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医学显像在骨折相关性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洁 杨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6-1190,共5页
骨折相关性感染是创伤骨科的一种常见且严重并发症,明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前提,专家共识中提出根据某些临床表现(瘘、窦道或伤口裂开等)即可诊断,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感染表现较为复杂,仅根据临床表现明确诊断具有挑战性。近年随着技术发展... 骨折相关性感染是创伤骨科的一种常见且严重并发症,明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前提,专家共识中提出根据某些临床表现(瘘、窦道或伤口裂开等)即可诊断,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感染表现较为复杂,仅根据临床表现明确诊断具有挑战性。近年随着技术发展,核医学显像在骨折相关性感染的研究逐渐增多。除较常应用的三时相骨显像外,标记白细胞显像、^(18)F-FDG PET或PET/CT显像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在检出和定位感染灶、评价骨折愈合和内固定及手术计划制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核医学显像对骨折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其在骨折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感染 骨折 核医学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影像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京京 岳巍 何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6期468-470,共3页
核医学影像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彭京京①岳巍何海燕本文系编译自美国核医学杂志系列文章。第一篇主要论述的是骨扫描在肿瘤学和感染中的应用,第二篇主要是解决矫形骨科方面的问题,第三篇是介绍代谢性骨病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1肿瘤与感... 核医学影像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彭京京①岳巍何海燕本文系编译自美国核医学杂志系列文章。第一篇主要论述的是骨扫描在肿瘤学和感染中的应用,第二篇主要是解决矫形骨科方面的问题,第三篇是介绍代谢性骨病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1肿瘤与感染1.1肿瘤学骨扫描的最初应用是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放射性同位素 骨显像 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单光子显像报告书写规范
3
作者 李囡 王茜 +7 位作者 付占立 景红丽 郑容 于江媛 杨芳 李艳 童冠圣 杨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99,共3页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是目前核医学装机最多、应用最...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是目前核医学装机最多、应用最广的设备。单光子显像已成为广受临床认可的常规检查项目,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单光子显像报告是核医学医师与临床医师沟通的重要文书。报告的内容既是制订诊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证明医疗必要性的法律文书。报告的质量代表着报告医生和科室的诊断水平,反映了报告医生归纳总结、诊断思维、文字修养和责任心。因此,重视报告的过程和质量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操作规范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三时相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瑞玲 彭京京 +1 位作者 冯瑾 杨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05-2006,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图像质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韩洁 冯瑾 +1 位作者 张连娜 杨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总结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性感染(Fracture related infection,FRI)的^(18)F-FDG PET/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0月本院42例确诊为下肢长骨FRI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分析归纳该疾病^(18)F-FD... 目的:总结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性感染(Fracture related infection,FRI)的^(18)F-FDG PET/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0月本院42例确诊为下肢长骨FRI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分析归纳该疾病^(18)F-FDG PET/CT征象及代谢参数的特点。结果:42例下肢长骨FRI患者中股骨骨折18例,胫腓骨骨折24例;骨折端^(18)FFDG代谢均增高,骨折端附近骨质周围代谢增高34例、长骨周围代谢增高10例,骨折端附近髓腔代谢增高16例、长骨髓腔代谢增高11例,内固定周围代谢增高20例,钉道代谢增高12例,窦道形成11例,脓肿形成3例,SUVmax为7.34±2.94,SUVmax/肌肉SUVmax为5.99±2.79,SUVmax/对侧SUVmax为3.72±1.91。根据细菌毒力高低分为两组,代谢参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 PET/CT可显示下肢长骨FRI的部位及范围,且不受金属固定物的影响,感染区域表现为单发或多发高代谢灶,程度明显高于肌肉及对侧,窦道、脓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下肢骨 感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永红 何海燕 +1 位作者 王琳 陈瑞玲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3期36-37,共2页
