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5年北京胸科医院收治肺结核患者的HIV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1
作者 孙勇 尹颜军 +3 位作者 陈燕 白万秋 荣长利 时广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690-692,共3页
采用酶联免疫和电化学发光的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791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HIV感染筛查,检测出HIV抗体阳性患者41例,最终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的方法确认33例HIV抗体为阳性。3... 采用酶联免疫和电化学发光的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791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HIV感染筛查,检测出HIV抗体阳性患者41例,最终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的方法确认33例HIV抗体为阳性。33例确诊的HIV感染者中,男30例(90.9%);25-49岁年龄段22例(66.7%);河北省户籍11例(33.3%);公司职员11例(33.3%),农民10例(30.3%)。在HIV抗体阳性患者中,以男性公司职员和农民居多,以中青年为主,户籍以河北省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双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通州区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康万里 刘洋 +1 位作者 唐神结 郑素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 研究北京市通州区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的关联性,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关结核病患者的相关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帮助。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2006—2015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所有住院的638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 研究北京市通州区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的关联性,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关结核病患者的相关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帮助。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2006—2015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所有住院的638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患者的住院病历信息,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内容包括结核病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核患病部位等信息,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录入、整理。应用关联分析中的Apriori法研究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的关联性。结果 638例结核病患者中共患39种不同发病部位的结核,涉及病变部位863处。同时患2个部位及以上结核病变的患者例数占总例数的27.6%(176/638)。 863处病变部位中,主要包括肺结核459处(53.2%),结核性胸膜炎145处(16.8%),腰椎结核46处(5.3%),淋巴结结核34处(3.9%),支气管结核25处(2.9%),胸椎结核21处(2.4%)等。依据置信度>10%建立关联,发现14条关联。结论 某区1/4的结核病患者同时患有2个部位及以上的结核病变,因此,在诊断1个发病部位结核病变的时候要考虑到其关联的其他部位发生结核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算法 数据说明 统计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部分学校肺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筛查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段惠娟 戴广明 +4 位作者 褚洪迁 杨震 包城 何艳萍 孙照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目的通过筛查北京市部分学校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了解不同学生群体结核病的感染特征和趋势,为不同阶段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015年至2018年不同适龄阶段的学校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共6215... 目的通过筛查北京市部分学校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了解不同学生群体结核病的感染特征和趋势,为不同阶段的学校结核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015年至2018年不同适龄阶段的学校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共6215例研究对象纳入到本研究,包括114例指示病例,6101例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皮肤试验及X线胸片检查,确定潜在的结核病患者,分析密切接触者中结核病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密切接触者中共筛查出29例结核病患者,其中男性22例(75.86%),女性7例(24.14%);职业学校和大学阶段中结核病患者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1.38%(12/29)和48.28%(14/29),主要以学生为主。密切接触者中PPD阳性(硬结直径≥5 mm)2206例(36.16%),强阳性(硬结直径≥15 mm)676例(11.08%),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的密切接触者的PPD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79,P<0.05),同时肺结核的检出率也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3,P=0.015)。随着PPD硬结的增大,肺结核检出率也在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509,P<0.05)。结论对不同适龄阶段的学校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的筛查显示,对职业学校和大学阶段的学生应重点进行筛查,同时应采用新方法提高结核病检测阳性率,及早发现感染者,避免学校出现结核病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接触者 纯蛋白衍生物(PPD) 学生 结核病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方案的抗耐多药结核病疗效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庆枫 王隽 +6 位作者 王敬 段鸿飞 戈启萍 黄学锐 杜亚东 韩喜琴 初乃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Lfx)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Lfx治疗剂量。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125例,由于失访和药物停...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Lfx)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Lfx治疗剂量。