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帕金森病伴焦虑的脑网络拓扑属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房进平 陈慧敏 +3 位作者 曹振汤 刘亘梁 马惠姿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97-801,共5页
目的观察新发帕金森病(PD)伴焦虑与不伴焦虑患者与健康人静息态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方法招募临床诊断的26例新发PD患者,伴焦虑的12例为aPD组,不伴焦虑的14例为naPD组,同期选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为N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 目的观察新发帕金森病(PD)伴焦虑与不伴焦虑患者与健康人静息态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方法招募临床诊断的26例新发PD患者,伴焦虑的12例为aPD组,不伴焦虑的14例为naPD组,同期选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为N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计算脑节点度、集群系数、局部效率、全局效率等网络拓扑属性4项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验后分析各组拓扑属性差异。结果 aPD组患者额叶内侧皮质/扣带回前部集群系数、节点度、局部效率、全局效率均显著低于naPD组,而颞叶内侧(海马与杏仁核)的节点度与全局效率均显著高于naPD组(P<0.05);与NC组比较,aPD组和naPD组患者均表现为感觉运动皮质、枕叶皮质脑网络拓扑属性指标下降,默认网络、中脑区域(不包含黑质)脑网络拓扑属性增高(P<0.05)。结论前扣带回/额叶内侧、颞叶内侧(海马与杏仁核)脑网络拓扑属性改变,可能参与新发PD患者伴焦虑的脑网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焦虑 磁共振成像 运动皮质 拓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芳菲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63-664,共2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排在阿尔兹海默病之后的第二大神经系统变性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多在50岁以后发病。在发达国家PD的发生率为0.3%,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在60岁人群中,PD的发病率为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排在阿尔兹海默病之后的第二大神经系统变性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多在50岁以后发病。在发达国家PD的发生率为0.3%,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在60岁人群中,PD的发病率为1%~2%,年龄〉8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可达到3%~4%。目前我国的PD患者人数已〉20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疾病遗传易感性 等位基因 环境因素诱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作为帕金森病生物学标记物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芳菲 郜丽妍 +1 位作者 李鑫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以及其与总蛋白的比值能否作为帕金森病的外周生物学标记物。方法选择PD患者77例(PD组),多系统萎缩(MSA)患者22例(MSA组),健康体检者89例(对照组)。红细胞内总蛋白通过蛋白定量的方...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以及其与总蛋白的比值能否作为帕金森病的外周生物学标记物。方法选择PD患者77例(PD组),多系统萎缩(MSA)患者22例(MSA组),健康体检者89例(对照组)。红细胞内总蛋白通过蛋白定量的方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通过ELISA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和MSA组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含量[(3887±2160)μg/L,(3844±1887)μg/L vs(2718±887)μg/L],及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总蛋白[(28.5±18.1)ng/mg,(22.3±13.8)ng/mg vs(14.3±7.4)ng/mg)]明显升高(P<0.01)。在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作为PD标记物的诊断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68(P=0.037),最佳临界值为3801.8g/L,敏感性为42%,特异性为36%。而其与红细胞总蛋白的比值作为诊断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75(P=0.031),最佳临界值为14.90ng/mg,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52%。结论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以及红细胞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总蛋白的比值可作为鉴别突触核蛋白病与非突触核蛋白病的指标,后者有望成为诊断PD的外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红细胞 Α突触核蛋白 多系统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并发淡漠的危险因素研究
4
作者 柳欣 尹志科 +5 位作者 冯涛 邓永梅 赵越颖 董可 王春雪 马惠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9-723,共5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淡漠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入住本院的帕金森病患者254例,根据Starkstein情感淡漠评定量表(SAS)分为淡漠组和非淡漠组,对两组人口学资料、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等...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淡漠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入住本院的帕金森病患者254例,根据Starkstein情感淡漠评定量表(SAS)分为淡漠组和非淡漠组,对两组人口学资料、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帕金森病并发淡漠的危险因素。结果 254例帕金森病患者中124例(48.8%)并发淡漠。淡漠组年龄、发病年龄、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MDS-UPDRSⅢ)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高于非淡漠组(t> 2.291, P <0.05);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低于非淡漠组(t> 22.424, P <0.001)。两组间性别、受教育时间、体质量指数(BMI)、病程、H-Y分期、剂末现象、异动症、开关现象、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量表(RBDSQ)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年龄、MoCA和HAMD评分与帕金森病并发淡漠密切相关(P <0.05)。