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病专业新进展与研究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雪琴 温海 +3 位作者 高天文 杨蓉娅 郝飞 张力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近5年来国内外皮肤病专业发展现状,提出未来军队皮肤病研究方向和重点。方法应用情报学和调研的方法 ,对近5年皮肤病专业的学术发展成果和动态进行检索与整理,做出概要的综述和思考。结果近5年来,皮肤病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 目的总结分析近5年来国内外皮肤病专业发展现状,提出未来军队皮肤病研究方向和重点。方法应用情报学和调研的方法 ,对近5年皮肤病专业的学术发展成果和动态进行检索与整理,做出概要的综述和思考。结果近5年来,皮肤病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银屑病、结缔组织病、白癜风、皮肤真菌病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军队皮肤病专业创办2种医学期刊,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科技成果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军事训练中皮肤病调查及防治研究"有突破性进展。结论今后5年,全军皮肤病的研究方向仍然是面向基层、面向部队,加强高原部队常见皮肤病的防治研究,保障部队指战员心身健康,扶植重点研究项目,促进军队皮肤病专业的更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学 军队人员 进展 发展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卫 赵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1期1778-1779,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合剂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A组,32例)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B组,29例),对... 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合剂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A组,32例)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B组,2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起效时间、皮损明显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起效时间、皮损明显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较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大疱性皮肤病起效快、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免疫球蛋白类 糖皮质激素类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全军皮肤病防治会议纪要
3
作者 杨雪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2004年全军皮肤病防治会议 会议纪要 维甲酸 临床应用 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褐斑患者皮损区微生态改变的探讨 被引量:16
4
作者 万苗坚 赵广 +2 位作者 蔡瑞康 张其亮 文海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4-87,共4页
应用定量、定位和定性的方法对106例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进行微生态学研究,将结果与55例健康人面部菌群进行比较,并用不同温度培养其它产色素微球菌。结果显示:黄褐斑皮损区过路菌与正常人比较改变明显,产色素的微球菌及革兰氏阴... 应用定量、定位和定性的方法对106例黄褐斑病人皮损区进行微生态学研究,将结果与55例健康人面部菌群进行比较,并用不同温度培养其它产色素微球菌。结果显示:黄褐斑皮损区过路菌与正常人比较改变明显,产色素的微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增加18×103(cm2),分离率高(79.25%~92.45%),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显著(P<0.001),适当的温度促进微球菌产生色素,并增加菌量。提示黄褐斑皮损处微生态改变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微生态 生态平衡 皮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2
5
作者 孙蔚凌 范卫新 +8 位作者 闵仲生 王飞 蒋艺 马慧军 张莉 李珊山 田亚平 杨卫兵 岳学状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6-257,共2页
近年来,由于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的广泛及不规范应用.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acial corticosteroid addictive dermatitis,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成为常见的皮肤病。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影响患者容貌和身心健康,其治疗较棘手。笔... 近年来,由于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的广泛及不规范应用.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acial corticosteroid addictive dermatitis,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成为常见的皮肤病。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影响患者容貌和身心健康,其治疗较棘手。笔者于2007年7—11月在全国8家医院使用蓝科肤宁(主要成分为纳米银及原花青素低聚体)治疗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激素依赖性 蓝科肤宁 纳米银 原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不同治疗方法对瘢痕疙瘩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潞娜 张红 +1 位作者 张淑梅 金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4-345,共2页
关键词 瘢痕疙瘩 ^32P胶体局部注射 ^90SR敷贴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皮损内无针注射得宝松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罗卫 赵广 蔡瑞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2,共2页