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125例,由于失访和药物停用等原因,最终纳入研究11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x 400 mg/d(对照组,40例)、Lfx 600 mg/d(治疗1组,39例)、Lfx 800 mg/d(治疗2组,40例),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组成至少4种以上敏感药物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在治疗的第7天,Lfx服药后2 h分别取血浆样本测定血药浓度,观察12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后3、6、9、12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1组分别为:53.8%(21/39)、56.4%(22/39)、59.0%(23/39)、59.0%(23/39),与对照组30.0%(12/40)、32.5%(13/40)、35.0%(14/40)、35.0%(14/40)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0、4.57、4.95、4.95,P值均<0.05);治疗后3、6、9、12个月治疗2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60.0%(24/40)、65.0%(26/40)、65.0%(26/40)、65.0%(2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12/40)、32.5%(13/40)、35.0%(14/40)和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7.27、8.46、7.20、7.20,P值均<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后3、6、9、12个月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1、0.61、0.21、0.21,P值均>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以胃肠道反应、肌肉关节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为主要表现,上述不良反应在各组出现比率分别为对照组0.0%、15.0%(6/40)、0.0%;治疗1组2.6%(1/39)、10.3%(4/39)、2.6%(1/39);治疗2组5.0%(2/40)、17.5%(7/40)、7.5%(3/40),不良反应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4、0.87、3.58,P值均>0.05)。 结论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Lfx剂量600 mg/d、800 mg/d均较好,但是由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故推荐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Lfx剂量为600 mg/d,部分患者可应用到800 m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药物疗法 氧氟沙星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三种蛋白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毅 张旭霞 +1 位作者 张雨晴 李传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15-820,共6页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以下采用38kD表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蛋白64(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64,MPT-64)和肝素结合血凝素(heparin-binding haemaggIutinin,HBHA)蛋白在外周血中抗体的表达水平...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以下采用38kD表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蛋白64(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64,MPT-64)和肝素结合血凝素(heparin-binding haemaggIutinin,HBHA)蛋白在外周血中抗体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对它们在结核病血清学方面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作为活动性肺结核(ATB)组,共78例;选取同期36例潜伏结核感染(LTBI)患者作为LTBI组;同期在北京胸科医院进行体检的31名健康人群(HC)作为HC组。将本实验室前期纯化的38kD、MPT64和HBHA作为抗原应用于免疫学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三种蛋白抗体的表达水平,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分别比较ATB、LTBI和HC三组之间的差异,并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各蛋白抗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三种蛋白血清抗体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ELISA检测ATB组38kD蛋白抗体的吸光度(A)450cm处的A值(0.343±0.120)高于LTBI组(0.221±0.102)和HC组(0.143±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5);MPT64抗体的A450值(0.234±0.102)高于LTBI组(0.198±0.087)和HC组(0.123±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P〈0.05);HBHA抗体的A450值(0.263±0.113)高于LTBI组(0.188±0.091)和HC组(0.148±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5)。以38kD、MPT64和HBHA蛋白抗体表达水平从LTBI组鉴别ATB组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61和0.62,敏感度分别为71.79%、62.82%和52.56%,特异度为72.22%、58.33%和69.44%;从HC组鉴别ATB组时的AUC分别为0.91、0.81和0.79,敏感度分别为87.17%、69.23%和73.08%,特异度为80.65%、74.19%和74.19%;从HC组鉴别LTBI组AUC分别为0.63、0.75和0.69,敏感度分别为58.33%、77.78%和63.89%,特异度为64.52%、51.61%和74.19%。结论MTB38kD、MPT64和HBHA蛋白都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3种蛋白抗体在不同患者人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有差异,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评估结果表明采用ELISA对外周血中MTB蛋白抗体进行检测可作为结核病临床检测诊断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细菌蛋白质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体 血清学试验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梁清涛 饶海涛 +5 位作者 郭超 杨扬 李华 卜建玲 杨新婷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探讨腺苷脱胺酶(AD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标本160例;分别为1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30例癌性胸膜炎患者。所有患者胸... 目的探讨腺苷脱胺酶(AD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标本160例;分别为1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30例癌性胸膜炎患者。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清AD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计算胸腔积液与血清的ADA比值(pADA/sADA)。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ADA、血清ADA值及pADA/sADA分别为(55.8±19.5)U/L、(19.6±8.8)U/L、(3.1±1.2);明显高于癌性胸膜炎患者[分别为(11.1±5.0)u/L、(11.0±5.7)U/L、(1.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21.5、5.6、12.8,P值均〈0.001)。