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基线和住院治疗的比较——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和加拿大卒中登记研究的结果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改芬 房继明 +8 位作者 宋彦丽 潘岳松 张润华 王伊龙 赵性泉 王春雪 Frank L.Silver Moira K.Kapral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9期724-730,共7页
目的旨在比较中国北京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住院患者的基线特征、卒中治疗和住院结局的差异。 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于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北京地区的11个研究中心连续收集了177... 目的旨在比较中国北京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住院患者的基线特征、卒中治疗和住院结局的差异。 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于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北京地区的11个研究中心连续收集了1775例急性卒中及TIA患者。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数据来源于2007年4月~2008年3月安大略省的11个卒中中心的3551例卒中及TIA患者。本研究对北京地区患者的基线特征、卒中治疗和住院结局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与加拿大卒中登记研究中安大略省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①基线信息:北京地区的患者较安大略省的患者年轻(64.5±12.9 vs 70.2±15.3,P<0.001),并且男性较多(64.8% vs 51.6%,P<0.001);既往史有吸烟、饮酒、卒中、高血压的比例北京地区均高于安大略省(P均<0.001),而既往史有TIA、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的人数安大略省高于北京地区(P均<0.001)。②院前信息:与安大略省的患者相比,北京地区的患者使用救护车到达急诊的比率较低(33.5% vs 78.4%,P<0.001),并且2.5 h内到达急诊的比例较低(21.0% vs 42.4%,P<0.001)。③治疗情况:北京地区的患者中,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比例低于安大略省(93.9% vs 99.2%,P<0.001),并且进入卒中单元治疗的比例较低(23% vs 64.7%,P<0.001)。在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北京地区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较低(8.1% vs 17.4%,P<0.001),然而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中,给与抗凝治疗的比例两者无明显的差异(75.9% vs 75.5%,P=0.945)。北京地区和安大略省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给予抗栓治疗的比例相近(77.0% vs 77.9%,P=0.544)。④结局事件:与安大略省地区相比,北京地区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卒中的比例较低(3.4% vs 5.1%,P<0.001),然而住院期间肺炎的发生率较高(12.5% vs 7.6%,P<0.001)。北京地区患者的住院死亡率、7 d死亡率和30 d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安大略省地区(7.7% vs14.7%,5.7% vs9.3%,7.9% vs15.9%,P均<0.001)。 结论北京和安大略地区的卒中/TIA住院患者在基线信息、住院治疗和结局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认识到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卒中住院治疗的质量,有助于更好地制订卒中的控制和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卒中治疗 结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基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事后分析
2
作者 李丽君 张宁 +1 位作者 陈琦 王春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5-821,共7页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是对多中心、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国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是对多中心、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国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China,PRIOD)的事后分析。选取PRIOD中入组患者人数较多的15个中心,对入组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发病5年后的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失眠的诊断标准编制调查问卷,收集失眠及相关睡眠问题,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主观性失眠以及睡眠时间。采用mRS评估患者的功能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98例患者,其中319例(45.70%)为主观性失眠患者,仅17.55%(56/319)服用助眠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患者功能预后存在显著关联:校正协变量后,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风险较高(OR 1.64,95%CI 1.11~2.42,P=0.013);亚组分析显示,在基线为首次脑血管病发作患者中,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的风险较高(OR 1.74,95%CI 1.13~2.68,P=0.013)。结论 主观性失眠是导致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功能残疾 主观性失眠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对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卒中复发风险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荆京 孟霞 +4 位作者 王安心 赵性泉 王伊龙 刘丽萍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6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狭窄对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早期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纳入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Clopidogrel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s,CHANCE)研究...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动脉狭窄对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早期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纳入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Clopidogrel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s,CHANCE)研究影像亚组1089例非心源性高危TIA和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MRA序列的检查结果分为无颅内动脉狭窄、单发颅内动脉狭窄和多发颅内动脉狭窄3组。随访患者90 d卒中复发(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事件。采用Cox回归分析多发颅内动脉狭窄对轻型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90 d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结果无颅内动脉狭窄、单发颅内动脉狭窄和多发颅内动脉狭窄组分别有608例、298例和183例患者;90 d卒中发生风险比例分别为5.43%、9.06%和18.03%。与无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相比,伴有颅内动脉狭窄(包含单发和多发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非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2.50%vs 5.40%,P<0001)。其中,多发颅内动脉狭窄卒中复发风险最高(18.03%),是无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3.578倍(HR 3.578,95%CI 2.189~5.850)。结论多发颅内动脉狭窄是非心源性TIA和轻型卒中患者早期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轻型卒中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卒中复发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孟霞 张星 +3 位作者 吕微 张心邈 荆京 谷鸿秋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7期653-659,共7页
