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文化贸易:关于概念的综述和辨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李小牧 李嘉珊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文化贸易 国际 概念 综述 文化产业 逻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同困境中的“他者”——对当前台湾文学在大陆传播、接受效应的几点省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林荣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9-171,共3页
针对当前祖国大陆关于台湾文学的传播、接受和学术研究正经受日益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深刻影响的局面,从观念模式和思维方法层面展开分析与反思,并论证指出,只有更切实、深入地考察和关注社会中下层心理的变迁及其... 针对当前祖国大陆关于台湾文学的传播、接受和学术研究正经受日益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深刻影响的局面,从观念模式和思维方法层面展开分析与反思,并论证指出,只有更切实、深入地考察和关注社会中下层心理的变迁及其文学反映,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消弭两岸社会心理及其文学文化形态上长期相互"他者"化所致的错位和裂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祖国大陆 传播 接受 文化认同 他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化传播的动漫路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麟 刘辉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4-145,共2页
在我国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崛起后,文化软实力的推广已经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一个战略要点。我国文化的产业化、对外传播、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动漫产业作为一种大众较容易接受的文化产业,成为了我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先锋。本文以动漫产... 在我国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崛起后,文化软实力的推广已经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一个战略要点。我国文化的产业化、对外传播、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动漫产业作为一种大众较容易接受的文化产业,成为了我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先锋。本文以动漫产业为切入点,分析国内外动漫产业中的发展路径,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漫产业 文化传播 运营模式 发展现状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大问题 被引量:24
4
作者 胡智锋 李继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4,共3页
影视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对外传播影响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影视文化产业 中国 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发展 传播影响力 重大项目 教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剧内容博弈与商业模式变革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星儒 佘贤君 王蓓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10,共5页
版权购买是网络剧内容的主要来源,版权剧是网络剧点击量和流量的重要贡献者。但高企的版权成本也成为视频平台亏损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自制剧成为各大视频平台摆脱版权成本陷阱的普遍选择,并推动了版权合作、用户付费、剧影联动、... 版权购买是网络剧内容的主要来源,版权剧是网络剧点击量和流量的重要贡献者。但高企的版权成本也成为视频平台亏损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自制剧成为各大视频平台摆脱版权成本陷阱的普遍选择,并推动了版权合作、用户付费、剧影联动、影游互动、网台互动等一系列网络商业模式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剧 版权购买 内容自制 商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日报》、《洛杉矶时报》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报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曲茹 卢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洛杉矶时报》 《人民日报》 哥本哈根 国际事务 对比 气候 对外新闻报道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电影产业创意问题与研究维度、趋向——梅·L·拉里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继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美国研究 研究维度 电影产业 访谈录 明尼苏达大学 创意 教学科研人员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国公共广播电视理念的缘起与嬗变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继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1,共4页
英国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发祥地,不仅建构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广播电视机构-BBC,形成了公共广播电视体制,成为后来其他国家建立公共广播电视的范本。而且随着技术与社会的发展,英国公共广播电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公共资金(public ... 英国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发祥地,不仅建构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广播电视机构-BBC,形成了公共广播电视体制,成为后来其他国家建立公共广播电视的范本。而且随着技术与社会的发展,英国公共广播电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公共资金(public fund)模式逐步被打破,从公共垄断到双头寡居,发展到现在的多元竞争格局。本文通过梳理自BBC成立以来英国政府发布的专家委员报告和白皮书等主要政策变迁,分析了英国公共广播电视理念的内涵及其变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公共广播电视 理念 缘起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基本原则和运行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继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公共广播电视机构 公共服务 价值理念 西方国家 路径 运行 欧美国家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效益问题初探 被引量:13
10
作者 袁笠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45-47,32,共4页
文章先以什么是英语教学效益的内涵入手,谈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信息优势及其体现的不同于传统的灵活的教学模式,进而着重笔墨于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不同阶段的运用来说明其是如何体现英语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效益 多媒体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语公关写作课程教学法探析——关于学生自我效能的激发与协同式写作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晖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152,共2页
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程度的加深,在新闻传播学领域进行双语教学显得迫在眉睫。我国的公关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已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开设的公关课程日益丰富。
关键词 写作课程 双语教学 公关教育 自我效能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协同式 教学法 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三角”语法理论溯源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晖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95,共8页
"两个三角"语法理论将静态的语法分析与动态的语言实践结合在一起。在继承传统语法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语言比较的大比较观,其核心为"灵活多角"。在"小句中枢说"和"句管控"理论正式提出之后,&q... "两个三角"语法理论将静态的语法分析与动态的语言实践结合在一起。在继承传统语法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语言比较的大比较观,其核心为"灵活多角"。在"小句中枢说"和"句管控"理论正式提出之后,"两个三角"语法理论由具体的研究方法具有了方法论上的意义。该理论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其植根于汉语事实,生发于汉语事实,成长和完善于汉语事实,尤其重视对于语言事实的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三角 大比较观 方法论 多角 事实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培养分析的矛盾性与理论修正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晖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1,共3页
