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基督教青年会的历史研究现状与档案资料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左芙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47-51,共5页
成立于 190 9年的北京基督教青年会 ,是在北美协会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它在2 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 ,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北京城市的变迁 ,也展现了东西两种文化的相遇、冲突和混合的过程。本文论述了它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档案资料 。
关键词 北京基督教青年会 北美协会 宗教组织 档案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东城区有价值历史建筑的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赵子旭 顾军 陈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年第6期113-118,共6页
北京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优秀历史建筑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好优秀的历史建筑对于保存城市历史文脉、反映社会发展历史、营造城市的独特意象都有着十分... 北京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优秀历史建筑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好优秀的历史建筑对于保存城市历史文脉、反映社会发展历史、营造城市的独特意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东城区现存有价值历史建筑的实地走访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东城区辖区内现存有价值历史建筑的整体数量、分布情况、保存现状、文化价值、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总体评价其生存状态,从中挖掘出这些历史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历史建筑 文化遗产 保存现状 历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式”建筑与“新北京”的城市形塑--以1950年代的苏联展览馆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扬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3,共8页
1954年在中苏同盟以及苏联大力支援新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北京苏联展览馆应运而生。苏联展览馆的兴建构筑了独特的"苏联式"文化景观,也成为北京城市重要的文化和社会空间,丰富了城市的社会文化生活。而苏联展览馆构筑的电影馆... 1954年在中苏同盟以及苏联大力支援新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北京苏联展览馆应运而生。苏联展览馆的兴建构筑了独特的"苏联式"文化景观,也成为北京城市重要的文化和社会空间,丰富了城市的社会文化生活。而苏联展览馆构筑的电影馆与餐厅,更是引领着当时的休闲与消费时尚。苏联展览馆的个案一方面展示了1950年代都市生活中社会文化史与日常生活史意义,另一方面也揭示出空间与景观改造在近现代城市文化建构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式”建筑 苏联展览馆 城市空间 新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一九四八年卫立煌与中共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宝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86,共7页
1948年,卫立煌准备与中共东北野战军长期对峙。他以国民党军主力固守沈阳,致使东北野战军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无战机可觅。虽然卫立煌对毛泽东和林彪攻打锦州的意图判断失误,反对动用沈阳主力增援,却一直设法保存锦州国民党军实力。卫... 1948年,卫立煌准备与中共东北野战军长期对峙。他以国民党军主力固守沈阳,致使东北野战军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内无战机可觅。虽然卫立煌对毛泽东和林彪攻打锦州的意图判断失误,反对动用沈阳主力增援,却一直设法保存锦州国民党军实力。卫立煌力主西进兵团回师沈阳,正是林彪在辽西会战中最担心的后果。相对于蒋介石,卫立煌是中共最有分量的对手。有关其所作所为有利于中共的言论是错误的,有关其应为国民党军战败承担最大责任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前者贬低了中共的决策能力,后者遮掩了蒋介石的过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立煌 东北决战 毛泽东 蒋介石 林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马天主教与蒙元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左芙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0,共5页
13世纪初,罗马天主教就开始与蒙古接触,罗马教皇曾派方济各会会士面见蒙古大汗,劝其停止征战;率领十字军东征的法王路易九世也曾让另一位方济各会会士前往蒙古军队送信,以联合对付伊斯兰教国家,但都未成功。蒙古入主中原并建立元朝以后... 13世纪初,罗马天主教就开始与蒙古接触,罗马教皇曾派方济各会会士面见蒙古大汗,劝其停止征战;率领十字军东征的法王路易九世也曾让另一位方济各会会士前往蒙古军队送信,以联合对付伊斯兰教国家,但都未成功。蒙古入主中原并建立元朝以后,却又主动要求罗马教皇派遣天主教士来华,于是天主教正式传入中国并且得到传播和发展。这一变化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 天主教 蒙元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的北京电影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自典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5,共4页
电影在中国最早出现是1896年,在上海徐园的一个茶楼里。那时的电影只是穿插在唱戏或是杂耍节目的间歇放映,也只是一些简短的黑白默片,但这些影戏毕竟已不同于唱戏等传统节目,必须处于黑暗之中才能显现光影,于是引起时人的好奇和惊... 电影在中国最早出现是1896年,在上海徐园的一个茶楼里。那时的电影只是穿插在唱戏或是杂耍节目的间歇放映,也只是一些简短的黑白默片,但这些影戏毕竟已不同于唱戏等传统节目,必须处于黑暗之中才能显现光影,于是引起时人的好奇和惊讶,关注度一时兴起。随后,电影作为一种时尚开始在全国主要城市推广起来,北京作为重要的文化城市,自然紧跟时尚,在清末电影即落户北京,到民国时期取得重要发展,对社会进步及民众生活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电影 北京 文化城市 民众生活 社会进步 关注度 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鉴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以唐三彩鉴赏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华 张子迎 +3 位作者 黄可佳 张俊娜 韩建业 冯小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2,共6页
