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普适性与针对性 |
潘先军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2
|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词汇处理 |
莫修云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3
|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外国留学生的“把”字句习得研究 |
吴建设
莫修云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4
|
ChatGPT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体系及实践 |
宋飞
郭佳慧
曲畅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3 |
14
|
|
5
|
切音字与汉语拼音 |
于照洲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6
|
社交媒体召唤结构:新闻交往化与亲密性 |
曾庆香
玄桂芬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5
|
|
7
|
美与情的旷世之悲——《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悲剧形象再分析 |
王世友
莫修云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8
|
纠错反馈与理解回应的实证研究 |
洪芸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6
|
|
9
|
反喻性“A不是B”句的语篇模式和信息组配 |
郝琳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0
|
《登高》究竟表现什么精神?——兼论“潦倒”的两重意义 |
赵晓晖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1
|
关于对外汉字针对性教学的探讨 |
韩秀娟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2
|
国际话语权视域下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对外传播 |
王楠楠
李侠
邵滨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3
|
从字理的视角开展汉字识字教学 |
于照洲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4
|
非事件构式的内涵、类型及其价值 |
李延波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5
|
前后位“往”字构式的功能差异 |
李延波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6
|
摩洛哥亲属称谓的使用与跨文化对比 |
刘智贤
|
《福建茶叶》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