目的调查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18岁以上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药物依从性被定义为随访期间规律服用所有... 目的调查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18岁以上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药物依从性被定义为随访期间规律服用所有出院时所带的二级预防药物。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出院3个月药物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2768例病例,平均年龄为(62.3±11.4)岁,女性988例(35.7%)。3个月随访时,药物依从者2016例(72.8%),非依从性者752例(27.2%),药物依从性最高的是抗血小板药物(95.3%),随后是降糖药物(90.9%)、降压药(90.2%)和降脂药物(85.4%),抗凝药的依从性最低(73%)。糖尿病史(OR1.40,95%CI1.14~1.73,P=0.0016)和降糖药物使用史(OR1.43,95%CI1.14~1.79,P=0.0022)可能是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但校正年龄、性别后两者对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医保类型、吸烟、疾病史、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是出院1年的卒中复发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6,95%CI0.14~0.91,P=0.03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个月药物依从性良好是1年卒中复发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从性 二级预防药物 卒中复发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命名性失语症脑损伤定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叶娜 张玉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80-883,共4页
卒中后命名性失语症特指以命名不能为主要症状的卒中后失语综合征,其脑损伤部位一直不明确。近年来,基于MRI T_1WI的脑区定位研究发现,卒中后慢性期命名性失语症病变部位不确定,而急性期命名性失语症病变部位多位于优势半球颞叶;基于弥... 卒中后命名性失语症特指以命名不能为主要症状的卒中后失语综合征,其脑损伤部位一直不明确。近年来,基于MRI T_1WI的脑区定位研究发现,卒中后慢性期命名性失语症病变部位不确定,而急性期命名性失语症病变部位多位于优势半球颞叶;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提示,皮质下白质,尤其是左侧额下回白质在命名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fMRI的脑网络研究认为,命名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损伤与一些特定灰质脑区间的连接破坏有关。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语言加工可以划分为不同步骤,每一步又由不同脑区负责,而且对于不同词性,如动词和名词的加工,其过程也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性失语 卒中后失语 皮质下白质 脑网络 图片命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入院原因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博 赵艺皓 +5 位作者 武剑 樊东升 李淑娟 耿晓坤 李斗 吉训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4-687,共4页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静脉溶栓是当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该治疗在3.0-6.0 h内有效。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入院的原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3月首都医科大...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静脉溶栓是当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该治疗在3.0-6.0 h内有效。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迟入院的原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4家三级医院的4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情况、院前延迟情况及延迟入院的原因。结果首诊医院级别:三级医院380例(80.51%)、二级医院62例(13.14%)、一级医院及以下30例(6.35%);首诊科室:急诊375例(79.45%)、门诊97例(20.55%);首诊转运途径中使用急救车(120或999)94例(19.92%)、私家车232例(49.15%)、公共交通工具97例(20.55%)、其他49例(10.38%)。院前时间0.3-138.2 h,中位数为4.4(四分位数间距为14.7)h;正常入院患者214例(45.34%),延迟入院患者258例(54.66%)。正常入院与延迟入院患者首诊医院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入院与延迟入院患者首诊科室、首诊转运途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延迟入院的常见原因依次为症状归因于其他疾病(22.09%,57/258)、症状不明显未识别(17.83%,46/258)、没人帮助或受他人影响(11.63%,30/258)。结论患者及家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认知因素与发病环境因素是患者延迟入院的主要原因。今后要加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知识的健康教育,发挥基层医院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溶栓治疗 患者入院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建设模式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林金嬉 梁宪红 +4 位作者 李上智 刘丽 孟霞 李子孝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6期567-573,共7页
目的开发适合我国的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及管理模式,为提高脑血管病专病队列研究生物样本质量、促进资源共享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的标准化思路,参考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经验,结合脑血管病专... 目的开发适合我国的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及管理模式,为提高脑血管病专病队列研究生物样本质量、促进资源共享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的标准化思路,参考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经验,结合脑血管病专病队列研究实际需求,形成我国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建设及管理模式。从场地、设施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控制等多个维度,建立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管理流程。结果依据本研究提出的建设要求,开发了天坛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管理系统,建立了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质量管理体系。结论天坛脑血管病多中心临床研究生物样本库实现了各中心统一、标准、实时、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可以保障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的生物样本质量水平,为脑血管病筛查、预警、诊断与干预等精准医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生物样本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本库 卒中 多中心 临床研究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脑血管病诊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子孝 刘涛 +3 位作者 丁玲玲 刘子阳 李鑫鑫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3期282-289,共8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正助力全球医疗保健的进步。全球脑血管疾病负担重,优质脑血管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等开发基于AI的诊疗工具,并将经过验证的AI工具应用于辅助临床决策是改进脑...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正助力全球医疗保健的进步。全球脑血管疾病负担重,优质脑血管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等开发基于AI的诊疗工具,并将经过验证的AI工具应用于辅助临床决策是改进脑血管病医疗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未来AI在脑血管病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AI已在脑血病影像、电子病历等医疗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AI技术在脑血管病疾病风险预测、辅助诊断、治疗决策及预后预测等多个方面均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AI工具的开发过程中,建立高质量、标准化的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和多中心临床研究及验证网络是主要的难题。将AI工具应用于医疗保健也将伴随一系列挑战,例如:数据安全、隐私、道德、责任、行政法规以及对AI算法“黑箱”的不可解释性等问题,均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去规范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脑血管病 病灶分割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回眸2024 被引量:1