文物鉴赏是了解和认识文物的重要手段,也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学习的重要环节。常规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文物照片供学生学习达到鉴赏的目的,当涉及到文物的形制、纹饰、材质、工艺特点鉴赏时往往需要学生亲手触... 文物鉴赏是了解和认识文物的重要手段,也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学习的重要环节。常规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文物照片供学生学习达到鉴赏的目的,当涉及到文物的形制、纹饰、材质、工艺特点鉴赏时往往需要学生亲手触摸,观察实物才能获得相应的鉴赏效果。然而文物的珍贵性、不可再生性很难使学生直接接触到真实的文物,稍有不慎则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物鉴赏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利用数字化虚拟仿真手段,建立各类文物虚拟仿真模型,学生可以在无法接触到文物实物的情况下,利用丰富的高精度三维文物数据库,在虚拟平台下进行各种文物表面形态和局部特征的细微观察,另外加以显微镜,X射线荧光仪等现代科技鉴赏方法达到辨识鉴赏各类文物特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文物鉴赏 科技鉴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单边核磁对砖石材料加固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周华 李英亮 +3 位作者 高峰 孙岩忠 郭葆鑫 王昌燧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7-1102,共6页
采用3种材料(第1种以有机硅为主要成分并引入氟碳化合物;第2种是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70%的Remmers300和酒精;第3种是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70%的硅烷单体和酒精)来加固石质文物样品,然后用单边核磁技术探测样品0,3,5mm深度剖面的孔隙率、... 采用3种材料(第1种以有机硅为主要成分并引入氟碳化合物;第2种是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70%的Remmers300和酒精;第3种是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70%的硅烷单体和酒精)来加固石质文物样品,然后用单边核磁技术探测样品0,3,5mm深度剖面的孔隙率、孔径分布.结果发现:经过加固处理的样品孔隙率有所减小,同时具有较小的含水率;用第1种和第3种材料加固的样品其渗透加固效果较好,但通过三维形貌仪分析发现,第3种加固材料使样品表面形貌及颜色改变较大.综合比较后得出,第1种加固材料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核磁 加固 渗透深度 孔径分布 表层含水率 三维形貌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被引量:18
9
作者 苑利 顾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传统农业耕作技艺的传承、传统农作物品种的保护、传统农业生产制度的坚守、传统农耕信仰的维系、遗产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传统农业耕作技艺的传承、传统农作物品种的保护、传统农业生产制度的坚守、传统农耕信仰的维系、遗产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传统农耕技艺人才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残障福利政策模式的战略转型与“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继同 左芙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6-146,共11页
本文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史角度,依据社会福利理论,主要运用文献回顾方法,以西方国家残障福利制度历史经验为参照,首次系统回顾、总结中国残障福利制度发展规律。笔者认为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残疾人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与福利时代... 本文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史角度,依据社会福利理论,主要运用文献回顾方法,以西方国家残障福利制度历史经验为参照,首次系统回顾、总结中国残障福利制度发展规律。笔者认为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残疾人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与福利时代的重要内容。中国残障福利制度与服务体系分为两大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尚未成为"独立性"政策议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人道主义式道德化"福利模式,制度化与法制化残障福利制度初见端倪。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宏观社会处境下,道德化福利模式战略转型迫在眉睫,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本文首次提出"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范围内容,指明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优先领域。最后笔者根据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变迁普遍规律与历史经验,充分考虑中国的现实状况,针对残障福利工作战略转型,建立"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状况,提出若干宏观战略思考与政策建议,描绘"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建设路线图与方向,明确阐述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和残障福利制度建设中的责任主体角色与国家行动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元年 福利时代 残疾人福利 病残预防 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 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72
11
作者 韩建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7,共10页
