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巩水利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4-37,共4页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更趋于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虚拟制造、复合束源和集成化,并向着高品质、高功率、高效率、多功能和结构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其在航空发动机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和成熟,高能束流加工技...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更趋于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虚拟制造、复合束源和集成化,并向着高品质、高功率、高效率、多功能和结构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其在航空发动机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和成熟,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必将为我国航空事业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 航空发动机 应用 结构功能一体化 在航 加工过程 虚拟制造 航空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的发展动态 被引量:7
2
作者 巩水利 高巍 +1 位作者 王玉岱 马旭颐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66-69,共4页
高能束流通常是指高能量密度的束流,如激光束、电子束、等离子体及离子束。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利用高能束流对材料或构件进行制造及加工,主要包括焊接、增材制造和表面工程等。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具有其他加工技术无法实现的独特优势,在先... 高能束流通常是指高能量密度的束流,如激光束、电子束、等离子体及离子束。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利用高能束流对材料或构件进行制造及加工,主要包括焊接、增材制造和表面工程等。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具有其他加工技术无法实现的独特优势,在先进制造领域尤其是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愈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 增材制造 高能量密度 航空发动机 等离子体 表面工程 制造领域 激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在航空制造领域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余伟 王西昌 +1 位作者 巩水利 毛智勇 《航空制造技术》 2010年第16期44-47,共4页
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技术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国内众多研究单位进行的一系列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快速扫描... 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技术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国内众多研究单位进行的一系列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快速扫描电子束加工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已经逐渐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精密制造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技术 快速扫描 航空航天 电子束 应用 制造领域 精密制造技术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用钛合金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柏林 赵志国 +2 位作者 龚海波 李黎 李怀学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44,共7页
特种加工技术被国际上称为21世纪的技术,我国已在现代制造技术中广泛应用,并得到国家863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的大力支持。未来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超声波加工、数控加工等特种加工技术将向微细化、复合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特种加工技术 成形技术 激光加工 结构件 钛合金 航空用 国家863计划项目 现代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零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95
5
