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否定与强调的多声关联——基于“并”与“绝”的对比考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鲁莹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共14页
“并”与“绝”作为否定极项,普遍认为它们有加强否定、强调语气的作用,但途径和方式不一。首先,两者拥有不同的多声对话关系:前者以“现实”反驳预期,是现实对预期的转折;后者否认预期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却不一定反预期。其次,尽管语义...
“并”与“绝”作为否定极项,普遍认为它们有加强否定、强调语气的作用,但途径和方式不一。首先,两者拥有不同的多声对话关系:前者以“现实”反驳预期,是现实对预期的转折;后者否认预期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却不一定反预期。其次,尽管语义场景和否定词、情态词都明确提示了现实性差异:“并”的典型表达是现实场景,而“绝”为非现实场景,但大量语料证明直陈事件是双方共享的语义表达。因此,“并”与“绝”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本身的现实性,而在于其所投射的叙实性:“并”不仅句法上排斥典型非现实语境,而且无论是否真实,都带来叙实义解读;“绝”与此相反,即使否定现实场景也仍有非叙实意义。最后,它们都体现了超越二元互动关系的多维视角,标记了话语行为主体协调不同观点、评估双方心理状态的过程,是多声性的来源和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极项“并”/“绝”
多声性
现实性
叙实性
叙事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否定与强调的多声关联——基于“并”与“绝”的对比考察
被引量:
1
1
作者
鲁莹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强调表达的句法、语篇形式及语义来源研究”(编号:19BYY173)资助。
文摘
“并”与“绝”作为否定极项,普遍认为它们有加强否定、强调语气的作用,但途径和方式不一。首先,两者拥有不同的多声对话关系:前者以“现实”反驳预期,是现实对预期的转折;后者否认预期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却不一定反预期。其次,尽管语义场景和否定词、情态词都明确提示了现实性差异:“并”的典型表达是现实场景,而“绝”为非现实场景,但大量语料证明直陈事件是双方共享的语义表达。因此,“并”与“绝”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本身的现实性,而在于其所投射的叙实性:“并”不仅句法上排斥典型非现实语境,而且无论是否真实,都带来叙实义解读;“绝”与此相反,即使否定现实场景也仍有非叙实意义。最后,它们都体现了超越二元互动关系的多维视角,标记了话语行为主体协调不同观点、评估双方心理状态的过程,是多声性的来源和本质。
关键词
否定极项“并”/“绝”
多声性
现实性
叙实性
叙事视角
Keywords
NPI bing and jue
polyphony
facticity
factivity
narrative perspective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否定与强调的多声关联——基于“并”与“绝”的对比考察
鲁莹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