"彩陶之路"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西方文化的反向渗透。"彩陶之路"从公元前4千纪一直延续至前1千纪,其中又以大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 "彩陶之路"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西方文化的反向渗透。"彩陶之路"从公元前4千纪一直延续至前1千纪,其中又以大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00年和公元前1300年四波彩陶文化的西渐最为明显。具体路线虽有许多,但大致可概括为以青藏高原为界的北道和南道。"彩陶之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对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之路 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北道 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区生活结构战略转型与现代社区福利制度框架建设 被引量:3
12
作者 左芙蓉 刘继同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92,共11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社会后果之一是",社区"观念和"地理社区"成为基础性社会结构因素,国家与社区的关系成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社会后果之一是",社区"观念和"地理社区"成为基础性社会结构因素,国家与社区的关系成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福利理论角度,运用文献回顾方法,首次系统划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区工作历史发展阶段,概括社区工作若干结构性特征,全面梳理城乡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工作主要政策法规,重点分析社区生活环境、社区问题、社区需要与国家-社区关系模式的战略转变状况;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区福利体系框架,界定社区福利体系框架的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简要总结中国社会国家-社区互动关系模式。在构建和谐社区环境下,笔者针对中国社区福利体系建设提出若干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观念 社区建设 社区福利体系 国家与社区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西周金文中与井田有关的史料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1,57,共5页
孟子在《滕文公上》篇中的论说,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典籍中最早、最完整的关于井田制的资料。然而,孟子所说应该如何认识,井田制在西周是否实施过,学界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论,其原因即在于文献资料的不足。那么,求诸西周时期金文... 孟子在《滕文公上》篇中的论说,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典籍中最早、最完整的关于井田制的资料。然而,孟子所说应该如何认识,井田制在西周是否实施过,学界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论,其原因即在于文献资料的不足。那么,求诸西周时期金文,或有助于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时期 井田 金文 史料 文献资料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足石窟佛像着衣类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悦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38,共16页
大足石窟遍布重庆市西郊大足县境内,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造像有75处。此文选择北山、宝顶山、石篆山、石门山、妙高山等五处纪年较多、保存较好的石窟寺,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将佛衣与菩萨衣分为两期,第一期约晚唐五代时期(约... 大足石窟遍布重庆市西郊大足县境内,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造像有75处。此文选择北山、宝顶山、石篆山、石门山、妙高山等五处纪年较多、保存较好的石窟寺,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将佛衣与菩萨衣分为两期,第一期约晚唐五代时期(约892-965),第二期约两宋时期(1078-1252)。晚唐五代流行中衣搭肘式和通肩式佛衣,承袭中原文化;两宋时期流行的露胸通肩式佛衣,反映了地方文化盛行的独特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窟 佛像 着衣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塔寺石窟佛像服饰与年代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悦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2,共8页
金塔寺东、西二窟中心柱上的泥塑佛像服饰保存较完整。此文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分析佛衣、菩萨及天王衣饰,推定金塔寺石窟佛像服饰的年代约在太和(477-499)初期,其中东窟佛像服饰的年代似较西窟略早。据佛像服饰分期,姑认为金塔寺东、西... 金塔寺东、西二窟中心柱上的泥塑佛像服饰保存较完整。此文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分析佛衣、菩萨及天王衣饰,推定金塔寺石窟佛像服饰的年代约在太和(477-499)初期,其中东窟佛像服饰的年代似较西窟略早。据佛像服饰分期,姑认为金塔寺东、西二窟的营造年代大体与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寺石窟 佛像服饰 洞窟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希腊民族、宗教与奥林匹克运动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左芙蓉 《学术论坛》 2004年第4期146-149,共4页
奥林匹克运动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它最早出现于欧洲文明古国希腊,它的创办与古希腊自然环境、民族性格和宗教活动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早期历史以及与其相关的诸多因素,不仅有助于了解文化的传承,而且可以为2... 奥林匹克运动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它最早出现于欧洲文明古国希腊,它的创办与古希腊自然环境、民族性格和宗教活动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早期历史以及与其相关的诸多因素,不仅有助于了解文化的传承,而且可以为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民族性格 宗教祭祀 竞技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周金文中的土与田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7-151,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inscription on bronze in the Western Zhou, aristocrat were award several kinds of land, such as Cai, Tu, Tian and Li. In this thesis we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u and Tian.