对1331例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的患者进行检查前后护理和心理护理。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采集图像清晰、对比度好。提示在患者检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安慰、解释和指导,以及放射维护等措施,能帮助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 对1331例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的患者进行检查前后护理和心理护理。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采集图像清晰、对比度好。提示在患者检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安慰、解释和指导,以及放射维护等措施,能帮助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骨显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创伤后骨髓炎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杨芳 张毓艺 +3 位作者 冯瑾 张连娜 高璇 陈紫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创伤后骨髓炎中的代谢影像特征,并评估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4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创伤后骨折愈合不良可疑感染患者64例,采用定性及半定量评估方...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创伤后骨髓炎中的代谢影像特征,并评估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4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创伤后骨折愈合不良可疑感染患者64例,采用定性及半定量评估方法评价^(18)F-FDG PET/CT对创伤后骨髓炎的诊断准确性,并与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诊断意义的参数。结果 64例患者中,37例确诊为创伤后骨髓炎,其中23例通过术中微生物培养阳性确诊,14例通过临床症状及随访结果确诊。其余27例患者中,10例术中微生物培养、17例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均未提示感染。^(18)F-FDG PET/CT正确诊断37例感染组中的34例,正确排除27例感染阴性组中的23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体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1.89%、85.19%、89.47%、88.46%和89.06%。感染组中^(18)F-FDG PET/CT半定量指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6.23±2.16,感染阴性组为4.2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Vmax和C反应蛋白为具有诊断意义的参数,且SUVmax诊断准确度高于C反应蛋白(χ^(2)=27.245,P<0.00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提供的代谢影像特征有助于为诊断创伤后骨髓炎提供更精准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创伤和损伤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原发性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
8
作者 陈紫薇 张连娜 +1 位作者 冯瑾 杨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4-748,共5页
目的:分析骶骨原发性肿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确诊的31例骶骨原发性肿瘤的PET/CT资料,观察骶骨病变的位置、影像学特征、^(18)F-FDG摄取程度以及其他部位受累的情况,并对患者的... 目的:分析骶骨原发性肿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确诊的31例骶骨原发性肿瘤的PET/CT资料,观察骶骨病变的位置、影像学特征、^(18)F-FDG摄取程度以及其他部位受累的情况,并对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骶骨原发性肿瘤中以尤文肉瘤(19.4%)、脊索瘤(16.1%)、骨巨细胞瘤(16.1%)、未分化肉瘤(12.9%)、软骨肉瘤(9.7%)为主,尤文肉瘤、脊索瘤、骨巨细胞瘤、未分化肉瘤患者的中位年龄有统计学差异(H=14.774,P=0.002)。骶骨肿瘤的基线SUVmax平均值为11.97±8.63,尤文肉瘤、脊索瘤、骨巨细胞瘤、未分化肉瘤、软骨肉瘤的SUVmax有统计学差异(F=15.950,P<0.001)。低级别与高级别恶性肿瘤的SUVmax有统计学差异(t=-4.505,P=0.001)。结论:不同类型的骶骨原发性肿瘤在年龄及代谢活性中有一定差异,PET/CT可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与软组织肿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DP骨显像监测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 被引量:7
9
作者 白砚霞 杨芳 +1 位作者 陆敏秋 彭京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前后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表现特征和变化,探讨骨显像在MM骨病诊断和疗效评判中的应用。方法研究86例MM患者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并与X线摄片结果对比观察,治疗中动态监测全身骨显像变化。...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前后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表现特征和变化,探讨骨显像在MM骨病诊断和疗效评判中的应用。方法研究86例MM患者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并与X线摄片结果对比观察,治疗中动态监测全身骨显像变化。结果86例患者用骨显像监测多发性骨髓瘤骨破坏的阳性率为97.7%,共发现病灶447处,脊柱、肋骨最易受累。其中87.7%骨显像异常表现为放射性浓集:肋骨多为多处点状放射性浓集,脊柱为多处条状放射性浓集。12.3%病灶为放射性减低。骨显像比X线摄片发现病灶多,其与X线摄片发现病灶的符合率为45.3%。治疗监测:缓解期患者有74.3%(26/35例次)可见原病灶放射性浓集程度减低,检查13例次进展期MM骨显像示病灶数增多。结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M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MM疗效的动态观察具有监测意义,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可作为MM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常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显像 99MTC-MDP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骨显像对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芳 张连娜 +1 位作者 冯瑾 李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3,117,共5页
