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合并Ⅺ因子缺乏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及围术期处理1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韩文勇 张龑 +4 位作者 王继军 伊敏 李萍 郑清 郭向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9-332,共4页
Ⅺ因子(factorXI,FXI)缺乏又称血友病C或血浆凝血活酶前质缺乏,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lT)延长。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隐性遗传,1953年... Ⅺ因子(factorXI,FXI)缺乏又称血友病C或血浆凝血活酶前质缺乏,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lT)延长。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隐性遗传,1953年由Rosenthal等描述,发生率仅为1/10^5。由于其潜在的出血风险,患有该病的女性不建议妊娠,因此有关合并FXI缺乏的妊娠妇女剖宫产麻醉的报道很少。本文报道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例FⅪ缺乏孕妇行剖宫产手术的围麻醉期处理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Ⅺ缺乏 剖宫产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骨肉瘤复发剖宫产麻醉处理1例
2
作者 韩文勇 毕彩娇 +4 位作者 赵扬玉 朱曦 李民 王军 郭向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8-910,共3页
骨肉瘤大多发生于15~25岁青少年,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2~3例,占恶性肿瘤发生的0.2%[1],联合新辅助疗法使位于肢体末端非转移性骨肉瘤的治愈率为60%~70%[2],局部肿瘤的复发预示预后不良[3-5]。
关键词 骨肉瘤 妊娠末期 麻醉 全身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魏栋 张晖 +1 位作者 袁琳淞 于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SA I^II级择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局麻药依次为A1组(0.3%罗哌卡因)、B1组(0.4%罗哌卡因)、C1组(0.5%罗哌卡因);并分别加入...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SA I^II级择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局麻药依次为A1组(0.3%罗哌卡因)、B1组(0.4%罗哌卡因)、C1组(0.5%罗哌卡因);并分别加入1μg/kg右美托咪定组成对应的A2、B2和C2组。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阻滞效果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中循环变化。结果:三个浓度对应的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后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相比较(A2与A1,B2与B1,C2与C1),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均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与A1组比较,阻滞效果优的比例明显增加。添加右美托咪定的三个实验组在注入局麻药后60、90、120 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对应的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并且这三个实验组在30、60、90、120 min的心率比相应浓度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可以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但没有延长运动阻滞持续时间,0.3%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提高阻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端可吸收半倒刺线装置用于肺穿刺定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凤卫 辛兴 +3 位作者 边建伟 吴迅 李昊 陈应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索先端可吸收半倒线装置用于肺内小结节穿刺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21个猪肺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先端半倒刺线、微弹簧圈、带钩钢丝对其进行穿刺定位,判断是否成功,然后通过手摇式拉力架测量定位物的锚定力。所有定位操作均采用“... 目的探索先端可吸收半倒线装置用于肺内小结节穿刺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21个猪肺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先端半倒刺线、微弹簧圈、带钩钢丝对其进行穿刺定位,判断是否成功,然后通过手摇式拉力架测量定位物的锚定力。所有定位操作均采用“预充式”定位法完成。6名专家独立评估先端半倒刺线、微弹簧圈、带钩钢丝的柔韧性。结果3组全部21次定位均成功。先端半倒刺线组的锚定力明显优于微弹簧圈[(1.089±0.288)N VS(0.066±0.015)N,P=0.000],与带钩钢丝锚定力相似[(1.089±0.288)N VS(1.190±0.279)N,P=0.519]。6名专家均认为先端半倒刺线柔韧度与微弹簧圈相似明显优于带钩钢丝。结论离体实验显示,采用先端可吸收半倒刺线装置穿刺定位肺内小结节具有先端锚定力强、不易脱落、柔韧性好的优点,且无金属异物残留风险,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倒刺线 定位 磨玻璃密度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插管并发气管破裂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熊添 李家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48-848,共1页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插管 气管破裂 右上肺叶切除 硬膜外穿刺置管 并发 淋巴结清扫术 周围型肺癌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段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对剖宫产术后丁丙诺啡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郝润中 张咸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段给予氟比洛芬酯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丁丙诺啡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根据氟比洛芬酯静脉提前用药的时间随机分为A、...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段给予氟比洛芬酯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丁丙诺啡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根据氟比洛芬酯静脉提前用药的时间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用药时间分别为:A组,缝皮前30min;B组,缝皮结束即刻;C组:缝皮结束后30min;D组:空白对照,不给予氟比洛芬酯。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对产妇进行2、4、8、20、24h的疼痛评分;记录24h内PCIA泵按压次数,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2、4、8hVAS评分、术后24h内PCIA按压次数D组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PCIA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可明显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丁丙诺啡 镇痛 病人控制 镇痛 产科 麻醉 静脉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