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体态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1
作者 吴云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64,51,共2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研究和利用教学中的体态语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体态语言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呢?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教学效果 体态语言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说与倾听——《朗读者》对人性的多维透视 被引量:8
2
作者 董琦琦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朗读者》是当下畅销的德国小说之一,其意图传达的已非关涉某一群体的个别现象,而是值得全人类感叹的生存悖论。小说由三个部分组成,"朗读"作为一种言说方式、叙述手法,是贯穿其间的核心线索。作家施林克的爱情观、历史意识... 《朗读者》是当下畅销的德国小说之一,其意图传达的已非关涉某一群体的个别现象,而是值得全人类感叹的生存悖论。小说由三个部分组成,"朗读"作为一种言说方式、叙述手法,是贯穿其间的核心线索。作家施林克的爱情观、历史意识及对生命的思考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向读者娓娓道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哈德·施林克 《朗读者》 灵与肉 罪与罚 祈祷与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策略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东昌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6期71-74,共4页
笔者结合多年阅读教学实践经验和方法,阐释了通常性策略阅读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阅读、教师分析策略应用以及策略详释与策略性阅读教学模式。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力求使教学从过于注重学生陈述性知识的培养转到同时注重学生程序性知... 笔者结合多年阅读教学实践经验和方法,阐释了通常性策略阅读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阅读、教师分析策略应用以及策略详释与策略性阅读教学模式。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力求使教学从过于注重学生陈述性知识的培养转到同时注重学生程序性知识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认知策略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略性阅读 教学模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古歌谣和《诗经》中的诗情内涵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小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99,共5页
中国的诗歌发展,就是诗人对"诗情"的内涵与边界不断"试错"和"探底"的写作尝试。虽然历代文人对于"诗歌应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一问题并没有充分的自觉,但从流传下来的歌谣和诗歌作品中可以看... 中国的诗歌发展,就是诗人对"诗情"的内涵与边界不断"试错"和"探底"的写作尝试。虽然历代文人对于"诗歌应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一问题并没有充分的自觉,但从流传下来的歌谣和诗歌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诗歌的表现内容和情感呈现是有选择和要求的,体现出了诗人对于诗情的本能认识。比如我国最早的诗歌形态——远古歌谣和《诗经》即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诗情意识:一种是具有一般人性内涵的人本之情,可称之为"风情";一种则是具有自觉的人文目的性或人文理性的诗性情感,可称之为"雅情"。"风情"和"雅情"是中国诗情文化的基石和底色,此后,中国诗歌始终在"言志"与"缘情"的对立、牵扯、互补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情 远古歌谣 诗经 风情 雅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尔律治“想象”观对德国古典美学的传承与改造
5
作者 董琦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9,共5页
"想象"作为西方美学史上的核心范畴之一,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代,基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贡献,它分别承载了超验主义的与经验主义的两种意涵,由此开启了后世研究的基本路径。柯尔律治身为英国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传... "想象"作为西方美学史上的核心范畴之一,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代,基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贡献,它分别承载了超验主义的与经验主义的两种意涵,由此开启了后世研究的基本路径。柯尔律治身为英国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传承经验主义文化传统之余,适时对其加以改造,德国古典美学在此无疑充当了行之有效的理论工具,其中尤以康德与谢林的"想象"观最具代表性。通过梳理其内在相关性并比较了两者之不同,意在彰显柯尔律治在发展"想象"学说的过程中做出的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柯尔律治 康德 谢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荣方言动词体貌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吴云霞 《语言科学》 2006年第2期76-84,共9页
本文运用历时和共时比较方法,主要对处于晋语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区方言—万荣方言动词的各类体貌的形式、功能及其特点等进行详细地考察、描写和分析,从而较完整地勾勒出一幅万荣方言的动词体貌系统图。从语法角度对方言之间的分区提供依... 本文运用历时和共时比较方法,主要对处于晋语和中原官话的过渡区方言—万荣方言动词的各类体貌的形式、功能及其特点等进行详细地考察、描写和分析,从而较完整地勾勒出一幅万荣方言的动词体貌系统图。从语法角度对方言之间的分区提供依据,并对归纳现代汉语的体貌系统以及汉语史的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荣方言 动词 体貌 句式结构 语法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