(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以年龄≥55岁为界限分为高龄与低龄两组,高龄组胸腔积液ADA值为(49.0±22.6)U/L,明显低于低龄组[(57.8±18.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P〈0.05);年龄因素在血清ADA检测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ADA值分别为(20.3±8.9)U/L、(19.3±8.8)U/L,±0.6,P〉0.051。(3)以胸腔积液ADA值≥30u/L为界限值,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为95.4%(124/130),特异度为96.7%(29/30),阳性预测值99.2%(124/125),阴性预测值82.9%(29/35)。(4)以pADA/sADA≥1.8为界限值,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2%(116/130)、93.3%(28/30),阳性预测值98.3%(116/118),阴性预测值66.7%(28/42)。结论以胸腔积液ADA≥30U/L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有很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以胸腔积液ADA/血清ADA〉1.8为指标,对于鉴别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膜炎亦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膜 腺苷脱氨酶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18
7
作者 马艳 刘宇红 +9 位作者 杜建 谭守勇 傅衍勇 马丽萍 张联英 刘飞鹰 胡代玉 张艳玲 李向群 李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42-1048,共7页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情况,为更有效的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广东省、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情况,为更有效的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广东省、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省等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结核病防治研究所等48个实施单位前来就诊并确诊的214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不同特征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应用SAS9.1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知晓率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等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42例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7.20%(6126/10710),5条核心信息的全部知晓率为8.31%(178/2142),对5条核心信息全部不知晓率为4.58%(98/2142)。男性、〈25岁人群、医疗卫生人员、大专和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知晓率高,分别为58.09%(4508/7760)、59.80%(1178/1970)、73.75%(59/80)及62.65%(661/1055);而女性、65-岁人群、文盲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知晓率低,分别为54.85%(1618/2950)、53.47%(770/1440)、49.05%(493/1005)及54.86%(779/1420),不同肺结核类型、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总知晓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8.8059、9.1953、32.5424、14.0558、48.7205、P值均〈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不高,应针对性开展不同目标人群的健康促进及宣传教育,重点加强老年、女性、文化程度低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提高结核病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觉知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马艳 谢忠尧 +3 位作者 张丽娜 杜建 刘宇红 李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70-1076,共7页
目的探讨涂阳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2010年我国8个省(市、自治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治疗诊治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共2 142例,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涂阳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2010年我国8个省(市、自治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治疗诊治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共2 142例,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将其分为两组,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 142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中53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χ2=23.815,P〈0.001)、吸烟情况(χ2=12.040,P=0.024)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45~64岁和≥65岁年龄组及吸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1.524(1.159~2.422)和1.756(1.200~2.570)及1.620(1.194~2.198)。结论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吸烟及中老年人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在患者诊治过程中,应及时对这类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和主动干预,对发现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阳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 治疗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恺 董伟杰 +3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徐双铮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75-678,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上胸椎结核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7岁...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上胸椎结核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7岁,中位年龄49岁;累及椎体38个,平均2.2个;术前选择异烟肼(H)、利福平(R)或利福喷丁(Rft)、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左氧氟沙星(Lfx)组成四联或五联抗结核治疗方案,抗结核治疗时间2~96周,平均10.3周;术后继续行HR(Rft) EZ或HR(Rft) EZLfx抗结核治疗,抗结核治疗时间12~18个月.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165~300 min,平均(224.11±41.35) min.术中失血量300~1500 ml,平均(752.94±435.70)ml.术后并发症:切口积液4例,褥疮1例.Cobb角术前(23.96±6.67)°,术后(19.21±5.97)°.随访12~30个月,平均14个月,截至末次随访胸椎结核均获得治愈,植骨融合100.00%.