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尼采的酒神经验与艺术的本性问题 |
院成纯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鲁迅唯物史观社会学视野形成中的普列汉诺夫 |
赵京华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跨文化适应性视阈下媒介接触行为探析 |
孙庚
田嵩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4
|
国际汉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因素研究 |
王巍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3
|
|
|
5
|
“祭”“祀”的句法语义差异及演变探析 |
万群
邵永海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重构专业边界:青年网络主播的关系建构与媒介知识生产 |
薛翔
高贵武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清末民初北京歌谣的地理叙事 |
马宝民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
8
|
中国当代小说文体的历史基因和文化谱系 |
李林荣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
9
|
施约瑟《旧约全书》的翻译策略及其跨文化特质 |
刘燕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9 |
0 |
|
|
10
|
我和《鲁迅著译编年全集》——2017年9月29日在北京“对话鲁迅”研讨会上的发言 |
王世家
李林荣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11
|
鲁迅“国民性”思想与中国文化复兴与自信 |
张钊贻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
12
|
从“文化代言”到“文化共创”:虚拟数字人驱动传统文化传播范式演进 |
曲茹
陈争阳
|
《现代出版》
|
2025 |
|
|
|
13
|
敬惜与揖别:鲁迅1924年暑期西行之旅的神思姿态 |
李林荣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4
|
贝西·黑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身份建构——以《珍宝收藏者及其他博茨瓦纳乡村故事集》为例 |
刘燕
周安馨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5
|
从彷徨进向左翼——鲁迅著述历程中的《语丝》时期 |
李林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6
|
“语言数据与数字经济”多人谈 |
黄少安
汪张龙
宋晖
高宁
姜国权
饶高琦
陈振铎
|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0
|
|
|
17
|
网络剧跨媒介叙事互文空间构建研究 |
李星儒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9
|
|
|
18
|
认知过程理论在新闻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刘晖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
19
|
“呐喊”者鲁迅的诞生——《〈呐喊〉自序》重读札记 |
李林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
20
|
阿Q越界日本九十年 |
赵京华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