结论帕金森病并发淡漠与起病年龄大、抑郁、认知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淡漠 抑郁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帕金森病猴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宏伟 于兰 +5 位作者 陈敏 李旭冉 李昕 杨巍巍 王鹏 于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索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猴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雌性食蟹猴年龄10~12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茶多酚对照... 目的探索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猴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雌性食蟹猴年龄10~12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茶多酚对照组(TP组)、帕金森病模型组(MPTP组)和茶多酚治疗组(MPTP+TP组),每组4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茶多酚对照组灌胃给予茶多酚80 d;PD模型组静脉注射MPTP诱导PD模型,茶多酚治疗组在PD模型建立后给予茶多酚治疗80 d,每周2次用帕金森病临床行为评价量表评价各组动物运动损伤。实验动物经安乐死后,分离脑组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和体视学分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结果 TP能减少MPTP诱导的食蟹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并缓解其运动障碍。结果首次在灵长类动物体内实验证实茶多酚能有效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并改善其运动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运动障碍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凯琳 唐北沙 徐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57-760,共4页
近年来,作为遗传与环境之间纽带的表观遗传修饰与PD发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表观遗传是指在没有DNA序列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的基因表达或功能的改变[1]。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DNA羟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non-coding RN... 近年来,作为遗传与环境之间纽带的表观遗传修饰与PD发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表观遗传是指在没有DNA序列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的基因表达或功能的改变[1]。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DNA羟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介导的基因表达变化等。本文将着重从上述四个方面介绍PD相关的表观遗传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DNA羟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异动症危险因素及左旋多巴安全剂量的数据驱动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慧敏 李芳菲 +5 位作者 郜丽妍 房进平 曹振汤 刘亘梁 冯涛 马惠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异动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基于数据驱动方法分析PD患者异动症的左旋多巴安全剂量。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住院的PD患者163例,其中伴发异...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异动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基于数据驱动方法分析PD患者异动症的左旋多巴安全剂量。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住院的PD患者163例,其中伴发异动症患者20例(异动组),不伴异动症患者143例(非异动组)。logistic回归分析PD异动症潜在危险因素;利用分类决策树模型计算左旋多巴安全剂量。结果异动组病程、Hoehn-Yahr(H-Y)分期、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Ⅰ、UPDRSⅡ、UPDRSⅢ、UPDRSⅣ、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左旋多巴、多巴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恩他卡朋、金刚烷胺比例明显高于非异动组(P<0.05,P<0.01),起病年龄[(51.8±14.3)岁vs(59.2±10.8)岁,P=0.007]明显低于非异动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Y分期(HR=3.544,P=0.047)、病程(HR=1.233,P=0.033)为PD异动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左旋多巴等效剂量(P=0.055)为可能的危险因素。分类决策树模型预测提示,左旋多巴等效剂量387.5mg/d为区别异动组与非异动组的左旋多巴安全剂量。结论 PD异动症可能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药物剂量计算 运动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雪梅 曹振汤 +4 位作者 柳竹 马惠姿 王展 杨雅琴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患者与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及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的差异。方法分别纳入IPD患者(IPD组)33例及ET-PD患者(ET-PD组)21例,分析2组患者的运动症状及NMS,比较2组患者黑... 目的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患者与特发性震颤发展为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及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的差异。方法分别纳入IPD患者(IPD组)33例及ET-PD患者(ET-PD组)21例,分析2组患者的运动症状及NMS,比较2组患者黑质超声,静止性、姿势性震颤的频率和波幅及收缩型式差异。结果IPD组较ET-PD患者更易出现便秘(81.8%vs 33.3%)、嗅觉减退(51.5%vs 19.0%)、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63.6%vs 28.6%,P<0.05,P<0.01);IPD组与ET-PD组黑质强回声面积比较无显著差异[(0.30±0.04)cm2vs(0.31±0.08)cm2,P=0.697)]。IPD组单侧起病比例和下颌震颤发生率高于ET-PD组(100.0%vs 61.9%,P<0.01;51.5%vs 23.8%,P<0.05);头部震颤发生率显著低于ET-PD组(6.1%vs 42.9%,P<0.01);静止性震颤高于ET-PD组(84.8%vs 52.4%,P<0.01),姿势性震颤低于ET-PD组(81.8%vs 100.0%,P<0.05);上肢静止性及姿势性震颤的频率低于ET-PD组[(4.01±1.49)Hz vs (4.87±0.73)Hz,P<0.05;(5.03±1.18)Hz vs (5.79±1.05)Hz,P<0.05],2组上肢震颤波幅、下肢静止性及姿势性震颤的频率和波幅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上肢静止性震颤均以交替收缩型式为主,ET-PD组下肢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均以同步收缩型式为主。