目的评价99Tcm-MDP三相骨显像对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92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良患者行99Tcm-MDP三相骨显像。根据术后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间半定量分析指标A/N血流和... 目的评价99Tcm-MDP三相骨显像对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92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良患者行99Tcm-MDP三相骨显像。根据术后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间半定量分析指标A/N血流和A/N血池的差异。所有患者同时行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并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99Tcm-MDP三相骨显像中,血流相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72.7%,阳性预测值为78.6%,阴性预测值为88.9%;血池相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61.4%,阳性预测值为72.6%,阴性预测值为90.0%。A/N血流和A/N血池在感染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N血流与A/N血池对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P<0.05)。结论三相骨显像是无创且相对准确的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阴性预测意义,可作为特异性炎症显像剂难以获得时的替代方法。在诊断时综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SPECT/CT融合显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创伤和损伤 三相骨显像 99M锝美罗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SPECT/CT诊断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连娜 杨芳 冯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图像融合检查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拟诊为甲旁亢患者行99mTc-MIBI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图像融合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 目的: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图像融合检查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拟诊为甲旁亢患者行99mTc-MIBI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图像融合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结果:31例患者经临床手术病理均确诊为甲旁亢,其中甲状旁腺腺瘤27例,甲状旁腺增生3例,甲状旁腺癌1例。99mTc-MIBI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图像融合检查的敏感性分别为87.1%和96.8%,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是有效的探测甲状旁腺病变的影像学方法,在PHPT患者的定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T1显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连娜 彭京京 +2 位作者 刘洪洪 杨芳 蔡槱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201... 目的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201)Tl双时相显像对肢体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33/37)、82.8%(24/29)、86.4%(57/66)。早期相恶性肿瘤组T/NT^e值为3.02±1.7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62±0.84)(P<0.05);延迟相恶性肿瘤组T/NT^d值为2.34±1.2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26±0.46(P<0.05)。结论^(201)Tl双时相显像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结缔和软组织 肿瘤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肉瘤^(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瑾 王争明 +1 位作者 张连娜 杨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7-382,387,共7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评价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同机PET/CT影像学特点,获得肿瘤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CT值,计算肿瘤体积;根据有无... 目的探讨骨肉瘤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评价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同机PET/CT影像学特点,获得肿瘤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CT值,计算肿瘤体积;根据有无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计算无病生存时间;比较CT表现为不同组织成分的SUVmax,分析各部位SUVmax与对应CT值的相关性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8例CT表现为骨质破坏、20例斑片样或棉絮样低密度瘤骨、24例软组织肿块及16例骨膜反应均表现为18F-FDG摄取增高,17例象牙质等高密度瘤骨呈低摄取。高密度瘤骨SUVmax低于骨质破坏、低密度瘤骨、软组织肿块SUVmax(F=5.196,P<0.01)。骨质破坏、低密度瘤骨、高密度瘤骨、软组织肿块SUVmax与对应的CT值呈负相关(r=-0.315,P<0.01)。30例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36.9±14.9)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SUVmax≥9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较SUVmax<9患者长(χ2=0.696,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SUVmax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Wald=4.213,P<0.05)。结论 18F-FDG PET/CT实现了对原发性骨肉瘤解剖结构改变和代谢变化的优势互补,结合半定量分析有助于找到复杂结构肿瘤中生物活性最高的部分,低密度/高代谢瘤骨提示高度恶性;骨肉瘤原发病灶的SUVmax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旁亢与骨软化症的骨显像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连娜 杨芳 冯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及骨软化症(OM)患者的核素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对比骨显像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64例PHPT患者及24例OM患者的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比较两... 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及骨软化症(OM)患者的核素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对比骨显像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64例PHPT患者及24例OM患者的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比较两种疾病在影像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差异。结果:黑颅、下颌骨浓集、四肢骨皮质普遍摄取增高为PHPT组骨显像的特征性表现,而如果骨显像表现为肋骨点状浓集、脊柱条状浓集,全身大关节尤其是承重关节放射性浓集则更应考虑为骨软化。两组生化指标比较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骨显像可作为PHPT及OM的一种重要的影像手段,能更灵敏、全面地探测棕色瘤及假骨折部位,结合患者的影像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有助于这两种疾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骨软化症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文氏肉瘤全身骨显像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秀梅 彭京京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1-492,共2页