结核无复发.10例截瘫患者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均达D级以上.结论 上胸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于霞 马异峰 +3 位作者 付育红 刘冠 王晓波 黄海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60-266,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广泛收集文献,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广泛收集文献,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最终纳入16篇相关文献,共计18项研究。应用Meta—Disc软件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进行合并分析,对纳入的研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Meta回归分析异质性的来源。Meta回归会生成相对诊断比值比(relativediagnosticoddsratios,RDOR)。当RDOR〉1.0,表明某个研究特征比没有这个特征的诊断准确性要高。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计18项研究综合分析所有数据,合并敏感度为0.91(95%CI:0.90~0.93);合并特异度为0.97(95%CI:0.96~0.97);合并诊断比值比为283.02(95%CI:157.37~509.00);受试者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29。研究间异质性来源与结果判断相关,紫外灯判读试验的精确性比肉眼判读试验的精确性高5.66倍(RDOR--5.66,95%CI:1.32-24.22,P=0.0225)。结论对纳入的研究分析证实,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很高,表明该方法在结核病的快速诊断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核酸扩增技术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筛查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麦玲 马艳 +5 位作者 王桂荣 侯代伦 冯君兰 张立群 高孟秋 李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筛查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搜集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41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进行了头颅MR增强扫描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的患者235... 目的探讨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筛查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搜集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41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进行了头颅MR增强扫描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的患者235例,男∶女=1.12∶1(124/111),年龄15~87岁,平均年龄(36±18)岁,15~35岁年龄组患者占62.1%(146/235)。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总数>40,且1<理论频数<5时采用校正卡方检验。配对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35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89.8%,211/235)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63.0%,148/2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按照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标准,“确诊”及“很可能”结核性脑膜炎219例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6.3%,211/219)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67.6%,148/219)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143例患者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5.8%,137/143)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发现的异常率(88.1%,126/1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35)。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76例患者中,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7.4%,74/76)较脑脊液常规及生化高(28.9%,2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0)。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95.8%(137/143)与97.4%(7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 2检验,P=0.834);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发现的异常率[88.1%(126/143)与28.9%(22/7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86,P=0.000)。结论头颅MR增强扫描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对颅内病变的发现率高;特别是对于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发现的异常率偏低,而头颅MR增强扫描发现的异常率仍>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诊断技术和方法 多相筛查 对比研究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链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宇红 杜建 +16 位作者 高微微 钟球 傅衍勇 梁煊 纪滨英 李波 林明贵 马丽萍 王晓萌 尚好珍 陈森林 吴湘 高飞 黎友伦 闫兴录 谢莉 黄学锐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87-493,共7页
目的观察含链霉素(S)方案与含左氧氟沙星(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复治肺结核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北京胸科医院、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等20余家结核病医疗和防治机构治疗的... 目的观察含链霉素(S)方案与含左氧氟沙星(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复治肺结核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北京胸科医院、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等20余家结核病医疗和防治机构治疗的143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对比使用两种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其中接受国家标准化治疗方案(2SHRZE/6HRE)的患者97例(S组),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使用S、而接受含Lfx加一线抗结核药物方案(2HRZELfx/6HRE)的患者46例(Lfx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转归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复治患者不使用含S方案的原因。