结论 IPD患者与ET-PD患者具有不同的NMS和不同的震颤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嗅觉障碍 REM睡眠行为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震颤与特发性震颤发展成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雪梅 曹振汤 +4 位作者 柳竹 马惠姿 王展 杨雅琴 冯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7-762,共6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震颤(ET)患者与ET发展为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和非运动症状的差异。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对30例ET患者和17例ET-PD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 目的探讨特发性震颤(ET)患者与ET发展为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和非运动症状的差异。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对30例ET患者和17例ET-PD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检测黑质超声及静止性、姿势性震颤的频率、振幅和形式。结果相比ET患者,ET-PD患者更多出现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χ~2>4.656,P<0.05);黑质强回声面积更高(t=-2.164,P<0.05);下肢震颤及下颌震颤发生率明显升高(χ~2>8.745,P<0.01);头部和上肢静止性及姿势性震颤的频率较低(t>2.082,P<0.05)。ET患者上肢静止性、姿势性震颤均以同步收缩为主,ET-PD患者以交替收缩为主(χ~2>3.943,P<0.05)。结论 ET患者与ET-PD患者非运动症状和震颤各具特点,当ET患者出现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震颤部位、频率、收缩型式发生变化时,需警惕发展成帕金森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震颤 震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皮肤反应联合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雪梅 曹振汤 +4 位作者 刘亘梁 马惠姿 王展 杨雅琴 冯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SR)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在多系统萎缩(MSA)与帕金森病(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8例MSA患者(MSA组)及171例PD患者(PD组)进行SSR和EAS-EMG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与PD组比较,MSA... 目的探讨交感皮肤反应(SSR)及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在多系统萎缩(MSA)与帕金森病(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8例MSA患者(MSA组)及171例PD患者(PD组)进行SSR和EAS-EMG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与PD组比较,MSA组上、下肢SSR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下降[(1528.73±390.32)ms vs(1286.95±180.39)ms;(2226.98±499.23)ms vs(1832.65±271.09)ms;(1082.44±834.41)μV vs(2626.16±1539.60)μV;(499.01±308.18)μV vs(1734.64±1258.92)μV,P=0.000];MSA组上肢潜伏期、波幅与直立性低血压(OH)明显相关,下肢潜伏期、波幅与病程、OH明显相关(P<0.05,P<0.01)。与PD组比较,MSA组EAS-EMG平均时限、波幅、平均位相、多相波百分比、卫星电位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P<0.01)。SSR联合EAS-EMG检查的曲线下面积为0.92,敏感性0.73。结论SSR联合EAS-EMG可提高对MSA与PD患者的鉴别诊断,可作为MSA患者早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量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肌电描记术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程度抑郁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结构差异 被引量:51
11
作者 马惠姿 房进平 +1 位作者 冯涛 蒋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不同程度抑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各因子分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选择北京天坛医院运动障碍科住院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168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HAMD评分、统一帕金森综合评分...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不同程度抑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各因子分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选择北京天坛医院运动障碍科住院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168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HAMD评分、统一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Ⅲ(UPDRSⅢ)评分、改良Hoehn-Yahr分级(H-Y分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抗帕金森药物最大改善率等临床资料。根据HAMD评分分为无抑郁组(n=61)、轻度抑郁组(n=68)和中度抑郁组(n=39)。比较各组HAMD各因子分差异。结果除轻度抑郁组日夜变化外,各因子分均随抑郁程度加重而显著增加(F>10.546,P<0.001);焦虑/躯体化所占比例下降,认知障碍、阻滞所占比例增加。结论随着抑郁程度加重,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结构发生变化,焦虑/躯体化比例下降,认知障碍、阻滞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结构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帕金森病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歌 汪志鹏 +1 位作者 段春礼 杨慧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9-255,共7页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而糖尿病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高危因素。胰岛素不仅是一种作用于外周的激素,负责葡萄糖平衡和能量代谢,它也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影响大脑的许多生命过程,包括调节神经元存活和生长、维持突触稳定性等。...