作者 李怀学 巩水利 +1 位作者 孙帆 黄柏颖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6-31,共6页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与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粉末材料往往是一种金属材料与另一种低熔点材料的混合物,成形过程中,仅低熔点材料熔化或部分熔化把金属材料包覆粘结在一起,其原型表面粗糙、内部疏松多孔、力学性能差,需要经...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与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粉末材料往往是一种金属材料与另一种低熔点材料的混合物,成形过程中,仅低熔点材料熔化或部分熔化把金属材料包覆粘结在一起,其原型表面粗糙、内部疏松多孔、力学性能差,需要经过高温重熔或渗金属填补空隙等后处理才能使用;而前者利用高亮度激光直接熔化金属粉末材料,无需粘结剂,由3D模型直接成形出与锻件性能相当的任意复杂结构零件,其零件仅需表面光整即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锻件 金属压制材料 激光增材制造 激光 金属材料 轻稀有金属合金 钛合金 成形过程 成形工艺 激光熔覆技术 技术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2AlNb合金及其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玮 李晋炜 史一宁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17期136-139,共4页
过去的30年里,Ti2AlNb基合金获得了广泛关注。作为替代镍基高温合金的选择之一,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适应了未来航空发动机对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轻质高温结构材料的迫切要求,对于降低飞行器的自重,提高发动机结构效率和高温服役性能... 过去的30年里,Ti2AlNb基合金获得了广泛关注。作为替代镍基高温合金的选择之一,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适应了未来航空发动机对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轻质高温结构材料的迫切要求,对于降低飞行器的自重,提高发动机结构效率和高温服役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焊接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表面涂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其连 崔向中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4期32-36,46,共6页
航空表面涂层技术是航空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涂层材料与涂层制造技术创新对提高航空零部件产品性能、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产品可靠性及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涉及航空工业领域热障涂层、复合材料表面环境障涂层、高温可磨耗... 航空表面涂层技术是航空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涂层材料与涂层制造技术创新对提高航空零部件产品性能、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产品可靠性及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涉及航空工业领域热障涂层、复合材料表面环境障涂层、高温可磨耗封严涂层及纳米涂层技术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涂层技术 热障涂层 环境障涂层 封严涂层 纳米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EB-PVD技术制备两种多分层热障涂层的研究
8
作者 刘亮 张华芳 +3 位作者 高巍 雷新更 崔向中 郑玉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1-24,共4页
基于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设计并分别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法和低转速法制备了两种具有分层结构的热障涂层(TBCs),对陶瓷层引入层状结构后的组织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状结构的引入带来大量平行于沉积面的分层界... 基于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设计并分别采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法和低转速法制备了两种具有分层结构的热障涂层(TBCs),对陶瓷层引入层状结构后的组织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状结构的引入带来大量平行于沉积面的分层界面和相邻分层间的密度调制变化。层状结构TBCs的占优取向由(100)逐渐变化到(111),但仍都形成了不可转变的四方相(t′)结构。依据分层结构本身的差异和分层界面所处位置的不同,低转速分层试样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但离子辅助分层试样具有明显更长的热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离子束辅助沉积 多层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容限钛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32
9
作者 房卫萍 陈沦 +3 位作者 史耀武 虞文军 毛智勇 唐振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98,共4页
本文综述了Ti-6Al-4V ELI,TC4-DT,TC21和TA15 ELI四种损伤容限钛合金的研究新进展及其应用。指出Ti-6Al-4V ELI损伤容限合金在国外已经成功应用于飞机制造中,而TC4-DT,TC21,TA15 ELI三种损伤容限钛合金在国内处于开发研究阶段。重点介绍... 本文综述了Ti-6Al-4V ELI,TC4-DT,TC21和TA15 ELI四种损伤容限钛合金的研究新进展及其应用。指出Ti-6Al-4V ELI损伤容限合金在国外已经成功应用于飞机制造中,而TC4-DT,TC21,TA15 ELI三种损伤容限钛合金在国内处于开发研究阶段。重点介绍了TC4-DT,TC21,TA15 ELI的断裂韧性、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等损伤容限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指出片层组织有利于损伤容限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损伤容限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mm厚TC4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晓龙 王彬 +1 位作者 巩水利 何恩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9-211,共3页
