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组织管理的改革
1
作者 孙雪松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0-41,共2页
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传统管理模式和办学思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许多院校在寻求新的出路、谋求新的发展方面,特别是在组织机构调整上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 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传统管理模式和办学思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许多院校在寻求新的出路、谋求新的发展方面,特别是在组织机构调整上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就总体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协调、组织成员创新能力的发挥等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笔者愿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就此问题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组织管理 办学模式 分配制度 听证制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辐照对草莓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荣瑞芬 于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6-149,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辐照对草莓贮藏效果的影响,表明10kJ/m2计量辐照能减轻草莓贮期病害,延缓后熟,0.5kJ/m2剂量能较好地保持VC含量,1.5kJ/m2剂量照射可能会造成草莓伤害。
关键词 短波紫外线辐照 草莓 贮藏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金属离子对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雪峥 吴京平 何立千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5,共4页
文中在对α-淀粉酶的工作条件测试的基础上,分别 试验了八种不同金属离子在不同浓度下对酶活力的 影响。其中两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离子(3~#和 4~#),三种具有抑制作用的离子(6~#、7~#和8~#)。 3~#和4~#离子分别在... 文中在对α-淀粉酶的工作条件测试的基础上,分别 试验了八种不同金属离子在不同浓度下对酶活力的 影响。其中两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离子(3~#和 4~#),三种具有抑制作用的离子(6~#、7~#和8~#)。 3~#和4~#离子分别在 1.1× 10^(-2)和1.5 × 10^(-2)mol/L浓 度下表现出最大的促进作用,酶活分别提高8.5%和 7.2%。6~#、7~#和8~#离子在实验浓度下最大抑制率 分别达26%、21%和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淀粉酶 酶活 促进剂 金属离子 淀粉 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发酵促进剂对米曲霉沪酿3.042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叶磊 何立千 赵和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12,共4页
就复方发酵促进剂对米曲霉沪酿 3 0 4 2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促进剂可明显提高米曲霉产蛋白酶的能力 ,最佳添加浓度为 4~ 6× 1 0 - 5 g g培养基时 ,可促进米曲霉生长、繁殖 ,使沪酿 3 0 4 2的蛋白酶产量增加 2 0 ... 就复方发酵促进剂对米曲霉沪酿 3 0 4 2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促进剂可明显提高米曲霉产蛋白酶的能力 ,最佳添加浓度为 4~ 6× 1 0 - 5 g g培养基时 ,可促进米曲霉生长、繁殖 ,使沪酿 3 0 4 2的蛋白酶产量增加 2 0 %左右 ;该促进剂还具有保护主酶活性等多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发酵促进剂 米曲霉沪酿3.042 生在性 蛋白酶 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促进剂对糖化酶活力的影响──复方发酵促进剂研究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立千 高天洲 +1 位作者 叶磊 李丽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20,共5页
文中就糖化酶(AS3.4309)的工作条件进行了优选,并在此基础上对本课题组研制的复方发酵促进剂1#的使用浓度及其对糖化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促进剂对糖化过程具有双向调控作用,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这种对糖化过程... 文中就糖化酶(AS3.4309)的工作条件进行了优选,并在此基础上对本课题组研制的复方发酵促进剂1#的使用浓度及其对糖化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促进剂对糖化过程具有双向调控作用,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这种对糖化过程的促进作用在酒精发酵生产工艺模拟试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为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本文还对发酵促进剂的作用机理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促进剂 糖化酶 活力 酿酒 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法黄腐酸与其它腐植酸类物质的表征对比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鸿玉 何立千 +1 位作者 吴京平 厉重先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7年第7期360-363,共4页
发酵法黄腐酸是以秸秆等农田下脚为原料人为控制条件发酵生成的一项新技术产品。本文对发酵法黄腐酸与几种矿源腐植酸、黄腐酸做了表征对比,对该物质的基本特性及结构特征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关键词 发酵法 黄腐酸 腐植酸 矿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促进剂在纤维素织物整理上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雪峥 李鸿玉 厉重先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24,共3页
试验了两种促进剂对纤维素酶在棉织物整理上的作用,通过测定处理后纤维素织物的减量率。
关键词 纤维素酶促进剂 纤维素织物 整理 减量率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促进剂对糖化酶活力的影响──复方发酵促进剂2号研究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立千 高天洲 李丽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6,共5页
在成功研制了复方发酵促进剂1号的基础上,作者对糖化酶促进因子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实验筛选,并在酒精生产工艺的模拟实验中验证了筛选实验的结果,证明因子A~F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因子B和D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通过促进因子间的... 在成功研制了复方发酵促进剂1号的基础上,作者对糖化酶促进因子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实验筛选,并在酒精生产工艺的模拟实验中验证了筛选实验的结果,证明因子A~F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因子B和D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通过促进因子间的相互组合实验,确定出最佳的组合为复方发酵促进剂1号+因子B+因子A,经浓度优选形成了复方发酵促进剂2号的初步配方。而对复方发酵促进剂2号和1号的对比实验表明它对糖化酶活力的促进作用优于复方发酵促进剂1号。文中首次提出了复方发酵促进剂配方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酶 促进因子 发酵促进剂 酒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促进剂的应用研究——复方发酵促进剂1#应用于酒精发酵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叶磊 何立千 +2 位作者 王兵 高天洲 李丽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23,共5页
对复方发酵促进剂 1#在酒精发酵中的使用浓度及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促进剂对酒精发酵的多个环节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剂添加浓度为 1×10 -6g/mL醪液时 ,可使发酵液中酵母出芽率提高10 %以上 ,酵母细胞数提高 2 0 %左右 ,... 对复方发酵促进剂 1#在酒精发酵中的使用浓度及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促进剂对酒精发酵的多个环节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剂添加浓度为 1×10 -6g/mL醪液时 ,可使发酵液中酵母出芽率提高10 %以上 ,酵母细胞数提高 2 0 %左右 ,发酵速率加快 ,出酒率提高 ,醪液中酒精含量可提高 6%左右。文中还探讨了促进剂的添加条件和应用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发酵促进剂1# 糖化酶 酒精发酵 酶母增殖 酿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混合编班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与对策 被引量:9