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结果疗程结束时S组和Lfx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失败率、丢失率、死亡率分别为83.5%(81/97)和84.8%(39/46)、12.4%(12/97)和10.9%(5/46)、3.1%(3/97)和4.3%(2/46)、1.O%(1/97)和0.o0,4(0/46),治疗转归各项指标经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第3、6和8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好转率分别为67.0%(65/97)和80.4%(37/46)、82.5%(80/97)和87.0%(40/46)、83.5%(81/97)和91.3%(42/46),化疗后两组间不同时间点胸部影像学表现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5、0.464和1.578,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第3、6、8个月时空洞缩小率分别为:S组46.3%(19/41)、56.1%(23/41)和63.4%(26/41);Lfx组:50.0%(14/28)、67.8%(19/28)和78.6%(22/28),Lfx组空洞缩小率略高于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89、0.996、1.805,P值均〉0.05)。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4.1%(14/41)和28.6%(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8,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6%(21/102)和26.8%(11/41)(χ^2=0.656,P〉0.05),接受S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因不良反应而更改方案。患者未首选使用含S标准化方案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和医生对于s不良反应的担忧,占65.9%,(27/41),由于患者自身不方便或不愿使用注射方式治疗者占34.1%(14/41)。结论研究发现含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含S的国家标准化方案无显著不同。患者不首选使用S方案的原因主要与医生和医院担心S可能出现的不可逆副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链霉素 氧氟沙星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防治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艳 高微微 周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MTB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医学文献中就对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进行过描述。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防治 非化脓性炎症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医学文献 MTB 古罗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春 刘伟 +3 位作者 耿万明 高广阔 翟文婷 史志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71-674,共4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因胸椎6以下结核择期行胸椎结核后路内固定+右开胸前路病灶清除术或右开胸前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术的患者38例,按...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因胸椎6以下结核择期行胸椎结核后路内固定+右开胸前路病灶清除术或右开胸前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术的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侧肺通气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组(SLB组)各19例.OLV组患者采用35号(女)或39号(男)左双腔气管导管,SLB组患者采用ID 7.5(女)、ID 8.0(男)加强单腔气管导管加支气管阻塞器行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分别于左侧卧双肺通气10 min(T1)、单侧肺通气或肺叶隔离3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15min(T3)记录各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顺应性(Comp),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术者评价术野暴露情况.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各时点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时点,SLB组的PaO2高于OLV组[分别为(189.4±58.2)mmHg(1mmHg=0.133kPa)、(145.6±50.4)mm Hg;t=4.28,P=0.00];SLB组的SaO2高于OLV组[分别为(99.6±0.3)%、(97.5±1.0)%;t=8.21,P=0.00].T2时点,SLB组的Ppeak低于OLV组[分别为(18.1±3.2)cm H2O(1 cm H2O=0.098 kPa)、(20.5±4.1)cmH2O;t=2.15,P=0.04];SLB组的Pplat低于OLV组[分别为(16.3±3.2)cm H2O、(20.2±2.4)cm H2O;t=3.94,P=0.00],SLB组的Comp高于OLV组[分别为(34.8±14.5)ml/cm H2O、(26.4±15.2)ml/cm H2O;t=6.07,P=0.00].术野暴露情况,OLV组18例优,1例良;SLB组17例优,2例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55).结论 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技术可明显改善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患者氧合和呼吸力学指标,并不影响胸椎手术的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学 胸椎 外科手术 选择性 导管插入术 支气管 间隔封堵器 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科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罗太君 高广阔 刘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7-929,共3页
胸科手术创伤大,术后产生的剧烈疼痛与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有密切联系。研究发现,31%的胸科术后患者受重度和极重度疼痛的折磨,47%经受中度疼痛。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仅是患者加速康复的基石,也是围术期舒适医疗的体现。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减少... 胸科手术创伤大,术后产生的剧烈疼痛与一系列术后并发症有密切联系。研究发现,31%的胸科术后患者受重度和极重度疼痛的折磨,47%经受中度疼痛。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仅是患者加速康复的基石,也是围术期舒适医疗的体现。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的发生。另外,胸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早期急性疼痛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镇痛技术 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新型实验室技术 助力菌阴肺结核诊断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安军 逢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结核病仍然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超过1000万例,同时有近170万例患者死于结核病。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预后,同时对于有效控制结核病在人际之间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菌阴肺结核... 结核病仍然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超过1000万例,同时有近170万例患者死于结核病。