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骨质疏松症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增杰 杨扉扉 +2 位作者 李丽莉 贾祎佳 蒲翔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8-855,共8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日益普遍。传统的化学药治疗虽有效,但往往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极为迫切。中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成为抗骨质疏松症研究的热点,对其机制探索有助于开发更多针对不...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日益普遍。传统的化学药治疗虽有效,但往往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极为迫切。中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成为抗骨质疏松症研究的热点,对其机制探索有助于开发更多针对不同机制的药物。深入研究中药的抗骨质疏松症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如何发挥抗骨质疏松症作用,改善骨代谢,从而为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抗骨质疏松症中药 机制 植物雌激素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矿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视角探讨维生素D基础与临床最新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增杰 贾祎佳 +2 位作者 覃裕 宋红 黄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0-936,共7页
维生素D在维持骨骼健康、调节免疫系统和促进细胞分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临床不同专业医师对维生素D的认识及重要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差距。维生素D的临床获益已经成为共识,尤其是... 维生素D在维持骨骼健康、调节免疫系统和促进细胞分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临床不同专业医师对维生素D的认识及重要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差距。维生素D的临床获益已经成为共识,尤其是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患者。但对于维生素D充足的人群,过量补充维生素D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内分泌专业及骨质疏松科专业医师人群可能是执行维生素D监测和治疗的主要群体。国内其他专业的临床医师对维生素D的认识可能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对维生素D的检测、补充、治疗仍然存在不执行、不检测、不纠正的状态。进一步普及维生素D相关前沿研究动态、更新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对临床、科研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研究进展 争议 最佳剂量 维生素D的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华 崔静 +5 位作者 曾进海 王荣 彭瀚元 张涛 王璐 曹跃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351,共8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音猬(Sonic Hedgehog,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hh组,建模和干预后最终分别入组16、8、7只。模型组、Shh组小鼠采取手术切除双... 目的探讨外源性音猬(Sonic Hedgehog,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hh组,建模和干预后最终分别入组16、8、7只。模型组、Shh组小鼠采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Shh组小鼠尾静脉注射2μL Shh液,空白组及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三组均持续干预7 d。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比较骨密度值、Shh基因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PACP5b)、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水平]、骨形成能力[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ligand,RANKL)]、自噬相关蛋白1(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 associated-protein 1 light chain 3-Ⅱ,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见大量脂肪细胞增生,部分胞核消失或破碎或空骨陷窝;空白对照组髓腔脂肪细胞结构完整、大小及形态均匀;Shh组脂肪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构完整。空白对照组、Shh组、模型组Shh因子、骨密度值、E2、N-MID、BV/TV、Tb.Th、Tb.N依次明显降低,ALP、CTX-Ⅰ、TPACP5b、Tb.Sp依次明显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OPG、BGP、BALP较空白对照组、Shh组明显低,Shh组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RANKL、Beclin-1、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Shh组明显高,Shh组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Shh因子的补充可减弱去势对小鼠骨密度、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等的影响,有效调控RANKL、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促进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形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因子 骨质疏松症 小鼠 骨吸收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患者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模式的出院计划干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孟露 刘福尧 +5 位作者 韩杉 李霞 李美 杨洪林 郭春燕 罗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4,2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模式的出院计划对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随访,观察组住院期间按常规临床护理路... 目的探讨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模式的出院计划对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随访,观察组住院期间按常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同时实施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模式的出院计划干预方案。结果对照组53例、观察组50例完成研究,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出院后9个月观察组居家跌倒发生率及新发脆性骨折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对老年股骨脆性骨折患者实施出院计划干预,有助于增强老年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和遵医行为,降低新发脆性骨折风险和居家跌倒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骨折 脆性骨折 出院计划 骨折联络服务模式 功能锻炼 服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