10
作者 都丽萍 马晓强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对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实施分类教学或混合编班教学,是高职生源多样化后被较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通过对采用混合编班形式的高职院校学生连续三个学期的学习成绩统计处理,分析了单招生与统招生在专业课学习上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 对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实施分类教学或混合编班教学,是高职生源多样化后被较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通过对采用混合编班形式的高职院校学生连续三个学期的学习成绩统计处理,分析了单招生与统招生在专业课学习上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高职院校在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效果 对策 分类教学 混合编班 单招生 统招生 生源多样化 教学组织形式 高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铜(Ⅱ)、氯灭酸铜(Ⅱ)配合物合成及其清除O_2^-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金 刘京萍 陈伟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8-560,共3页
Two diphenylamine compoundsdiclofenac copper(II)and clofenamic copper(II)were synthesized.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se analogues of SOD were determined by IR spectrum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 Two diphenylamine compoundsdiclofenac copper(II)and clofenamic copper(II)were synthesized.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se analogues of SOD were determined by IR spectrum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OD like activity of both analogues of SOD and natural SOD were measured by the modification of NBTillumination method in water sol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compounds have good SODlik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铜(Ⅱ)配合物 氯灭酸铜(Ⅱ)配合物 合成 O2^- SOD模拟物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消炎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课程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彦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8期47-49,共3页
课程问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对课程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课程观,它直接影响着课程的选择、实施,也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本文从探讨课程的基本特征的角度,系统阐述了课程观与课程理念。
关键词 基本特征 课程观 课程问题 教育质量 课程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材建设的几点原则 被引量:17
13
作者 蒋大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 目标定位原则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照射对采后番茄果皮中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荣瑞芬 冯双庆 赵玉梅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89-92,共4页
绿熟番茄经 2 4KJ/m2 UV C照射后 ,果皮中防御酶活性被诱导升高 ,POD、PPO活性在处理后第 2天分别提高 1 3和 1 13倍 ,PAL活性在第 4天提高 1 6 9倍 。
关键词 番茄 短波紫外线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技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娟华 刘彦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5,共3页
职业性、技术性和时代性是职技高师教育学改革的参照点;确立构建教育学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改革的前提;构建教育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框架是改革的核心。职技高师教育学课程改革需持之以恒,不断探索。
关键词 公共教育学 课程改革 职技高师 中国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法黄腐酸的直接磺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京平 何立千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581-585,共5页
以腐植酸类新技术产品——发酵法黄腐酸(BFA)为原料,不经降解直接磺化(磺甲基化)的可能性和反应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较系统地考察了反应条件及最佳配比,并比较磺化和磺甲基化的效果,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关键词 发酵法黄腐酸 BFA 磺化 磺甲基化 黄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微分方程y′=sum from i=0 to n (a_i(x)y^i)解空间的显易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美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1-87,共7页
文章给出了非线性微分方程,具有“第一显易结构”的充分必要条件。
关键词 微分方和 解空间 显易结构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复方促进剂对α-淀粉酶酶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京平 《粮油食品科技》 2003年第5期1-4,共4页
文中就α-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和最佳作用pH条件进行了优选,在此基础上对天然复方促进剂1#(本课题组研制)的使用浓度展开研究,确定了其最适添加浓度。并较系统地考察和探讨了天然复方促进剂1#对α-淀粉酶活力和稳定性等酶学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 天然复方促进剂 Α-淀粉酶 酶学性质 酶活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数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苯麻滴鼻液中两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京平 《天津药学》 1997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提出以普通(手动式)分光光度计,结合自编计算机程序,经微机数据处理及图形分析.采用一阶导被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苯麻滴鼻液中两组分的含量。能够消除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8%和100.24%,变异系数为0... 本文提出以普通(手动式)分光光度计,结合自编计算机程序,经微机数据处理及图形分析.采用一阶导被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苯麻滴鼻液中两组分的含量。能够消除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8%和100.24%,变异系数为0.35%和0.61%(n=8)。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麻滴鼻液 盐酸苯海拉明 分光光度法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法鉴别细菌探索
20
作者 李金 刘京萍 +2 位作者 吴雪疆 张竟 王琳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244-245,共2页
DSC法鉴别细菌探索李金,刘京萍,吴雪疆,张竟,王琳(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北京100011)仪器:CDR─Ⅰ型差动热分析仪菌株:As1.295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pekinenseAs1.... DSC法鉴别细菌探索李金,刘京萍,吴雪疆,张竟,王琳(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北京100011)仪器:CDR─Ⅰ型差动热分析仪菌株:As1.295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pekinenseAs1.184白色葡萄球菌siuphy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别细菌 DSC法 铜绿假单胞菌 酿酒酵母 醋杆菌 白色葡萄球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绿脓杆菌 醋酸菌 差动热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