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腔密度影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晓华 马大庆 周新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气腔密度影诊断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SPLC及40例良性结节的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和空洞的CT表现。结果:在SPLC中空泡征及细支气管充气征的出现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且... 目的:探讨气腔密度影诊断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SPLC及40例良性结节的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和空洞的CT表现。结果:在SPLC中空泡征及细支气管充气征的出现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且均在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出现率最高。空洞罕见于SPLC。SPLC的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多位于SPN的中外2/3部,而良性结节均位于内中2/3部。横断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判别SPLC中的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无显著差异。结论:空泡征及细支气管充气征的位置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征 细支气管充气征 空洞 周围型小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CT特征鉴别早期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
2
作者 蔡博韬 李晓光 +4 位作者 李晔 申奥 张静 王冰 侯代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早期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与胸膜转移瘤(MPD)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两种疾病的首诊准确率。方法选取72例行HRCT检查的胸膜病变患者(MPM组41例,MPD组31例),并通过病理学确诊。比较两组HRCT特征,分类变量进...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早期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与胸膜转移瘤(MPD)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两种疾病的首诊准确率。方法选取72例行HRCT检查的胸膜病变患者(MPM组41例,MPD组31例),并通过病理学确诊。比较两组HRCT特征,分类变量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定量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MPD组血清癌胚抗原显著增高(P<0.05),两组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PM组以胸膜单侧受累多见,胸膜增厚多呈弥漫、环形及肿块样,可伴胸膜钙化斑及叶间胸腔积液,增强扫描胸膜及淋巴结多呈均匀强化(P均<0.05),MPD组以胸膜双侧受累多见,胸膜增厚多呈局限性及结节样,胸膜钙化斑罕见,增强扫描胸膜及淋巴结多呈不均匀强化(P均<0.05)。结论MPM组与MPD组在胸膜受累范围、胸膜增厚形态、胸膜钙化斑、淋巴结肿大及强化特征存在差异,HRCT有助于两种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胸膜转移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