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身份、体系与目标: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争鸣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柳思思
-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7,81,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3YJCGJW01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在俄罗斯国内蓬勃发展,对此中国学界较少关注。相较于美英国际关系理论,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传统,与其面临的国际体系变化及重大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学者们围绕身份认同、国际体系、国家战略目标等核心议题展开论战,使得俄罗斯国际关系学术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有力地推动了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的观念变革与发展。
-
关键词
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
身份认同
国际体系
优先目标
-
分类号
D80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日本的北极外交战略:参与困境与破解路径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肖洋
-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78,81,共6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极地区国际组织建章立制及中国参与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14CGJ0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日本作为近北极国家,一直密切关注北极圈地区的经济开发态势,并将北极问题纳入国家大战略的决策视野。日本北极外交战略主要由官僚、政客以及商业集团来决定。日本的非北极国家身份和二战战败国身份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也使得日本在构建北极战略时,必然抛弃短期获得经济收益的功利主义思维,而转向构建参与北极圈经济开发的中长期综合规划。按照循序渐进的战略经营策略,采取多管齐下的参与路径,潜移默化地提升日本在北极治理中的知名度与存在感。
-
关键词
日本
北极
外交
北极理事会
-
分类号
D50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地缘科技学与国家安全:中国北极科考的战略深意
被引量:27
- 3
-
-
作者
肖洋
-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
出处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6期106-131,共2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欧盟低碳话语权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及中国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5CGJ01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北冰洋航道的开通将推动中国国际海运布局的重心北移。利用国际法赋予中国的权益进行北极科学考察,成为中国了解北极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亦是支撑中国北极战略施行的关键。科技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发挥着首位基础性作用,因此"地缘科技学"为北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地缘科技学是以民族国家为研究主体,以地缘因素为基础,通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科学技术与政治经济的互动作用来谋求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现有的北极问题研究成果涉及了科技因素,但对非北极国家与北极国家的北极科技竞争态势重视不够。文章以地缘科技学为理论依据,梳理了北极科学研究的国际竞争格局演变过程,阐释了北极科考队中国护持北极权益的重要作用,剖析了中国参与北极科技竞争的时代背景与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中国参与北极科技博弈的困境破解与应对理路。中国进行北极科考的战略深意为:审视北极科技竞争关系的攻守态势,积极推动与国家整体战略利益相关的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本国在北极地缘科技安全格局中的位势。对于科技竞争实力总体偏弱的中国来说,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科技关系"零和"博弈的结构性特征,要高度重视北极地缘科技竞争的国家利益属性和国家安全属性,加强与北极国家的科技合作。
-
关键词
北极治理
北极科考
地缘科技学
北极理事会
北极战略
国家安全
-
Keywords
Arctic governance
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
geo-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tic Council
Arctic strategy
national security
-
分类号
D815.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北极海空搜救合作:规范生成与能力短板
被引量:17
- 4
-
-
作者
肖洋
-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9,79,共7页
-
基金
作者主持的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管理规制视角下中国参与北极航道安全合作实践研究"(项目批号13YJCGJW01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海冰的融化带来了北冰洋航道的开通愿景,同时也加重了该地区海空运送压力。随着北冰洋海运与极地旅游活动的增加,北极地区发生海空紧急救援的几率不断提升。为了维护安全,完善安保,北极理事会于2011年5月通过了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北极航空与海洋搜救合作协议》。北极八国搜救合作尽管具备制度基础,但在救援能力方面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搜救区过于庞大、恶劣的环境、搜救装备及基础设施的欠缺。本文旨在分析北极搜救合作的现状,并针对如何缩小能力差距作出初步结论。
-
关键词
北极航空与海洋搜救合作协议
北极国家
海空搜救合作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欧盟“环境友好型”北极战略的解读
被引量:6
- 5
-
-
作者
柳思思
-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7,79,共5页
-
基金
笔者主持的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盟低碳话语权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及中国对策研究"(编号:15CGJ01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冷战后北极议题成为国际话语权的角斗场,建立对己有利的北极战略和制度成为权力的重要来源。北极事关欧盟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环境友好型"北极战略不仅较易实现,而且政治敏感度较低,是欧盟介入北极事务的最佳切入点。本文分析欧盟"环境友好型"北极战略的时代背景、具体解读这一战略涵义并论述其推广路径,梳理欧盟的北极开发与环保议题之间的联系,认为欧盟依靠环境议题设置来获得北极话语权的做法,对其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具有借鉴价值。
-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
欧盟
北极战略
北极开发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一带一路”框架下阿拉伯国家的粮食危机
被引量:4
- 6
-
-
作者
肖洋
-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8,共14页
-
基金
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2015年项目(ASC2015YB0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阿拉伯国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地缘枢纽,其社会稳定形势直接影响"一带一路"战略全局。粮价上涨导致的食品危机是推动阿拉伯国家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阿拉伯国家产业结构低度化与空心化是导致粮食危机的经济根源。阿拉伯国家的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对非产油国和海湾国家影响巨大。一方面经济不振削弱了阿拉伯国家的粮食进口能力,而人口爆炸、高贫困率导致巨大的粮食需求;另一方面发放巨额食品补贴进一步增大了阿拉伯国家的财政负担。本文分析了阿拉伯粮食危机的经济根源,以及农业危机和消费危机对阿拉伯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剖析了海湾国家粮食自给化的实践经验。
-
关键词
阿拉伯国家
粮食危机
产业结构低度化
海湾国家
-
Keywords
Arab Countries
Food Crisis
Low-level Industrial Structure
Gulf Countries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中国与北非阿拉伯国家深水能源开发战略设计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柳思思
-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118,共14页
-
基金
教育部国际司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2012年度资助项目(ASC2012QN0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未来能源开发的重点将聚焦在深水区域,北非阿拉伯国家都是临海国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深水能源勘探与开发与陆地、盆地开发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对我们提出了新挑战。基于SWOT模型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随着中国海外能源需求量的增长,北非阿拉伯国家是油气资源的重要储存地,中国必然选择与北非阿拉伯国家进一步共同开发能源,而北非阿拉伯国家在深水领域的能源是一块未完全开垦的处女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北非地区深水能源开发的客观规律,设计合理有效的战略规划以适应深水能源开发的需要。
-
关键词
北非阿拉伯国家
深水能源
战略设计
SWOT模型
-
Keywords
North African Arab Countries
Deep-water Energy
Strategic Design
SWOT Model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中国与海湾六国的工程承包合作
被引量:2
- 8
-
-
作者
肖洋
-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91,共15页
-
基金
教育部国际司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2014年度资助项目(ASC2014YB0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海外经营的国际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海湾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承包市场,也是中国国际工程承包的重点地区。然而,海湾六国工程承包市场准入壁垒较高,不利于中国企业发挥后发优势。本文对中国与海湾六国工程承包合作研究主要论及市场准入壁垒、地缘安全环境、跨文化交际等问题,并据此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到海湾六国经营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
关键词
海湾六国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
市场准入壁垒
中阿经贸合作
-
Keywords
Six Gulf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Contrasting Enterprise
MarketAccess Barriers
Sino-Arab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
分类号
F12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