9
作者 熊云云 李光硕 +6 位作者 马宇洁 李祉馨 沈柯佳 马瑛 孙大鹏 孙溢阳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2024年,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进展显著。全球卒中领域研究者们共同的智慧和努力进一步完善了脑血管病的诊疗和管理策略。在出血性卒中领域,特别是在硬膜下血肿和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方面,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同时,缺血性卒中作... 2024年,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进展显著。全球卒中领域研究者们共同的智慧和努力进一步完善了脑血管病的诊疗和管理策略。在出血性卒中领域,特别是在硬膜下血肿和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方面,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同时,缺血性卒中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静脉溶栓、动脉取栓和二级预防等多个方面,不断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多、更坚实的证据。本文将对2024年脑血管病领域的关键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当前的研究热点,深入理解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再灌注 取栓 静脉溶栓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病灶部位与吞咽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婧 杨雅琴 +2 位作者 王春雪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3-966,共4页
目的明确脑卒中不同病灶部位与吞咽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7年4月间连续入住卒中单元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入院后患者头MRI所显示的陈旧及新卒中病灶的部位并进行分类。电视透视检查(VF)明确有无吞咽... 目的明确脑卒中不同病灶部位与吞咽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7年4月间连续入住卒中单元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入院后患者头MRI所显示的陈旧及新卒中病灶的部位并进行分类。电视透视检查(VF)明确有无吞咽异常及误吸。分析病灶部位与吞咽障碍及误吸之间的关系。结果满足条件者共211例,同时获得VF评估资料以及头MRI资料的患者共有169例。159例存在吞咽功能损伤,误吸94例。口期异常72例(9例缺失),咽期异常150例。不同卒中病灶间出现吞咽障碍及误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延髓损伤有易于误吸的趋势(P=0.056)。幕上(P=0.028)和延髓以上(P=0.005)损伤容易造成口期异常。结论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脑干及小脑的损伤,包括单侧半球损伤均可导致吞咽障碍和误吸。延髓损伤可能容易导致误吸,幕上或延髓水平以上的损伤容易造成口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损伤部位 电视透视检查 吞咽障碍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菁晶 鞠奕 +2 位作者 潘岳松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观察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研究中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7年9月~2008年8月CNSR收集的22 2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符合入组标准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24例,根据临床预后分... 目的观察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研究中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7年9月~2008年8月CNSR收集的22 2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符合入组标准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24例,根据临床预后分为恶化组368例,未恶化组2056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与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的因素。结果恶化组患者住院时间、糖尿病、新发脑卒中、急性感染、痫性发作、应激性血糖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较未恶化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1.08,95%CI:1.03~1.13,P=0.003)、糖尿病(OR=1.73,95%CI:1.26~2.37,P=0.001)、新发脑卒中(OR=9.07,95%CI:5.39~15.26,P=0.000)和急性感染(OR=2.37,95%CI:1.50~3.76,P=0.000)是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糖尿病、入院NIHSS评分、新发脑卒中、急性感染可能是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升高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糖尿病 脑梗死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 被引量:51
12
作者 陈艳雪 姜悦 +5 位作者 李子孝 潘岳松 冀瑞俊 王伊龙 王拥军 王晨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686-691,共6页
目的评估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Ⅱ(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Ⅱ)2012年6月-2013年1月连续入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 目的评估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Ⅱ(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Ⅱ)2012年6月-2013年1月连续入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的住院患者25 01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临床特点及用药信息等资料,统计患者发病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药物依从性。按照随访12个月时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分为依从组和非依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因素特点,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 48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完成12个月的随访。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总体依从性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47.0%、44.5%和34.9%。出院12个月时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最好的为降糖药(63.86%),之后分别为降压药(61.9%)、抗血小板药(57.58%)、华法林(44.92%)和他汀类药物(24.36%)。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既往糖尿病史、本次发病为TIA是卒中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偏低的影响因素,而既往有卒中病史的患者药物依从性相对较好。