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华 崔静 +5 位作者 曾进海 王荣 彭瀚元 张涛 王璐 曹跃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351,共8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音猬(Sonic Hedgehog,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hh组,建模和干预后最终分别入组16、8、7只。模型组、Shh组小鼠采取手术切除双... 目的探讨外源性音猬(Sonic Hedgehog,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hh组,建模和干预后最终分别入组16、8、7只。模型组、Shh组小鼠采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Shh组小鼠尾静脉注射2μL Shh液,空白组及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三组均持续干预7 d。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比较骨密度值、Shh基因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PACP5b)、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水平]、骨形成能力[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ligand,RANKL)]、自噬相关蛋白1(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 associated-protein 1 light chain 3-Ⅱ,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见大量脂肪细胞增生,部分胞核消失或破碎或空骨陷窝;空白对照组髓腔脂肪细胞结构完整、大小及形态均匀;Shh组脂肪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构完整。空白对照组、Shh组、模型组Shh因子、骨密度值、E2、N-MID、BV/TV、Tb.Th、Tb.N依次明显降低,ALP、CTX-Ⅰ、TPACP5b、Tb.Sp依次明显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OPG、BGP、BALP较空白对照组、Shh组明显低,Shh组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RANKL、Beclin-1、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Shh组明显高,Shh组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Shh因子的补充可减弱去势对小鼠骨密度、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等的影响,有效调控RANKL、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促进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形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因子 骨质疏松症 小鼠 骨吸收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MJD3-IRF4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宇杰 曹启辉 杨永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5-1462,共8页
目的:探讨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JMJD3)-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佛波酯(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将THP-1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M2... 目的:探讨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JMJD3)-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佛波酯(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将THP-1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M2诱导组(添加重组人IL-4、IL-13蛋白)、M2+JMJD3蛋白组(添加重组人IL-4、IL-13和JMJD3蛋白)和M2+JMJD3抑制剂组(添加重组人IL-4、IL-13蛋白和JMJD3抑制剂),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细胞比例,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精氨酸酶-1(Arg-1)、JMJD3、IRF4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Arg-1、JMJD3、IRF4蛋白表达水平。相应地,使用各组THP-1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人MM细胞U266,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2诱导组THP-1巨噬细胞中CD206^(+)细胞比例,Arg-1、JMJD3、IRF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01),同时U266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数明显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以及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迁移、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1)。与M2诱导组比较,M2+JMJD3蛋白组THP-1巨噬细胞中CD206^(+)细胞比例Arg-1、JMJD3、IRF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水平均进一步升高(P<0.01),同时U266细胞增殖活力、集落形成数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以及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迁移、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多(P<0.001);而M2+JMJD3抑制剂组上述各指标变化趋势与M2+JMJD3蛋白组相反。结论:JMJD3-IRF4信号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M2极化能够促进M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Jumonji结构域蛋白3 干扰素调节因子4 巨噬细胞极化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rham-Stout综合征并左尺桡骨病理性骨折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唐魁韩 冯小波 +1 位作者 刘希梅 陈海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4-610,共7页
Gorham-Stout综合征(Gorham-Stout disease,GSD)临床少见,易被失治误治,最终导致骨溶解及一系列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GSD并左尺桡骨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复习,探讨GSD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最新诊... Gorham-Stout综合征(Gorham-Stout disease,GSD)临床少见,易被失治误治,最终导致骨溶解及一系列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GSD并左尺桡骨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复习,探讨GSD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最新诊疗方案,提示GSD诊疗重点在于早期防治抑制病情,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同时应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避免发生进一步骨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rham-Stout综合征 骨溶解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小梁评分结合骨密度用于骨质疏松诊疗及骨折风险预测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黎 唐魁韩 +4 位作者 王荣 黄华 陈静 曾进海 宋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86-1790,1812,共6页
目的探讨骨小梁评分(trabecular bone score,TBS)结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用于骨质疏松诊治及骨折风险预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17日至2022年8月22日在我院使用GE 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骨小梁评分(trabecular bone score,TBS)结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用于骨质疏松诊治及骨折风险预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17日至2022年8月22日在我院使用GE 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50岁以下男性及绝经前女性不同骨量患者占比及BMD、TBS数据趋势,对比5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患者的脆性骨折组和非骨折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D、T值及TBS等影响因素的结果差异,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BMD和TBS在骨折风险方面的预测性能,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对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风险预测。结果50岁以下男性骨量正常占比97.06%,其中骨折中风险占比8.82%,骨折高风险占比8.82%,绝经前女性骨量正常占比96.26%,其中骨折中风险占比8.50%,骨折高风险占比2.38%。50岁以上男性脆性骨折66例,非骨折641例,其中两组之间年龄、BMI、BMD、T值及TB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后女性患者脆性骨折283例,非骨折1794例,其中两组之间年龄、BMD、T值及TB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2)。BMD和TBS均为脆性骨折的独立预测指标,联合BMD和TBS预测骨折风险的AUC最大,为0.748。结论骨量正常的患者其也存在一定骨折风险,其中年龄、BMD、T值及TBS等因素起到了影响作用;BMD和TBS均为脆性骨折的独立预测指标,TBS在骨折风险评估方面能带来额外的诊断信息,从而提升诊断和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评分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折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