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金铂 苏亦兵 +2 位作者 张岩 王汉斌 王科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196-319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出血(SSEH)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因SSEH而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日本骨科科学协会(JOA)评分,并计算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依据术...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出血(SSEH)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因SSEH而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日本骨科科学协会(JOA)评分,并计算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依据术前JOA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完全丧失组(6例)和未完全丧失组(12例);再依据手术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12 h组(7例)、12~24 h组(3例)和>24 h组(8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及不同组别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 18例患者术后JOA评分为(11.7±4.9)分,高于术前的(5.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5,P<0.01)。神经功能完全丧失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为(34.6±14.5)%,低于神经功能未完全丧失组的(72.7±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2,P<0.01)。手术时间间隔<12 h组和12~24 h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82.7±23.7)%和(90.5±16.5)%,均高于>24 h组的(28.7±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神经功能状况良好及手术时间间隔<24 h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较好,二者是影响SSEH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脊髓 预后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效果及预后随访研究
2
作者 刘龙奇 史良 +1 位作者 王科大 苏亦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92例,其中48例采用传统显微手术(对照组),44例采用...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显微手术切除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92例,其中48例采用传统显微手术(对照组),44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联合组),对比两组肿瘤切除率、手术前后脊髓功能、临床症状改善及3年随访情况。结果肿瘤完全切除率联合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疼痛发生率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6月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3月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脊髓功能McCormick分级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联合组患者脊髓McCormick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联合组6.82%,对照组12.5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更有利于减轻手术引起的脊髓损伤,促进术后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及脊髓功能恢复,但是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髓内肿瘤 显微镜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力绷带在预防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姚玉强 苏亦兵 +3 位作者 乔京元 阎涛 史良 于宁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63例资料,2012年1月后术后早期(3天内)给予弹力绷带(弹力绷带组,n=27),2011年12月前术后早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63例资料,2012年1月后术后早期(3天内)给予弹力绷带(弹力绷带组,n=27),2011年12月前术后早期未应用弹力绷带(对照组,n=36)。比较2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及各部位硬膜下积液(同侧大脑凸面、对侧大脑凸面、同侧大脑镰旁)发生率。结果 27例(42.9%)出现硬膜下积液,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25.9%(7/27),较对照组(20/36,55.6%)明显降低(χ^2=5.531,P=0.019)。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组同侧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发生率(1/27,3.7%)较对照组(12/36,33.3%)明显降低(χ^2=8.271,P=0.004),其他部位硬膜下积液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硬膜下积液量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839,P=0.409)。结论硬膜下积液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绷带 硬膜下积液 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内囊肿 被引量:2
4
作者 史良 乔京元 +2 位作者 阎涛 苏亦兵 张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1,共2页
骶管内囊肿的发病率约为1%~4.6%,其中约20%~3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1],常需手术治疗。但其临床特征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或椎管肿瘤等[2]。随着MRI的普遍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10年6月~2014... 骶管内囊肿的发病率约为1%~4.6%,其中约20%~3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1],常需手术治疗。但其临床特征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或椎管肿瘤等[2]。随着MRI的普遍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10年6月~2014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42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男17例,女2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内囊肿 手术治疗 症状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症 临床症状 临床特征 椎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林可可 宋春伟 张颖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3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自行设计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选择5名护士长进行咨询及检测表面效度,修订后的问卷包括病情观察、康复和健康指导、技术操作、生活护理的满意度4个维度共23个条目...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自行设计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选择5名护士长进行咨询及检测表面效度,修订后的问卷包括病情观察、康复和健康指导、技术操作、生活护理的满意度4个维度共23个条目。选175例患者进行信度检测。结果问卷折半信度r=0.963;问卷总Cronbach′sα为0.956,4个维度的Cronbach′sα为0.857~0.933;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83.37%。结论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一二级护理患者对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基础护理满意度问卷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Tarlov囊肿相关疼痛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史良 阎涛 +1 位作者 苏亦兵 张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13-516,520,共5页