关键词 ^99TC^M-MDP 尤文氏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显像对骨肉瘤化疗效果评价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冯瑾 彭京京 +2 位作者 刘洪洪 杨芳 牛晓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显像对术前骨肉瘤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价意义。方法:临床诊断为骨肉瘤患者7例,化疗前后分别接受两次18F-FDG显像。观察化疗前后两次图象特征,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利用公式(TNR1-TNR2)/TNR1计算获得化疗前后放射性计数率的... 目的:探讨18F-FDG显像对术前骨肉瘤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价意义。方法:临床诊断为骨肉瘤患者7例,化疗前后分别接受两次18F-FDG显像。观察化疗前后两次图象特征,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利用公式(TNR1-TNR2)/TNR1计算获得化疗前后放射性计数率的变化率。经手术获得组织病理学肿瘤坏死率。结果:7例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图象相比,病灶部位放射性摄取程度均有减低,化疗前后最大计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前后平均计数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患者中,4例获得病理组织学坏死率疗效判定。3例肿瘤坏死率大于90%,1例肿瘤坏死率为80%,18F-FDG显像半定量分析,化疗前后计数率的变化率与坏死率具有正相关关系,(TNR1-TNR2)/TNR1max与坏死率的相关系数为0.94,(TNR1-TNR2)/TNR1average与坏死率的相关系数为0.84。结论:18F-FDG显像可用于判断骨肉瘤的化疗效果,半定量分析结果与病理组织学坏死率有正相关关系,有助于准确评估骨肉瘤的坏死率和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及全身骨显像联合诊断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症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紫薇 冯瑾 杨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8-969,共2页
1病例简介男,65岁,主诉:双踝疼痛1年,腰背痛5个月。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踝疼痛,伴活动受限,5个月前出现腰背痛,逐渐加重,伴行走困难,于外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给予抗风湿等药物治疗2个月,症状未见好转,现腰背部、双髋... 1病例简介男,65岁,主诉:双踝疼痛1年,腰背痛5个月。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踝疼痛,伴活动受限,5个月前出现腰背痛,逐渐加重,伴行走困难,于外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给予抗风湿等药物治疗2个月,症状未见好转,现腰背部、双髋、双肋骨疼痛。实验室检查:血磷0.43 mmol/L(参考值0.85~1.51 mmol/L);血钙2.09 mmol/L(参考值2.11~2.52 mmol/L);碱性磷酸酶142 IU/L(参考值50~135 IU/L);甲状旁腺激素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骨软化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早期动态显像与常规显像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毓艺 张连娜 +3 位作者 冯瑾 张良 杜昊燃 杨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早期动态灌注成像技术结合传统常规显像,评估^(18)F-FDG灌注与代谢参数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 目的:利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早期动态灌注成像技术结合传统常规显像,评估^(18)F-FDG灌注与代谢参数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不良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0±14.0)岁。以病理及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术后感染的金标准。对^(18)F-FDGPET/CT早期动态显像进行重建处理得到时间放射性曲线,分析骨折部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的达峰时间、早期动态显像峰值(EDSUV_(max))、达峰速率。常规显像获得骨折部位SUV_(max)值及靶本底比值(TB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获得EDSUV_(max)值与常规显像SUVmx值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最佳阈值,并计算诊断效能。结果:在早期动态显像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者骨折部位EDSUV_(max)值为5.3(4.1,8.0),高于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的4.0(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达峰时间缩短、峰时提前,在时间放射性曲线中,感染者均表现为早期达峰后下降,而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为持续上升型曲线。在常规显像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者骨折部位SUVmx值、TBR值分别为11.2(6.0,14.0)、4.97(2.90,7.30),均高于单纯骨折愈合不良者的4.80(3.25,7.05)、2.80(2.3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获得EDSUVmx值与常规显像SUV_(max)值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最佳界值分别为6.5和8.1,获得的灵敏度分别为42.1%、63.2%,特异度分别为100%、90.5%。结论:早期动态与常规"8F-FDGPET/CT显像诊断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效能大致相当,早期动态显像获得的时间放射性曲线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不愈合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 动态显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