对2.0 mm厚的TC4钛合金进行激光焊接试验,分析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区由晶粒粗大的β相和镶嵌在β相中的针状α相组成;热影响区由初生α相+β相组成,β相中还包含针状的二次析出α相。TC4钛合金激光焊接头抗拉强度在... 对2.0 mm厚的TC4钛合金进行激光焊接试验,分析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区由晶粒粗大的β相和镶嵌在β相中的针状α相组成;热影响区由初生α相+β相组成,β相中还包含针状的二次析出α相。TC4钛合金激光焊接头抗拉强度在1095~1106 MPa,屈服强度为1054~1066 MPa,均大于母材。激光焊接接头断后伸长率在10.1%~11.1%,比母材低。当激光功率在2000~3500 W,焊接速度为1.5~8.0 m/min,离焦量为-1.5~1.5 mm时,均可得到焊缝表面成形良好,表面和内部无气孔等缺陷的高质量焊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激光焊 激光功率 离焦量 焊接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表面电弧离子镀TiN/CrN纳米多层薄膜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胡霖 胡建军 +3 位作者 林国强 张林 孙刚 马国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2-877,共6页
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TCA钛合金基体上通过改变偏压制备了4组TiN/CrN薄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厚度、相结构、硬度、膜基结合力和摩擦系数等组织、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薄膜是由TiN相和CrN交替叠加构成的纳米多层薄膜,薄膜的... 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TCA钛合金基体上通过改变偏压制备了4组TiN/CrN薄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厚度、相结构、硬度、膜基结合力和摩擦系数等组织、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薄膜是由TiN相和CrN交替叠加构成的纳米多层薄膜,薄膜的调制周期为60nm,总的厚度约为480nm。与基体钛合金相比,镀膜后样品的表面性能与偏压幅值密切相关并有显著提高:显微硬度从基体的3GPa提高到16.5-24.7GPa;摩擦系数从基体的0.35大幅度降低到0.14—0.17;薄膜与基体结合牢固,膜基临界载荷在60-80N之间。经电弧离子镀TiN/CrN纳米多层薄膜处理后,TC4钛合金可以满足沙粒和尘埃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电弧离子镀 TiN/CrN纳米多层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束流电子束薄板焊接应力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业文 刘方军 +2 位作者 许海鹰 张伟 李平林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56,共5页
为了减小薄板结构的焊接变形,基于电子束高频偏转扫描技术在焊缝两侧添加辅助扫描热源实现了多束流电子束焊接及焊前预热.建立了矩形均匀加热辅助热源模型,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1.5 mm厚304不锈钢薄板进行多束流电子束焊接数值... 为了减小薄板结构的焊接变形,基于电子束高频偏转扫描技术在焊缝两侧添加辅助扫描热源实现了多束流电子束焊接及焊前预热.建立了矩形均匀加热辅助热源模型,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1.5 mm厚304不锈钢薄板进行多束流电子束焊接数值模拟,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焊后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良好,多束流电子束焊接方法不仅可以改变熔池前方材料的受力状态,而且可以减小熔池形成瞬间熔池前方材料的压应力峰值,有利于减小熔池的前方压缩塑性应变,进而减小薄板结构的焊接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多束流 焊接变形 辅助热源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TC17钛合金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子文 杨清 高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90,共6页
目的分析激光冲击强化对钛合金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方法用YAG纳秒脉冲激光器对TC17钛合金板状拉伸试样表面进行双面激光冲击强化,脉冲能量为25 J,脉冲宽度为15 ns,光斑尺寸为4.2 mm×4.2 mm,搭接率为10%,强化1次。通过室温及... 目的分析激光冲击强化对钛合金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方法用YAG纳秒脉冲激光器对TC17钛合金板状拉伸试样表面进行双面激光冲击强化,脉冲能量为25 J,脉冲宽度为15 ns,光斑尺寸为4.2 mm×4.2 mm,搭接率为10%,强化1次。通过室温及400℃下拉伸试验,获得强化前后试样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拉伸前后试样表面的残余应力,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拉伸试样断口微观形貌。