结论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总体依从性仍偏低,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级预防 药物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宁 石玉芝 +3 位作者 王安心 王展 王春雪 王拥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7-810,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SD)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库中191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男女之间在卒中后2周PSD的发生率、抑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女性PSD的... 目的研究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SD)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库中191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男女之间在卒中后2周PSD的发生率、抑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女性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32.9%和26.6%,P<0.01),女性卒中评分与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高于男性(P<0.05),抑郁表现均以迟滞和睡眠障碍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PSD与既往心脏病史、精神障碍病史以及卒中严重程度相关,男性与年龄、吸烟史、精神障碍病史及卒中严重程度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PSD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PSD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后抑郁 性别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与脑卒中发展史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青 武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9,共5页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升高之趋势,而国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诊断率、控制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0世纪,研究者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人种的综合分析,发现高血压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升高之趋势,而国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诊断率、控制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0世纪,研究者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人种的综合分析,发现高血压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复发率;21世纪,研究者将目光转向诊室外血压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研究发现不同时间段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有所不同,以夜间血压的影响较大,而家庭血压监测则可更全面、真实地提供长期血压变化;未来,将通过对血压的全面监测与治疗,以遏制目前脑卒中"井喷"之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高血压 医学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循环系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和预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邹昕颖 龚浠平 +1 位作者 潘岳松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9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系统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1年期预后的差异。方法以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方法将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对比分析前、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其1年期...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系统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1年期预后的差异。方法以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根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方法将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对比分析前、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其1年期全因死亡、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3分]和卒中复发的差异。结果共8099例新发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前循环(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ACI)梗死6415例,后循环(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CI)梗死1684例。ACI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发生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于PCI组(均P〈0.001)。PCI组男性居多,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更高(均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CI组在出院时[优势比(odds ratio,OR)0.53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396~0.718,P〈0.001]、3个月(OR 0.592,95%CI 0.472~0.744,P〈0.001)、6个月(OR 0.636,95%CI 0.516~0.785,P〈0.001)、1年(OR 0.719,95%CI 0.591~0.876,P=0.001)的死亡风险均低于PCI组。ACI组在出院时预后不良的风险高于PCI组(OR 1.272,95%CI 1.075~1.505,P=0.005),但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预后不良的风险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的卒中复发风险无显著差异。结论在1年内,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前循环梗死,而在出院后卒中所致预后不良和卒中复发方面,两者风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前循环 后循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小卒中患者1年卒中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来自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数据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菁晶 鞠奕 +3 位作者 王春雪 潘岳松 刘丽萍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8期643-649,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期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病灶模式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期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病灶模式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反映的大血管病变情况,结合临床信息,探讨对小卒中1年卒中复发有较强预测作用的评价指标。方法以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Chinese Intra Cranial Atherosclerosis Study,CICAS)数据库中的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纳入发病7 d内、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2分、脑部MRI-DWI发现新梗死病灶、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和影像信息所示不同病变模式及大血管病变情况,以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确定小卒中后1年卒中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843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1.67±11.04)岁。1年累计卒中复发率4.39%。