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预后,同时对于有效控制结核病在人际之间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菌阴肺结核是指诊断缺乏痰涂片和培养依据的活动性肺结核。据估算,我国菌阴肺结核患者约占所有肺结核患者的70%。由于菌阴肺结核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仅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诊断易造成误诊、过诊和漏诊,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准确、价廉的诊断技术为其诊断提供实验室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阴肺结核诊断 实验室技术 结核病患者 肺结核患者 特异性临床表现 公共卫生问题 活动性肺结核 实验室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枝杆菌中原核类泛素蛋白化靶蛋白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玉 刘毅 +2 位作者 张旭霞 张俊杰 李传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09-513,共5页
分枝杆菌中存在一种类似真核生物泛素的小分子蛋白,称为原核类泛素蛋白(prokaryotic ubiquitinlike protein,Pup),蛋白被Pup共价标记后,或被蛋白酶体降解或参与修饰后的调节作用,可影响细菌活动的各个环节.结核分枝杆菌中目前发现可被... 分枝杆菌中存在一种类似真核生物泛素的小分子蛋白,称为原核类泛素蛋白(prokaryotic ubiquitinlike protein,Pup),蛋白被Pup共价标记后,或被蛋白酶体降解或参与修饰后的调节作用,可影响细菌活动的各个环节.结核分枝杆菌中目前发现可被Pup标记的共有58种蛋白;耻垢分枝杆菌被标记了41种蛋白,其中38种都可以在结核分枝杆菌中找到同源蛋白.这些标记后的靶蛋白涉及了至少6种机制和功能,包括分枝杆菌的毒力、信号通路、脂类的合成、细胞壁和(或)膜的合成、中间代谢,等等.其中大部分蛋白被标记后经由蛋白酶体降解,也有被Pup标记的蛋白参与信号传导和调控作用;通过对这些靶蛋白的比较分析,能够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和致病机制提供进一步的解释,同时这些Pup标记的蛋白也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对其的分析研究可为结核病的治疗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属 泛素类 蛋白酶体内肽酶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注射卡介苗接种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康万里 凌颖 +16 位作者 徐苗 赵爱华 都伟欣 陈鸣 高铁杰 张治国 胡代玉 冯先惠 郭菁 张海霞 何菊 刘冠 李海英 吴新悦 王翠芝 郑素华 王国治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目的研究卡介苗接种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无对照、开放式、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我国北京市、江苏省和重庆市的4个区(市)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或PPD试验阴性儿童(〈1岁)为研究对象,总共纳入研究对象27517例,评价... 目的研究卡介苗接种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无对照、开放式、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我国北京市、江苏省和重庆市的4个区(市)出生3个月内的婴儿或PPD试验阴性儿童(〈1岁)为研究对象,总共纳入研究对象27517例,评价卡介苗接种效果和研究可能影响卡介苗接种效果的因素。结果(1)卡介苗接种卡痕均径中位数4.50mm,四分位数3.50~5.00mm。卡痕均径〈1mm223例(0.81%,223/27517),卡痕均径≥1mm27294例(99.19%,27294/27517);(2)PPD硬结均径中位数8.50mm,四分位数6.50~11.00mm。PPD硬结均径95mm26838例(97.53%,26838/27517);PPD硬结均径〈5mm679例(2.47%,679/27517);(3)城镇医疗机构PPD阴性率(2.28%,571/25004)低于乡村(4.30%,108/2513)(X2=38.487,P(0.001);三级医院PPD阴性率(4.18%,199/4760)较一级医疗机构(3.22%,217/6733)、二级医疗机构(1.64oS,263/16024)高(X2=119.464,P(0.001);北京市PPD阴性率(0.53%,57/10679)较江苏省(4.15%,383/9239)、重庆市(3.15%,239/7599)低(X2=288.511,P(0.001);(4)本研究共发生不良反应1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万。不同省(直辖市)卡介苗不良反应率[北京市0,江苏省19.48/万(18/9239),重庆市1.32/万(1/7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05,P〈0.001)。结论卡介苗接种效果可能与城乡差别、医院级别、地区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卡介苗接种监测,尽力提高卡介苗接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预防和控制 卡介苗 接种 注射 皮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单点和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3
19
作者 罗太君 李坤 +5 位作者 高广阔 刘涛 陈玢 王春 张宗德 刘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0-684,共5页
目的比较单点和两点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本院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5~75岁,BMI 18~25 kg/m2,ASA I—III级。随机分为单点椎旁注射组(S组)、两点椎旁注射组(... 目的比较单点和两点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本院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5~75岁,BMI 18~25 kg/m2,ASA I—III级。随机分为单点椎旁注射组(S组)、两点椎旁注射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患者超声引导下在T4~5椎旁间隙注射0.75%罗哌卡因15 ml和2%利多卡因5ml混合溶液,D组患者分别在T3~4和T5~6椎旁间隙注射0.75%罗哌卡因7.5 ml和2%利多卡因2.5 ml混合溶液,C组患者不予穿刺给药。记录三组患者术中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1 h(T1)、单肺通气结束时(T2)、术毕(T3)、术后1 h(T4)、4 h(T5)和24 h(T6)的HR和MAP;采集三组患者T0、T1、T2和T3时桡动脉血,检测血液中血糖(Glu)、皮质醇(Cor)和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8-iso)浓度;随访记录术后1、4、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记录穿刺部位血肿、气胸、感染等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皮肤瘙痒等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时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T2和T3时D组Glu明显降低(P<0.05),T3时D组8-iso明显降低(P<0.05),术后1、4、24、48 h S组和D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S组和D组不同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气胸、感染等阻滞相关并发症。三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皮肤瘙痒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两点胸椎旁神经阻滞较单点胸椎旁神经阻滞更能阻断胸腔镜手术中外周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减少应激类物质的产生,降低应激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阻滞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