结果室温拉伸试验时,激光冲击强化对TC17钛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几乎无影响,但强化后的室温屈服强度下降约6.1%,有/无强化试样均没有明显的屈服点,距离强化试样断裂位置10 mm的表面残余压应力较拉伸前下降约12%。400℃拉伸试验时,激光冲击对TC17钛合金的高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影响较小,有/无强化试样均出现明显的屈服点,距离强化试样断裂位置10 mm的表面残余压应力较拉伸前下降约44%。结论激光冲击强化在TC17钛合金表面引入显著的残余压应力分布,对屈服强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强化后试样的屈服强度与拉伸过程中残余压应力松弛速率有关,室温拉伸过程的残余应力松弛较高温拉伸过程慢,试样内部的平衡拉应力区更容易先发生屈服。这是造成室温拉伸屈服强度小幅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性能 激光冲击强化 方形光斑 残余压应力 应力松弛 TC17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表面多层复合厚膜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丽平 王兆松 +5 位作者 李剑锋 吕世功 王春 武洪臣 巩水利 李国卿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509,共5页
对含50%AlN颗粒的铝基复合材料进行预处理后,在其表面依次采用浸锌化学镀镍工艺制备Ni-P过渡层,采用脉冲偏压磁过滤多弧离子镀工艺沉积硬质Ti/TiN调制周期膜,采用脉冲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含氢类金刚石(DLC)膜等工艺最后形成了... 对含50%AlN颗粒的铝基复合材料进行预处理后,在其表面依次采用浸锌化学镀镍工艺制备Ni-P过渡层,采用脉冲偏压磁过滤多弧离子镀工艺沉积硬质Ti/TiN调制周期膜,采用脉冲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含氢类金刚石(DLC)膜等工艺最后形成了多层复合薄膜体系。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微载荷显微硬度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分析了复合薄膜的组织结构、膜层形貌、截面形貌、显微硬度和摩擦系数等性能特点。测试表明:铝基复合材料/Ni-P层/Ti/TiN调制周期膜/含氢DLC膜这一梯度膜系具有结构交替变化,相邻界面形成混合层,性能梯度分布,硬度逐渐增加,摩擦系数小的特点。该复合工艺能够有效地解决铝基复合材料上制备硬质厚膜的热适配和晶格错配度大的难题,制备薄膜具有良好的膜基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复合膜 Ti/TiN调制周期膜 类金刚石膜 摩擦系数 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硅酸盐材料力学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靳磊 崔向中 +4 位作者 王纯 周国栋 姜春竹 李其连 杨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53,共6页
为深入研究C_f/SiC复合材料钇硅酸盐涂层材料Y_2SiO_5与Y_2Si_2O_7的力学性能,为钇硅酸盐涂层体系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第一性原理广义梯度近似,研究钇硅酸盐理想晶体X1-Y_2SiO_5和γ-Y_2Si_2O_7的电子结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X1-Y... 为深入研究C_f/SiC复合材料钇硅酸盐涂层材料Y_2SiO_5与Y_2Si_2O_7的力学性能,为钇硅酸盐涂层体系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第一性原理广义梯度近似,研究钇硅酸盐理想晶体X1-Y_2SiO_5和γ-Y_2Si_2O_7的电子结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X1-Y_2SiO_5和γ-Y_2Si_2O_7均为机械稳定结构,X1-Y_2SiO_5与γ-Y_2Si_2O_7的体模量、剪切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分别为112,49,128GPa,0.31和114,55,142GPa,0.29。可见X1-Y_2SiO_5的模量较γ-Y_2Si_2O_7低。同时研究二者理想晶体的韧性、热膨胀系数、残余应力。结果表明:X1-Y_2SiO_5韧性较γ-Y_2Si_2O_7好,热膨胀系数较γ-Y_2Si_2O_7高,残余应力较γ-Y_2Si_2O_7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SIO5 Y2Si2O7 第一性原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锂合金YAG-MIG复合焊缝成形特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飞 陈俐 +3 位作者 巩水利 杨璟 赵晓明 何恩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32,37,共6页
对5A90铝锂合金薄板YAG-MIG复合焊缝成形特征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AG-MIG复合焊可以显著改善5A90铝锂合金激光焊缝下塌、咬边等现象,扩大激光焊的最大间隙容许裕度,使之可达1.0mm。复合焊接头的主要组织特征为细晶层和焊缝区大... 对5A90铝锂合金薄板YAG-MIG复合焊缝成形特征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AG-MIG复合焊可以显著改善5A90铝锂合金激光焊缝下塌、咬边等现象,扩大激光焊的最大间隙容许裕度,使之可达1.0mm。复合焊接头的主要组织特征为细晶层和焊缝区大范围等轴晶,与激光焊接头类似。而不同之处表现为复合焊接头的显微组织相对粗化,柱状晶区范围相对减小。复合焊缝区硬度(83.57HV0.2)低于激光焊缝区硬度(95.65HV0.2),但前者硬度分布更加均匀。复合焊接头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低于激光焊接头,拉伸断裂往往发生在熔合区附近,呈现以脆性断裂为主的混合断裂。若使复合焊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使用要求,不仅需要焊后热处理强化,还需要与母材匹配性更好的焊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激光焊 复合焊 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电子束焊缝形状特征分类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亚军 付鹏飞 关永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56,共4页
