,因此要求其复合材料具有高的韧性。与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整体增韧树脂基体或插层改性所进行的研究不同,主要介绍了在"离位"增韧的概念下,以时间-温度-转变(Time-Temperature-Transition,TTT)图... 航空飞行器要求损伤容限设计,因此要求其复合材料具有高的韧性。与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整体增韧树脂基体或插层改性所进行的研究不同,主要介绍了在"离位"增韧的概念下,以时间-温度-转变(Time-Temperature-Transition,TTT)图为手段开展的复合材料层板层间定域相结构控制和增韧研究进展,给出了典型"离位"增韧复合材料的层板的层间相结构和韧性性能,证明了"离位"增韧可普适地将各种树脂基体的航空级复合材料层板层间定域的相形貌调控为相反转、双连续的相结构,从而达到大幅提高复合材料韧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压板 层间增韧 相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钢铁材料在北京地区腐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云 马颐军 +2 位作者 孙志华 刘明辉 赖俊滨 《腐蚀与防护》 CAS 2004年第7期277-280,共4页
对17种黑色金属在北京地区自然环境暴露16年的大气腐蚀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碳钢、低合金钢和耐候钢的腐蚀规律符合双对数曲线方程的数学模型,腐蚀过程是阻滞过程。在北京地区,低碳钢、低合金钢和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差异不大,... 对17种黑色金属在北京地区自然环境暴露16年的大气腐蚀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碳钢、低合金钢和耐候钢的腐蚀规律符合双对数曲线方程的数学模型,腐蚀过程是阻滞过程。在北京地区,低碳钢、低合金钢和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差异不大,严格控制硫含量的低碳钢具有相当好的耐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腐蚀 黑色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材料与结构在航空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洋 陈大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29,共2页
概述了国外航空领域智能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内容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智能材料 智能结构 航空工业 传感器 驱动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