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MR成像在判断涎腺病变性质中的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继琛
李优伟
+2 位作者
蒋学祥
王霄英
肖江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确定MR成像是否可用于判断涎腺病变的性质,以及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个MR表现参数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哪些参数可预测涎腺病变的良、恶性。结果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在包括炎症病例...
目的确定MR成像是否可用于判断涎腺病变的性质,以及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个MR表现参数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哪些参数可预测涎腺病变的良、恶性。结果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在包括炎症病例的情况下,仅转移(P<0.001)征象可预测病变的性质。而在不包括炎症病例条件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结构侵蚀在预测涎腺恶性病变方面具有显著意义。用转移征象预测恶性病变的准确性为83.0%、敏感性为43.8%、特异性为100%;而侵蚀征象预测恶性病变的准确性84.9%、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100%。当应用转移征象和/或侵蚀征象来预测恶性病变时,准确性为92.5%、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结构侵蚀在确定恶性涎腺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疾病
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年与中老年患者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特点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丹丹
韩永军
+5 位作者
李东野
乔会昱
韩华璐
沈睿
宁梓涵
赵锡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475-481,共7页
目的基于DWI影像对比青年和中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 schemi c stroke,I S)患者病变分布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IS患者颅脑DWI上IS病变的影像学数据。基于DWI上梗死灶分布特征,将病...
目的基于DWI影像对比青年和中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 schemi c stroke,I S)患者病变分布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IS患者颅脑DWI上IS病变的影像学数据。基于DWI上梗死灶分布特征,将病变分为单发、单区域多发和多区域多发IS病变,同时评估累及前后循环的情况。患者分为青年组(18~50岁)和中老年组(51~8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数目及位置分布特征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组与IS病变分布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青年组69例(47.3%),平均年龄40.5±8.4岁,男性54例(78.3%);中老年组77例(52.7%),平均年龄62.4±7.1岁,男性42例(54.5%)。两组在病灶数目及分布特征上有差异(P=0.033),青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区域多发病变(50.7%),中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单区域多发病变(37.7%)。单因素l 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组相比于中老年组更易发生多区域多发I S病变(OR 2.72,95%CI 1.17~6.29,P=0.020),校正临床混杂因素(高血压史、降压药及他汀的使用情况)和颅内动脉狭窄率后,两组多区域多发IS病变发生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OR 2.73,95%CI 1.04~7.12,P=0.041)。在前、后循环病变分布特征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青年和中老年组均以单纯前循环病变为主(69.6%vs 75.3%),且单纯前循环病变以皮层下分布为主(56.2%vs 55.2%);在单纯后循环病变,两组均最常见脑干受累(81.2%vs 89.5%)。结论对于伴有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IS患者,青年患者较中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多区域多发性梗死。两组人群均最常见单纯前循环供血域受累,且以皮层下分布为主;在单纯后循环病变,以脑干受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青年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R成像在判断涎腺病变性质中的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继琛
李优伟
蒋学祥
王霄英
肖江喜
机构
北京
大学第一
医院
放射科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2-1424,共3页
文摘
目的确定MR成像是否可用于判断涎腺病变的性质,以及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个MR表现参数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哪些参数可预测涎腺病变的良、恶性。结果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在包括炎症病例的情况下,仅转移(P<0.001)征象可预测病变的性质。而在不包括炎症病例条件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结构侵蚀在预测涎腺恶性病变方面具有显著意义。用转移征象预测恶性病变的准确性为83.0%、敏感性为43.8%、特异性为100%;而侵蚀征象预测恶性病变的准确性84.9%、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100%。当应用转移征象和/或侵蚀征象来预测恶性病变时,准确性为92.5%、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结构侵蚀在确定恶性涎腺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
涎腺疾病
肿瘤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Salivary diseases
Neoplas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781.7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年与中老年患者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特点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丹丹
韩永军
李东野
乔会昱
韩华璐
沈睿
宁梓涵
赵锡海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
中心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影像研究
中心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放射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
医院
放射科
出处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5期475-481,共7页
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71100003017003)。
文摘
目的基于DWI影像对比青年和中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 schemi c stroke,I S)患者病变分布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IS患者颅脑DWI上IS病变的影像学数据。基于DWI上梗死灶分布特征,将病变分为单发、单区域多发和多区域多发IS病变,同时评估累及前后循环的情况。患者分为青年组(18~50岁)和中老年组(51~8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数目及位置分布特征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组与IS病变分布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青年组69例(47.3%),平均年龄40.5±8.4岁,男性54例(78.3%);中老年组77例(52.7%),平均年龄62.4±7.1岁,男性42例(54.5%)。两组在病灶数目及分布特征上有差异(P=0.033),青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区域多发病变(50.7%),中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单区域多发病变(37.7%)。单因素l 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组相比于中老年组更易发生多区域多发I S病变(OR 2.72,95%CI 1.17~6.29,P=0.020),校正临床混杂因素(高血压史、降压药及他汀的使用情况)和颅内动脉狭窄率后,两组多区域多发IS病变发生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OR 2.73,95%CI 1.04~7.12,P=0.041)。在前、后循环病变分布特征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青年和中老年组均以单纯前循环病变为主(69.6%vs 75.3%),且单纯前循环病变以皮层下分布为主(56.2%vs 55.2%);在单纯后循环病变,两组均最常见脑干受累(81.2%vs 89.5%)。结论对于伴有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IS患者,青年患者较中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多区域多发性梗死。两组人群均最常见单纯前循环供血域受累,且以皮层下分布为主;在单纯后循环病变,以脑干受累为主。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青年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影像分布特征
Keywords
Ischemic stroke
Young strok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mage distribution pattern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MR成像在判断涎腺病变性质中的价值
王继琛
李优伟
蒋学祥
王霄英
肖江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年与中老年患者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特点比较研究
杨丹丹
韩永军
李东野
乔会昱
韩华璐
沈睿
宁梓涵
赵锡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