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而糖尿病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高危因素。胰岛素不仅是一种作用于外周的激素,负责葡萄糖平衡和能量代谢,它也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影响大脑的许多生命过程,包括调节神经元存活和生长、维持突触稳定性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帕金森病患者和动物模型的脑中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异常引起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炎症,以及认知功能减退等。这些都是与PD的发病机制紧密相关的。使用胰岛素增敏药物将是一种潜在的,缓解PD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线粒体功能障碍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抑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惠姿 马凌燕 冯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中国帕金森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散发帕金森病患者26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分为抑郁组(n=116)和非抑郁组(n=152)。同时招募252例既往健康...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中国帕金森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散发帕金森病患者26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分为抑郁组(n=116)和非抑郁组(n=152)。同时招募252例既往健康,无神经系统疾病,性别、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留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ELP)和限制性酶切,分析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结果抑郁组、非抑郁组、对照组在COMT基因Val158Met位点基因型(χ~2=0.78,P>0.05)、等位基因(χ~2=0.25,P>0.05)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并非中国帕金森病抑郁人群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Val158Met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单纯淡漠的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方 张巍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1-196,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除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步态和姿势障碍等运动症状外,近年研究发现其还存在神经精神、睡眠、感觉及自主神经障碍等多种非运动症状。PD单纯淡漠是不伴痴呆和抑郁的淡漠,...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除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步态和姿势障碍等运动症状外,近年研究发现其还存在神经精神、睡眠、感觉及自主神经障碍等多种非运动症状。PD单纯淡漠是不伴痴呆和抑郁的淡漠,其与运动症状及多种非运动症状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PD单纯淡漠的发生涉及神经解剖、神经病理、神经生化及神经免疫炎症等机制。本文将对PD单纯淡漠的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单纯淡漠 临床特征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细胞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保磊 陈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252,共10页
细胞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已从实验室的研究工具发展为面向患者的临床级产品。细胞移植治疗的目的是替代退化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并恢复失神经支配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传递。基因治疗可通过引... 细胞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已从实验室的研究工具发展为面向患者的临床级产品。细胞移植治疗的目的是替代退化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并恢复失神经支配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传递。基因治疗可通过引入遗传物质以延缓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恢复多巴胺能信号转导;基于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治疗及其递送方式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基因治疗还可干预α⁃突触核蛋白介导的神经退行性变的病理过程。本文综述帕金森病细胞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最新进展,展望未来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神经生长因子 Α突触核蛋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中国帕金森病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凌燕 马惠姿 冯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中国帕金森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散发帕金森病患者312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抑郁组(n=132)和非抑郁组(n=180)。同时招募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52... 目的探讨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中国帕金森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散发帕金森病患者312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抑郁组(n=132)和非抑郁组(n=180)。同时招募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52例为对照组。留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DRD3基因Ser9Gly多态位点。结果三组DRD3基因Ser9Gly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3.095,χ~2=2.627, P> 0.05)。结论 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并非中国帕金森病抑郁人群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DRD3基因 Ser9Gly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焦虑程度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结构差异 被引量:72
17
