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语“愤怒”概念隐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鲁锦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33-36,13,共5页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但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特征。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背景,以韩国语语料为基础分析韩国语"愤怒"概念隐喻,并尝试从传统哲学和医学角度阐释其隐喻特征。
关键词 愤怒 概念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小说汉译的“时空抗译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磊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第1期81-89,共9页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难度最大的翻译工作,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尽管译者们通过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力图再现小说原文的美感,但是,即便是小说原文,也会因为时代的变迁、个性化的表现手法等因素的存在产生"抗读性",让原文的读者在...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难度最大的翻译工作,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尽管译者们通过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力图再现小说原文的美感,但是,即便是小说原文,也会因为时代的变迁、个性化的表现手法等因素的存在产生"抗读性",让原文的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和障碍。在小说翻译中,由于时空、文化、语言和文学手法等方面差别,"抗译性"的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朴婉绪小说为例,就韩国小说在汉译过程中存在的时空抗译性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翻译时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婉绪 文学翻译 韩国小说汉译 抗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朴趾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3
作者 陈冰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0-44,共5页
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一直影响着整个朝鲜社会。朝鲜文人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总是把情感艺术上的"美"同儒家思想中传统的道德规范结合在一起。而以朴趾源为代表的进步文人对美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形象。本文... 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一直影响着整个朝鲜社会。朝鲜文人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总是把情感艺术上的"美"同儒家思想中传统的道德规范结合在一起。而以朴趾源为代表的进步文人对美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朴趾源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探究朝鲜文人审美意识的转变,并进一步揭示朝鲜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趾源 儒家审美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韩国社会的“官本位”现象
4
作者 金振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86-86,共1页
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对韩国士大夫阶层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朱熹称之为“八条目”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学治国理念。读书人只有“出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而享荣华富贵。这种极端单一的出路和价值... 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对韩国士大夫阶层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朱熹称之为“八条目”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学治国理念。读书人只有“出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而享荣华富贵。这种极端单一的出路和价值观逐渐形成了韩国社会的“官本位”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本位”现象 韩国 社会 解析 中国传统文化 治国理念 士大夫阶层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