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_1+V满+N_2”中“N_2”的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红斌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3,共6页
"V满"作谓语的存现句成立与否,不仅与该结构中的动补结构"V满"有关,而且与作宾语的名词和名词性结构的有界和无界性程度的大小有关。考察"N1+V满+N2"中"N2"的结构和性质发现,在名词的有界性和... "V满"作谓语的存现句成立与否,不仅与该结构中的动补结构"V满"有关,而且与作宾语的名词和名词性结构的有界和无界性程度的大小有关。考察"N1+V满+N2"中"N2"的结构和性质发现,在名词的有界性和无界性的层级系统中,无界性程度越高的光杆名词和数量名结构就越容易充任"N1+V满+N2"中的"N2",而"N1+V满+N2"结构及其组成成分在认知上的特征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现句 认知 有界 无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了又P”的有界性和无界性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红斌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P了又P”是有界的还是无界的与“P了又P”中成分的性质和该结构本身的语义以及结构之外的时间参照点都有关系。文章从静态的角度考察了“P了又P”中谓词的小类和句法语义上的差别,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P了又P”无界的相对性和有界的... “P了又P”是有界的还是无界的与“P了又P”中成分的性质和该结构本身的语义以及结构之外的时间参照点都有关系。文章从静态的角度考察了“P了又P”中谓词的小类和句法语义上的差别,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P了又P”无界的相对性和有界的绝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功能 有界与无界 连续与间断 语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的伊甸园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敬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9-61,64,共4页
由于狄金森终身未嫁 ,过着隐居生活 ,加上她的大部分诗以死亡为主题 ,所以很多人认为她是一位才华横溢却悲观厌世、令人捉摸不定的诗人。本文作者则通过狄金森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她的“人间即天堂”的宇宙观 ,阐明了她是一位激情洋溢、热... 由于狄金森终身未嫁 ,过着隐居生活 ,加上她的大部分诗以死亡为主题 ,所以很多人认为她是一位才华横溢却悲观厌世、令人捉摸不定的诗人。本文作者则通过狄金森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她的“人间即天堂”的宇宙观 ,阐明了她是一位激情洋溢、热爱生活并赞美生活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伊甸园 美国 诗歌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合成和提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红斌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1-75,共5页
"等于"表示语言所表示数、量或客观事物之间的相等关系。从句法结构上看,"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都是主谓结构,但是用于不同语域中的"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的状语有差别,这表明:用于叙事语域中的"... "等于"表示语言所表示数、量或客观事物之间的相等关系。从句法结构上看,"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都是主谓结构,但是用于不同语域中的"等于"作述语的句法结构的状语有差别,这表明:用于叙事语域中的"等于1"作述语的句法结构和用于科学语域中的"等于2"作述语的句法结构在认知层面和图式上有差别,"等于1"和"等于2"作述语的句法结构所表示的语义合成和语义提取也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语义 分布特征 图式 语义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红斌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6-50,共5页
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是讨论认知上的有界在被动结构中的句法表现形式。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在句法结构上对其组成成分述语和宾语有语义选择上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中的宾语是有界的,同时它还应具有下列语义之一:施事、受... 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是讨论认知上的有界在被动结构中的句法表现形式。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在句法结构上对其组成成分述语和宾语有语义选择上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中的宾语是有界的,同时它还应具有下列语义之一:施事、受事、处所、材料、工具,而充任动宾式被动有界结构述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应具有[+及物][±促变/移]的语义特征,而真正的有界受事宾语充任被动有界结构中光杆动词的宾语要受很大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结构 被动表述 有界和无界 信息结构 语义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语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裴登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9-50,59,共3页
社会发展到今天 ,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 ,在知识传授中就应随着这样的要求 ,对教学内容等教学系统工程中的各个环节作出相应调整。这其中首先牵涉到的是课程门类的设置问题 ,就外语院校的学生而言 ... 社会发展到今天 ,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 ,在知识传授中就应随着这样的要求 ,对教学内容等教学系统工程中的各个环节作出相应调整。这其中首先牵涉到的是课程门类的设置问题 ,就外语院校的学生而言 ,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适应了形势需要 ,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院校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教学模式 人才素质 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方式与旅游文学创作——郁达夫游记简评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秀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99-102,共4页
本文简要评述了郁达夫的游记 。
关键词 郁达夫 游记散文 艺术风格 旅游文学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讽喻诗的创作主旨 被引量:5
8
作者 唐晓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98-102,共5页
关键词 白居易 讽喻诗 艺术风格 儒家思想 政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巍《东方》综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论之一
9
作者 廖四平 李丽文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1-74,共4页
魏巍的《东方》再现了朝鲜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的全过程,揭示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志愿军战士,歌颂了军民的鱼水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歌颂了无产阶级的人性美。揭露和批判了人民军队内部存在的消极... 魏巍的《东方》再现了朝鲜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的全过程,揭示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志愿军战士,歌颂了军民的鱼水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歌颂了无产阶级的人性美。揭露和批判了人民军队内部存在的消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人物众多而又性格鲜明,抒情方式多样、抒情色彩浓郁,结构宏大而严谨,情节富于传奇性,人物语言个性化。但也存在着在人物刻画上概念化,人物典型化不够等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巍 《东方》 抗美援朝 志愿军 郭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导游辞中的叙述性语言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荔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1-42,共12页
关键词 导游辞 叙述性语言 人文精神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游词中明喻的使用原则
11
作者 王红斌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3期60-62,共3页
一、引言 导游词是指导游使用的职业语言。导游词质量的优劣是直接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优秀的导游和导游词可以使游客更深刻地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使游客游兴盎然。因此导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一、引言 导游词是指导游使用的职业语言。导游词质量的优劣是直接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优秀的导游和导游词可以使游客更深刻地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使游客游兴盎然。因此导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优秀导游词的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规范导游从业人员,国家实行了导游资格考试。为了参加考试,备考人员往往会事先背诵一些现成的书面导游词,然后再把书面的导游词转换为口语式的导游词临场加以发挥。导游给游客讲解的工作环节也与此类似。我们知道,书面语和口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书面导游词的创作和实地的口语导游的讲解既是独立分离的两个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这一过程可以图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游词 从业人员素质 导游资格考试 明喻 可持续发展 书面语 职业语言 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导游语言运用中的置疑技巧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荔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85-101,共17页
导游辞中的置疑技巧就是巧妙、精心地调遣疑问句来设置疑问的方法。所谓技巧疑问句 ,就是指那些能够在特定导游辞中营造交际气氛的疑问句 ,主要有设问、反问、正问、奇问、疑离等五种。这些技巧疑问方式可以使讲解要点得到突出强调 ,使... 导游辞中的置疑技巧就是巧妙、精心地调遣疑问句来设置疑问的方法。所谓技巧疑问句 ,就是指那些能够在特定导游辞中营造交际气氛的疑问句 ,主要有设问、反问、正问、奇问、疑离等五种。这些技巧疑问方式可以使讲解要点得到突出强调 ,使讲解内容生动别致 ,情趣盎然 ,能够有效加深导游人员与旅游者之间的沟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游 置疑技巧 语言运用 交际气氛 疑问句 设问 反问 正问 奇问 疑离
全文增补中
唐诗繁荣的政治原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晓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唐朝 诗歌艺术 时代环境 政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
14
作者 王秀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96-99,共4页
关键词 茅盾 现实主义 小说创作 艺术世界 自觉 艺术精神 追求
全文增补中
中国山水诗的一个现象
15
作者 白晓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山水诗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