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元松 著名金属成形技术专家
1
作者 曾元松 晓立 《航空制造技术》 2010年第7期30-31,共2页
在ARJ21飞机超临界机翼整体壁板的研制中,您带领课题组成功地研制出装机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请问在这项研制工作中突破了哪些关键技术?
关键词 技术专家 金属成形 ARJ21飞机 超临界机翼 整体壁板 研制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冲击强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曾元松 李耐锐 郭和平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3,共7页
系统介绍了包括磨料高压连续水射流强化、高压脉冲水射流强化和高压空化水射流强化等高压水冲击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强化机理、强化方法及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对高压水冲击强化技术... 系统介绍了包括磨料高压连续水射流强化、高压脉冲水射流强化和高压空化水射流强化等高压水冲击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强化机理、强化方法及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对高压水冲击强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冲击强化 基本原理 强化机理 强化方法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m值法和恒应变速率法的Ti_3Al基合金超塑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付明杰 许慧元 +1 位作者 刘佳佳 韩秀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38,共7页
分别采用最大m值法和恒应变速率法对Ti-24Al-15Nb-1.5Mo合金板材进行超塑拉伸,研究了940~1000℃、5.5×10-5~1.7×10-3s-1和不同拉伸轴方向的超塑性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采用最大m值法获得的伸长率均高于恒应变速率法的,分别在... 分别采用最大m值法和恒应变速率法对Ti-24Al-15Nb-1.5Mo合金板材进行超塑拉伸,研究了940~1000℃、5.5×10-5~1.7×10-3s-1和不同拉伸轴方向的超塑性变形行为。结果表明:采用最大m值法获得的伸长率均高于恒应变速率法的,分别在980℃、垂直轧制方向获得了1596%的最大伸长率和960℃、3.3×10^-4s^-1、与轧制方向成45°获得了932%的伸长率。原始纤维组织经过超塑变形后发生等轴化,并且等轴晶粒随着应变速率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长大程度逐渐增大。最大m值法超塑拉伸可以明显减少孔洞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Al板材 超塑性 晶粒等轴化 孔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L型材热拉伸变形本构方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凤超 曾元松 +1 位作者 刘宝胜 吴为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2-140,共9页
钛合金型材作为力学性能良好的轻质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框梁等骨架零件中,其成形质量直接关系到飞机的装配精度、整机气动外形和使用寿命。为探究TC4钛合金L型材的热拉伸变形行为及本构关系,在不同的温度(600~800℃)和初始应变速率(... 钛合金型材作为力学性能良好的轻质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框梁等骨架零件中,其成形质量直接关系到飞机的装配精度、整机气动外形和使用寿命。为探究TC4钛合金L型材的热拉伸变形行为及本构关系,在不同的温度(600~800℃)和初始应变速率(0.00033~0.0083 s^(-1))下进行了多组单轴热拉伸试验,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特点分析了型材热拉伸变形行为,并通过采用回归处理和参数优化的方法建立其复合型唯象本构方程,该模型预测应力和实测应力的最小相关性系数R和最大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AARE分别为0.9641和7.5%,即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高精度表征TC4钛合金L型材的热拉伸变形行为,可作为其热变形有限元模拟的准确材料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型材 热拉伸变形 回归处理 参数优化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激光焊接头组织及超塑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佳佳 张艳苓 +1 位作者 韩秀全 黄继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6-48,51,共4页
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针对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开展了超塑性基础试验研究。对TC4钛合金激光焊搭接接头在温度870~900℃、初始应变速率0.001~0.01s。条件下的组织和变形规律进行了观察和测试;通过超塑成形/激光焊工艺模拟件成形... 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针对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开展了超塑性基础试验研究。对TC4钛合金激光焊搭接接头在温度870~900℃、初始应变速率0.001~0.01s。条件下的组织和变形规律进行了观察和测试;通过超塑成形/激光焊工艺模拟件成形试验,初步探索了超塑成形/激光焊组合工艺用于制备空心构件制造的工艺适应性.为超塑成形/激光焊组合工艺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激光焊 超塑性 微观组织 空心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复合制备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盖鹏涛 吴为 曾元松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9,共5页
