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事件相关电位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闫婧
李朝霞
+3 位作者
刘丽娟
张磊
潘华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N200和P300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治疗的aSAH患者,按照入院14...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N200和P300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治疗的aSAH患者,按照入院14±3 d是否存在认知障碍分为aSAH认知障碍组和aSAH无认知障碍组,同时纳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完成MMSE、MoCA量表评定及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N200和P300潜伏期的测定[额中线(frontal midline,F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Cz)、顶中线(parietal midline,Pz)三个部位]。比较对照组、aSAH认知障碍组和aSAH无认知障碍组间N200及P300潜伏期的差异。分析N200和P300诊断aSAH患者认知障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另外,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aSAH患者发生早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62例aSAH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45例(72.6%),无认知障碍者17例(27.4%);对照组30例患者。aSAH无认知障碍组和aSAH认知障碍组Cz、Pz和Fz的P300潜伏期均长于正常对照组,Cz和Pz的N200潜伏期长于正常对照组,aSAH认知障碍组Fz的N200潜伏期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SAH无认知障碍组相比,aSAH认知障碍组Cz、Pz和Fz的P300及N200潜伏期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事件相关电位N200潜伏期分界值为257.0~261.0 ms时,诊断认知障碍的敏感度为67.1%~79.4%,特异度为74.2%~81.5%;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分界值为347.0~349.5 ms时,诊断认知障碍的敏感度为88.1%~94.0%,特异度为78.9%~82.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受教育年限(OR 1.19,95%CI 1.02~2.15,P=0.037)及Hunt-Hess分级3级(OR 1.65,95%CI 1.05~1.92,P=0.013)是aSAH患者出现早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事件相关电位N200和P300可以作为判断aSAH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有用的、客观的检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事件相关电位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
5
2
作者
史哲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观察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惠者发病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23例首发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7 d...
目的观察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惠者发病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23例首发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7 d内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不同病因中,心源性卒中组hs-CRP水平最高[(8.09±4.47)mg/L],其次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5.89±4.02)mg/L]、其他病因组[(5.21±4.64)mg/L]、穿支动脉疾病组[(3.67±3.47)mg/L]、病因不明确组[(2.83±4.40)mg/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905,P=0.015);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中发病机制不同,hs-CRP水平亦不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动脉-动脉栓塞组(7.88±3.35)mg/L]、混合机制组(5.88±3.50)mg/L]、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5.15±4.36)mg/L]、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组[(4.47±3.88)mg/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5.821,P=0.013)。结论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CISS亚型hs-CR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桥出血后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
8
3
作者
邢岩
邹昕颖
+1 位作者
张洁
张茗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1期875-880,共6页
目的探讨脑桥出血后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inferior olivary degeneration,HO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3月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例HO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
目的探讨脑桥出血后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inferior olivary degeneration,HO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3月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例HO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3例患者均为男性,表现为肢体不自主多动、腭肌阵挛、走路不稳等锥体外系症状,均完成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3例患者既往均有脑桥出血史,其中患者1和2为高血压性脑桥出血,患者3为外伤后脑桥出血,临床症状距脑桥出血的时间分别为8个月、12个月和14个月。3例均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患者1表现为面下颌、躯干、四肢不自主扭转抖动;患者2仅有言语不清及腭肌阵挛;患者3表现为头晕、走路不稳,查体偏侧肢体共济失调。患者1和2出血部位位于脑桥双侧被盖部,患者3位于脑桥左侧被盖部,3例病变部位均为双侧下橄榄核腹外侧孤立局限性病灶。患者1口服氯硝西泮联合丙戊酸钠1周、患者2单纯口服氯硝西泮1周后症状缓解,患者3应用激素治疗2周后症状有所好转,但体征改变不显著。结论 HOD可由脑桥出血继发,脑桥出血治疗病情稳定后若出现锥体外系症状需注意继发HOD的可能。氯硝西泮和丙戊酸钠对症状控制可能有效,激素疗效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脑桥出血
临床表现
影像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事件相关电位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闫婧
李朝霞
刘丽娟
张磊
潘华
赵性泉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
天坛
医院
神经
病学中心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期58-63,共6页
基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苗圃计划(2017MP06)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青年基金(2017-YQN-18)。