目的:Tarlov囊肿是常见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总结Tarlov囊肿疼痛的特征,有利于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重视,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Tarlov囊肿患者的病因、首发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目的:Tarlov囊肿是常见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总结Tarlov囊肿疼痛的特征,有利于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重视,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Tarlov囊肿患者的病因、首发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分析了疼痛的部位、类型、性质、程度等特征及其变化。结果:首次发作时,85.7%为单侧、局部疼痛,以间断性酸胀痛感为主,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2.8分,66.7%为轻度疼痛,随着病程延长,较前明显加重,入院时53.9%为双侧疼痛,43%累及下肢,以持续性钝性疼痛,阵发性锐痛为主,VAS平均4.6分,61.9%为中重度疼痛。结论:Tarlov囊肿是诱发腰骶部疼痛的重要病因之一,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重视,根据其疼痛特征,及早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骶管 疼痛 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史良 苏亦兵 +4 位作者 乔京元 阎涛 王汉斌 王科大 刘龙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目的:总结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acute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ASSE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7例ASSE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因、临... 目的:总结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acute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ASSE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7例ASSE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过程、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相关资料,治疗前后和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ASIA分级及JOA评分,对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进行评估。结果:27例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15~81岁(31.3±15.9岁)。血肿位于颈椎15例,胸椎10例,腰椎2例,累及2~5个节段(2.3±0.9个节段)。24例首发症状为相应节段的疼痛,进而出现脊髓功能障碍;3例突发肢体神经功能障碍。入院时,27例患者VAS评分6.7±1.9分,ASIA分级A级16例,B级6例,C级4例,D级1例;颈胸段患者JOA评分0~15分(4.1±4.4分)。1例ASIA分级A级、3例C级、1例D级患者行保守治疗,其余22例患者在发病后4h~7d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可疑畸形血管切除并椎板复位手术。保守治疗患者出院时1例A级患者恢复至B级,C级患者2例恢复至D级、1例无改变,1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VAS评分由入院前4.6±1.1分降至1.4±1.1分;颈胸椎患者JOA评分由术前11.3±2.5分改善至13.6±3.1分,改善率为40.3%。手术患者出院时15例A级患者4例无变化,6例恢复至B级,5例恢复至C级;6例B级患者1例无恢复,3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VAS评分由术前7.2.±1.7分减少至1.0±1.2分;JOA评分由术前2.8±3.2分改善至7.3±3.9分,改善率为31.7%。随访6~54个月(21.8±10.5个月),保守治疗A级患者恢复至D级,C级患者1例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VAS评分0.20±0.44分;颈胸椎患者JOA评分15.0±2.0分,改善率为64.9%。手术治疗A级患者2例无变化,1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8例恢复至E级;B级患者1例恢复至C级,5例恢复至E级,C级患者恢复至E级;VAS评分0.3±0.6分;JOA评分12.1±5.3分,改善率为67.7%。结论:ASSEH患者以颈肩胸背部疼痛和脊髓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早期诊治至关重要,对于脊髓压迫症状重、进展明显的患者及早行显微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自发性硬膜外血肿 脊髓压迫 显微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液瘤性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发病率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龙奇 赵元立 +5 位作者 苏亦兵 王昊 叶迅 陈晓霖 马力 王科大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256-1261,共6页
目的探讨黏液瘤性颅内多发动脉瘤在具有明确左心房黏液瘤病史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方法本文以2002年1月-2009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因左心房黏液瘤行手术切除肿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 目的探讨黏液瘤性颅内多发动脉瘤在具有明确左心房黏液瘤病史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方法本文以2002年1月-2009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因左心房黏液瘤行手术切除肿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筛查患者中黏液瘤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情况。结果 83例患者中,48例(58%)经电话随访获取其术后病历资料。48例患者中有3例(6%)去世,其中1例因术后3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而死亡。32例患者拒绝接受影像学检查,另外13例患者分别接受DSA、CTA或MRA检查,其中10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2岁,2例诊断为黏液瘤性颅内动脉瘤,一例为16岁女性,患者颅内动脉瘤多达10个以上,直径2~4 mm,主要累及前循环,另一例为45岁女性,患者有5个颅内动脉瘤,直径4~12 mm,主要累及基底动脉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在本研究中,加上1例因术后3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死亡患者,黏液瘤性颅内多发动脉瘤发病率为21%(3/14)。结论 21%的左心房黏液瘤患者继发了颅内多发动脉瘤,但仍需进一步大规模回顾性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黏液瘤 黏液瘤性颅内动脉瘤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