采用热压复合工艺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了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利用SEM和EDS对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了热压复合工艺参数对Ti/Al扩散反应及反应层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工艺参数下,Ti/Al叠层热压复合反应的... 采用热压复合工艺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了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利用SEM和EDS对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了热压复合工艺参数对Ti/Al扩散反应及反应层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工艺参数下,Ti/Al叠层热压复合反应的初生相均为Al3Ti.600℃时Ti/Al叠层只发生少许反应,在界面处生成一薄层Al3Ti,650和700℃时,Al层完全反应,各层界面处结合状态良好,层间结合紧密.650℃时Al3Ti为唯一生成相,但700℃时,由于反应动力学的影响Al3Ti/Ti层之间有TiAl层生成,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顺序为Al3Ti→TiAl.反应过程中液相的存在能够使Ti、Al持续紧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促进反应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 热压复合 组织结构 Al3Ti层 扩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鲨鱼皮仿生结构应用及制造技术综述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宝胜 吴为 曾元松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62,共7页
鲨鱼体表的盾鳞沟槽结构具有显著的减阻效果。鲨鱼仿生沟槽结构的应用涉及航空、舰艇、汽车、管路运输、风力发电等领域。鲨鱼皮沟槽结构的仿生制造主要有两个途径,即沟槽结构形式与鲨鱼盾鳞仿真结构形式。文章针对沟槽结构的微槽滚压... 鲨鱼体表的盾鳞沟槽结构具有显著的减阻效果。鲨鱼仿生沟槽结构的应用涉及航空、舰艇、汽车、管路运输、风力发电等领域。鲨鱼皮沟槽结构的仿生制造主要有两个途径,即沟槽结构形式与鲨鱼盾鳞仿真结构形式。文章针对沟槽结构的微槽滚压、金刚石多轮廓磨削、飞秒激光烧蚀等制造技术,及鲨鱼盾鳞仿真结构的微压印法、固化法、微电铸法、微纳米滚压法、软刻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对鲨鱼皮仿生结构制造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鱼盾鳞 仿生结构 减阻 制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晶1420铝锂合金超塑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艳苓 郭和平 +2 位作者 李志强 张西涛 李琪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137,共4页
文章以采用双级时效制度和转向轧制工艺制备的细晶1420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恒应变速率超塑拉伸试验,研究了合金的单轴超塑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在460℃-520℃温度条件下和1×10^-4s^-1~5×10^-3s^-1应变速率范围内,细晶... 文章以采用双级时效制度和转向轧制工艺制备的细晶1420铝锂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恒应变速率超塑拉伸试验,研究了合金的单轴超塑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在460℃-520℃温度条件下和1×10^-4s^-1~5×10^-3s^-1应变速率范围内,细晶1420铝锂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超塑性,在温度460℃、应变速率1×10^-4s^-1条件下,延伸率达到650%。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检测手段,对超塑变形后材料的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晶1420铝锂合金 超塑性 延伸率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叠增韧仿生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为 徐柄桐 +2 位作者 张荣霞 刘宝胜 曾元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25,共7页
仿生设计方法为制备结构与功能一体化材料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途径,已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贝壳的分层结构和高强韧性能仿生制造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类,据此可开发出具有优异的防护性能和抗裂纹扩展能力的层状复合材料。对层状复合材料制... 仿生设计方法为制备结构与功能一体化材料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途径,已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贝壳的分层结构和高强韧性能仿生制造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类,据此可开发出具有优异的防护性能和抗裂纹扩展能力的层状复合材料。对层状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界面扩散及结合强度、增韧机制、弹道防护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评价和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仿生制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应加强层状复合材料变形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展层状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设计 层状复合材料 增韧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材与管材压力辅助成形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宝胜 吴为 +2 位作者 曾元松 郎利辉 刘康宁 《精密成形工程》 2016年第5期23-34,共12页
针对6种典型压力辅助成形工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这6种工艺分别是板材充液成形技术、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脉动载荷充液成形技术、充液热成形技术、固体颗粒成形技术、管材热态气体快速成形技术,介绍了各种工艺的技术原理,并... 针对6种典型压力辅助成形工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这6种工艺分别是板材充液成形技术、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脉动载荷充液成形技术、充液热成形技术、固体颗粒成形技术、管材热态气体快速成形技术,介绍了各种工艺的技术原理,并对国内外最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回顾,涉及新理论、新结构、新工艺方法、设备、工业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辅助成形技术 成形性 轻质合金 板材 管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1