作者 蒋莹 房进平 +1 位作者 冯涛 马惠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患者不同程度焦虑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因子分方面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住院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180例,采集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 目的探讨帕金森患者不同程度焦虑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因子分方面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变性病科住院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180例,采集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改良Hoehn-Yahr分期(H-Y分期)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根据HAMA评分及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无焦虑组、可能焦虑组、焦虑组和明显焦虑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HAMA各因子分,评估HAMA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焦虑程度加重,病程、UPDRSⅢ评分和抗帕金森药物最大改善率显著增加(F>4.951,P<0.001),HAMD各因子分升高(F>188.241,P<0.001),HAMA精神性因子分比例增加。HAMA评分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665,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焦虑程度越重,精神性焦虑成分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焦虑 结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被引量:8
18
作者 扈杨 张巍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5-190,共6页
快速眼动(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REM睡眠期出现肌张力缺失并伴有与噩梦相关的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RBD与帕金森病(PD)密切相关,在PD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伴RBD的PD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强直型,病程更长,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更重... 快速眼动(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REM睡眠期出现肌张力缺失并伴有与噩梦相关的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RBD与帕金森病(PD)密切相关,在PD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伴RBD的PD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强直型,病程更长,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更重,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损害更突出。RBD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主要涉及脑桥被盖部、蓝斑/蓝斑下区复合体及其投射通路功能的紊乱。诊断RBD主要依据特征性临床表现及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的监测结果。治疗上除了积极干预PD外,应对患者及其床伴采取保护措施;当患者的异常睡眠行为对其造成严重的困扰并具有危险性时,需给予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系的多导睡眠监测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畅怡 聂秀红 +4 位作者 詹淑琴 赵昕 吴思琪 顾朱琴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53-656,共4页
目的研究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疾病(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目的研究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疾病(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睡眠门诊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10/h的OSAS患者76人,其中OSAS合并RBD组28人,单纯OSAS组48人,所有受试者均行一整夜视频多导睡眠仪监测(video-polysomnography,vPSG)检查并对其呼吸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BD-OSAS组AHI、非快速动眼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期AHI、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AHI及低通气指数低于OSAS对照组,基础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则高于OSAS对照组,低通气最长时间及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比OSAS对照组短。结论 RBD可能通过提高NREM期及REM期上气道肌肉紧张性活动对同时合并的OSAS发挥保护作用,从而为治疗OSAS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少年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1例报道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展 赵惠卿 +3 位作者 王雪梅 杨雅琴 冯涛 马惠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55-1360,共6页
目的报道1例首发症状为少年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SPG11)患儿。方法描述1例13岁发病的27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首发为抖动、肢体僵硬,逐渐出现运动迟缓、行走困难,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MRI示胼胝体萎缩和侧... 目的报道1例首发症状为少年帕金森综合征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SPG11)患儿。方法描述1例13岁发病的27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首发为抖动、肢体僵硬,逐渐出现运动迟缓、行走困难,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MRI示胼胝体萎缩和侧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改变;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基因检测提示SPG11基因存在两处杂合突变:c.5867-1G>C和c.3687-2A>G。家系分析显示突变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为复合杂合突变。结论 SPG11可以帕金森综合征为首发表现,少年起病的帕金森综合征患儿有必要进行全面基因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 胼胝体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