文摘
目的评价事件相关电位N200和P300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治疗的aSAH患者,按照入院14±3 d是否存在认知障碍分为aSAH认知障碍组和aSAH无认知障碍组,同时纳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完成MMSE、MoCA量表评定及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N200和P300潜伏期的测定[额中线(frontal midline,F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Cz)、顶中线(parietal midline,Pz)三个部位]。比较对照组、aSAH认知障碍组和aSAH无认知障碍组间N200及P300潜伏期的差异。分析N200和P300诊断aSAH患者认知障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另外,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aSAH患者发生早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62例aSAH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45例(72.6%),无认知障碍者17例(27.4%);对照组30例患者。aSAH无认知障碍组和aSAH认知障碍组Cz、Pz和Fz的P300潜伏期均长于正常对照组,Cz和Pz的N200潜伏期长于正常对照组,aSAH认知障碍组Fz的N200潜伏期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SAH无认知障碍组相比,aSAH认知障碍组Cz、Pz和Fz的P300及N200潜伏期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事件相关电位N200潜伏期分界值为257.0~261.0 ms时,诊断认知障碍的敏感度为67.1%~79.4%,特异度为74.2%~81.5%;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分界值为347.0~349.5 ms时,诊断认知障碍的敏感度为88.1%~94.0%,特异度为78.9%~82.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受教育年限(OR 1.19,95%CI 1.02~2.15,P=0.037)及Hunt-Hess分级3级(OR 1.65,95%CI 1.05~1.92,P=0.013)是aSAH患者出现早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事件相关电位N200和P300可以作为判断aSAH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有用的、客观的检查工具。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事件相关电位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认知障碍
Keywords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Event-related potential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Cognitive impairment
分类号
R743.3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
5
2
作者
史哲
王拥军
机构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
天坛
医院
神经
内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文摘
目的观察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惠者发病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23例首发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7 d内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不同病因中,心源性卒中组hs-CRP水平最高[(8.09±4.47)mg/L],其次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5.89±4.02)mg/L]、其他病因组[(5.21±4.64)mg/L]、穿支动脉疾病组[(3.67±3.47)mg/L]、病因不明确组[(2.83±4.40)mg/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905,P=0.015);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中发病机制不同,hs-CRP水平亦不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动脉-动脉栓塞组(7.88±3.35)mg/L]、混合机制组(5.88±3.50)mg/L]、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5.15±4.36)mg/L]、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组[(4.47±3.88)mg/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5.821,P=0.013)。结论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CISS亚型hs-CRP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缺血性卒中
Keywords
C-reactive prote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桥出血后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
8
3
作者
邢岩
邹昕颖
张洁
张茗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
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
天坛
医院
神经
内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1期875-880,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脑桥出血后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inferior olivary degeneration,HO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3月北京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例HO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3例患者均为男性,表现为肢体不自主多动、腭肌阵挛、走路不稳等锥体外系症状,均完成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3例患者既往均有脑桥出血史,其中患者1和2为高血压性脑桥出血,患者3为外伤后脑桥出血,临床症状距脑桥出血的时间分别为8个月、12个月和14个月。3例均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患者1表现为面下颌、躯干、四肢不自主扭转抖动;患者2仅有言语不清及腭肌阵挛;患者3表现为头晕、走路不稳,查体偏侧肢体共济失调。患者1和2出血部位位于脑桥双侧被盖部,患者3位于脑桥左侧被盖部,3例病变部位均为双侧下橄榄核腹外侧孤立局限性病灶。患者1口服氯硝西泮联合丙戊酸钠1周、患者2单纯口服氯硝西泮1周后症状缓解,患者3应用激素治疗2周后症状有所好转,但体征改变不显著。结论 HOD可由脑桥出血继发,脑桥出血治疗病情稳定后若出现锥体外系症状需注意继发HOD的可能。氯硝西泮和丙戊酸钠对症状控制可能有效,激素疗效不确切。
关键词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
脑桥出血
临床表现
影像特点
Keywords
Hypertrophic inferior olivary degeneration
Pontine hemorrhage
Clinicalmanifestation
hnaging features
分类号
R743.3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事件相关电位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闫婧
李朝霞
刘丽娟
张磊
潘华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史哲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脑桥出血后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文献回顾
邢岩
邹昕颖
张洁
张茗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