关键词 金文 西周 形态比较 青铜器 土地 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州地区北朝佛衣类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悦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8-132,共15页
青州地区北朝佛衣类型分为三期。一期约北魏末至东魏初(约518-537),以上衣搭肘式和露胸通肩式佛衣为主;二期约东魏初至东魏末(约537-550),佛衣沿袭一期;三期约北齐时期(550-577),流行露胸通肩式、通肩式和袒右式佛衣。一、二期佛衣可能... 青州地区北朝佛衣类型分为三期。一期约北魏末至东魏初(约518-537),以上衣搭肘式和露胸通肩式佛衣为主;二期约东魏初至东魏末(约537-550),佛衣沿袭一期;三期约北齐时期(550-577),流行露胸通肩式、通肩式和袒右式佛衣。一、二期佛衣可能受到南朝文化中心建康的影响;三期佛衣既保持南朝传统,又有来自印度的影响,而来自印度的影响大约仍可能通过建康传至青州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州地区 北朝 佛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与早期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 被引量:1
19
作者 左芙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54-59,共6页
人口社会构成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古罗马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是促成早期罗马帝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古罗马早期的社会经济特色是自给自足的农牧经济,后来由于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与扩张,促使其生产者的社会构成发生... 人口社会构成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古罗马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是促成早期罗马帝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古罗马早期的社会经济特色是自给自足的农牧经济,后来由于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与扩张,促使其生产者的社会构成发生变化,主要生产者由以前的罗马公民农民变为外籍奴隶,这些奴隶多来自文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他们被广泛使用在各行各业,促进了意大利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帝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社会构成 早期罗马帝国 共和时期 布匿战争 战俘奴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病残预防制度发展规律对中国“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的涵义
20
作者 刘继同 左芙蓉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7期97-104,共8页
本文从社会医学史、健康人口学和社会福利制度史角度,主要运用文献回顾方法,以西方发达国家病残预防历史经验为基础,首次全面、系统总结了世界病残预防模式演变规律。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全球卫生与全球公共卫生发展,及世界各国相互... 本文从社会医学史、健康人口学和社会福利制度史角度,主要运用文献回顾方法,以西方发达国家病残预防历史经验为基础,首次全面、系统总结了世界病残预防模式演变规律。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全球卫生与全球公共卫生发展,及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程度提高的环境下,人类病残预防模式结构转型的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人口结构、计划生育政策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妇幼保健与食品安全,尤其是对病残预防、残疾人福利政策与早期干预服务模式的影响深远。中国病残预防实践面临的结构性困境迫切呼唤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和"积极性"残障福利制度。如何遵循人类社会病残预防模式发展变化普遍规律与历史经验,充分考虑中国的现实状况,加快中国残疾人工作的战略转型,建立中国"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已成为国家社会政策战略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口学 健康危险因素 病残预防模式 残疾人福利 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