本文论述了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培养分析的内涵以及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同时也指出培养分析所面临的理论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将受众投入论作为对现有的培养分析理论的补充。本文认为只有对培养分析理论做出相应的修正才可以... 本文论述了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培养分析的内涵以及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同时也指出培养分析所面临的理论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将受众投入论作为对现有的培养分析理论的补充。本文认为只有对培养分析理论做出相应的修正才可以增强该理论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分析 能动受众论 受众投入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新闻报道的渊源、效果与伦理评价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晖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3,共6页
文章论述了嵌入式新闻报道的历史渊源、实施这一策略的原因,以及针对嵌入式报道的伦理道德评价,最后阐释了嵌入式新闻报道对中国的影响。本文认为,虽然嵌入式新闻报道从行为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诠释符合伦理道德,但这种报道形式却不利于中... 文章论述了嵌入式新闻报道的历史渊源、实施这一策略的原因,以及针对嵌入式报道的伦理道德评价,最后阐释了嵌入式新闻报道对中国的影响。本文认为,虽然嵌入式新闻报道从行为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诠释符合伦理道德,但这种报道形式却不利于中国媒体宣传中国政府的观点与立场。嵌入式报道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是文化帝国主义思想策略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新闻报道 新闻客观性 功利主义哲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语传情——从《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看劳伦斯的浪漫主义气质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敬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05-108,共4页
劳伦斯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作家 ,本文作者认为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中饱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本文通过对他的半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男主人公保罗浪漫主义色彩的分析 ,得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十足浪漫主义气质的现实主义作家。
关键词 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浪漫主义色彩 义气 现实主义 作家 自传体小说 写作手法 作者 气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进程中的复调与对话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林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6-94,共9页
作为断代文学形态的"延安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迄今为止的历史进程中,既具有显著的历时性的价值和意义,又具有隐含深切而又独特无二的共时性的价值和意义。在前一个方面,其根本体现并不仅在于改变或逆转了"启蒙"... 作为断代文学形态的"延安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迄今为止的历史进程中,既具有显著的历时性的价值和意义,又具有隐含深切而又独特无二的共时性的价值和意义。在前一个方面,其根本体现并不仅在于改变或逆转了"启蒙"与"救亡"双重思想主题的关系,而是在于延伸和加强了从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以及苏区、左联文学中贯穿下来的本土功利主义的文学价值倾向。在后一个方面,"延安文学"事实上是作为基于知识分子群体"进城"和"下乡"的双向社会流动而成型的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场域的历史时空的共时缩聚体,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其中最值得深究的核心问题是围绕"语言"与"阶级"这组文化、政治范畴的关系所展开的多边复调"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复调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艺术的审美生成与审美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曲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24-26,共3页
本文是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与审美特征的理论阐述,电视艺术在自己理性目的的诉求与感性表达的相互作用下,在它对日常生活与世俗情趣的诗化表达后,其审美生成逐步得以实现。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体现在其作为审美对象的形象可感性;其次... 本文是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与审美特征的理论阐述,电视艺术在自己理性目的的诉求与感性表达的相互作用下,在它对日常生活与世俗情趣的诗化表达后,其审美生成逐步得以实现。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体现在其作为审美对象的形象可感性;其次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记录与复制,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展现生活中美的同时,更为日常生活平淡注入美的因素和理想;电视艺术作为审美对象存在的前提,是它自身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独特表现形式,而这种表现形式又与其表现的内容相统一;电视艺术的特征体现为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的传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特的艺术存在 审美生成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敬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来象征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使这部小说散发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在劳伦斯所使用的众多的意象中,花是最具有代表性、最有助于揭示主题的意象,也是劳伦斯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媒介。... 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来象征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使这部小说散发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在劳伦斯所使用的众多的意象中,花是最具有代表性、最有助于揭示主题的意象,也是劳伦斯表达思想情感的主要媒介。为了理解这部小说的精髓,领略其象征主义的特色,本文就该部小说中重要的花语进行了解读,并阐明了它们与文中3位主要女性莫瑞尔太太、梅瑞拉姆及克拉拉之间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劳伦斯 长篇小说 象征意义 “花” 英国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燕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4-90,共7页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通过胡适、闻一多,美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白话诗运动产生了激励与借鉴作用;第二,围绕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出现了”中国意象派”的创作倾向;第三,九叶派、朦胧派继承并发展了意象派的主... 意象派对20世纪中国新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通过胡适、闻一多,美国新诗运动对中国白话诗运动产生了激励与借鉴作用;第二,围绕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出现了”中国意象派”的创作倾向;第三,九叶派、朦胧派继承并发展了意象派的主要创作原则.深入研究中西文学交流史上的“意象”之桥,可以为我们解决古诗与新诗、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等现代文学中的困境提供明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派 新诗运动 现代派 朦胧派 20世纪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文化语言场域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晖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0,共5页
语言场域的构建是对传统语言范畴研究的突破,场域与惯习的关系强调了言语交际主体(在交际语境下的说话人的角色)在场域中的地位。语言场域构建具有四重意义:突出言语单位的文化性、言语交际主体的动态性、言语交际环境下和虚拟情境下的... 语言场域的构建是对传统语言范畴研究的突破,场域与惯习的关系强调了言语交际主体(在交际语境下的说话人的角色)在场域中的地位。语言场域构建具有四重意义:突出言语单位的文化性、言语交际主体的动态性、言语交际环境下和虚拟情境下的大知识图谱构建和言语交际单位的可适性。在汉英文化比较中拟构汉英颜色语言场域,发现两种语言的缺项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惯习 文化 汉英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