作者 盖鹏涛 吴为 王明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70-73,78,共5页
概述了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压力加工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同时归纳了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发现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可控并具有高的强度和断裂韧性。此外还从材料制备、成形、... 概述了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压力加工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同时归纳了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发现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可控并具有高的强度和断裂韧性。此外还从材料制备、成形、设计及模拟的角度对这种新型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进一步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应力条件下TA15钛合金超塑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明杰 邵杰 +1 位作者 许慧元 韩秀全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1,共5页
采用受平面应力变形的锥形件和盒形件的气压胀形实验,研究TA15钛合金在不同温度的变形能力,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940℃时,材料达到最佳超塑性,锥形件最大高度为94.4mm,最小壁... 采用受平面应力变形的锥形件和盒形件的气压胀形实验,研究TA15钛合金在不同温度的变形能力,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变形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940℃时,材料达到最佳超塑性,锥形件最大高度为94.4mm,最小壁厚为0.1mm,且盒形件的力学性能较原始板材略有提高。在温度940℃和980℃变形时均有β相析出,且随着应变的增大,α相体积分数先减少后增加,组织粗化是导致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超塑成形 平面应力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鲨鱼盾鳞结构的几何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凡迪 刘宝胜 +1 位作者 曾元松 吴为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鲨鱼体表的盾鳞沟槽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其几何尺寸为减阻结构仿生制造的重要参数。以快速鲨鱼平双髻鲨盾鳞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高质量盾鳞样本的制备方法,并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三维扫描显微镜对鲨鱼皮样本盾鳞尺寸进行了... 鲨鱼体表的盾鳞沟槽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其几何尺寸为减阻结构仿生制造的重要参数。以快速鲨鱼平双髻鲨盾鳞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高质量盾鳞样本的制备方法,并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三维扫描显微镜对鲨鱼皮样本盾鳞尺寸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平双髻鲨盾鳞呈覆瓦式排列,单个盾鳞为3尖5嵴型,肋条高度分别为21.3μm、16.5μm和10.2μm,沟槽宽度分别为51.7μm、34.3μm和16.2μm,基于获得的数据建立的鲨鱼盾鳞三维模型能较好地再现盾鳞形貌,为减阻结构的仿生制造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鱼盾鳞 减阻 样本处理 几何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Ti_(46)Zr_(26)Cu_(17)Ni_(11)非晶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相组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柄桐 张荣霞 +1 位作者 吴为 陈福龙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1,共7页
利用DSC对真空甩带法制得的Ti_(46)Zr_(26)Cu_(17)Ni_(11)非晶薄带进行热分析,据此选择在693 K(<T_g),753 K(T_g^T_(x1)),813 K(>T_(x1))下对非晶合金进行不同时间真空热处理,分析非晶晶化行为,并以Ti_(46)Zr_(26)Cu_(17)Ni_(11)... 利用DSC对真空甩带法制得的Ti_(46)Zr_(26)Cu_(17)Ni_(11)非晶薄带进行热分析,据此选择在693 K(<T_g),753 K(T_g^T_(x1)),813 K(>T_(x1))下对非晶合金进行不同时间真空热处理,分析非晶晶化行为,并以Ti_(46)Zr_(26)Cu_(17)Ni_(11)非晶合金、TA2和纯Al为原材料,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873 K/10 MPa/8 h下制备层状复合材料,采用SEM、TEM、显微硬度计并结合热力学和元素扩散理论对界面层相组成、析出次序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_(46)Zr_(26)Cu_(17)Ni_(11)非晶玻璃转变温度T_g=720 K,初始晶化温度T_(x1)=788 K;非晶晶化首先生成亚稳相I相,随后进一步析出三元或四元Laves相和Ti Ni相;热压后,纯Al和非晶晶化层间界面由薄层Al_3Ni和晶粒细小结构均匀的Al3(Ti0.6Zr0.4)层组成,界面平直无缺陷,总厚度与纯Ti、纯Al间界面层厚度比约为6.5∶1;Al_3(Ti_(0.6)Zr_(0.4))和Al_3Ti硬度相近,分别为(564.20±10.46)HV和(579.83±15.26)HV,但Al_3(Ti_(0.6)Zr_(0.4))层塑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晶化行为 热压 层状复合材料 界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