论述了理论解析、数值模拟、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焊缝形状的研究方法,采用多种预测方法结合将是较为理想的焊缝形状研究方案。在所获取的电子束焊缝截面上取一系列控制点,利用B样条曲线实现焊缝形状的参数化再现,分析了控制点... 论述了理论解析、数值模拟、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多种焊缝形状的研究方法,采用多种预测方法结合将是较为理想的焊缝形状研究方案。在所获取的电子束焊缝截面上取一系列控制点,利用B样条曲线实现焊缝形状的参数化再现,分析了控制点参数与焊缝形状特征参数的关系,建立了焊接形状分类准则,获得了特征尺寸临界值,并将电子束焊缝分为漏斗型、钟罩型、楔型和钉型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接 形状特征 几何控制点 参数化再现 分类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超高强度钢及其电子束焊接接头高周疲劳断裂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国栋 杨新岐 +1 位作者 何鑫龙 李晋炜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75,共7页
测试了300M钢母材及电子束焊接接头高周疲劳性能,并结合断口宏/微观形貌分析了其高周疲劳断裂机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高周疲劳性能低于母材的疲劳性能。母材试样表面微观缺陷以及硬脆的非金属夹杂Ti(C,N)粒子是诱导其疲劳微裂纹形成的... 测试了300M钢母材及电子束焊接接头高周疲劳性能,并结合断口宏/微观形貌分析了其高周疲劳断裂机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高周疲劳性能低于母材的疲劳性能。母材试样表面微观缺陷以及硬脆的非金属夹杂Ti(C,N)粒子是诱导其疲劳微裂纹形成的两大因素。通过对电子来焊接接头高周疲劳断裂机制的分析认为:一方面,焊缝柱状晶结合强度低;另一方面,焊缝柱状晶粗大,晶面平直,且分布方向不一,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不协调,使沿最大切应力方向分布的柱状晶在低循环次数下即沿晶界开裂形成疲劳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M超高强度钢 电子束焊接 高周疲劳 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Al涂层及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纯 周海滨 +2 位作者 李淑青 钱建刚 张家祥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74-77,共4页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了Al涂层,并对所制备的涂层利用SEM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利用XRD进行涂层物相分析,利用拉伸法测量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利用光学显微镜法测量涂层的孔隙率,利用中性盐雾实验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了Al涂层,并对所制备的涂层利用SEM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利用XRD进行涂层物相分析,利用拉伸法测量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利用光学显微镜法测量涂层的孔隙率,利用中性盐雾实验测试涂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AZ91D镁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制备的Al涂层比较致密,涂层的孔隙率为3.36%;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为20.9MPa;涂层的耐蚀性很好,在中性盐雾条件下涂层在900h后仍完好无损;Al涂层中性盐雾试验后的腐蚀产物成份,主要为Mg(OH)2、Al(OH)3、Mg2(OH)3Cl·4H2O和Mg2CO3(OH)2·3H2O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等离子喷涂 AL涂层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焦点动态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鹏飞 王亚军 +2 位作者 毛智勇 巩水利 王春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1,共4页
为了探索电子束深熔穿透焊接原理,针对20mm厚TC4钛合金中厚板材开展了电子束焊接工艺实验,分析了电子束焊接过程焦点动态变化特性,研究了焊接速度、工作距离对电子束焊接焦点动态变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速度增加,临界穿透束... 为了探索电子束深熔穿透焊接原理,针对20mm厚TC4钛合金中厚板材开展了电子束焊接工艺实验,分析了电子束焊接过程焦点动态变化特性,研究了焊接速度、工作距离对电子束焊接焦点动态变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速度增加,临界穿透束流增大,焦点动态变化特征曲线上移;随着工作距离的增加,动态焦点逐渐向下移动;保持其他参数恒定,随着聚焦电流增加,电子束焦点动态变化,焊缝形貌由钉形向钟罩形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电子束焊接 临界穿透束流 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