1年预后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风险比(hazard ratio,HR)3.1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40~7.211,P=0.006)],症状相关性动脉闭塞(HR 2.35,95%CI 1.094~5.030,P=0.029),多发非症状相关性动脉狭窄(HR 2.74,95%CI 1.311~5.730,P=0.007),多发皮层、皮层下和(或)深部白质梗死(HR 2.06,95%CI 1.006~4.229,P=0.048)是1年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影像学检查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DWI所示多发皮层、皮层下和(或)深部白质病变、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小卒中1年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小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失语患者非语言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鑫鑫 马艳玲 +2 位作者 刘艳君 姚婧璠 张玉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非语言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障碍与非语言性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就诊的卒中患者共32例,经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aphasia battery,WAB)评估语言功能... 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非语言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障碍与非语言性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就诊的卒中患者共32例,经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aphasia battery,WAB)评估语言功能,分为失语组和无失语组,其中失语组15例,无失语组17例。洛文斯顿成套测验中文版(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第2版评估患者非语言认知功能。对失语组与非失语组的LOTCA各分项分值及总分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对WAB中各分项得分及失语商与LOTCA各认知分项得分及总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并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失语组的LOTCA总分低于无失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69.0~92.0)分vs99.0(86.0~102.5)分,P<0.05];失语患者LOTCA总分与WAB各分项及失语商呈正相关(r=0.587~0.883,均P<0.05),WAB分项中的各分项与LOTCA中各分项之间呈正相关(r=0.521~0.843,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失语商的主要因素为LOTCA总分(β=0.707,P=0.003)。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非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程度越重其非语言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失语症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长青 王伊龙 +2 位作者 王春雪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1期923-929,共7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791例7 d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脑白质疏松的严重...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791例7 d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数量、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分别有14例(1.8%)、38例(4.8%)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发病1年内死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复发。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存在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有皮层新发脑梗死灶、入院后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未服用他汀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的死亡无显著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分、新发梗死灶的责任脑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70%、出院时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结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队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润华 刘改芬 +5 位作者 姜勇 潘岳松 周筠 王伊龙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9期779-784,共6页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具有相对明确的因果顺序、证据强度高的特点,是了解其疾病史和探索病因的重要方法。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国际和国内进行了大量的以社区为基础的队列研究,每个研究的规模、地点、调查方法和终点...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具有相对明确的因果顺序、证据强度高的特点,是了解其疾病史和探索病因的重要方法。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国际和国内进行了大量的以社区为基础的队列研究,每个研究的规模、地点、调查方法和终点事件不尽相同,并在心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本文就国际和国内影响较大的心脑血管社区队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队列研究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慢性期睡眠质量下降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宁 杨洋 +3 位作者 王铄 李菁晶 王春雪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7期550-556,共7页
目的调查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年睡眠质量下降发生率及睡眠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临床指标及影像学资料(急性期病灶部位)。随访患者发病后14 d是否存在卒... 目的调查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1年睡眠质量下降发生率及睡眠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临床指标及影像学资料(急性期病灶部位)。随访患者发病后14 d是否存在卒中后抑郁、抗抑郁药物使用与否、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RS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发病1年后随访卒中复发、评定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HRSD、HAMA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s,PSQI)。以PSQI≥8分为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对可能影响睡眠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入组并完成随访的患者共233例。1年随访时PSQI≥8分,提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患者为31例(1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下降与随访时患者是否服用抗抑郁药物(χ2=3.9657,P=0.0464)、发病14 d内的HRSD评分(Z=1.9712,0.0487)、1年随访时HRSD评分(Z=6.7303,P〈0.0001)和HAMA评分有关(Z=6.6807,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1年随访阶段的HAMA评分[比值比(odds ratio,OR)1.66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09~2.120,P〈0.0001]是卒中患者慢性期睡眠质量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睡眠障碍在卒中慢性期发生率仍较高,慢性期焦虑水平是睡眠质量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抑郁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