瘢痕疙瘩皮损内无针注射得宝松疗效观察罗卫①赵广①蔡瑞康①我科于1995年7月~1996年5月,采用皮损内无针注射得宝松(diprospan)及得宝松混合液治疗瘢痕疙瘩5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4... 瘢痕疙瘩皮损内无针注射得宝松疗效观察罗卫①赵广①蔡瑞康①我科于1995年7月~1996年5月,采用皮损内无针注射得宝松(diprospan)及得宝松混合液治疗瘢痕疙瘩5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4例均来自门诊病人,随机分为A、B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药物疗法 得宝松 皮损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皮损中IL-1受体拮抗物的蛋白和mRNA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玮 赵庆利 +2 位作者 RenoDebets ErrolPPrens 蔡瑞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0-342,共3页
采用抗人IL-1ra单抗和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在银屑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切片上进行APAAP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测并比较IL-1ra的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发现,正常人皮肤中IL-1ra蛋白染色阴性,IL-1ramRNA信号微弱;相比之下,银... 采用抗人IL-1ra单抗和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在银屑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切片上进行APAAP染色和原位杂交,检测并比较IL-1ra的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发现,正常人皮肤中IL-1ra蛋白染色阴性,IL-1ramRNA信号微弱;相比之下,银屑病皮损中IL-1ra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异常增高,统计学比较相差显著。上述结果显示:IL-1ra在银屑病皮损中增强表达,提示银屑病病理过程中IL-1系统平衡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原位杂交 IL-1 MRNA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看待银屑病的“根治”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力军 杨雪琴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12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 心身疾病 根治目标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锦纶织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生长抑制效应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惠让松 杨雪琴 万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研究三种抗真菌处理后的锦纶织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生长的抑制效应,以及洗涤次数对其抗真菌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洗涤1、15、30、50次的空白锦纶织物、载银1.8%锦纶织物、载银纳... 目的研究三种抗真菌处理后的锦纶织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生长的抑制效应,以及洗涤次数对其抗真菌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备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洗涤1、15、30、50次的空白锦纶织物、载银1.8%锦纶织物、载银纳米氧化锌1.9%锦纶织物以及作为对照的纯棉织物,并紧贴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每12h观察并记录菌落形态及大小。结果洗涤1、15、30、50次的空白锦纶织物布样上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菌落生长情况与棉布对照组相近。载银1.8%锦纶织物洗涤1次及15次布样上菌落直径在120h内均明显小于棉布对照组(P<0.05),洗涤30及50次布样上须癣毛癣菌菌落直径在120h内与棉布对照组相近,洗涤30次布样上红色毛癣菌菌落直径在96h内小于棉布对照组(P<0.05),此后与棉布对照组相近(P>0.05)。载银纳米氧化锌1.9%锦纶织物洗涤1次的布样对两种癣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洗涤15次后有所降低,但两种癣菌在120h内菌落直径均小于棉布对照组(P<0.05),洗涤30次布样上红色毛癣菌菌落直径在84h内小于棉布对照组(P<0.05),之后与棉布对照组相近(P>0.05),洗涤30及50次布样上须癣毛癣菌的生长与棉布对照组相近。结论载银1.8%锦纶织物、载银纳米氧化锌1.9%锦纶织物均可显著抑制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生长,且具有一定的耐洗涤性,洗涤15次后仍有明显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锦纶 皮肤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组织细胞肉芽肿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广 孟如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网状组织细胞瘤 肉芽肿 皮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重叠综合征1例
12
作者 罗卫 杨守梅 +1 位作者 周丽 刘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83-385,共3页
关键词 盘状红斑狼疮 扁平苔藓 重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引起慢性砷中毒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录萍 乌日娜 +1 位作者 杨雪琴 东晓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25-526,共2页
患者男性,72岁,因全身皮肤灰黑、瘙痒5月余入院。入院前因红皮症口服并大量外用含砷药物。皮肤科检查可见皮肤灰黑、粗糙、发硬、脱屑及多数浅表溃疡、糜烂,口腔、舌粘膜溃疡及色素沉着斑,指甲增厚变形,可见Mecc纹。伴有严重的神经、肌... 患者男性,72岁,因全身皮肤灰黑、瘙痒5月余入院。入院前因红皮症口服并大量外用含砷药物。皮肤科检查可见皮肤灰黑、粗糙、发硬、脱屑及多数浅表溃疡、糜烂,口腔、舌粘膜溃疡及色素沉着斑,指甲增厚变形,可见Mecc纹。伴有严重的神经、肌肉病变。检测指甲砷含量极高。诊断为药物所致慢性砷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砷中毒 药物中毒 皮肤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